<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雨绵绵,云雾缭绕,微风吹拂,云雾象轻纱飘荡在大地,烟雨朦胧中我们来到了烟雨柳江的光明寺。</p><p class="ql-block">洪雅县柳江光明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唐代高僧悟达国师在此驻锡弘法。因世事沧桑,几经兴废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峨眉山佛教协会应洪雅县人民政府及海内外四众弟子之请,缅怀祖师的功德,于2010年开始恢复重建光明寺。</p><p class="ql-block">柳江古镇,建于南宋十年,距今800多年历史,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光明寺选址于峨眉山后山余脉柳江古镇之侧,有侯家山和玉堡山左右环侍。本寺占地约100亩,寺院主体为三进四重结构。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钟鼓楼、光明院等主要建筑构成。</p> <p class="ql-block">光明寺与古镇隔江相望。古镇以临河弯曲天生古榕树为依托,建筑物隐现于绿树丛中,沿河是别具一格的吊脚楼小木屋,江水清清,穿镇而流。古镇历史遗迹众多,文化气氛十分浓郁。</p> <p class="ql-block">寺庙也是为了缅怀悟达国师,践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精神,并践行普贤菩萨精神,祖师遗风,提出“福田心地,永成稻种”的修行理念,春天栽种油菜,夏季栽种稻谷,于殿堂之间广置农田,彰显寺院农禅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寺院主要是以唐代建筑风格为主,为缅怀悟达国师,要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钟鼓楼、光明院等主要建筑构成。</p> <p class="ql-block">寺院里面韦陀金刚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该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僧人免费吃住一天。</p> <p class="ql-block">据这里僧人介绍,光明寺院是风水宝地,左边是峨眉山,右边是瓦屋山 ,花溪河宛如玉带环抱寺院。</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中间有3米宽的十字架的人行干道,干道与两边的长廊及大殿,构成田字格的油菜花田,是寺庙的僧侣及义工们劳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布局规整的庙宇,微微泛光的雕塑神像,散发芬芳的油菜花,花间流连拍照的游客(香客),少了一分其他庙宇的威严,多了一分世俗社会的活泼朝气。</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光明寺也是春暖花开,春意盎然,僧人自种的油菜花正值结子的季节 ,盛唐建筑风格的寺院在油菜籽的衬托下,更加展现出一幅人间净土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为缅怀悟达国师,践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精神,特别是祖师以亲身经历为缘起,著《慈悲三味水忏》一部,此忏法在汉传佛教界广为流传。印度佛教主要以乞食为修行生活方式,然中国是农耕文化的社会背景,故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提出“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修行理念。</p> <p class="ql-block">本寺在峨眉山上永下寿大和尚的带领下践行普贤菩萨精神、祖师遗风,提出“福田心地,水成道种”的修行理念。于殿堂之间广置稻田,更彰显了寺院农禅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每当菜花金黄,稻花飘香时节,给寺院增添了别致的色彩,体现了佛教中国化农禅并重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在寺院和僧人们一起餐食,体验当一次俗家弟子,虽然是清一色的素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大碗饭菜,吃的津津有味,难得的一次美食体验。</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吃斋饭,功德钱随意,没有人收钱。</p> <p class="ql-block">一座盛唐风格的禅院现已初见规模,并发展成一处农禅并重的禅修道场,融禅于农、以农悟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不仅是禅宗僧侣的生活习惯,也是他们的修行方式。</p><p class="ql-block">寺院是一座唐代风格的寺院,法师们农禅并重,夏种稻谷,冬种油菜,寺院田间地头广种绿色有机蔬菜,自给自足,真的是一方净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