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长城行(一) 哈德良长城

忘江湖

一直以为中国才有伟大的长城。一个偶然,知道了英国也有长城。怀着好奇,飞赴万里之隔的不列颠岛,看看“洋长城”是啥模样及如何设置的。<br> 从长城东部纽卡斯尔(newcastle)乘坐火车,在一个叫巴顿磨坊(bardon mill)的小站下车(图一),首先到达一座大型城堡遗址(vindolanda),而后来到豪斯蒂德关堡(housesteads)。再沿着关堡两侧的长城行走3.5千米,经过两座兵堡(sewingshields ),一座塔楼(turret)。 图一:偏僻的巴顿磨坊火车站 长城为东西走向,沿着北陡南缓的丘陵脉络延伸,基本贯通。长城外地势开阔,视野极佳,几千米内尽收眼底,利于士兵瞭望和防守(图二)。 图二:长城右侧是边外,內缓外陡 整段墙体由粗加工的火山岩砌筑,并混有木结构,只是石墙坍塌,木已无存。如今看到的大部分墙体,都是经过象征性的修复,墙体厚度、高度明显变小,成为一道矮墙(图三)。沿线堡、楼也只存墙基,不过能够看出营房、粮仓、医院、厨房、公厕、甚至早期的教堂等遗迹。 图三:长城低矮的薄墙是现代修复的 这次所见的大型城堡遗址(vindolanda),距长城约3千米,是古罗马人于公元85年建成的要塞,其规模较大,并具有早期的城镇功能(图四)。长城竣工后,这里驻扎着边防的机动兵力,估计骑兵在千人以上。类似这样规模的城堡,长城后方分布有六七座。 图四:远眺长城后方的vindolanda城堡遗址 豪斯蒂德关堡与长城相连,建在一座小山包上,有东西南北四门,门口设双塔楼。关堡内有兵营、校场,曾驻兵8百余人,多为步兵。它是长城上16座关堡遗存最完好的(图五)。 图五:housesteads关堡遗迹 紧邻关堡外还有一些建筑,为士兵休闲娱乐场所或家属驻地。堡东侧有一道小溪,小溪流经长城处开设一道便门。此外,整片区域有大片的农牧场,看来这里的边兵也是值守加屯垦。惊奇的是在这座遗址中,有一个类似现代的公厕(图六、七)。 图六:housesteads遗址中挖掘的公厕 图七:复原罗马帝国两千年前的公厕 长城上设置的兵堡约1.4千米一座,小而精,能容纳60人左右,有营房和塔楼。一般设内门,但有的城墙处也开门。它是本段守军换班休息吃饭及值守的地方(图八、九); 图八:Sewingshields兵堡遗址 图九:Sewingshields兵堡复原 在两座兵堡之间,设置有塔楼。塔墙石材砌筑,塔内为三层木结构,木梯上下,有窗和瞭望台(图十、十一),类似于一千多年后,中国明朝晚期的长城敌楼。 图十:长城上塔楼遗迹 图十一:复原的长城塔楼 这就是古罗马人修建的英国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br> 英史载,公元64年,古罗马人侵占不列颠后,由于多年没有平定苏格兰,所以到皇帝哈德良时期,在公元122年,动用3个罗马军团,约1.6万人,耗时6年,在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高地,从东泰恩河口西至索尔维湾,沿着泰恩河北以及西部的湿地、延伸到东西海岸线,修筑了罗马帝国冷兵器时代,最著名的长城防御工事(图十二)。<br> 图十二:哈德良长城,黑点是关堡 哈德良长城防御线包括陆防和海防,其中陆防约一百二十千米,由长墙、堡、楼组成;海防一百多千米,由要塞、兵营、烽台组成。<br> 陆防以墙体为主,在丘陵地段为石木结构,宽2至3米,高5至6米;在草团沼泽地段为草泥堆砌,石木辅筑,宽5至6米,高3.5米。垛墙无垛口,没有宇墙,外墙涂抹显眼的白色石膏泥。长城每隔1.5千米筑有连墙兵堡,兵堡之间设塔楼。长城沿线共有16座关堡,70余座兵堡和70多座塔楼。<div> 海防以要塞为主。为了封堵长城两侧的海岸线,在长城东侧泰恩河海口、长城西侧坎布里亚海岸,设有一系列要塞,它们与长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br> 哈德良长城的防御体系也是不断完善的。长城以北设有数座预警的哨所,沿着长城外挖有V型壕沟或削劈的山险,平缓地段设有陷马坑。长城内有车道、上兵道及交通壕。除了长城上的守备,长城后方还分布着大型屯兵城堡。<br> 哈德良长城也橡中国的早期长城一样,守墙士兵依靠盾牌、弓弩作战。遇有敌情,利用烽火、号角或旗帜传递信息。<br> 想像一下,远远望去,一条白色的长龙横亘在丘陵之上,塔楼林立、兵堡高耸,甲光粼粼、刀枪闪耀,旌旗猎猎、战鼓咚咚,威慑敌人踌躇不前。难怪哈德良长城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事。<br> 为了赶车不得不及时收工,带着些许的遗憾,怀着下次穿越整个哈德良长城的梦想,向长城脚下这三只羊儿许愿、告别。</div> 图十三:祖祖辈辈生活在长城边的一家三口 未完待续。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