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七碗茶诗】——史上最美茶诗

汲泉阁

<p class="ql-block">《七碗茶诗》唐.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p> <p class="ql-block">《七碗茶》注释</p><p class="ql-block">1.喉吻润:喉中感到滋润。</p><p class="ql-block">2.孤闷:孤单烦闷。</p><p class="ql-block">3.枯肠:比喻才思枯窘。</p><p class="ql-block">4.不平:不公平。</p><p class="ql-block">5.肌骨:泛称身体。清:清爽。</p><p class="ql-block">6.仙灵:神仙。</p><p class="ql-block">7.腋:胳肢窝。</p><p class="ql-block">8.习习:微风吹拂貌。</p><p class="ql-block">9.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p><p class="ql-block">10.归去:到蓬莱山去。</p><p class="ql-block">《七碗茶》译文</p><p class="ql-block">喝第一碗茶时喉中感到滋润;第二碗消除了心中的孤单烦闷;第三碗感觉自己才思枯窘,开始搜寻思考新的学问;第四碗喝出轻汗,不平的牢骚,随汗散尽;第五碗神清气爽;第六碗能与神仙沟通;第七碗喝罢,感觉自己超凡脱俗,两腋习习风生,要飞到蓬莱山去了。</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茶诗领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卢仝《七碗茶》(又称《七碗茶诗》、《七碗茶歌》)。卢仝在中国茶诗创作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古往今来无第二人。</p> <p class="ql-block">卢仝(约795-公元835),唐代茶道宗师、唐代诗人,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卢仝乃世界茶史之巨星,其在茶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为文人雅士茶道流派的核心代表人物。卢仝为唐代才华横溢之文人与茶人,素为茶痴,深得茶道之意蕴。 被誉为茶仙的卢仝,在其一生中爱茶、痴茶,不论何时何地离不开茶叶的熏陶,而他最著名的一首诗莫过于《七碗茶诗》,这个《七碗茶诗》诗来自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p><p class="ql-block"> 卢仝从“一碗”到“七碗”讲述了茶叶的功效与作用,形成品茶的清新灵动,诙谐幽默之趣跃然于眼,而在“七碗”后,有一句自然延伸段,让卢仝终于大声疾呼出“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的心中梦想,这恐怕应该是所有茶人的梦想,是否能实现?悬念就在于此。 </p><p class="ql-block"> 恰恰是这一碗到七碗的精彩绝唱,从而把品茶的审美升华到精神领域,由此也确立了《七碗茶》在中国茶诗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七碗茶》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第二部分,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分为三个部分:茶的物质层面、茶的精神层面和茶农的苦难场面,《七碗茶》讲的便是茶的精神层面,下面我们来看下这首完整的关于茶的诗句。 《七碗茶歌》此诗言品茶之真味臻于极致,言茶之意境达至美之极境;其结合历史文化中的神仙理想描绘,千余年来素为爱茶人与文人雅士所追捧,更阐述了茶道妙境之极致,当为史上第一。同时,卢仝也是在阐述人生哲理:人生繁杂,须超脱世俗、清静淡然。</p> <p class="ql-block">那么如此著名的一首诗,它的背后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故事背后的趣事吧~ 话说在约公元813-814年,一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跑到少室山(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地方——少林寺)茶仙谷茶仙泉隐居,此后,卢仝便取山泉煮茶,采云霞作诗。卢仝此人,极其早慧、天赋纵横、好茶成癖,乃真正的茶痴。 </p><p class="ql-block"> 此后数年时间里,专注研究陆羽《茶经》、皎然《茶决》以及所能找到的茶史资料,每日读书习茶不休,并乐此不疲,犹如神仙日子一般。同时,其人道释儒兼修,功力深厚。其诗风浪漫、纵横捭阖又奇诡险怪,得以独成一体,人称“卢仝体” 卢仝隐居于少室山时,好友孟谏议(孟简,为常州刺史)寄来300片阳羡贡茶,年轻的卢仝兴奋得手舞足蹈,极为欣喜。随即,汲取山泉,即刻煎茶,连饮七碗!而茶味之美妙,令卢仝为之沉醉,飘飘欲仙。此时卢仝心情澎湃,难以自已,挥笔写就《走笔》一诗!诗中,对孟简表达了真诚的谢意!没想到,回了封感谢信,却成了千古第一茶诗。</p> <p class="ql-block">欢迎爱茶人士交流:1562106768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