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妙斋聊虫三]</p><p class="ql-block">大刀螳螂</p><p class="ql-block">达尔玛苏德·杭卫</p><p class="ql-block">小孩子喜欢玩虫子是天性,尤其是男小孩更是如此,在江南的农村,夏天是小朋友最开心的日子,是玩虫的季节,无拘无束地玩。大人们却要担忧不要被马蜂蛰了,被螳螂大刀弄破了手,当然还有蛇虫百脚咬了 。</p><p class="ql-block">江南的盛夏,天蓝得稀稀薄薄,知了躲在高高的柳树上叫着,像村里电线杆上的大喇叭,黄色丝瓜花盛开,蜜峰唱着歌勤劳授粉,偶尔飞过的五彩蝴蝶上下飞舞,偶作逗留,蜻蜓像燕子飞速掠过,只有黑色带小白点的天牛,暗褐色的金虫、红色带黑点的小瓢虫,趴在绿色的瓜叶上,还有间或荡来荡去的蜘蛛,织起丝网,粘住的蚊蝇在挣扎着。荧火虫在夜晚的深旷黑色里飘荡,一团团荧光幽幽地忽闪忽闪,稻田里传来青蛙的“呱、呱”声,远处漆黑中偶尔传来几声高亢的猫头鹰声,让夏天的夜有了格外的清凉。</p><p class="ql-block">外公常常喜欢坐在瓜棚下,乘着荫凉,吸着旱烟,随着袅袅的烟,眼睛东看西瞧。外公会突然放下旱烟筒,慑手慑脚,弓着腰,突然伸出手去,便会叫道:我捉到了只天牛! 抑或金虫,外婆便会从线板上扯一段白纱线。用白纱线结在天牛的脖子上或者结在金虫的脚上,我一手抓着纱线,慢慢地让虫儿飞起来,抬头看着日头一边跑里飞着的虫儿,一边叫,到了晚上,把纱线系在藤蔓上,说是让虫子晚上吃点露水,早上很有可能纱线只留下一条腿,虫子早就飞了。</p> <p class="ql-block">而我却最欢到丝瓜藤上去逮螳螂 ,说到螳螂 ,让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两把挥舞的大刀,我只是惊奇螳螂会有像黑旋风李逵两把大刀,“我砍!我砍!!“张牙舞爪的样子,当我看到了螳螂用大刀胡乱地砍我。</p><p class="ql-block">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在昆虫中体型偏大,身体呈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有有花斑的种类,螳螂有两把“大刀”,即前肢。</p><p class="ql-block">螳螂的“大刀”是捕捉足,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其内,形似铡刀,用以捕捉猎物,有的螳螂在腿节和胫节上还生有成列的刺,用以抓紧猎物,防止其逃脱,螳螂的两把“大刀”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 当螳螂感到威胁时,它们会摆出具有威慑力的姿势,张开“大刀”,以吓退潜在的攻击者,在捕获猎物之后,螳螂会使用其“大刀”将猎物夹起,然后进食。螳螂的“大刀”末端长有可攀爬的吸盘,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光滑的表面上稳定地爬行和捕食。这些特殊作用使得螳螂在昆虫世界中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真是螳螂的特殊捕猎方式给练武者带来的启示,螳螂拳应运而生。这个发源于陕西省淳化县的拳种,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中国传统拳法,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王朗(山东栖霞人于七)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编制了一些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并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地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螳螂拳在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特色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 2011年,螳螂拳获得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p> <p class="ql-block">螳螂头呈三角形或近五边形,能任意旋转。口器及复眼发达,上颚强劲;单眼3个,复眼之间着生一对触角,通常雄性触角较粗,雌性较细。前胸较长,能活动;前翅为覆翅,前缘具齿、刺、纤毛或光滑;后翅膜质,飞翔力不强;雌性后翅常退化;腿节和胫节具强刺;中足和后足细长,善于行走。</p><p class="ql-block">螳螂平常都静静地栖息在花丛、叶丛或枝干上,伺机捕食靠近的其它昆虫。它们多捕食蝇、蚊、蝗、蛾蝶类及其幼虫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虫,以及蝉、飞蝗等大型昆虫。螳螂是林园害虫的重要天敌,对控制害虫的繁殖危害具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我却一直未见它是如何吃虫子,对此,我始终充满了好奇,于是想着逮个螳螂,把它放进一个盒子中上面蒙上透明塑料,再扔进一些虫子,却始终没见到它如何吃掉虫子,虽然有些失望。</p><p class="ql-block">直到我很多年以在美国看到了一部记录昆虫生活记录片,才了解了螳螂是如何吃掉虫子,也明白了螳螂的大刀不是用来砍的,而是用来刺的。</p><p class="ql-block">万籁俱静的夜晚,月光如银,草丛中传来纺织娘的叫声,一切是那么安静,螳螂静静地等待猎物,进入它的捕食范围。一旦猎物靠近,螳螂就会迅速锁定目标,它会首先把头转到猎物的方向,紧紧盯住猎物,确保自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捕捉的机会。</p><p class="ql-block">螳螂的前足(也就是它的大刀)会收紧,同时重心后移,为接下来的攻击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到最佳时机,螳螂会以极快的速度将猎物捕获。它的大刀会迅速刺进猎物的身体,紧紧抓住猎物,确保猎物无法逃脱。捕获猎物后,螳螂就会开始啃食起来。螳螂通常喜欢从猎物的颈部开始攻击,因为这样可以快速让猎物失去反抗能力。而且,螳螂的消化功能非常强大,一顿大餐通常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完全消化掉哦!螳螂吃虫子的方式非常迅速和高效,这也正是它能够成为昆虫界中出色的捕食者的原因呢!</p> <p class="ql-block">螳螂虽为益虫,但好像人类并不喜欢它,想想也是,螳螂长得也不是很美,像及了某类人,削尖的脑袋,到处钻营,细长的劲根,有句老话讲“劲根绝细,只想撮饥”肚子大大的,装满了坏水,挥舞着两把大刀,到处伸手,小时候看动画片《葫芦兄弟》,那个帮着蝎子精的所谓大将军就是螳螂 ,最终被葫芦兄弟打爆了头。</p><p class="ql-block">螳螂虽丑,公螳螂却是为情舍身的情种,母螳螂在交配后或交配过程中,会吃掉公螳螂。这种行为在昆虫学中被称为“性食同类”。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关于母螳螂食公螳螂原因的猜测,一种观点认为,母螳螂需要额外的营养来支持其产卵过程,而公螳螂的身体可以为母螳螂提供这些营养,另一种观点是,吃掉公螳螂可以减少其他雄性螳螂的竞争,从而提高母螳螂的繁殖成功率,尽管这种行为看似残忍,但它在螳螂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母螳螂提供了额外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其繁殖成功率的提高。同时,它也减少了雄性之间的竞争,维持了种群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螳螂虽丑,但丑到极点就是美,所以在中国画艺术中,也出现一批擅画螳螂的画家,尤以岭南派为甚。</p><p class="ql-block">齐白石老先生笔下的螳螂,“斗”趣十足。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让小小的螳螂在他的作品中显得妙趣横生,为作品平添了一派生机</p><p class="ql-block">齐白石不仅画了单独的螳螂,还画了螳螂与其他昆虫的互动,如螳螂捕虫、与蚂蚱等,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齐白石的作品中包括多幅以螳螂为主题的画作,如《葫芦螳螂》(20世纪初)、《瓜藤螳螂》(1920年)和《稻谷螳螂》(1937年),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生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p><p class="ql-block">岭南大家赵少昂先生的花鸟草虫作品被徐悲鸿赞誉为“中国第一人,当无出其右”。他的花鸟作品用色明快,情趣别致,简练生动,形神兼备,具有独特强烈的艺术个性。赵少昂也以画螳螂著称,《螳螂图》是他的斗方小画,粗犷中见精细,空灵雅致,气韵动人。《枇杷螳螂图》作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气息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画中所作螳螂,触角高耸,绿色过渡自然。展示了他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画和西洋画的技法,强调概括而准确地刻画对象,十分精细透明。</p> <p class="ql-block">王雪涛是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务。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螳螂等昆虫的描绘。他的花鸟画以小写意风格为主,富有生气和情趣。</p><p class="ql-block">知名作家刘墉也是画螳螂高手2019年在上海中心大厦37楼的宝库艺术中心开幕,展出刘墉历年创作的花鸟画作48幅。展出一幅《石斛兰螳螂 》和同时展出的《螳螂写生》,引起轰动.</p><p class="ql-block">螳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螳臂挡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都源于螳螂的行为特征。螳螂也被视为一种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因为它们敢于挑战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螳臂挡车,是自大狂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表现出螳螂的蠢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宋-李纲《画草虫八物-螳螂》:飘飘绿衣郎,怒臂欲当辙。君王求勇士,嘉尔能仗节。</p><p class="ql-block">此诗以螳螂为勇士的象征,描绘其身着绿衣、怒臂当辙的威武形象,并赞美其能仗节(坚守节操)的品质。</p><p class="ql-block">明人欧大任《题杂画四首 其二 螳螂》亦云“绿条茂阴时,冠角奋其臂。齐侯一回车,勇士如云至。”</p><p class="ql-block">此诗以螳螂为勇士的象征,描绘其在茂阴中奋臂的形象,同时以齐侯回车、勇士云至的比喻,表现出螳螂的英勇和力量。</p><p class="ql-block">螳臂挡车这个成语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出自《庄子·人间世》。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太子蒯瞆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仗着父亲是一国之君,整天作威作福,蛮不讲理。颜阖感到教育这样一个学生十分困难,不知如何是好。颜阖到卫国后,先去拜访卫国的大夫蘧伯玉,请教如何才能教好蒯瞆,蘧伯玉告诉颜阖:“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p><p class="ql-block">蘧伯玉以螳螂为例,说:“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p><p class="ql-block">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用来比喻不自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最终必然失败。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做一些不自量力的事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量力而行,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和自信而做出错误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p><p class="ql-block">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螳螂正在一棵树上寻找食物。它看到了一只正在吸吮树汁的蝉,认为这是一顿美味的午餐。于是,螳螂悄悄地接近蝉,准备发动攻击。</p><p class="ql-block">然而,就在螳螂全神贯注地准备捕蝉的时候,一只黄雀悄悄地飞到了附近。黄雀看到了螳螂的意图,并且发现了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来捕食螳螂。于是,黄雀静静地等待,等待着螳螂发动攻击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当螳螂终于发动攻击,向蝉扑去的时候,黄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树上俯冲下来,准确地捉住了螳螂。而蝉则因为受到惊吓而飞走了。</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某个目标时,很容易忽视背后的危险。螳螂一心只想捕蝉,却没有注意到黄雀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做事情时,不仅要专注于目标,还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和可能的风险,保持警惕和谨慎。</p> <p class="ql-block">宋人乐雷发《秋日行村路》诗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此诗通过描绘秋日村路旁的景象,展现了螳螂与红蜻蛉相伴的美好画面,同时以稻花象征丰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另一首宋人刘敞《螳螂》:玄蝉无所营,风露正凄清。执翳机何密,当车勇自轻。将迷黄雀患,已变玉琴声。得丧还相召,南华所以惊。</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以螳螂为主角,通过描绘其与玄蝉、黄雀等生物的互动,展现了螳螂的机智、勇敢以及生命中的得失相召,富有哲理意味。</p><p class="ql-block">明人倪谦《草虫二咏 其一 螳螂捕蝉》蜕壳清高寄碧柯,宁知螳背已操戈。人生得意须回首,近日吴园露更多。</p><p class="ql-block">诗以螳螂捕蝉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螳螂蜕壳、操戈的形象,寓意人生得意时须警惕背后的危险,同时以吴园露多的景象增添了几分萧瑟和凄凉。</p><p class="ql-block">螳螂的坚韧勇敢还是愚蠢狂妄,螳螂的美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中国文化哲学多样性思考,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4396)</p><p class="ql-block">20240528听雨轩</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