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节奏快,多数人为了生计奔波疲乏不堪,如何缓解疲劳,让身心松弛,过“诗意地栖居”?作者陆苏在《我栖春山》散文集中,为我们呈现了大量乡间生活唯美描述,在乡土草木、生灵万物、味蕾印记与泛黄的时光中追寻答案。让我们在品读他的唯美典雅的文字里,尽情享受着独属于乡间的野趣,享受着单纯属于生命的乐趣,寻找着自己最为理想的生活状态。</p><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在农村,在作者的笔下,过往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一一从我眼前飘过,亲切而又温馨,父辈的勤劳,艰辛,却又安然自若地生活在广袤的土地里。他们依着时令种植水稻,种着瓜果蔬菜,为一家老乡的生存保驾护航,日子过得清贫,却很满足。</p><p class="ql-block">那里,山花烂漫,百草丛生,无论哪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无论哪样东西,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村里人会极致地挖掘每样草木的作用。春天,父亲从山中采摘一把蕨类、拔一袋竹笋,在春雷响过后,从干净的草地上拣回一盆草皮菇,从田间水沟中采来一大捧水芹菜回家,饭桌上,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夏天,趁劳动休息之余,父亲拣回一碗鲜味十足的田螺,或是在晚饭后,去田间抓泥鳅和鳝鱼,给家人打牙祭;秋天,山上野果遍地,父亲今天给孩儿们采山楂,明天采一布袋猕猴桃回家,后天又带回其它果实,我们满心欢喜,不断称赞父亲能干;冬天,万籁俱静,在下雪的时候,父亲又陪孩子们玩堆雪人,打雪仗游戏。</p><p class="ql-block">乡村的仪式感强,逢年过节,清明月半,都有它独特的风格。</p><p class="ql-block">每年清明 ,移居外乡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回乡祭扫。乡民们见了,格外亲切,交谈几句,聊着现在的生活,在依依不舍中分别,接着又忙着去别处扫墓。清明扫墓,即是对祖辈的哀思,也是对生命延续的希望,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中,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p><p class="ql-block">父母都是劳动的能手,他们在村里口碑极好,无论谁家有事,只要知会一声,他们都会放下手头上的事,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乡民,即使父母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村里人提起他们还会说起他们的好。</p><p class="ql-block">看了书中《想起鸡叫》,思绪飘向过往。小时,家中养了一大群鸡,母亲就用鸡产下的蛋给我们改善伙食,炒蛋、蒸蛋羹、鸡蛋花,偶尔也会杀一只鸡给我们补身体。</p><p class="ql-block">鸡还肩负起神圣的使命,父母闻鸡起床,父亲早起下地干活,母亲起床洗衣做饭,喂猪喂鸡,洒扫庭院,等我们都吃完饭后,母亲匆匆吃几口饭,带上饭和劳动工具去田间,父亲吃饭时,母亲已在田里劳作。</p><p class="ql-block">拿起《我栖春山》,把自己浸润在自然空气的幽香和热腾腾的烟火气中。唯有在享受闲暇时,才保存了自由、明亮、赤诚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