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瞿家湾

喀秋莎

<p class="ql-block">  洪湖瞿家湾建于明弘治五年,到清末将打铳湾更名为瞿家湾,成为湖广一带的中心集镇,商铺有一百余地。瞿家湾古老的小街以他特有的浓重别开生面,以它特有的古色古香衬托着历史的浓重。徜徉在这条老街,心中有一种共勉明清文化的满足。这里的小镇曾为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点燃星星之火,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新镇的特色风貌。瞿家湾镇位于东径113◦16',北纬29◦31'。全镇土地面积42.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13715亩,大湖养殖水面10万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  瞿家湾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的火种曾经在这里保存和燃烧,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战斗过,昔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就坐落在这里一条饱经沧桑的老街上,这条老街也早已列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存有革命旧遗址39处,成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来,瞿家湾镇抓住机遇,抢借外力,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现代加工业和旅游观光业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特色经济,同时投入近十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地大力发展城镇建设,使红色苏区面貌焕然一新,以唐城大道为轴心的新型工业园区展示着大都市现代企业的风貌,以蓝田生态园为中心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突现着湖光水色、海市蜃楼的壮观,以明清一条街为核心的古建筑群飘逸着古色古香的民俗风韵……,整个镇区之内,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红花锦簇,绿树成荫,一入夜,万灯齐明,霓虹闪烁,使整个瞿家湾似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洪湖之滨。尽显现代都市之风貌。 </p> <p class="ql-block">  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3万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1932年,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从监利周老嘴迁至洪湖瞿家湾,瞿家湾成为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鼎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覆盖58个县、市,所到之处红军都会因地制宜创办自己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西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是中国革命辉煌的一页。这片红土地,不仅有无数英烈长眠,而且哺育了元帅贺龙和上将贺炳炎等人,更是烙下了毛泽东、董必武、彭德怀、谢觉哉、帅孟奇等一批革命家深深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1951年6月,新中国的版图上有了洪湖县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以“洪湖”为名建县,其意在于纪念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所称颂的“洪湖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交相辉映。“洪湖精神诞生在小镇瞿家湾。”</p> <p class="ql-block">  踩在瞿家湾红军街斑驳的青石板路上,悠长的街巷曲折蜿延,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小镇,内荆河在它身后静静流淌。宽不到5米、长400余米的石板街两旁,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木质结构民房,这些兴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灰墙玄瓦、高垛翘脊,凤点头造型的飞檐伸向长空。</p><p class="ql-block">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一条诗意的街,更是一条革命的街,一条湘鄂西的街!街道两旁密集分布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苏维埃省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工农日报社”等39处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  1931年5月,周逸群同志牺牲后,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社会各界人士为缅怀烈士在湘鄂西革命斗争中的巨大功绩,于1931年6月建立了湘鄂西省“逸群书店”。</p><p class="ql-block"> 湖水在沉淀,荷叶未田田。如今的瞿家湾每每到了盛夏,这里会呈现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新鲜的莲子大量上市,颗大,粒圆,清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多种维生素;健脾,补中,益气,是滋补身体的上品。还有藕粉、荷叶、莲子心等药食同源的绿色产品琳琅满目,诱惑你忍不住装满大包小包……</p><p class="ql-block"> 尝了不染尘、滋味长的干莲子,一路往前走,“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中国共产党湘鄂西省委员会”“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等牌匾映入眼帘,古街顿时有了英武的红色气息。仿佛穿越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  周逸群、贺龙、段德昌、关向应、谢觉哉、柳直荀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这里有他们的旧居。这里有曾经统率着近3万正规红军和50余县的红色政权。当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受到湘鄂西人民的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曾关系和影响着整个湘鄂西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石板街上,沉吟在旧址的每一处。这里的哪一份资料,哪一份物件不是在向人们陈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展厅内赤卫队员当年使用的梭标、鱼叉林立,土炮、自制手枪、锈迹斑斑的大刀等文物,仿佛把人们带入当年峰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杀敌战场。一艘名为“水上飞”的小船静静“停靠”在墙边。在洪湖水上游击战争中,水上飞曾发挥过巨大威力,在水草丛生的河湖港汊,敌人的机动船也常常被它打得人仰船翻。</p><p class="ql-block"> 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内,贺龙同志的住室窄小而简陋,仅有两把木椅、一张旧方桌和一张老式木床,蚊帐和草染碎花布被单打有多个补丁。老街背后是烈士陵园,耸立着一座12米高的纪念碑,通体水磨石,正面镶嵌着黑色花岗岩,刻着由王震同志手书的“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15个遒劲大字。</p><p class="ql-block"> 漫步红军街后,举目四望,瞿家湾大道亮丽清新、集贸市场热闹繁华、电排河景点精巧雅致……这里的风景人物已打上当代文明的强烈印记,与老街的古朴相映成趣。成了不可或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老街右边建筑的后方,有一排笔直挺拔的水杉,远看像一支队伍,整装待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树,既能生于土壤中,又能长于浅水里;既能傲风霜冰雪,又能耐高温酷暑……恍然间,我听到阵阵激昂嘹亮的军号声响起,穿越一排排水杉,一批人倒下,又一批人冲上去,势不可当。号声就是命令,哪怕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打下去!</p><p class="ql-block"> 瞿家湾的水杉,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我不由想起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以“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歌颂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顽强意志与无畏精神。在我看来,水杉也有这种斗争精神,无论面临多么激烈的炮火打击,绝不低头,从未折腰。</p><p class="ql-block"> 在水杉的掩映下,古街两旁的徽派建筑依然保持着古色古香,古韵古味。它们一幢幢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看似一模一样,实则各成体系。赏不尽,也看不够。</p> <p class="ql-block">  当年瞿家湾几乎全民参战,22岁以上的参加赤卫队,18至22岁的参加青年团,18岁以下的参加儿童团。当时武器贫乏,他们没有枪,就用矛、刀、梭镖这些东西,配合红军战斗。记得小时候听我爷爷讲过,岳阳、云溪、双花村我老家所在地就有十几位地下党员受贺龙委托回乡发展组织,被伪保长告密全部杀害在云溪下街洗马塘,遗骸现已被政府安葬在云溪烈士公墓!</p> <p class="ql-block">  铁的纪律将红军打造成一支胜利之师。当年段德昌编写出一首《红军纪律歌》:“大马刀,红缨枪,我到红军把兵当。革命纪律要遵守,共产党教导记心头。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一针和一线,不损半毫分……”这首歌通俗易懂,见证军民鱼水情深。</p> <p class="ql-block">  瞿家湾水域丰富、湾荷相接,河道纵横,几乎条条路旁都有湖,最美的是官湖、唐家湖。湖边有街,陈湾街、子贝渊街,最有名的是瞿家湾老街。瞿家湾内荆河边有一处红六军出征渡口遗址,微风吹来,碧波荡漾。</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现实与历史交汇,革命先烈所期许的幸福生活已是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明朝以前,这里是洪湖芦苇河汊中一块鲜为人知的荒洲。直到明朝弘治年间,一个叫瞿文暹的汉子,为逃避官府的追杀,荡一叶扁舟闯入这里,举铳打下第一只野鸭,荒洲才第一次留下拓荒者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瞿文暹看中这里的富饶,于是弃舟登岸,在此落脚生根,他用打野鸭换来的银钱,筑了瓦房,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到明朝崇祯年间,此地取名为“打铳湾”。到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瞿氏家族逐渐发展到800多人,占当地人口八成,遂将“打铳湾”改名为“瞿家湾”。</p><p class="ql-block"> 在翻阅《瞿氏族谱》时,你会看到其中一页评价一位叫瞿宏亮的人:“此老何奇?日勤月俭,穷能守拙,富不骄淫。”瞿兆利是瞿氏第十七代后人,他说,清朝末年,瞿宏亮是推动整个集镇商业发展的关键人物,他家的经营占当地营业额的六成左右,涉及百货、粮食、药材、棉花、糟坊、洗染等,从而带动瞿家湾出现了几十家挂牌商号,使其成为闻名遐迩的湖乡古镇。富起来的瞿宏亮不骄不躁,“勤劳节俭,树德守法,数十年如一日,阖家如一心”,为后世子孙树立了标杆。</p><p class="ql-block"> 耕读传家,勤俭立家,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如今,瞿家湾英才辈出,行行出“状元”,也正是受前辈的嘉言懿行影响,后辈们才像一面面旌旗,迎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p><p class="ql-block">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p><p class="ql-block">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p><p class="ql-block">晚上回来鱼满舱啊 啊~</p><p class="ql-block">四处野鸭和菱藕</p><p class="ql-block">秋收满帆稻谷香</p><p class="ql-block">人人都说天堂美</p><p class="ql-block">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啊 啊~</p><p class="ql-block">洪湖水呀长呀嘛长又长啊</p><p class="ql-block">太阳一出闪呀嘛闪金光啊</p><p class="ql-block">共产党的恩情</p><p class="ql-block">比那东海深</p><p class="ql-block">渔民的光景</p><p class="ql-block">一年更比一年强 啊~</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开工至通车、赤壁长江大桥不仅将为洪湖市和赤壁市之间的联系提供更加迅捷的通道,更意味着这两个旅游丰富的县级市之间将有更为紧密的旅游资源互换。游客可以更轻松地游览两地的风光名胜,促进地区旅游业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赤壁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社会文化的交融与共享。连接洪湖市和赤壁市,这座桥梁不仅将两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串联在一起,也为两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这有助于地区之间的共同发展,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对方,形成更加紧密的社会纽带。</p> <p class="ql-block">  瞿家湾,这个江汉平原上的水乡古镇,仿佛刚从细雨中醒来,欣欣然张开了眼。草木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人们的笑脸扬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瞿家湾放在历史的长卷中,它只是一小部分,或者是里面的一条河。它因族成村、因商兴镇,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此刻都你不由想起了一句老话话;清澈的水的存在,就是世界的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