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

xy

<p class="ql-block">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地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博物馆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藏有来自考古田野发掘一线的6000多件展品,有最早的马车、最早的磨刃石器、北方地区最早的彩陶,以及绿松石龙形器等国宝级考古文物。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层: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铜质中华历史发展时间轴的历史大道,两侧陈列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马车。再有就是令参观者惊叹不已的恢弘穹顶,穹顶装饰采用了庙底沟纹饰壁雕,墙面、栏板、吊顶均装饰有这些纹饰,使整个空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穹顶重达13吨,摘取了国内建筑艺术造型穹顶的重量之最。</p> <p class="ql-block">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马车,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马车,距今已有3000多年,展现了早期中华文明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二层:文明起源</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大口陶尊,出土于安徽蒙城,距今已4800多年,陶尊的特别之处在于上有‘日’‘月’‘山’形符号。对于这些符号,学界有不同解读,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旦’字,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炅’字,还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不是一个单独的汉字,而是一种族徽或图腾。不管是哪种解释,学者普遍认为,它抽象的表达与组合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汉字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我国发现最早的磨刃石器,预示着黄河流域的先民已经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陶扁壶,上面有两个类似毛笔书写的文字,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文’字,与甲骨文经文中的文字一脉相承,也有人说是‘尧’字。尽管字的含义有待进一步揭示,但它使早期中华文明的源头得到了进一步确证。</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彩绘龙纹陶盘,盘上绘有我国最早的带有鳞片的龙,浑身布满黑红鳞片的龙,口中衔着谷物,浮现在4300多年前的彩绘陶盘中,使人强烈地感受到龙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陶人面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性文物</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三层:宅兹中国</p> <p class="ql-block">首先看到的是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的巨幅图片,昭示着这件器物的不凡。</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绿松石龙形器,发现于二里头遗址3号宫殿基址的一座贵族墓葬里,出土时放置在墓主人骨架的肩至髋骨处。整件器物长约70厘米,由2000多片不同形状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每片绿松石片长0.2厘米至0.9厘米、厚约0.1厘米。龙头置于梯形托座上,嘴部略微突出,青、白玉组成鼻梁,硕大醒目的鼻头由绿松石组成,眼睛则是两块圆饼形的白玉。龙的腰部还有一个铜铃,或能对应《诗经》中“龙旂阳阳,和铃央央”的记载。龙身整体呈波浪状,错落有致、色彩绚丽。其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被誉为“中华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西周铜牺尊,铜牺尊出土于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是盛酒器。器身为一站立状怪兽。兽首有柱状双角。兽腹两侧各有一鸟形竖扉。四蹄侧面有爪形刻道。牺尊背部有盖,盖钮为一站立凤鸟。项背附着一卷尾虎,作行走状。胸前及臀部各附着一回首卷尾龙。铜牺尊器盖和器身内壁有铭文“邓仲作宝尊彝”,意思是邓国的次子一支做了宝贵的铜礼器,反映了西周社会血缘组织的广泛存在。</p> <p class="ql-block">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铜牌正面近圆角长方形,呈亚腰状,略微拱起的弧形铜胎上铸出兽面纹,再以数百枚细小的绿松石片镶嵌其上。绿松石片被琢磨成各种形状,勾画出神兽奇异的眼、鼻、角和其他部位;神兽虽形态各异,但均以浑圆的绿松石珠为睛。做工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涂朱玉璋,此件玉璋长度接近50厘米,出土自一座贵族墓。该墓葬底部有一层厚厚的朱砂,玉璋因沾染朱砂而呈现红色。这件玉璋两侧有龙形装饰,可见其神圣地位。</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象牙杯,于1976年在妇好墓发掘时被发现,杯身用象牙根段制成,整件器物上刻满精细的花纹,花纹中镶嵌着华丽的绿松石,是商代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据了解。因象牙制品对保存环境要求极高,该展品可能无法对公众长期展出,能看到十分难得。</p> <p class="ql-block">在殷墟遗址不胜枚举的考古发现中,有两项发现十分重要,一是甲骨文,二是妇好墓。从现场的刻辞卜骨及智慧展柜上,观众可以一睹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妇好墓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在妇好墓出土的各种器物多达1928件,其中玉器就有755件。展览中,可以看到墓中出土的“司母辛”铜方鼎、铜钺、玉象、玉人等大量玉器,每一件都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妇好铜钺:高39.5厘米、刃幅37.3厘米,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4件青铜钺。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千克。钺在商代是武器也是礼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四层: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p> <p class="ql-block">错金铜豹镇:西汉错金铜豹镇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汉墓M1中室南区中部。豹作蜷卧状,昂首张口,长尾从腹部向脊背弯卷平底。身躯用金银错出梅花状纹。口部涂朱,二目镶嵌白玛瑙,但由于黏合料中调有朱红色颜料,故现出红色。豹体内灌铅作为席镇之用。</p> <p class="ql-block">鎏金簪花九曲银勺:鎏金簪花九曲银勺出土于河南偃师杏园唐墓。全长24.4厘米。勺柄扁方修长,弯柄的末端做成凫头形,勺面上视呈九曲花瓣状。器表以鱼子纹为地,錾刻尖瓣宝相花及雀绕花枝图案。枝蔓回转绚丽,结构细密流畅,鎏金工艺精湛。勺的内壁打磨抛光,明亮照人。纹饰为典型的唐代纹饰,底有鱼子地纹,上面有蔓草纹,是受到西域风格的影响形成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白釉黑彩龙凤纹瓷罐:白釉黑彩龙凤纹瓷罐出土于北京元大都遗址。这件瓷罐是磁州窑产品,以白釉为地,施黑、褐色釉,其腹部一面绘龙纹,一面绘凤纹,肩部绘缠枝花卉纹一周,蕴含着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相互交融的代表,是中华文化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不仅可以享受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和历史追溯。在这里,能够领略时隔千万年依然熠熠生辉的中华文明魅力,从远古的石器到精美的玉器,从斑驳的陶器到庄重的青铜器,每一件展品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