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话当年

桑榆晚霞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粽叶飘香的时节,满街巷的商家摊床前的绿盈盈鼓溜溜的大粽子诱的人直流口水:这只是儿时的感觉。如今的我看到这一切,已经不想那粽子珍珠般的籽粒中蜜枣的甜香,而是想起老祖母包粽子时的灵活的手……</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最盼过五月节(文词曰端午节)。五月是初夏,春风离远了,夏雨走近了。随着几场夏雨滋润,我家小花园的芍药花与荷苞花就争先恐后地开起来了。我便会抢先跑到祖母面前报告:“奶,芍药和荷苞开花了!"紧接着就问:"奶,你啥时包粽子?"儿时的心思是不隐藏的,报告开花是确实,想吃粽子是目的也千真万确。祖母就会笑着用手指戳着我的头:“鬼丫头!就知道吃……”说完,还是准备过五月节的项目了:五月初一,准备给孩子们初五早晨天不亮就要系在手脖上的五彩绳。这五彩绳是祖母绣花线盒里的珍藏,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线由祖母按着对孙辈的祈盼而重新配制。希望孙女成凤展翅就多配红色橙色,意在向阳光而飞,幸福吉祥;希望孙子成龙青云直上就多配蓝色绿色,意在天辽地远,英姿鹏程。我喜欢那束蓝绿色多一些的彩线,但祖母每每把这束系在弟弟的手脖上。我噘嘴不情愿时,祖母就会斥责:Y头家家的,没资格配绿地蓝天绳!也没个当姐的样儿……。我噘嘴也是徒劳的。因为祖母是趁我们还在睡着的时候,就悄悄地把五彩绳系在我们手脖上了。想要换下弟弟手脖上的五彩绳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五月初一配伍,初一傍晚太阳落山时祖母会把这一束束地彩绳搭在后园晾衣绳上“受沐"。(受早晚露水的沐浴)初二早太阳未出来祖母就要把它们收起,放在一只精致的小盒子里,中间再不准任何人开盒翻看。等到五月初五太阳未出来才由祖母逐个系在我们的手脖上。祖母每当把这些五彩绳配制好,她就会格外小心地看护那装彩绳的小盒,生怕我们小孩子家好奇去翻弄瞧看。那种认真,那种神秘,那种虔诚,我一直也没有弄懂其中的缘由。</p><p class="ql-block"> 下一个项目就准备包粽子了。先泡糯米。糯米要仔细地淘洗,一二遍是常规。有时她发现了什么不合适的东西漂在泡米的水面上,她就会再一次地淘洗。我记得我家祖母总用一只小缸泡米,人多嘛,用再大的盆也不如小缸泡的多。她不厌其烦地从缸里往盆里倒腾着带水的米。小孩子家愿意玩水,看到水从捞米的罩篱流下来,就伸出小手去接。祖母嘴里斥责着,另一只空着的手就伸出来打这一群小捣蛋鬼了。祖母不是真打,一打二呵呼撵我们:一边玩去!我们嘻笑着跑了,留下祖母又要再淘洗一遍。</p><p class="ql-block"> 米泡好了, 粽叶马莲草绳等也泡软了,红枣去掉枣核洗的干干净净放在一只大方盘中,祖母和母亲就包粽子了。我们小孩子家也想一试身手,瞎掺和也要跟着包。祖母和母亲起初是绝不允许我们动手的。祖母的那双手像机器般灵动。拿起粽叶还没等我们看明白叶的反正面,一个小园锥形漏斗般的叶杯已经在往里装米了。底上装点米,往里放一只大枣,再放米,趸实,用支出的粽叶盖好。抽出的马莲草转眼之间就被缠绕在粽子身上,把它缠的结结实实不漏不倒。母亲是没有祖母那种速度的,祖母包两个,母亲包一个,有时一个还包不完。祖母不愠不怪,有时还告诉母亲包粽子的窍门。包到最后,缸里的水泡糯米要见底了,祖母要去生火煮粽子了,才允许我跟着母亲学包粽子。</p><p class="ql-block"> 可惜,那时自己的心思没放在包粽子的技巧上,总想趁祖母和母亲忙碌时偷吃那方盘上的红枣。学包粽子时也是有一搭无一撞的糊弄。害得我到现在也没掌握包粽子的要领,一过端午包粽子就弄的手忙脚乱,不说一塌糊涂也差不多。好在自己成家后,有工作在身,那年月又不放端午假,自己就有了不认真过端午的借口。苦了我的孩子们!他们没有享受过吃自己母亲包的粽子的滋味!也没有那种被祖母母亲宠着爱着又呵斥着童年的欢乐。最奢侈的享受是自己托在镇上通勤的同事捎买几只现成的粽子尝尝味吧。到现在我也想不起来那些年的粽子是啥味,问起孩子们,他们一个说,有点硬好象没熟!一个说,没有糖蘸,一点也不好吃!我无语。</p><p class="ql-block"> 我们吃粽子是要蘸糖的,而且我非得跟祖母多要一勺!祖母一边说着:别吃那么多糖!糖吃多了就变傻了,一边往我碗里多加一小勺糖。吃粽子那天,我们要高兴一整天呀。那天吃完粽子,我和弟弟妹妹会到姥姥家去玩一阵子。姥姥住在县委大院对门。她也是个巧人:会用青麻扎出一把把除尘除病的小条帚。我们去了,姥姥就会拿出好吃的让我们吃。又拿出她扎好的小条帚挨个往我们衣襟上栓。她不让我们把这小条帚随便摘下去。告诉我们说等到五月节过后再下雨时把它摘下来和手脖上的五彩绳一起扔到大道上,这样瘟疫疾病邪恶就一起被干人踩万人踏地再不能残害人了。我们在姥姥家又吃又玩的,姥爷就会去街里,买双袜子啦,买个小玩具啦,送我们回家时我们每个人手上就有了如奖品般的心爱的小物件。</p><p class="ql-block"> 我比弟妹大些,有一些特权呢。我可以到隔壁高姥姥家去玩呢。高姥姥更巧:会缝张嘴荷包!每年要过五月节了,她家就会聚一小帮姑娘媳妇的,跟她学缝张嘴荷包。高姥姥抿嘴乐着,手里五颜六色的布片一会儿就变成了如张嘴的荷包花般的布香囊,装上些香草之类,妇女孩子们戴在身上就可以驱蚊祛病了。为这,她自己要省下几天打酱油的钱去中药铺买香草呢。高姥姥可从来也没问来学缝荷包的人要这香草钱呀。我长大些了,自己会拿针缝布了,也跟着高姥姥学作荷包啦。没学好包粽子,学作的香荷包自己还挺满意。想起我学作荷包时高姥姥总夸我心灵手巧,一指点就会的话,都到了做祖母年令,还美滋滋的幸福感满满。人啊,愿意听夸奖的话是天性呀!这样的话也让我克服了看来不可战胜的事物,一路跨沟过坎地走过了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关于五彩绳的寓意:五种色彩在易经中代表不同的大卦。而卦爻是上古时期天地宇宙规律的演示。它神奇之力源于中华民族农耕时代人们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特征的总结与浓缩。先人们认为每年的五月是天地之间阳气最盛的季节,阳气具有驱除阴邪之气的功能。所以瘟神,邪崇,疾病等恶煞,因为惧怕阳气,而避而远之。又在五行学说中寓于五色以神力:青色属木,位东方寓智慧精气;赤(红)色属火,位南方寓富贵吉祥;黄色属土,位中央寓意财富权利;白色属金,位西方寓纯洁高尚;黑色属水,位北方寓健康和力量。</p><p class="ql-block">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绝不是说着玩的。风俗传下来就是亘古不变的文化:男孩五彩绳系在左手,青色为主色,以祈福之意。女孩五彩绳系在右手,红色为主色,可以达到驱邪的效果。总之,戴五彩绳会有抵御邪恶,带来好运和健康的寓意。有孩童的家长们可以行动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小条帚可以除尘除病除邪崇,特别适合佩戴在0一3岁孩童身上。据说端午节戴上保到下一年端午节百病不侵呢,当然这只是据说而已。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美好的东西就不要追根溯源地较真吧。对人类有益就应发扬光大,所以直到今天中国还有制作,并且还是批量生产。</p> <p class="ql-block">  至于香荷包,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华夏大地,南北属地各族各派都有端午缝香荷包的习俗。广西的香包甚至穿洋过海成为世界各国人们认识中国的吉祥物,成为异国人们的最爱。这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事情。它是传承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古时先民们是把中草药用树叶包起来放在身边,起到防止蚊虫叮咬的作用,后来就被聪明睿智的人们当作行军打仗传递军事机密和书信的工具,史称“锦囊”。后因军事将帅身边的谋士军师们通常都随身携带大的“锦囊",每有战事,都要从中拿出类似军用地图,军事谋略指南一类的作战必备资料,指导战事取胜,中国成语中又增添“锦囊妙计"一条。</p><p class="ql-block"> 总之,香包,香荷包,锦囊都是色彩缤纷的锦锻丝绸包裹着驱虫散香中草药的工艺品,它实用又寓意吉祥,深受大众喜爱。千年受宠,万年传承,更因它寓意和象征意义非凡:辟秽驱虫,保身健康;定情信物,寄托情感;祈福纳祥,祈求平安!你身边人如果在漂亮整洁的衣服外佩戴一只精致的香包,那节日的气氛,求吉祈福的情感,驱恶避邪的美好愿望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附:中国北方,特别是东北,过端午节都有清晨去山野河边采艾蒿的习俗。当天采回的鲜艾蒿插在房檐下,或挂在门旁。多者也有直接晾晒在庭院里的。让其自然风干,作为农家夏日驱蚊驱虫的燃烧物,冬天又可以熬制汤暖脚驱寒。每家每户的房檐上插上艾蒿,就是过端午节了,颇有仪式感。</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祖母总是在端午节早晨太阳没出来时叫我三叔四叔去河边洗脸,说是这样可以一年不闹眼疾。三叔四叔遵命顺从,回来时顺便也就能抱回一抱艾蒿。祖父也参与到往房檐下插艾蒿的活动中。我父亲我二叔有班要上,祖母是不会让他俩去河边洗脸采艾蒿的。现如今,人们怀念过去,端午节清晨会肩上搭把手巾找一处流动的出水口洗把脸,意思一下。这是我从微友发的视频中看到的。洗脸人的欣喜也从他们的言语表情中清晰可听可见。怀旧和传承通过变通的形式表达出来,也是可以点赞支持的!</p> <p class="ql-block">  中国南方过端午有一项活动最有象征意义:赛龙舟。这也是干年传承的项目。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包好多粽子用船载着,满江满湖投放,意在把水中鱼虾喂饱,不再吞噬屈原的身体。船多水道窄,都想先投放,后来就演变成龙舟竞渡。现在也作为竞赛项目出现在各种级别的体育大会上。我没有亲眼观赏到龙舟大赛的场景,在厦门的集美区有一个龙舟池是见过的。结合后来影视屏幕上的龙舟赛的场面,看到一字排开的龙舟,一声令下如万箭齐发的阵式,也为之振奋了好一阵子。而且还为之题诗助兴:大美吉林邀龙游,华夏儿女闯激流。劈波斩浪驶如箭,伊河飞腾中华龙。</p> <p class="ql-block">  说了这么多关于粽子节的事,再看看今天我过端午的准备吧。准备了包粽子的糯米,粽叶,马莲绳,蜜枣,还像包粽子那么回事。可一上手实际操作就露了怯了:手忙脚乱一番,好容易包的有点样了,米又从旁边漏了一些!哎,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想起了老祖母那双灵巧麻利包粽子的手!</p> <p class="ql-block">  这粽子是吃上自己包的了。可心里却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想明白时,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一普通女性,缺少的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拳拳诚心。这一点我不如我的祖母,我的姥姥和高姥姥一辈人。他们没有多少文化,却能把民族的优良的风俗文化仅凭口传心授接续传播,为赓续非物质遗产毫无保留奉献了她们的才智。我却只留恋童年少年的乐趣,忘了习武学文。真正的心无传承之志,手无传承之技。欲奋起直追已到风烛残年!只能思忆老一辈人的技艺技巧于一篇小文,以致敬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O二四年六月一日端午节前</p>

祖母

粽子

五彩

荷包

端午节

姥姥

脖上

艾蒿

端午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