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旅足

毛伟国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月下旬,春暮夏初。江南天气的气温正在逐日上升。</p><p class="ql-block"> 五一旅游旺季早已过去,假日期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各个景点纷纷冷清下来,于是到了我们出旅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 此次的旅程,是想在皖南转一个小圈子,几个没有去过的古村景区虽然早就看过许多有关的资料,但还是想到实地去感受一下。</p><p class="ql-block"> 一是到泾县去看查济古村和桃花潭,二是到绩溪去看龙川古村,绩溪博物馆与胡适故居。但胡适故居临了又不想去了,也说不上什么原因,只是觉得从绩溪到胡适故居上庄村的路上来回要将近三个小时,到了那里只是看看几间屋子,真正的原物想必也都不在了,于是想想还是算了。绩溪还有徽杭古道,岱下等景点。但细一看,到了徽杭古道的景点入口,进去是一条山路,真正要体验古时候的商帮从安徽经过蜿蜒盘旋的山路进入浙江,是要带上一点装备才能进去走一段的,起码要带支登山杖,而且最好是结伴而行互有照顾,一个人走真是不太合适,于是也放弃了。三是到歙县去看棠樾牌坊群,渔梁坝和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查济。</p><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多,在宣城下高铁,出站东门口就是县际公交,车子向西南方向行驶了50多公里,开行一个多小时后到了泾县公交枢纽,随即又换上了三点钟去查济的公交班车,基本上没有化费等车的时间,大约6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四点半到了查济古村。</p><p class="ql-block"> 原来的村子现在整个都成了景区,村子又向东做了一条六百米长的商业街,作为景区的前导入口,一块石碑立在路口,上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济古建筑群(元至清)》,这是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人守在路口检查门票。商业街有十来米宽,两边都是二层的小楼房,均是餐饮店和小客栈。此刻走在商业街上,冷冷清清看不到一个游人。</p><p class="ql-block"> 查济,久闻其名,老早就看过许多有关文章和照片。赣,皖,浙等南方诸省,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村庄可谓不计其数,但大部分均默默无闻,能出名的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些村子里有人经商入仕,衣锦还乡,于是行善积德,于是建宗祠办学堂修道路架桥梁。这些还要有幸免于兵燹文革,才能留传下来,如今就成了令人称道的文化名村。查济村亦是如此:历代的查济人因“经商致富,富而重学,学而致仕”。明清两代,查济出了二位翰林,十四位进士,百余位举人。确实是够资格称得上历史文化名村了。</p><p class="ql-block"> 在查济古村里逛了大半天,沿着村子里的那条叫查河的溪流往上游走,一直走到了村子的西尽头,大概有一千二百米长。又折返回来把村子里角角落落的小巷子基本上都走到了。有说查济是最后一个没有被商业化的大型古村落。其实也不然,不少原来的住宅小院都被改造成了民宿客栈,也挂起了店招与红灯笼。部分住户也在大门口摆起了小摊,出卖自家做的土特产,只不过没有破墙开店做玻璃橱窗,住宅还是原样没有变,算是维持住了原貌。网上预订的客栈就在景区里,客栈门口的两间是餐厅,能包桌吃饭。毕竟是私家民宿,走进大门只见东西乱堆,看着有点杂乱,客栈大门敞开着里面又没人,找了一圈才在隔壁找到正在与人聊天的老板娘。客栈房间虽小设施又简单,但住一夜还是能接受的。</p><p class="ql-block"> 旅游淡季,在古村落里来回游走拍照,不管是傍晚还是清晨,都碰不到几个游人。村子里的原住民也不多,村子西头的许多住宅,大门紧闭挂了把锁,有的贴了纸条要转让出售,有的大门虚掩着,推门一看,里面住房的门关着,院子里杂草丛生,显然已是久不住人了。</p><p class="ql-block"> 古村落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许多城里人都会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可以远离喧嚣繁忙。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单向的认知。短期的度假放松调理,或者在此画画写作,确实令人愉悦,却不宜作长年生活久留之计,即使是退休后也不太相宜。毕竟医疗,食品,交通都不甚方便无法保障。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有一句口号令人记忆深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话说得大概是对的。城市的先进舒适是人类生活的主流,而乡村的恬淡松弛是城市生活的插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从查济到桃花潭,公交班次少,车开得慢又要绕路,时间长,为了不等车节约一点时间,叫了个小车,一口价80元,实际上只有15公里的路程,25分钟就到了。预先跟客栈老板娘打听过了,都是这个价。这就是用金钱去换时间了。</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本来是青弋江边的一个平常的村子。因为李白的那首《赠汪伦》的诗而出了名,引来文人名士游蹱不绝。</p><p class="ql-block"> 唐天宝年间(742~755),李白应当地豪士汪伦之邀游桃花潭,与汪伦饮酒赋诗相交甚欢,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诗:</p><p class="ql-block">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这首诗是小学二年级就要学了。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叙事抒情,坦率直白,直抒胸臆,打动人心。成为离别诗词中的千古名篇。</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是青弋江的一段,东岸是汪伦的故居,与李白把酒言欢的地方,也是李白告别汪伦,听汪伦踏歌送行的古渡口。西岸有汪伦的衣冠冢和义门等几处古迹。还有一个大酒店和一排排的度假别墅。中间要靠渡船来回摆渡。</p><p class="ql-block"> 一首短诗,使一个本来平常之极的依水小镇成为文人墨客,游人学子都想来寻古探幽的地方,可见文字的魅力有多么绵长深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秀美龙川】</p><p class="ql-block"> 从桃花潭要返回泾县,公交班车一天只有三班,不可能化许多时间去等班车,仍然只能是叫一辆小车,仍然是一口价100元,50分钟到了泾县高铁站。从泾县坐高铁向南二十分钟到了绩溪北站。出高铁站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预订的酒店。</p><p class="ql-block"> 龙川古村在绩溪县城的东南方向,距离有十多公里。在酒店门口的龙川路坐上601路公交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龙川。现在是旅游淡季又去得早,景区只有几十个游人。从入口一出来就到了龙川溪,也叫水街,沿水街向东走不远就看到了“奕世尚书坊”,这是一座四柱五楼高达十米的大石坊,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为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立,距今已有460多年。石坊比例合适,雕刻精美,是安徽最漂亮的石坊。接着依次看胡氏宗祠,乡贤祠,走到溪口,又沿着登源河向南漫步,前面是一座长长的木平桥,河水淙淙,远淡青嶂,迷蒙山岚,令人心旷神怡,不肯移动脚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师作品】</p><p class="ql-block"> 绩溪博物馆,已经落成整整十年了,曾经在学报上看过专题介绍,印象蛮深。设计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兴钢,奥运会的鸟巢也是他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绩溪博物馆座落在老城区,原来的县衙门遗址上。虽然只是一个县级的小博物馆,面积也不大,只有一万平米,对于现今都要讲等级的社会来说,真是排不上号。然而设计者出于对传统徽派建筑和绩溪所在山区地形的理解,博物馆沿用了黑瓦白墙,串插了许多庭院和天井,连续起伏的屋顶仿佛是绵延的山川。当时就觉得很有特色,如今实地一看,建筑空间的交叉渗透,参观路线的上下迂回,还是有它的精到之处,比我们那里的那个博物馆要好许多。</p><p class="ql-block"> 看完走出大门,才发觉只顾看博物馆本身的建筑了,对里面阵列的展品竟然没有多大关注,罪过罪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p><p class="ql-block"> 一早从绩溪高铁北站旁边的绩溪公交枢纽坐头班车到歙县,下车往前走200多米就是预订的酒店,到酒店放下背包,只带上了相机和二瓶水,就上了酒店不远处的2路旅游公交直到终点站,八点半就到了棠樾牌坊群,时间还算早,游人还只有几十个。</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到了世孝祠,就见到了第一个石坊:“鲍灿孝子坊”,接着是“慈孝里坊”。两坊中间是“鲍氏支祠”。接着是“鲍文龄妻节孝坊”,“鲍漱芳父子义行坊”,“鲍文渊妻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p><p class="ql-block"> 七座牌坊,从明朝到清朝,跨越400年时间,依次呈弧形排列,展示了</p><p class="ql-block">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牌坊本身则凝结了高超的建筑技艺。</p><p class="ql-block"> 这个牌坊群都是鲍氏家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渔梁石坝】</p><p class="ql-block"> 看完棠樾牌坊群,又重新坐上2路车返回,直到城东路口站,下车。向前不远就是渔梁村。 穿过渔梁村,还没有到练江的江滩边,就听得见渔梁坝上哗哗的水流声。</p><p class="ql-block"> 渔梁坝,始筑于唐代,重建于明代,已经有14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被誉为“江南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徽州山多田少,逼迫徽州人走出家乡,靠做手艺活或是经商来谋生。徽州自古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之说。许多徽州男孩从小跟随长辈出外浪荡谋一碗饭吃,就是在渔梁坝的下游上船上竹筏漂流出去的。而渔梁坝就成为了许许多多徽州人闯荡江湖的起航点,凭着徽州人吃苦耐劳,肯动脑子,走出渔梁坝的徽州人中间,成就了许多商贾巨子,达官贵人。</p><p class="ql-block"> 渔梁坝,看着只是一片条石连接成的过水坡道,仅仅起了个拦水蓄水的作用。却显示了古人对练江水域的充分了解,枯水期要拦多少水放多少水,超过多高的水位就要全部泄洪。古人没有流量流速的计算,全凭着生活中的教训和经验,筑起了这一道石坝,保障了徽州千百年来的平安与兴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从渔梁坝往回走,沿着练江江边的步道漫步走到徽州古城的西街口,虽然有1500米长,但边走边看江景,不知不觉也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说是徽州古城,其实中间只有许国石坊和不多的几处城墙遗迹是古的,其余全部都是这几十年内翻修或是新建的。</p><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当然是徽州古城的中心。八柱四面,仿木牌楼的做法,用的却是笨重的石料,中间最长的那根坊梁,估算重量要超过三吨,要起吊在空中与柱子榫卯搭接,在四百多年前没有机械设备的明朝,真是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 看着古人留下来的技术艺术瑰宝,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 徽州是许多名人的出生地,明代抗倭名臣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学哲学家胡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徽墨世家胡开文,近代画家黄宾虹等等。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徽州人吃苦耐劳,刚直自强,朴素务实的可贵品格,才能闯荡江湖自成一片天地,成为徽州人、中国人的杰出典范。</p><p class="ql-block"> 胡适应该是看他的文章比看他的故居要更有意义;而胡雪岩已经在杭州看过他发迹到顶峰时的豪宅了;陶行知以前只是听朱先生说起过,这次也有了稍微深入一点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有诗云:“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而对我这次短暂的徽州之行,亦可谓是“平生无憾事,因梦到徽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06-01 二改于灯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查济古村始于隋朝,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是在明清两朝。整个村子里现在仍保存有从元到清的古建筑近200处。一个村子有那么多的明清建筑留存下来,实不多见也实属可贵。</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从村子东头的入口进入商业街,笔直一条六百米长,外立面一模一样,单调无趣。 好多古镇古村开发都是这个模式。</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村子沿河而立,这是人类依水才能生存的第一需要,沿河筑路,傍路建宅,这是村人共用河水又便于交通的基本模式,是几乎所有村落的共同特点。</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枯水季,溪流的水大概只能没过脚踝。</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小溪边,石桥后,依山筑屋,绿树掩映,重重叠叠,勘能入画。</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类上坡的石台阶,好奇心爆发,总要上去看看:有的是住户的菜地,有的是荒芜的小院子,也有的里面还有幽静的小弄堂。</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桥下溪水潺潺,墙头小花艳艳。</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古村落,杳无人影,漫步其中,似度仙境。</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沿着村中的溪流而上,忽然发现一只白鹭在水中觅食,专注追逐水中的小鱼填饱自己的肚子,也不怕人。</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德公厅屋”,是查济村子里唯一的元代的建筑,也是安徽省非常少见的元代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德公厅屋”门楼上有三道坊梁上有雕刻。下面两个残缺不全,可以看出不是自然风化而是外力敲掉的。只有最高的那个保留了下来,是高圆雕“鲤鱼跳龙门”,元代遗物,十分精彩,能保存下来,实属命大。</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家门口摆了一点小东西,做一点小生意。躺椅上的主人不在,小猫咪在替班。</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查济古村因其处处入画,故被称为“中华写生第一村”。全国有一百五十多所院校的美术系把查济作为写生基地。</p><p class="ql-block"> 到查济已经是下午将近四点半了,放下行囊就到了景区中心,三米多深的溪流河中只有很小的流水,河底是能走下去的。几个写生者都在河底架起了画板作画。</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一共有三位写生画家,都是画的水墨画。看来像是某个学校的老师或是画院的画师。</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这位老汉在家门口坐着,我看了他好一会,一动不动。时间就这样在手指缝里悄悄溜走了。</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这是明代住宅建筑《翔义堂》,又称“走马楼”。</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走进“走马楼”大门,里面是一个狭长的小天井。抬头看二楼,美人靠外面的木质雕花板已损坏脱落,右边那间的木窗已全部没有了,一副残缺破败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其实,木结构建筑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碰不得了,不去动它,也许还能支撑些时日。一旦扰动,恐怕就无法还原了,不是技术手段上不行,而实在是木材的寿命到头了。而如果全部落架大修,基本上都要换成新料,历史信息就全部没有了,变得毫无意义。不修,难;修,也难!</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我正拍照,一个老者从里面出来,说这是明代的,楼上可以去看看,但是要五块钱。楼梯的栏杆上有一个小牌子写着:“上楼参观,收费五元”。我于是给了他五块钱,从木楼梯小心慢慢上楼。但见楼上当中那间空荡荡,没有家具,两边的两间堆满了小木桶,竹箩筐等杂物,蒙着灰尘。屋顶的梁架也破残换了新的,做工十分简陋,无法与原来的相比。</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看完下楼,与屋子主人相对坐下,聊了起来。他说这个楼六百年了,我说上面的屋架大梁已经换过了,他说被白蚂蚁都蛀掉了,我说我们那边也有白蚂蚁,江南地区都有,很难根治。我说我是从苏州来的,学过一点古建筑,这个明代建筑一定要来看看。他说你们那边好呵,经济好。我说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好,现在城里人都喜欢这样的地方。又说到年龄,我问他高寿多少?他说八十多了,我说看不出来。初次见面,其它的也不便多问,于是拱手告辞。</p><p class="ql-block"> 交谈时相机放在膝盖上,焦距调到广角24毫米,悄悄连拍了几张,成了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柴门虚掩,繁花匝地。</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这个石阶一看就是许久没人走了,上去一看,院子长满荒草,宅门紧闭,一只小白猫看了我一眼,串入了草丛中。</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保护建筑,却在大门上挂上了出售的小牌子。村子里一圈兜下来,已经看到三、四处要出售的保护建筑了。还有好多是紧关着大门,门口杂草丛生的。村子里看不到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村子西头的镇口桥,桥下水声淙淙,可以坐在岸边听听流水声,呆个半天。</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小路边一个幽静的前院,两个户门都紧闭着,无人居住,只有那丛芭蕉在向你点头示意。</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早上六点不到,空气清新湿润。已经有人在浆洗衣服了。</p> <p class="ql-block">【古村查济】</p><p class="ql-block"> 一路往上游走去,不少人都在洗衣服。水流清洌,潺潺不绝。衣服是洗干净了,可是肥皂水随着水流下去了,有点不环保。</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镇的东岸。</p><p class="ql-block"> 从水东老街朝青弋江滩走去,要穿过“踏歌岸阁”。左手边就是汪伦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门洞下有个保安岗,那位年轻的保安无所事,也不理会进出的游人,正在自得其乐响亮地唱流行歌曲。倒也正是应了这个“踏歌楼”之名。</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穿过“踏歌楼”,回头看,那上面的匾额上是四个大字:《踏歌古岸》。据传此楼建于明代,后几经修缮,仍然保持了原貌。</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就来到渡口广场。也就是东园古渡,相传是汪伦送别李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看到的是一组李白与汪伦的石雕像,第一感觉就不怎么样。两个人像两个石碑呈四个点状分布,体块都不大,显得没有主次,有点松散。其实“桃花潭”三个字与李白诗篇可整合在一块高一点的自然形态的大石碑上,作为背景,两个人物放在碑前,这样可能感觉会好一点。现在后面那个卡通人物放在那里也有点不搭调。从哪个方向看都不太舒服。</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再一看,这个李白的石像也真有点牵强,人体的比例不对,腰线以下应该是占人体总高的八分之五,现在是一半不到。举着酒杯的左手又长又直,有点僵硬,那个衣袖是应该往下垂才对,右手衣袖的纹理也做得太随意。</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这个汪伦也同样是身体上下部的比例不对。而且面容看着感觉有点严厉,虽然拿着酒杯,却不像是与李白开怀畅饮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青弋江滩边的竹筏上两只鸬鹚,我们通常叫水老鸦。脚被绳子缚住了,专门供游人拍照的。身无自由,只能扇动一下翅膀,换个姿势继续站着。</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水东老街上有不少这样的家门口小摊,卖的都是手工编织的竹篮拎包之类。</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从东岸的渡口广场看西岸的怀仙阁,也是近年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这是桃花潭西岸万村老街的门楼。</p> <p class="ql-block">【桃潭水深】</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西岸的汪伦墓。</p><p class="ql-block"> 1958年兴建陈村水库时汪伦墓被破坏了,因此这只是个汪伦的衣冠冢。</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时代,不晓得破坏了多少真古迹,到头来弄假货来搪塞一下。</p> <p class="ql-block">【秀美龙川】</p><p class="ql-block">奕世尚书坊。</p> <p class="ql-block">【秀美龙川】</p><p class="ql-block">胡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气宇轩昂,木雕精美。</p> <p class="ql-block">【秀美龙川】</p><p class="ql-block">胡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斗拱前面的枫拱是白色的,应该是原来的损坏了,新换上去的,没有做旧,以示区别。其实这才是正确的修缮做法,可以追溯什么时候更换修䃼了哪些部件。现在我们好多都是要求修旧如旧,真的和假的混在了一起,真正的历史信息反而搞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秀美龙川】</p><p class="ql-block">胡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梁枋上雕刻精美,但细看,许多人物的面部都被削掉了。十有八九是那个十年里作下的孽。</p> <p class="ql-block">【秀美龙川】</p><p class="ql-block"> 龙川溪上好几座这样的小木桥,80来公分宽,没有栏杆,其实走上去稳稳当当,一点也不晃。</p> <p class="ql-block">【秀美龙川】</p><p class="ql-block"> 远山,近树;晴岚,村舍;小桥,清流。静谧佳景,看山岚蒸腾,流水细语,可以观赏半天。</p> <p class="ql-block">【大师作品】</p><p class="ql-block">绩溪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前庭园,屋顶和门洞的形状都做成起伏的山形模样,意在与绩溪所在的山区地形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大师作品】</p><p class="ql-block">绩溪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非常陡的屋里,接近60度,小青瓦若按常规是没法做的,细看了一下,原来每片小青瓦都打了孔,用镙钉固定在槽钢上。下面的玻璃墙也往外倾斜,与屋顶构成了一个奇异的立面。</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p><p class="ql-block"> 从最北面的尚书坊往南看牌坊群。巍然成列,气势非凡。周边仍然是农田,保持了原来的面貌,千万不能去增添什么东西,画蛇添足。</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p><p class="ql-block"> 这是四柱出头的牌坊。曾经看着照片画过它的正立面图。</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p><p class="ql-block"> 这是四柱不出头的牌坊。由于外形尺寸基本相近,所以看着既有不同,又很协调。</p> <p class="ql-block">【渔梁石坝】</p><p class="ql-block"> 穿过渔梁村,往下看到了渔梁坝的全景。石坝长138米,几道水流,越坝而过,近处的那个宽大的坝身是最高的,远处的几道坝身较低,正在过水。时近中午,游人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渔梁石坝】</p><p class="ql-block"> 渔梁坝的坝体有高低不同的数段石坝组成。平时只有低坝的那几段泄水,起到了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使上游水流平稳有一定的水位高度,保证了上游地区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下游则水流变缓,利于航行。洪水期间则全坝过水。古人只用了几段高低不同的石坝,就解决了枯水洪水不同状况下的水利问题。</p> <p class="ql-block">【渔梁石坝】</p><p class="ql-block"> 石坝用了大条石来铺筑,一般的水流根本冲不动它,但古人还是不放心,生怕日久天长,洪水汹涌石条会松动移位,于是用了燕尾榫将石条连结起来,形成整体,以保万无一失。</p> <p class="ql-block">【渔梁石坝】</p><p class="ql-block"> 条石是平铺在河床上的,順着水流的方向,可称为順石,每隔数米,就有一道垂直方向的石条,称为丁石,可以阻止順石的移动错位。跟砌筑砖墙的丁砖和順砖是一个道理。而那个方形石,就是垂直打下河床的“石钉”,使那一大片石条,能牢牢扎根在河床上,永不松动。</p><p class="ql-block"> 古人留下的工程,真正是百年大计,千年稳固。应该使当今好多吃这碗饭的人汗颜。</p> <p class="ql-block">【渔梁石坝】</p><p class="ql-block"> 石坝下游激流中的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渔梁石坝】</p><p class="ql-block"> 石坝下游淌水玩耍的父子俩。</p> <p class="ql-block">【渔梁石坝】</p><p class="ql-block"> 渔梁街上清末商贾的大门上的砖雕,精致至极,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精细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墙向西的阳和门,进入城门就是许国石坊。</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四面八柱,全国仅此一例。</p><p class="ql-block"> 有传说是皇帝恩准三朝元老许国衣锦还乡到家乡建牌坊,而四柱牌坊到处都是,实在不起眼。于是许国建了个八脚牌坊,冒了“先建后奏”的风险。按现在说法是超标了。</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守候了许久,才在没有人的瞬间按下了快门。</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石坊内外八个面,都有精美雕刻。</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石柱上的一段精美刻纹。石刻花纹精细如丝绸锦缎,足见许国在建石坊上是化了心血的,他当然只是为自己要光宗耀祖要流芳百世,但却真是给我们留下了一座杰出的石雕建筑,举世无双。</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梁坊上精美的满雕。曲线流畅,虽是石作,能与木雕比美。</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可惜,有几处的石雕有了残缺。相比较于其它完好的雕刻,可以判断这是破损于外力。这是皇帝恩准建的牌坊,历代民间一般人是不敢碰的,推测是否是那个疯狂年代留下的伤疤,但一时找不到左证。</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西北角的城门“仁和楼”。</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从许国石坊向东走不远,就能看到陶行知纪念馆。进大门,正厅前是宋庆龄题的《万世师表》匾额。通常“万世师表”只有孔子的文庙里才能挂。而宋庆龄给陶行知这等荣誉,就是最高的褒奖了。两边的一副对联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赞美陶行知,清贫自洁,守身尽职。足以使当今的某一大批“公仆”们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1891~1946)歙县人,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曾留学美国攻读教育学,与晏阳初等人推动平民教育。 </p><p class="ql-block"> 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朱先生曾在陶校长的学校里做过教员,并设计督造了全部校舍。</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走出瓮城,到了城墙外面,又看见了陶行知的塑像。在塑像前伫立注目,向陶先生致礼。陶先生 1946年因脑溢血去世,他只活了五十五岁。</p><p class="ql-block"> 忽的,想起了朱先生曾给我看过陶行知写的词,以前是能背出来的,现在已记不全了,只依稀记得有“洗手作羹汤,无限思量,此中滋味不寻常,道是离人喝不得,要断人肠”。是陶行知要离开晓庄时写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南谯楼。谯楼是古代打更报时的地方。这是1997年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二层的屋顶没有做歇山戗角,显得份量轻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大半天走下来,有点累了,正好谯楼的通道两边有可坐的地方,于是坐下来喝水休息。一看左右和对面,发现只有我一个是外来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城墙外有许多游廊,里面坐满了打牌的人,自带小凳自带水杯,三个人一副牌。</p><p class="ql-block"> 早晨一碗粥,白天一桌牌,晚上一个梦。逍遥自在,了无牵挂,世间风云,皆在度外。也许无忧无虑的日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