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圣女公墓一一历史和生命的另类表达

佘伟黎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去俄罗斯旅游至今已7年,俄罗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莫斯林郊外的新圣女公墓,中国人会说游览公墓太阴森,压抑了吧,同一旅行团中许多人有这种想法,加上是另加自费项目,好多团员放弃了,只进了有备而来的7-8个人。公墓里宁静安祥,没觉得那是墓园,更像一座露天雕塑艺术馆。由于时间仓促,只拍了70多张照片,回来后放在文件夹一直未整理。5月18日中学同学聚会,90岁高寿的班主任也来了,他也是教我们6年的俄语老师。我突然想到应该整理新圣女公墓照片和文字,里面有好多我们中学时熟知的人物,让学过俄语的同学老师欣赏与回忆那个年代的俄罗斯情结。然后翻江倒海找资料,照片上不认识的名人,先扫描照片把墓碑上的俄文翻译出来,再去网上找资料,费尽了眼力,只整理出一部分,大家先欣赏吧,以后慢慢补充。</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新圣女公墓大门</p><p class="ql-block">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建于16世纪,到19世纪,许多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推动作用的名人都长眠于此。公墓占地7.5公顷,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安息在这里的每一个灵魂都有着非同凡响的一生。新圣女公墓饱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新圣女公墓陈列了俄罗斯的整个历史,每个墓碑都仿佛是历史的一页,而公墓的雕塑又各具特色,是整个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缩影。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圣洁之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拉夫里洛维奇</b></p><p class="ql-block">他是坦克炮设计师,他设计的炮弹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钢板,雕塑家就将他的墓碑设计成一块厚100毫米的弯曲钢板,墓碑上有三个弹孔,向后人炫耀炮弹的威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果戈理</b></p><p class="ql-block">果戈理文学大师,文学作品《死魂灵》、《钦差大臣》中学时代都欣赏过。</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果戈理的墓从教堂墓地迁入新圣女公墓,迁移中打开棺材惊讶地发现,他的头骨居然不翼而飞。原来是当年安葬在教堂墓地时,一个极其崇拜他的著名戏剧家巴赫鲁申说服了看守墓园的修士,将果戈理的头骨挖了出来藏在家中视为珍宝,当人们知道真相后,巴赫鲁申将头骨交了出来,家人托人将头骨运往果戈理身前最喜欢的意大利,委托人途中神秘失踪。如今,埋在新圣女公墓的语言大师没有属于自己的头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契可夫</b></p><p class="ql-block">他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巨匠,现实批判作家。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挂在脖子上的安娜》等。</p><p class="ql-block">他的墓设计成《带阁楼的房子》(契可夫的短篇小说),顶端有三支锋利的笔尖,代表他的作品讽刺尖锐,碑身黑白分明,体现了他的人品黑白分明,碑身上还有4洞,代表他的肺是千疮百孔,得肺结核病而死亡。契诃夫曾说过:"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地说,挺好,多亏这根刺儿没扎在眼睛里,如果你心爱的人背叛了你,应该感到万分庆幸,庆幸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国1",幽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奥斯特洛夫斯基</b></p><p class="ql-block">他是一名革命战士,战斗中负伤后全身瘫痪,最终双目失明。在完全看不见的情况下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他自己真实写照。保尔•柯察金精神激励了中国几代人。雕像家将他永远定格在这块石板上,他表情安详,两眼凝视远方,手下还有一摞书稿。墓碑左下方是陪伴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马刀上有一丝带,中文写着"保尔你是我们永远的朋友",估计是中国游客送的。</p><p class="ql-block">生命于他短暂而坎坷,但留下了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重温这段陪伴我们长大的名言,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柳德米拉•泽金娜</b></p><p class="ql-block">著名歌唱家泽金娜,雕象沉稳优雅,仿佛正要一展歌喉。</p><p class="ql-block">60多年歌唱生涯中,歌声不但征服了俄罗斯,还征服了全世界。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代表作《伏尔加河长流水》等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乌兰诺娃</b></p><p class="ql-block">前苏联功勋艺术家。芭蕾舞《天鹅湖》中饰演天白鹅而名声大振。1952与1959年乌兰诺娃两次率芭蕾舞团到中国演出。苏联政府授予她“人民功勋演员”称号。</p><p class="ql-block">她生命中最美的一刻永远凝固在了墓碑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布鲁诺夫</b></p><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民演员,导演、教授和国立莫斯科室内剧院的艺术总监。布鲁诺夫出身于杂技世家。10岁登台演出。后来参军去远东,参加了业余文艺活动,并成为太平洋歌舞团的主持人。1953年回到莫斯科,之后一直到70年代活跃在苏联各地的舞台上。</p><p class="ql-block">雕塑中他右手靠着舞台幕布,他一生的事业在舞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尼库林</b></p><p class="ql-block">喜剧大师。雕像尼库林随意地坐在自己的墓地上,前面是他忠实的朋友,那只聪明狗,据说与他同天死亡,心灵交融。他是喜刷大师,做过小丑演员,被称为俄罗斯卓别林,他还是莫斯科大马戏团的创始人。曾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叶利钦</b></p><p class="ql-block">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墓碑是由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威尼斯马赛克、巴西产的红色斑岩构成,象征飘扬的俄罗斯国旗。地面铺着石砖,镶嵌着一个东正教十字架。墓碑告知人们:叶利钦一生有两大贡献一一俄罗斯恢复了三色国旗和东正教。叶利钦晚年极端厌恶苏共,厌恶象征共产主义的红色,他的墓碑用褚红代替了鲜红。他可以说是苏联的掘墓人,他一生充满争议,他执政期间用"休克疗法"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差点使俄罗斯崩溃,所以当时好多俄罗斯人不赞同他入葬新圣女公墓,普京坚持,最终他还是被安葬这里,普京评价他为20世纪最卓越政治家之一。叶利钦的反对者多,用国旗造型做墓碑防止有人进行砸毁,毕竟损害国旗是违法行动,所以说设计者独具匠心。叶利钦在移交权力时,曾叮嘱接班人普京:“照看好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赫鲁晓夫</b></p><p class="ql-block">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花岗岩几何交叉在一起,头夹在黑白几何体中间,代表了他鲜明个性和功过政绩。充满争议、毁誉参半的一生由后人评说。据说赫鲁晓夫生前曾经辱骂过这位雕塑家,但是临终前却嘱家人一定要请这位雕塑家为他建造墓碑,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座构思奇特、寓意无穷的雕塑精品。前苏联领导人一般都是安葬在莫斯科红场墓地的,但赫鲁晓夫生前说过,不愿与斯大林葬在一起,故新圣女公墓成了他的归属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赖莎•戈尔巴乔娃</b></p><p class="ql-block">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妻子。她的塑像是根据其年轻时的照片雕刻的,永远定格在18岁。</p><p class="ql-block">她是苏联历史上首位走向公众的第一夫人,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赖莎冲破苏共首脑夫人不能抛头露面的禁锢,与丈夫一起共赴政治激流,成为新一代妇女典范。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离开苏共总书记宝座,经常国外讲座,她一直陪伴丈夫身边,即使得了白血病,依然多方奔走呼吁,为儿童捐建白血病医院。赖莎病逝于德国慕尼黑,叶利钦派专机将她遗体运回国安葬。戈尔巴乔夫很爱赖莎,为了日后能永久在此陪伴自己的妻子,他在旁边预留了墓地位置,2022年8月30日逝世后葬于赖莎旁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列别德</b></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军界与政界风云人物。1996年俄罗斯第二届总统选举中,列别德败给了叶利钦,使叶利钦连任第二届总统,列别克进克里姆林宫与叶利钦共事,后因政见不同,叶利钦将他赶回西伯利亚当州长。2000年总统选举中又败给了普金。2002年因飞机失事而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波列夫</b></p><p class="ql-block">轰炸机之父。他研制出各型飞机,墓碑上显示的"图一154"飞机由他一人独立设计。1937年"大清洗"运动中,被指责出卖国家机密被逮捕。卫国战争期间他仍设计出许多俯冲式战斗机,为胜利作出贡献,斯大林就逮捕一事向他道歉,这也是斯大林一生唯一道歉的人。墓碑上他双目紧闭,仿佛在回顾自己一生,有辉煌也有不堪回首。他的墓碑图案就是飞翔的翅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明</b></p><p class="ql-block">这里还孤独地躺着一位中国人,中国人对王明这个名字不陌生,王明身穿中山装,两眼直视前方,与其它墓碑相比,没有独特之处。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期间犯过左倾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错误,中国历史上有他的一页。1956年王明去苏联治病,再未返回中国,1974年去世。其妻孟庆树1983年去世,葬在他的对面。但他(她)的墓碑上都没有中文,只有俄文(王明的俄文名没叫马耶维奇),苏联对他评价极高,墓碑上写着"献给杰出的共产国际活动家王明同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只能悄无声息地长眠异国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孟庆树和女儿王芳妮</b></p><p class="ql-block">王明的妻子与女儿。</p><p class="ql-block">孟庆树历史上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法制委员会委员兼资料室主任。</p><p class="ql-block">王芳妮为苏共季米特洛夫义女,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培养成苏联空军飞行员。1985年1月27日逝世,享年53岁。</p><p class="ql-block">墓碑上有母女两人各一块碑文,晚年时王明与妻女决裂,分葬两边,墓地在王明墓地斜对面2米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卓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卓娅是中国刘胡兰。著名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人。17岁的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徳国法西斯虎口,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残忍地割去了她一只乳房。当卓娅英雄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斯大林下令,在未来作战中,只要俘虏到杀死卓娅的德国步兵团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接受投降。雕塑表现了女英雄就义的最后时刻,被绑的双臂,挺起的胸膛,高昂的头颅,给每一瞻仰者心灵的冲击。很多中国游客会在卓娅墓前送上鲜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舒拉与母亲</b></p><p class="ql-block">卓娅墓对面就是其弟弟舒拉(前)与母亲(后)的墓地,舒拉为替姐姐报仇参加了坦克部队,1945年在前线牺牲。一双女儿为国捐躯,母亲为此写了一本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此书在中国曾广为传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战中英勇牺牲的飞行组</b></p><p class="ql-block">这是苏联二战时期为保护重要机密文件,宁可坠机牺牲的六名飞行员的集体墓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别尔希阿尼诺夫</b></p><p class="ql-block">杰出产科医生(男)。卫国战争时,他将地铁站改成临时医院,在那里迎接1000多小天使来到人间。战后苏联人囗急剧下降,他建议国家奖励多生孩子的"英雄母亲",战后人口增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俄罗斯人口依然负增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列维坦</b></p><p class="ql-block">著名播音员。在二战期间,列维坦担任播音员,他的声音激发了无数俄罗斯人的斗志,德军又怕又恨,希特勒曾下令出十万美元买他的人头。墓碑前的话筒显示了其职业特征,他镇定自若地面对话筒,身后一圈圈电波传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马雅可夫斯基</b></p><p class="ql-block">著名俄国红色诗人,他的作品鼓舞了许多革命青年,他的代表作有长诗《列宁》、《好》、《向左,向左》,短诗《开会谜》辛辣尖锐。。他只活了三十七岁,自杀身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金兹堡</b></p><p class="ql-block">著名物理学象。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003年)。列宁勋章、劳动红旗勋章等得主。雕像逼真表达出他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娜杰日达</b></p><p class="ql-block">斯大林第二任夫人。她与斯大林婚后发觉自己的政治见解与丈夫有很大的不同,为此内心非常苦闷。1932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15周年,当晚他与斯大林发生激烈争吵,第二天她被人发现躺在血泊中,自杀还是他杀,至今仍是迷。后来在"大清洗"中,她的多位亲人被以各种罪状处决或死于集中营。</p><p class="ql-block">鸽子般洁白的雕像是忧郁的,控诉着一个严酷的时代。那只扼住了她脖子的手意味着什么呢……,只有历史才能告知真相。</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福尔采娃</b></p><p class="ql-block">前苏联文化部长,第二个进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女性。纺织女工出身,青年起致力于党团工作,战争期间在莫斯科,斯大林末年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后来支持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运动,得以进入政治局,60年代开始为文化部长,主宰苏联文艺界14年,被称为"文化沙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法捷耶夫</b></p><p class="ql-block">斯大林时期文联主席,卫国战争时期担任《真理报》记者,写了一系列讴歌苏联人民英雄战斗的文章和诗集,《在封锁日子里的列宁格勒》、《青年近卫军》等。是斯大林铁杆拥护者,1953年斯大林死后被降职,1956年对时局绝望,在家中开枪自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尼古拉•柴可夫斯基</b></p><p class="ql-block">尼古拉•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的哥哥,因为他是铁路工程师,参加过俄罗斯铁路法典的拟定工作,有一系列关于铁路交通方面的科技发现著作,对发展俄罗斯的铁路事业有过贡献,所以安葬在新圣女公墓。尼古拉的墓地长期无人管理,2011年是尼古拉去世100周年,有人建议重修墓碑。在俄罗斯文化部和市长的直接干预下,修整成了新圣女公墓唯一放在室内的墓地。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安葬在圣彼得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莫伊谢耶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于1906年,逝于2007年。1937年创建苏联民间歌舞团,任艺术总监。歌舞团世界各国巡演,</span>博得全世界观众喝彩。他还被认为是在舞蹈中融入杂技元素的开创者。为奖励他对苏联舞蹈事业的卓越贡献,苏联政府曾授予他苏联人民演员、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并多次获得列宁奖金及斯大林奖金。这座墓碑雕像很有创意:墓碑基座是一张世界地图,表明莫伊谢耶夫的足迹曾经遍布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欣赏到精湛的俄罗斯民间舞蹈艺术。墓雕上的舞者是莫伊谢耶夫编舞中的角色。他很长寿,享年101岁,可能是公墓享年之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阿•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b></p><p class="ql-block">俄国有两个托尔斯泰,新圣女公墓里是小托尔斯泰,代表作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童话故事《狼和小羊》:"小羊乖乖,把门开开,妈妈回家,带来鲜奶……"深深刻在多少人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而另一个托尔斯泰更为中国人民熟悉,他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作。墓地在故乡图门市。</p><p class="ql-block">小托尔斯泰墓碑上的浮雕突显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的转变的历史过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阿尔乔姆•伊凡诺维奇•米高阳</b></p><p class="ql-block">苏联米格战斗机设计者,上将工程师。此米高阳是苏共政治家米高阳的弟弟。他的墓碑设计得非常简洁,一架插入云霄的米格飞机,反映了米高阳毕生的理想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阿那斯塔斯 .伊万诺维奇.米高扬</b></p><p class="ql-block">1895-1978</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共重要活动家、苏联国</span>家领导人。</p><p class="ql-block">米高扬从列宁时期到勃列日涅夫期间,在苏联最高层中雄居各种要职达55年之久,如此长的政治生命,是因为他不但有杰出的工作能力、公平、正直,而且有卓尔超群的政治素质,能在风云变幻的政治环境中迅速作出反映。他有一句名言:"别担心,雨淋不着我,我能在雨点之间躲闪穿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利昂契夫</b></p><p class="ql-block">一排喀秋莎火箭炮,威武雄劲,以排山倒海之势打击德国法西斯,被德军称为“斯大林的管风琴”。发明者是利昂契夫,第一个实战利用喀秋莎火箭炮的独立炮兵连连长是费列洛夫大尉。这座独特的墓碑雕塑表达了喀秋莎火箭炮的巨大威力以及发明者的卓越功勋。火箭炮架子上刻有K字,代表共产国际工厂的开头字母,与歌曲"喀秋莎"开头字母一样,战士们亲切地称"喀秋莎火箭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尼古拉.康斯坦丁諾維奇.葉姆勃羅夫斯基</b></p><p class="ql-block">这个墓碑很抢眼,墓誌銘为:“时间不会抹去你的痕跡。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那里,只有遺忘不存在”。苏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会委員,克格勃中将, 1941-1943年特別部門副主任,曾在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的第3特別部門工作。</p><p class="ql-block">这墓主在网上被误猜为是一位飞行员,雕塑解读为:“一只苍劲的雄鹰立于长方形的碑身之上,一只翅膀折断覆盖着半边墓碑,而另一只翅膀指向苍穹。它揭示着这位英雄身躯虽已消失,而他翱翔太空的理想长存”。其实墓主为一位克格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瓦尔瓦拉.雷佐娃(右)</b></p><p class="ql-block">演員,蘇聯人民藝術家,獲斯大林獎(1943)</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尼古拉.雷佐夫(左)</b></p><p class="ql-block">雷佐娃之子,演員,蘇聯人民藝術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格·卡捷列尼科夫</b></p><p class="ql-block">苏联空降兵降落伞发明者。</p><p class="ql-block">墓碑下面雕刻着降落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伊凡诺夫</b></p><p class="ql-block">剧作家,小说家,俄联邦作家协会主席。1915年开始发表作品。十月革命后发表中篇小说《游击队员们》和《铁甲列车14-69》。后者于1927年改编成话剧,同年11月8日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成功。《铁甲列车14-69》以1919年西伯利亚农民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附近夺取白卫军铁甲列车的游击队的革命活动为素材,塑造了一群包括中国劳工辛必武在内的革命战士形象。其他剧作有以喀琅施塔叛乱为背景的《围困》、反映边防战士生活的剧本《保卫卡比里》、历史剧《罗蒙评论夫》等,小说有短篇小说集《秘中之秘》、自传体长篇小说《魔术师点赞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米里昂希科夫</b></p><p class="ql-block">空气动力学家,前苏联科学院副院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兹韦列夫</b></p><p class="ql-block">苏联财政部长、经济学家。新中国第二套人民币中的2、5、10元票,是委托苏联代为印刷的,而苏联方面的具体负责人就是兹韦列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瓦西里.費奥多羅维奇.奥尔洛夫</b></p><p class="ql-block">攻克柏林战役牺牲的近卫军坦克旅长、苏联英雄,上校,著名"T"式坦克的发明者。获奖章金星红旗勋章多枚。</p><p class="ql-block">墓碑顶上是一辆坦克,表达了他的一生和功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薇拉•马列茨卡娅</b></p><p class="ql-block">她是著名电影《乡村女教师》主角的扮演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谢尔盖.韦尔诺夫</b></p><p class="ql-block">1910-1982,宇宙物理学家、列宁勋章获得者、院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夏里亚宾</b></p><p class="ql-block">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宾,被称为低音之王。他来中国演出过,他的《伏尔加船夫曲》唱得深沉,浑厚,有力,令人神往! 他是高尔基的好友。他的歌声曾让托尔斯泰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低沉的嗓音震撼了整个世界。他1927年旅居法国时给当地的俄罗斯难民捐了5000法郎,这一善举竞酿成大祸,说他资助了白卫军,投靠反革命……被撤销了"人民演员"称号,夏里亚宾生前一直受到国内激进分子的迫害而不得不流亡国外。据说,夏里亚宾曾赌气说“我连骨头也不能埋在这个国家”。他死于巴黎,葬于巴黎。但在他去世46年后,这位不朽艺术家的遗骸,被俄罗斯通过政治途径强行迁至此地。</p><p class="ql-block">墓前全身雕像的姿态是当年著名画家列宾为他画的肖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尼古拉·列昂尼多維奇.杜可夫</b></p><p class="ql-block">1904 - 1964</p><p class="ql-block">苏军中将军衔,裝甲車及热核武器設計師,苏联科学院成員 (1953),技术科学博士(1953年)。社会主义劳动的三位一体英雄,曾获列宁奖和五个斯大林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维克多•季莫费耶维奇•奥布霍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联英雄,</span>坦克军上校。18岁参军,至1958年被任命为苏军装甲部队副主任,1965年退役。</p><p class="ql-block">共获得“金星奖章”一枚,“列宁勋章”三枚,“红旗勋章”三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一枚,“红星勋章”一枚,“乌兹别克斯坦劳动红旗勋章”一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尤里•谢尔盖维奇•米留金</b></p><p class="ql-block">前苏联作曲家。代表歌曲有《列宁山》、《丁香花儿开》、《四颗心》、《海上近卫军》等。《列宁山》1949年获斯大林奖二等奖,这首歌当年风靡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1964年获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称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瓦•德•卡尔梅柯夫</b></p><p class="ql-block">1908-1974</p><p class="ql-block">武器设计专家。苏联部长会议国家无线电电子技术委员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b></p><p class="ql-block">苏联军事家、元帅、两次获苏联英雄。1920年参军。曾任集团军司令,苏联国防部长副部长兼火箭军总司令。获“列宁勋章”6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一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1枚,荣誉武器1件等。为苏联军事的现代化,尤其导弹武器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苏联解体后,元帅的家人把他获得的全部勋章放网上拍卖,当年出生入死得到的嘉奖换成了金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费奥多尔•瓦西里耶维奇•革拉特珂夫</b></p><p class="ql-block">作家。在卫国战争中曾任《真理报》和《消息报》记者。战后任高尔基文学院院长。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水泥》(1925),很早被翻译到中国,并受到欢迎,鲁迅称《水泥》是“新俄文学的永久碑碣”。另有自传性三部曲《童年的故事》、《自由人》、《荒乱年代》,获斯大林奖。两次获列宁勋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格里高利·费多罗维奇·格利戈连科</b></p><p class="ql-block">1918-2007</p><p class="ql-block">上将,1978年克格勃副主席,勃烈日涅夫时期的反谍报总局局长,特殊战线的铁腕人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娜•米哈伊洛芙娜•潘克拉托娃</b></p><p class="ql-block">苏联历史学者。历任苏联科学院历史研览所副所长,《历史问题》杂志主编等职。1952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53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俄国和西欧工运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娜嘉</b> </p><p class="ql-block">在卫国战争期间,小娜嘉将纳粹德国军队带进了沼泽地,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可是她却被德国人残忍的杀害了,牺牲时才8岁,她可以称得上苏联的"王二小"。娜嘉墓的雕像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娜嘉墓前的照片是她哥哥,他常常在娜嘉墓前静静地坐着忏悔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妹妹。经批准,娜嘉的哥哥死后也葬在这里,永久地守护着公墓里最小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亚历山大·尼斯米亚洛夫</b></p><p class="ql-block">曾任莫斯科大学校长,主持了麻雀山新校园的建设。1951-1961年任苏联科学院院长,著名的化学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波多野结衣普科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2-2010</span></p><p class="ql-block">苏联著名的歼击机飞行员。卫国战争他总共飞行345次,在85次空战中击落敌机40架。</p><p class="ql-block">雕塑家弗拉基米尔.马丘辛在纪念碑上方镌刻着一句话"我们要活下去",这是战友被击落时留给他最后一句话,这话成为他和苏联飞行员的座佑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格奥尔基·科马罗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维克托·帕沙耶夫</b></p><p class="ql-block">1971年6月30日晚,三位宇航员完成23天太空任务后,乘坐苏联的联盟11号载人宇宙飞船返航时,遭遇了悲剧。他们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由于返回舱内的一个通气阀门关不紧,又因返回舱太小(穿宇航服只能坐2人),三人未能穿宇航服,直接暴露在宇宙真空环境中。在短短的34秒内,他们体内的血液沸腾,肺部发生炸裂,最终导致当场死亡。飞船成功地返回地球,但当地面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时,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景象,三具无生命的尸体。他们是人类征服太空的先行者,值得我们怀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米.伊萨科夫斯基</b></p><p class="ql-block">俄罗斯诗人、战歌《喀秋莎》、情歌</p><p class="ql-block">《红莓花儿开》词作者,</p><p class="ql-block">"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p><p class="ql-block">河上漂起了柔曼的青纱。</p><p class="ql-block">喀秋莎站在俊俏的岸上,</p><p class="ql-block">歌声好比明媚的春光……"</p><p class="ql-block">这是苏联歌曲《喀秋莎》中的几句歌</p><p class="ql-block">词,《喀秋莎》也曾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更是一首流传世界的歌曲。</p><p class="ql-block">获得四枚列宁勋章,两枚劳动红旗勋</p><p class="ql-block">章,两次斯大林奖金,以及苏联社会主</p><p class="ql-block">义劳动英雄称号等许多桂冠。他创作的</p><p class="ql-block">歌曲除了《喀秋莎》、《孤独的手风</p><p class="ql-block">琴》、《敌人烧毁了故乡的农舍》、《候鸟飞翔》等外,还有一首中国人非常喜欢的《红莓花开》,也是风靡全球的名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b></p><p class="ql-block">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p><p class="ql-block">他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苏联电影,和新版电视连续剧,描述演译了一群年轻的红军女兵,为了祖国相继战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列奥尼德·索比诺夫</b></p><p class="ql-block">苏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p><p class="ql-block">索比诺夫的墓碑设计的最为高雅,最有艺术色彩。索比诺夫成名曲《垂死的天鹅》,在俄国家喻户晓,已经成了他的符号,赢得过"俄罗斯歌坛的天鹅"的美誉,据此女雕刻家"穆希娜"在墓碑上设计了一只垂死的天鹅。它卧在一座高起的石台上,侧着身驱,美丽长脖无力地低垂在张开的翅膀上,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美,一具石雕把一个人的一生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见雕塑之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维克多维奇·扎塔耶夫</p><p class="ql-block">苏联民间艺术家</p><p class="ql-block">墓碑为《列宁在欣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马尼采尔</b></p><p class="ql-block">雕塑家。墓碑上的雕象《科杰里尼科夫夫妇》是其名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雅龙</b></p><p class="ql-block">著名滑稽演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伊洛娃.耶丽扎维塔.尼古拉耶夫娜</b></p><p class="ql-block">戏剧演员。墓碑上写着:"谢谢你曾来过这个世界感谢你的存在",这是她丈夫和儿子的题词,简短的话语饱含对已亡人深深的爱和怀念。</p><p class="ql-block">墓碑是雕塑家M.霍洛德娜娅和建筑师B.加里宁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她丈夫死后也葬在新圣母公墓,但墓碑不如尼古拉耶夫娜的墓碑雕塑抢眼。</p><p class="ql-block">尼古拉耶夫娜的丈夫,伊凡·安德烈耶维奇.卡伊罗夫,曾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教育部长(1949-1956),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新圣女公墓,参观了1个多小时,走了1区与2区(共有11区),中国人最熟悉的名人基本都在这两区,公墓有26000多名人,怎么看也看不完,怎么拍也拍不完。下面照片上的名人找不到名字,更找不到他们的故事,但雕塑的艺术和内涵也值欣赏和收藏。</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充满俄罗斯文化韵味的墓园里,每一块石碑就是一部历史,每一具雕像就是一篇故事,每一种图案就是一件艺术品。新圣女公墓以其独特的露天墓碑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成了俄罗斯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