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南漫游 D35眉山市,D36成都市(一) 。

老轅

<h1><p><b>4.25日:眉山文化之旅</b></p><b><br>今天,我们离开了乐山,驱车前往眉山,首先探访了著名的三苏祠。这里是苏轼、苏辙和苏洵三位杰出文学家的故居,他们被誉为“苏家一门三杰”。站在三苏祠内,仿佛能感受到父子三人当年受到的浓厚文化熏陶,以及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br>离开三苏祠后,我们又前往了眉山的中国泡菜城。在这里,我们深入了解了四川泡菜的制作工艺和独特风味。中国的泡菜文化博大精深,而四川泡菜更是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制作工艺,赢得了“人间美味”的美誉。</b><br><p><b>接下来,我们抵达了彭祖山。彭祖,相传是中国长寿老人的鼻祖,据说活了八百年后成仙。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彭祖山仍然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长寿的秘密。在彭祖山上,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长寿和健康的追求与向往。<br></b></p><p><b>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导航带我们走了一段乡间山路,单车道,两旁是茂密的树木和绿色的田野。虽然路况有些复杂,但幸好没有遇到会车的情况,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段旅程。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加亲近了大自然,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旅行的乐趣和挑战。<br></b><b>今天的眉山文化之旅让我们收获颇丰,不仅领略了三位文学巨匠的故居和四川泡菜的美味,还探寻了长寿的秘密。旅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四川的文化和历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b></p><p></p></h1> 4月25日,行程精华视频版。 <b><font color="#ed2308">眉山市,别名眉州、齐通,四川省辖地级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北接省会成都市,南连乐山市,东邻内江市、资阳市、自贡市,西接雅安市,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7140平方千米。 [5]截至2022年10月,全市辖2个区和4个县。 [48]截至2023年末,眉山市常住人口为295.5万人。 [56]<br>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眉州恢复眉山县。眉山市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 [1-2],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美誉 [4];文化厚重,宋代曾是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眉山苏洵、苏轼、苏辙独占三席。两宋年间,眉山进士886人,史称“八百进士”。</font></b> <b><font color="#ed2308">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始建于北宋,现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br>三苏祠为清代园林式文人祠堂,祠堂由前厅(古祠大门)、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及廊构成三进四合院,在同一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东西厢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础上又有自由变化,从而形成不严整对称的格局。三苏祠是研究三苏及三苏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研究明清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重要实物范例。</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前往眉山的路上,满目青翠。 三苏祠南大门素面台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房面为水泥预制筒瓦和小青瓦覆盖,正脊两端鸱吻,创脊饰龙头和卷草式图案,皆为钢筋水泥预制。地坪为三合土。门楣正中悬挂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三苏祠”匾,门柱上刻对联一副“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为向楚撰文,刘孟伉书字。整个建筑被古榕覆盖,穿砥道可达前厅。 莘莘学子在接受文化熏陶。 三苏祠飨殿,小青瓦房面,脊正中有宝顶式三重檐楼阁式饰物,高1.50米,脊上有对称的六组走兽,脊两端饰鸱吻,整个饰物均为陶制品。地坪为三合土。前三楹有三匾,从左到右分别为“文峰鼎畴”“是父是子”“文章气节”。飨殿内塑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br><br>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br><br>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 三苏祠启贤堂是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小青瓦房面。正脊两端饰鸱吻,有卷草式图案。垂脊、戗脊上饰走兽,亦有卷草式图案。东、南、西三面有回廊。 三苏祠披风榭在来凤轩西偏南,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一楼一底,重檐歇山式,四周置飞来椅,北面留7米宽门道。房面为筒瓦覆盖,正脊有寿字形宝顶饰物,有卷草式图案。 三苏祠风景。 三苏祠风景。 三苏祠风景。 眉山三苏纪念馆(三苏纪念馆,生平陈列馆)位于四川眉山市,2017年新建成的三苏纪念馆在“东坡故里”四川眉山市开馆,并在馆内举办三苏祠书画收藏精品展,这也是三苏祠书画精品首次对外展示。 <b><font color="#ed2308">中国泡菜博物馆位于中国泡菜城入口处,是国内首家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第一次系统解读和传播中国泡菜文化与产业;展览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质量与安全以及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整个博物馆体现了文化性和知识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原创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泡菜博览的标志性展馆。</font></b> <b><font color="#ed2308">彭祖山位于“长寿之乡”眉山市彭山区东北部,是中国传说中八百岁寿星彭祖及其女儿修身之地,也是世界长寿文化和茶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br>彭祖山四周群山环抱,中心孤峰耸立,山与山之间构成天然立体太极地貌,彭祖墓就处在太极地的阳鱼鱼眼上。山上有中国气功鼻祖、寿星彭祖的墓冢、彭祖祠、彭祖炼丹洞等历史遗迹,有展示彭祖长寿三大秘诀的养生殿、采气场、雉羹馆。还有造型巧妙的齐山双佛,依山而建的齐山双佛一立一坐,造型巧妙。立佛释伽牟尼高28米,名列世界第八位;坐佛多宝如来高24米,始建于公元713年,是乐山大佛的蓝本,且比乐山大佛早建近百年。双佛并列之规模,乃全国独有。</font></b> 九九长寿梯<br>一座千年寿山,一段人生之路,一生长寿相伴。<br>彭祖山景区的中轴廊道,由九道弯,九十九个平台,九百九十九级台阶组成。在中华文化中以“九”为尊,“九九”象征天长地久长寿之意,“九九九”是彭祖弥留时留下的寄语:“愿天下人以善为本,寿长活到九百九十九。”这也诠释了彭祖对子孙后代的祝福,愿天下人福寿安康、寿高千岁。 彭祖山西广场位于天然太极地貌的阳鱼鱼尾处,彭祖山之旅也自此开始,渐渐攀高,形成天地日月遥相呼应,山水万物阴阳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彭祖祠<br>彭祖祠是纪念彭祖及其女儿三娥的地方,也是彭祖后裔追根溯源,敬仰先贤的圣地。<br>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武阳县郡治有王乔、彭祖祠”。彭祖祠是传承彭姓图腾文化展示;是彭祖后裔追根溯源的祠堂;供奉彭祖及女儿三娥,是敬仰华夏先贤的圣地。 彭山荤豆花。 <h1><b>2024年西南漫游D36成都市 。</b></h1> <h1><b>4月26日:成都熊猫与老友重逢</b></h1><b><br></b><h1></h1><h1><b>清晨,我们退房后迅速出发,目标直指成都。原以为60公里的路程会很快到达,但路上遭遇了严重的堵车,车辆如蜗牛般缓行,竟然耗费了三个多小时才抵达目的地。<br>到达成都后,我们首先参观了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原本我们按照小环线走,但只看到了两三只熊猫,稍显失望。幸运的是,经过热心人的介绍,我们得知星星产房那边有更多的大熊猫。于是,我们决定再次购买游览车票,每人花费了30元。<br>到达星星产房后,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大大小小的熊猫们憨态可掬,有的在悠闲地啃食竹子,有的在嬉戏玩耍,还有的懒洋洋地躺在树荫下。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趣味,让我们忍不住驻足观赏,拍照留念。<br>晚上,我们前往黄剑华同学家聚餐。黄剑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了他的书房。书房内摆满了各种书籍和收藏品,透露出主人的文化气息和品味。在与黄剑华的交谈中,我们了解了他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和成就,深感佩服。<br>今天的行程虽然有些波折,但能够看到这么多可爱的熊猫,并与老友重逢,实在是不虚此行。成都这座城市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下一次的旅行。<br></b><br></h1> 4月26日,行程精华视频版。 <b><font color="#ed2308">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熊猫大道1375号,距市中心10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30余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熊猫迁地保护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众教育基地和教育旅游基地。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作为“大熊猫迁地保护生态示范工程”,以保护和繁育大熊猫、小熊猫等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而闻名于世。 [3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动物园饲养、救治、繁育大熊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97年,建立开放实验室。2019年基地接待中外游客超900万人次。<br>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基地总面积达3570亩,其中扩建区面积为2535亩。基地以造园手法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大熊猫产房、熊猫饲养区、科研中心、熊猫医院分布有序,若干处豪华熊猫“别墅”散落于山林之中。扩建区充分遵循并沿用原始地形地貌,利用山体冲沟及溪流形成山地溪谷多层次景观带;根据熊猫主题特点,将项目总体划分为多个区域。截至2020年末,大熊猫种群数量达215只,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font></b> 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拜访黄剑华老同学。 老同学有许多的藏书,被誉为天府十大藏书家之一。 老同学的书斋。 黄剑华同学文史两栖,勤于笔耕,研究领域涉猎较宽,尤其对三星堆、古蜀文明有着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三星堆》《天门》《古蜀的辉煌》《丝路上的文明古国》《古蜀金沙》《文宗在蜀》《古老的清玩—金石碑刻》《〈华阳国志〉故事新解》《从三星堆到金沙》《探寻古蜀国》《常璩传》等著作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发表评论与文史类文章数百篇。其中部分著作同时在香港、台湾出版发行,部分著作被翻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学术论文亦被收入数十种论文集。出版长篇小说《悲欢》、“古蜀传奇”三部曲《梦回古蜀》《金沙传奇》《五丁悲歌》等。已正式出版、发表的各类专著、文章共计八百多万字。小传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等书。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近年新作不断问世。 老同学伉俪。 感谢老同学的盛情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