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庙》:颐和园后山建筑群——《须弥灵境》建筑群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俗称《后山大庙》。该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轴线上,是仿照西藏著名古庙桑耶寺而建的庞大的藏式宗教建筑群,也称为“四大部洲”。《须弥灵境的建筑群》实际上是由汉藏两部分组成,而又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建筑群。北部是汉式宗教建筑形制,以《须弥灵境大殿》为主,包括陪殿,松堂三方牌楼。上方以《香岩宗仁之阁》为中心,四方陪建《四大部洲》等藏传宗教形制,反映完整的藏传佛教宇宙观的建筑群。包括“南赡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四大部洲,以及八小部洲、日殿、月殿及四色梵塔,构成了四大部洲建筑群。整个建筑群融合了汉藏两地的建筑特点,依山而建,具有鲜明的红白色彩,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燒毁。</p> <p class="ql-block">进入颐和园北宫门,后湖苏州街上的三孔石桥通往《须弥灵境》建筑群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恢复与修缮》:《后山大庙》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四年,只在原址地上修了一层香岩宗印之阁,其他仍是瓦砾一片。1980年,国家拨巨资修缮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四座梵塔,基本上恢复了原貌。从2010年10月17日到2012年4月25日,国家进行了30年来首次大规模的修缮,主要是恢复四大部洲建筑群光绪时期的历史风貌。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松堂》:和一般的汉式寺庙不同,这地方以北、东西,三个牌楼,替代了传统的山门,钟鼓楼。</p><p class="ql-block"> 这进山门的小广场为什么叫松堂呢?叫松堂的地方北京还真有一个。松堂:在香山旭华之阁东北方约200米处,现为香山公园管理处使用,原是乾隆十四年(1749)修建的焚香寺旁的小敞厅,名“来远斋”。坐西朝东,以汉白玉石仿木结构为主,在西侧石枋柱上有乾隆御笔题楹联:“指云际千峰兴怀蜀道,听松间万籁顿入梵天”,横额“策功绩武”(现不存)。乾隆皇帝曾在这为平定大、小金川征战归来的健鋭云梯营设过庆功宴。敞厅内置一乾隆诗碑,青石石质。诗碑上文字系乾隆御笔书,内容为赞美健锐营的诗和序,是研究乾隆平定金川叛乱的可贵资料。敞厅西侧为叠石假山,周围数十株白皮古松环绕,因之名为 “松堂”。</p><p class="ql-block"> 大庙建成, 乾隆皇帝可能想到了平定准噶尔叛乱为大清征战死亡的将士。 这“听松间万籁顿入梵天”一句,可能就是寺门前称“松堂”的来由(通伸村人)</p> <p class="ql-block">《慈福.慧因》修复的北门牌楼。须弥灵境北侧原有东、西、北三座牌楼,东牌楼额题“旃林”、“莲界”,西牌楼额题“宝地”、“梵天”,现仅存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门牌楼处</p> <p class="ql-block">西门牌楼处</p> <p class="ql-block">残存的牌楼包柱础石</p> <p class="ql-block">复建的西陪殿《法藏楼》</p> <p class="ql-block">复建的东陪殿《宝华楼》</p> <p class="ql-block">后山建筑群复原图。(乾隆时期)</p> <p class="ql-block">这照片应该是四大部洲按照光绪年间修复,宝华,法藏两陪楼还没建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须弥灵境建筑群》:须弥灵境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年间。由须弥灵境主殿、东配楼宝华楼、西配楼法藏楼,以及慈福等三座牌楼组成,坐南朝北,位于万寿山后山中轴线上,依山面河,气势雄浑,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部烧毁,仅存部分遗迹。经过颐和园多年的努力,国家文物局批复了须弥灵境建筑群遗址保护与修复工程方案,2019年至2021年经过三年施工,颐和园对须弥灵境主殿遗址进行保护性展示施工,对东西两配楼按原规制重建,须弥灵境建筑群初现了盛期面貌。(景点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须弥灵境大殿》后面的八字梯墙,似将与《香岩宗仁之阁》建筑群,区分为两部分;但八字墙既是《须弥灵境大殿》的后山,又权当《香岩宗仁之阁》的山门,两部分的有机连接却又显自然。</p> <p class="ql-block">站在《须弥灵境大殿》后面的八字梯墙上,看大殿遗址。新复建的两座陪楼。石经塔幢。地面的柱础是新建的,有些画蛇添足之嫌,保留残存的石块瓦砾可能更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是承德普宁寺的大雄宝殿。是七开间。颐和园《须弥灵境大殿》它的式样原本差不多应该是这样的,可能比这还要大,因它是九开间。承德普宁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军队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冬十月,厄鲁特蒙古四部来避暑山庄朝觐乾隆皇帝,为纪念这次会盟,乾隆仿照康熙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建立多伦汇宗寺先例,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了普宁寺。同时在颐和园后山修建了《须弥灵境建筑群》。图景基本相仿佛。只是《须弥灵境》山门以松堂三牌楼代替了传统的山门,钟楼鼓楼。两寺被称为姊妹寺。</p><p class="ql-block"> 承德普宁寺额题《大雄宝殿》匾题“金轮法界”。我怀疑颐和园后山《须弥灵境》也是主殿的匾题,主殿应该另有殿额名称。据说乾隆时期的《须弥灵境大殿》供奉的诸佛众多。</p> <p class="ql-block">这两只瑞兽,本是在前山大报恩延寿寺看门的东西,光绪年间在遗址上修排云殿用不着,放到后山来了。这些经幢和建筑构件可能也是。</p><p class="ql-block"> 这两只瑞兽和颐和园其它的狮子不一样,发型不一样,披头散发,下巴留着一撮小胡子,模样又丑。有人说这造型,它应该是辽代遗留的胡狮形像;也有人说它不是狮子,应该是狻猊,龙之五子,应该是菩萨坐骑;有的导游说它是藏獒的祖先,这就更不能当真了。</p><p class="ql-block"> 我倾向它是狻猊。大报恩延寿寺是乾隆为他母亲祝寿修的寺庙,皇帝是龙子,狻猊也是龙子,儿子给母亲尽孝,是应该的。要真是,放在这委屈它俩了。</p> <p class="ql-block">按规制,四大部洲,八小部州还有这些塔,殿,内部是应该供奉本尊佛像的。现在都关着门,里面有供没供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四大部洲》:整个建筑群上半部分是藏式宗教建筑群,分别为“南瞻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一八六O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在的格局是20 世纪80年代按原样修建的。(说明牌)</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藏传佛教《四大部州》的山门。由八字金刚墙上来,开两山门,两山门之间就是《南赡部洲》</p><p class="ql-block"> 须弥灵境的中心建筑《香岩宗印之阁》,原来是一座三层的巨型楼阁,象征着须弥山——印度神话中的神山、世界的中心。四大部洲是围绕在《香岩宗印之阁》周围台地上碉房式建筑,分别象征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在四大部洲之外又有八小部洲,八小部洲就是四大部洲前后左右八个体量小些的碉房式平台及平台上的平顶小殿。在《香岩宗印之阁》的东南侧和西南侧各有一座碉房式平台,就是日殿和月殿——象征着出没回旋于须弥山两侧的太阳和月亮。在《香岩宗印之阁》四角各有一座造型不同、颜色各异的佛塔。白塔天洁塔代表佛教密宗“五智”中的“大圆镜智”;黑塔吉祥塔代表佛教密宗“五智”中的“平等性智”;红塔地灵塔代表佛教密宗“五智”中的“成所作智”;绿塔皆莲塔代表佛教密宗“五智”中的“妙观察智”,与《香岩宗印之阁》代表的“法界体性智”组成佛教密宗的“五智”。整个建筑群的南端是一段半圆形的围墙,象征着世界的终极——铁围山。这样一组反映了完整的佛教宇宙观、将深奥的佛教理论与精美的园林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中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砖石塌台。光绪年间虽重建了香岩宗印之阁,但三层的高阁改成了一层的殿堂,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远不能和乾隆时的原貌相提并论了(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南赡部州》。按佛教说,佛有佛天,仙有福地,芸芸众生,万物生灵都各有其所,四大部洲,八小部州…这《南赡部州》就是我辈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香岩宗印之阁》</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乾隆时期,为四大部洲之中心建筑,原为三层高阁。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改建为现状,阁内供奉三世佛与十八罗汉。(景点说明牌)</p><p class="ql-block"> 所谓“香岩”,就是圣地、凈土的地方,“宗印”就是“正宗真传”的意思。“香岩宗印”之阁象征的是世界的中心,众佛居住的须弥山。</p> <p class="ql-block">《南赡部州》建筑后面是《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分布方位,是按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方位定位的,现颐和园后山建筑是坐南朝北,所以四大部洲分布方位和真正的方向是反着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承德普宁寺的《大乘之阁》,乾隆时期的《香岩宗印之阁》是三层,比它要小巧一些。光绪年间重修时,建成长方形一层大殿,为的是安放前山《大报恩延寿寺》劫后幸免遇难的佛像。重建后供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按理说,当年乾隆时《香岩宗印之阁》是方型高阁,也应该是供奉立佛或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绿塔》《八小部州1》《八小部州2》</p><p class="ql-block">最近几年绿塔褪色,黑塔也褪色。不如以前那么鲜明了。</p> <p class="ql-block">《红塔》《八小部州3》《八小部州4》</p> <p class="ql-block">《日殿.月殿》</p> <p class="ql-block">《月殿》</p> <p class="ql-block">《日殿》</p> <p class="ql-block">《西牛賀州》《八小部州5》</p> <p class="ql-block">《白塔》</p> <p class="ql-block">《东胜神州》</p> <p class="ql-block">《八小部州6》</p> <p class="ql-block">《北俱卢州》</p> <p class="ql-block">《黑塔》</p> <p class="ql-block">《八小部州7》</p> <p class="ql-block">《八小部州8》。一道弧形园墙将两小部州和中间的北俱卢州连接一起,象征着四大部洲外的铁围山。按佛教的理论,铁围山是围住四大部洲等“小世界”的界限,凡人是出不去铁围山的。你能走出世界吗?</p> <p class="ql-block">《须弥灵境》:按藏传佛教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其周围被八山八海所环绕。其中,最外层的山是铁围山,因其周匝如轮,围成一个“小世界”,即构成“三千大千世界”的基本单位。铁围之内是咸海,即最外一海,其中分布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等诸多部州。被山水环绕。 在其上有坚手天、持华鬘天、常放逸天,是四天王眷属的居所。 再上是四大天王天,由四大天王护持,再上是日月星宿天,日月照耀。就是所谓二十诸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铁围,入水三百十二由旬半,出水亦然,广亦如是,周回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由旬。”如此上天之高入水之深的铁围山围住范围,日月复照之及处就是一个“小世界”。这就是世界一词的来历。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就是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 四大部洲之下,是由地轮金轮水轮风轮所为基础。独立在在虚空之中。这不就是一个漂浮在茫茫的太空中的恒星吗?虚拟,虚幻,神奇,诡异,空灵,美妙,向往…这灵境一词,只可会意而不能言喻。这就是藏传佛教的《须弥灵境》。</p> <p class="ql-block">《由旬》:为印度计算里程之单位。即指公牛挂轭行走一日之旅程。另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一由旬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有关由旬之计数有各种不同说法,合中国的计量单位,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四种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现有百度百科说约12公里。</p> <p class="ql-block">《无量寿佛大殿》.《智慧海》:前山“佛香阁”建筑群中心线上最高建筑。后山《须弥灵境建筑群》外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吉祥云》佛陀讲经处,常有香气环绕,瑞云笼罩。是说此处是吉祥神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智慧海》:智慧海大殿(又称为无梁殿),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砖石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所建,殿外壁墙面嵌有千余尊“无量寿佛”塑像,故也称“无量寿殿”。殿里主供三大菩萨。是颐和园前后山最高处的最高境界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语出“无量寿经”:如来智慧海,深无涯底…”该建筑虽极像砖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因此1860年逃过火灾,表面遭到毁坏。光绪年间修复。</p> <p class="ql-block">《众香界》宗教牌坊:砖石结构,表面用五色琉璃瓦件装饰。在牌坊的前后两面石额上分别刻着:“众香界,祗树林”。它在前山佛香阁的中心线上,过了牌楼的三门,就是前山的主要殿堂《智慧海》。——佛教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祇树林】佛陀说法的佛教圣地,又简称“祇园”。《弥勒上生经疏·上》记载,古印度乔萨罗国舍卫城给孤独长者重金购置祇陀太子在城南的园地,建筑精美的房屋,延请佛祖到舍卫城说法。祇陀太子也将园中的树献给佛。祇树林,即指“祇园”。是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众香界》.【众香】代指佛国。和“佛香阁”一样出自《维摩诘经》·《香积佛品记载》在须弥山有个“众香国”,由“香积佛”住持,众香国的众香园中楼阁、园苑都是香的,香气能够传遍十方无量世界。象征着佛法无边和美好。</p><p class="ql-block">【众香界】这牌楼是不多见的有门的牌楼,像征香佛国境界。又表示以这座牌楼为界,三门代表山门:象征空门、无相门、无作门。通过三门,即为解脱,从此岸的婆娑世界通往彼岸的涅槃境界。</p> <p class="ql-block">众香界牌楼关闭三门,南面被封闭在前山佛香阁风景区,北面在后山风景区。过去前山封闭的佛香阁一线,游客从排云殿到佛像阁,再通过众香界牌楼三门,直到主殿智慧海。这是个完整的路线,现在牌楼关门,游客只能从佛香阁封闭区绕出去,再上山到智慧海了。</p> <p class="ql-block">《须弥灵境建筑群》左右各有一座小寺,与建筑群同时建于乾隆年间。</p> <p class="ql-block">《云会寺》:云会寺始建于乾隆年间,主殿为方亭式建筑,名为“香海真源”,是遭英法联军火焚后 残存的木构建筑之一,内供毗卢佛铜像为清漪园原物。(景点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寺封闭好几年了,想证实一下这网上发的照片毗卢佛铜像,是不是寺里的原物。进不去。后山《香岩宗仁之阁》.《智慧海》寺里都供奉佛像,也都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智慧海》.《众香界》向东几十米。</p> <p class="ql-block">《千峰彩翠城关》:位于智慧海以东,万寿山山脊上,依山势朝向西南。城关始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前后,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后多次维修。城关西南面题额为“千峰彩翠”。“千峰彩翠”是描写群山翠绿的景色。这里山坡陡峭,柏树繁密,环境幽深。从远处仰望千峰彩翠城关,部分会被林木遮掩,只有走近城关才能看清全貌。从这一带的山坡上向南眺望,昆明湖中十七孔桥、龙王岛、西堤数桥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在千峰彩翠城关,看昆明湖。</p> <p class="ql-block">《善现寺》:善现寺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万寿山后山东部的一座寺庙建筑,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山门和一座配楼,其余殿堂皆剩残基。</p><p class="ql-block"> (景点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善现寺门东十几米,顺小路下山,不远就是花承阁,多宝佛塔。</p> <p class="ql-block">《花承阁、多宝佛塔》:花承阁是乾隆年间兴建的一组庭院和佛寺混合的建筑群。原由莲座盘云佛殿、多宝琉璃塔、花承阁及六兼斋组成,全部建筑坐落在直径约60米、高约7米倚山势筑成的半月形砖砌高台上。一八六〇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多宝佛塔、石雕和其它建筑基址。</p><p class="ql-block">多宝佛塔,高十六米,八面七级,塔身用五色琉璃砖瓦镶砌,下承汉白玉须弥座。塔前立有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乾隆《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石碑。</p><p class="ql-block"> (景点说明)</p> <p class="ql-block">《多宝琉璃塔》</p><p class="ql-block">整座塔的底座为一层汉白玉雕成的须弥座,在须弥座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花纹。在须弥座的正中,坐落着塔身。塔身的一层、三层、和五层比较高大,为楼阁式,而二层、四层、六层和七层的塔身却比较矮小,好似双重檐的楼阁。在楼阁式塔身的北面、东面、南面和西面,正中各设有一个拱券形佛龛,在佛龛中放置有结跏趺坐式琉璃佛像。在大佛龛的周围和塔身的其他四面,布满了一排排的小型佛龛,龛中塑有坐式佛像,共有佛像580尊。</p><p class="ql-block">这三层塔身上的佛像,均为金黄色琉璃砖镶砌,佛龛中佛像的背后为绿色。塔身的转角柱第一层为金黄色,第二层为紫色,第三层为蓝色,均用琉璃瓦砌成。在塔身的上面安置有琉璃砖仿木式斗拱,承托着塔檐。每层塔檐的颜色各不相同,第一层为金黄色;第二层为绿色;第三层为紫色;第四层为青色;第五层为蓝色;第六层为青色;最顶上一层为金黄色,在塔檐的角下,各悬挂一枚铜铃。在楼阁式塔身的四周,围有镂空琉璃组成的护栏。</p><p class="ql-block">在塔顶上置有宝座,四周悬有一圈铜铃,上面是铃铎式刹身,再上面为刹顶。整座塔刹均是用铜制成,并在上面镀金。(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多宝琉璃塔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乾隆皇帝在多宝琉璃塔建成后,将此塔命名为“多宝佛塔”,并亲笔撰写了《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并镌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多宝琉璃塔前。</p><p class="ql-block">万寿山阴花承阁西,五色琉璃合成宝塔,八面七层,高五丈余,黄碧彩翠,错落相间。飞檐宝铎,层层周缀。榱楶户牖,不施寸木。黄金为顶,玉石为台。千佛端相,一一具足。坐莲花座,现宝塔中。轮相庄严,凌虚标胜。用稽释典,名曰多宝佛塔。偈以颂之。颂曰:</p><p class="ql-block">佛前七宝塔,高五百由旬。涌出虚空中,种种宝庄校,多摩罗跋香,夫曼陀罗华,以是为供养,时出大音声。赞叹佛妙法,人天千万亿。怪得未曾有,佛告大乐说,乃过去东方,无量佛祗劫,有佛号多宝,时作大誓愿。说法华经者,我当为证明。若在在处处,有说法华者,宝塔皆涌出,分身无量佛,如恒河沙数。善哉世尊言,此塔随处现,恒河沙国土,千万亿菩萨,充满于其中。今此宝净地,释迦牟尼佛,来此分半座,愿以神通力。接引诸大众,皆在虚空中。善哉世尊言,妙不可思议。是山即耆崛,清净极安乐,白毫光一照,宝塔即涌现。当未现塔时,多宝佛何在?宝塔忽涌现,全身在其中。一佛一宝塔,光满三千界。一塔千亿佛,神妙复如是。了了见十方,宝树与宝衣。无量亿宝物,充牣于其中。以是供养佛,而得大法喜。今多所众生,安乐普利益。般若金刚身,寿量千万亿。种诸福德本,大慈悲愿力。成就是功德,现此宝塔故。</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法国人拍的照片,他来过这,肯定也看到了劫后废墟。我不知道他当时有何感想。我只知道我来到这里,突然理解了当年义和团为什么要烧洋人教堂了。 照片拍的很真实。他肯定站在旁边的山坡上,那时树不密。现在我站在塔下用手机仰拍,塔显得粗短。其实它苗条秀丽,又刚劲挺抜。它很幸运,聳立在这,经历了250多年的风雨。 </p><p class="ql-block"> (通伸村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多宝塔见路下山,有路通寅辉城关,进关沿苏州街,过三孔石桥,是颐和园北宫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