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特小镇,一路逛到布鲁日集市广场(2024/04/29)

季珍

<p class="ql-block">前往被比利时人私藏的绝美小镇—根特</p> <p class="ql-block">根特,一个让人心醉的中世纪小城,绝对是比利时之旅的必去之地。</p><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繁琐的攻略,只有悠闲的步伐和美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当漫步在根特的街头,仿佛穿越到了中世纪,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利斯河两岸的景色如画,圣米歇尔桥连接着两岸的美景,白天看桥上车水马龙,夜晚则灯火辉煌,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伯爵城堡</p><p class="ql-block">伯爵城堡(又名格拉文斯丁城堡 Gravensteen)。始建于1180年的一座城堡,城堡的建造者是弗兰德斯伯爵,阿尔萨斯的菲利普,他的父亲阿尔萨斯的西奥多里克伯爵。菲利普和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麻风病国王)是一个爷爷的堂兄弟。因为这弗兰德斯伯爵父子两都参加过十字军东征,所以这座城堡就是按照十字军城堡的样子打造的。一直做为伯爵的住宅,14世纪时被改做监狱和法院。19世纪末差点被拆除。1885年被根特市政府买下并修复,现在是城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圣巴夫大教堂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内部和外部都很令人惊叹,里面也展出了很多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圣·巴夫大教堂建于12世纪,完成于16世纪,这里因收藏了许多杰作而出名,这座由白色石头砌成的布拉邦特哥特式的大教堂,塔楼高达89米,原来塔楼还要更高,因为顶上还有个尖顶,和安卫特普的圣母院的尖顶很相象,后来被拆毁了,而祭坛是前斯卡地安哥特式。走过拱廊,里面18世纪后加上去的黑白装饰让人感到很意外。</p> <p class="ql-block">圣巴夫大教堂(St Bavo's Cathedral)是比利时根特的主教座堂,珍藏了一件世界级名画——扬·凡·艾克兄弟俩的《根特祭坛画》,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献祭羔羊》(局部)</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命运多舛。1550年,它经历了第一次彻底的,但草率的修复。到了新教改革期间,为免遭破坏,它在市政厅呆了二十年。后来,它有7次被盗,至今仍缺少一块。</p><p class="ql-block">一战和二战期间,《根特祭坛画》两次被掳往德国。二战时,为躲避盟军轰炸,它被存放于盐矿之中,导致油漆和清漆被严重损毁。这些经年累月的伤害,使得修复工作极为困难,修缮难度也超出了专家们的预期,因为他们发现画作上边有很多重绘涂层,尤其是1550年的重绘,遮盖了凡·艾克原作的90%。比如说,去掉涂层之后,大家才发现,凡·艾克所画的羔羊(也就是耶稣的象征)的眼睛并非在两侧,而是有着人一般的,正面直视着观众的双眼。</p><p class="ql-block">过去的9年间,专家们小心翼翼地移除掉重绘涂层,力求将《根特祭坛画》15世纪时最初的模样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等于说,500年来,观众们才第一次看到了凡·艾克所画的《根特祭坛画》,到底是什么样的。</p> <p class="ql-block">《根特祭坛画》是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埃克兄弟创作的一幅祭坛组画。</p><p class="ql-block">该画作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祭坛屏风在管风琴庄严的圣乐声中徐徐展开时,内面的全部画面则更显得光辉夺目,令人神往。一幅幅光彩熠熠的彩画一下子象发光的金子一般,使人眼花缭乱。这12幅画随着圣曲的悠扬节奏突然显现时,会把信徒的感情升华到一个神化的境界,从中获得了强烈的美的感受。</p><p class="ql-block">这12幅画面的中央一面,分上下两层;上层三幅画着上帝、圣母与施洗约翰。正中的上帝是这三幅画的核心,他比周围其他人物都要魁梧:上帝正襟危坐,双目直视,毫无表情,这是一种画上帝的公式,人们已习惯了这种最高形象的木讷感。</p> <p class="ql-block">上帝左手持权杖,右手微举为祝福的仪式。但上帝身上那件镶金大红袍却被画得极有生气,画家似乎有意把艺术的感情投在这件袍服的褶襞上,而不去刻画他的脸。</p><p class="ql-block">在这一层,以这一尊偶像为中心,庄严地摆开了圣秩的阵势。左右两侧的圣母与施洗约翰,形象比较潇洒自如,色彩也很饱满,人物虽相对而坐着,但姿势丝毫不显得局促。</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羔羊》</p><p class="ql-block">中央下层的一幅是《羔羊的颂赞》,它也是整个组画的核心,是一幅最富戏剧性的横幅面的宗教传说场面。</p><p class="ql-block">这个题材取自圣经《启示录》第七章第九、十两节,人们从各国各族各地各方来,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于羔羊。</p><p class="ql-block">《启示录》属于《新约全书》的最后一篇,据说是使徒约翰所作,文字富于隐喻性。所谓无罪的羔羊,在这里是隐指基督徒、以色列人和受压迫者,圣经说只有他们才能得到上帝最大的恩典。</p><p class="ql-block">在这幅画上,众多的长老、圣职人员、天使与男女信徒们的形象,是运用细密画的功夫一个个仔细地描绘出来的,构图采用中轴线对等划分,场面显得肃穆而又呆板,自然风光画得很好,显示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p> <p class="ql-block">左侧上层</p><p class="ql-block">人类始祖亚当与圣歌班两幅画</p> <p class="ql-block">右侧上层</p><p class="ql-block">夏娃与圣歌班的另一半两幅</p> <p class="ql-block">下层</p><p class="ql-block">公正的士师与基督的军队</p> <p class="ql-block">下层</p><p class="ql-block">苦行僧与香客</p> <p class="ql-block">圣经上是这样写的: 约翰到了天上,见到一宝座,宝座上放着一本圣书,上有七道印封着。约翰想读它,但没法揭开这七道印封。正在发愁之际,宝座周围的长老中有一人劝约翰别犯愁,印封可以揭开。此时,宝座上出现一只被伤害过的羔羊(象征以色列人在世上受难),羔羊有七角七眼(象征耶和华的七个灵)。羔羊便拿起圣书,周围四个活物和二十四个长老见此情景都跪下礼拜,一个长老对约翰说,唯有它可以揭开七道印封。这是一幕富有神秘色彩的场景,但画家尽可压缩宗教的抽象含义,赋予颂赞自然与美丽的生灵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长老、圣职人员、天使与男女信徒们的形象,是运用细密画的功夫一个个仔细地描绘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这幅祭坛画,置放在教堂圣坛的前面,木板组成,由内外共20个画面构成一种折叠式画障。每逢节日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被徐徐打开,辉煌夺目的12幅祭坛画便呈现于人们的眼前。</p><p class="ql-block">我有幸欣赏到祭坛画开闭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这套组画在平时,由于祭坛两翼合拢着,只能看到它的外侧,外侧的画分为上中下3层。</p><p class="ql-block">上层画的是预告耶稣降生的男女先知共4个,分隔在屏风的弧形顶部。</p><p class="ql-block">中间一层画着传统题材《受胎告知》,在这一层,空间比较宽敞,报知喜讯的天使与满怀激情的马利亚,被分别安排在四幅的两端。中间的窗台露出城市的景色,给人以当代人的起居生活的印象。洗脸盆与挂着的洗脸巾被描绘得细致入微,甚至连壁龛内一物件的高光都纤毫无遗地描绘出来。在天使与马利亚的画面背后还有依稀可辨的花格窗棂、书本等细节,天使背后的阴影非常写实,显示了风俗画的特色。</p><p class="ql-block">下面的4 个画面,中间两尊雕像为施洗约翰与使徒约翰;两边是供养人约多库斯·威德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布柳特,他们都占满画面。供养人跪着,作为祭坛画的捐献人,表示对基督的虔诚。这两幅跪者像具有肖像特征。画家的技艺甚高,形象神态逼真,结构严实。中间两尊雕像的摹绘,则运用了高度熟练的素描技能,画在神龛里几可与雕像乱真。可以看出这两位画家在造型写实能力上的造诣,这也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布鲁日集市广场</p><p class="ql-block">它是比利时布鲁日古城的中心和最大的广场,广场四周环绕着15世纪荷兰风格的建筑。 这个广场不仅是布鲁日古城的象征,也是游客体验中世纪欧洲风情的重要地点。广场上最多时设有384个摊位,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布料集散市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中心矗立着布鲁日英雄扬·布雷德尔和彼得·德·科宁克的雕像(一个裁缝一个屠夫)。</p><p class="ql-block">1302年5月18日,布鲁日的两位平民扬.布雷德尔和彼得.德.科宁克(一个裁缝一个屠夫)带领当地人杀死了所有在布鲁日的法国人,史称“布鲁日晨祷”(相对于1282年西西里人反抗法国人的西西里晚祷而得名)。</p><p class="ql-block">1302年7月11日,还是这两人率领的民兵,以及一些弗兰德斯贵族的骑兵,在一个叫科特赖克(Kortrijk,或称库特赖)的地方与法军的精锐骑兵交战。结果占优势的法军大败,主帅战死,数千骑士战死。缴获的镀金马刺(装在马靴上催马用的)不计其数。所以这次战争又称作“金马刺战役”,连世界战争史上都有记载。</p><p class="ql-block">这次金马刺之战,让法国吞并弗兰德斯的计划基本落空,否则今天的比利时可能就属于法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布鲁日标志性的钟楼,</p><p class="ql-block">这座钟楼建于13-15世纪,曾经用来收藏珍宝和市政档案,也用来观测火情及其他危险状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