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太行赤子

李鑫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太行赤子</b></p><p class="ql-block"> ——评长篇报告文学《大山脊梁》 </p><p class="ql-block"> 李 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罢李辉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山脊梁》——“最美奋斗者裴春亮”,我对伟大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李辉,在巍巍太行山上行走的记者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他怀着深沉的故土情感,凭着深厚的人文学养,创作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村官裴春亮的人物传记,为报告文学的百花园献上了一束热情似火、充满活力的石榴花㊟1。《大山脊梁》恪守报告文学真实性第一原则,以主人公裴春亮的奋斗历程为主线,用六个篇章将主人公波澜起伏的人生与社会主义新时代密切地结合起来,苦难与希望,顺境与逆境……通过描写主人公裴春亮人生命运与祖国前途的相互交织,让读者能感受到也能充分认识到时代精神,并提炼报告文学的思想主题,看到作者对不同时期不同民生内容的不断思考,从而牢牢把握时代的主旋律。</p> <p class="ql-block">  <b>善于运用细节描写。</b>创作十七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是一场文化苦旅。李辉以艺术创作的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深入50余位裴寨的党员干部群众被采访者的精神世界,在文化和思想中游历与攀援。报告文学大师徐迟说:<u>“要注意细节,要细心一点,细节是最能感动人的,你离开细节,你要想感人,就不能感人了。”</u>文学细节的挖掘与运用,最能体现作家的文学功力,书中真实而独特的细节描写,塑造了裴春亮的个性品格和熠熠生辉的英模形象,使书中人物形象立体化,因此整部作品自然流畅,于洗练的语言中有一种催人泪下、摄人心魂的情感力量,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章节“仰望星空”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u>时光如梭,16岁的裴春亮在失去父亲的那晚,天黑漆漆得像埋葬亲人的棺材。时光啊,你这个“贫困”的梭子,竟未给逝者织出一丝入殓的布匹,让亲人有尊严地离去。是质朴的乡亲用老茧般粗粝的大义之爱,撑起漏雨的家,帮着裴春亮安葬了操劳一生的父亲。从那个时候,他的眼里就涌动山泉一样感恩的泪水。”</u>这段描写也为裴春亮致富后回报社会、回报乡亲,勇敢地冲破心灵桎梏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奔小康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 雪,在诗人眼里,是如此的美丽空灵,是如此的浪漫多情,但雪也是寒冷与摧残的象征,于是,李辉将少年裴春亮家庭的不幸用灾难的“大雪”来比喻:<u>在诗人的眼里,与雪花最好的绝配,就是乡村闺女、俊媳妇儿剪出的窗花,红与白的太平祥瑞,白与红的吉庆有余,无不具有诗情画意的色彩。但在裴春亮的眼里,当灾难的风呼啸刮来,当天像裂开的口子,无情地吞噬亲人的生命时,这种“大雪”,无疑是值得诅咒的灾难!</u></p><p class="ql-block"> 11岁三哥因矿难离世,13岁二哥遭遇车祸离世,16岁父亲因积劳成疾去世,大哥瘫痪在床。家庭赤贫、父亲和两位哥哥的相继离世给了裴春亮生活的多次重击。摆脱贫困,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像个人样,这是裴春亮人生的出发点,于是,李辉又充分运用雪与火这对反义词所代表的极端对比,来激发令人震撼的情感共鸣。他写道:<u>14岁,当一个家“大雪封门”时,他用自己的肩膀,开始撑起绝望的七口之家——在寒冷的冬季,为家扫除门前的雪!......把喷薄而出的红日当成火炬,他发誓要把挡在眼前的灾难之雪彻底燃烧掉</u>!读到这里,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农村苦孩子在不屈不挠地向生活抗争,吸引着读者要看看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他是如何用勤劳的双手、聪慧的头脑开启了生活的风帆,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而产生共情。</p> <p class="ql-block"> <b>塑造当代鲜活的英模人物形象。</b>为避免流入写英模人物“高、大、全”的弊端,李辉注重对人物真实生活的描写,尤其是注重对人物的心路历程的挖掘。当裴春亮通过勤劳致富有了最初的资本积累,在北京安了家,生活有了质的飞跃的时候,裴寨却还是“穷气横生鸡毛飞”,书中写道:<u>改革开放前,村集体底子很薄,农民更是家徒四壁。外地一姑娘要到村里一男方家相亲,为了让女方看到他“家底殷实”,男方在一个粮食囤下面放进玉米芯儿,在粮食囤的上面铺上金黄的玉米。“一缸玉米”,就让姑娘动了芳心。改革开放后,裴寨虽然逐步告别了饥饿岁月,由贫困进入温饱阶段,但历史和现实的困境,如同一地泥泞,粘在前行的鞋底,甩也甩不彻底。</u>由于太穷,改革开放20年,春风不度“裴寨”关。穷则思变,为去穷根,裴寨村民三请裴春亮,选举这位村里走出来的“能人”当村主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然而,生活的磨难总是随时出现,在第二章节“大地飞歌·‘伤’业街”中,当裴春亮为了集体利益受到村民的不理解和责难时,他写道:<u style="font-size:18px;">裴春亮血往上涌,村民们尖刻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扭头走出村民的家门,裴清泽跟在后面埋怨道:“我早就给你说过吧,你给一些村民办了99件如他意的事,只要有一件不如他的意,他照样不念你的好!”外面赤日炎炎,裴春亮的内心也蒸起腾腾热浪。路两边的野草稀稀拉拉,蔫头蔫脑,知了的鼓噪似在天边,周遭一片死寂。他径直走进车里,猛踩油门,一气儿冲到更偏僻的荒野。</u></p><p class="ql-block"> 是对太行故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了裴春亮的先锋本色。“一人致富不算富,百家都富才是富”,自小就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和号召力的裴春亮在众乡亲的支持和拥护下,在党的领导和感召下更加坚定了初心使命,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杨贵、吴金印、史来贺等新乡老乡英模的感染下规划并实施了春江版图。第四章节“红色地图”通过弘扬红旗渠精神、太行山精神、焦裕禄品格、航天英雄等民族精神的崇高之美,以唤醒读者心灵的巨人。同时,通过裴寨人民的生活变化旗帜鲜明地报告: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由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已经开启。整部作品正是以这种历史发展和现实要求为线索,让读者看到习近平“摆脱贫困”的思想发展的生动过程,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由此,开阔了作品的视野,构筑了作品的立意,拓展了作品的格局,寻找到作品主题之魂。</p> <p class="ql-block">  <b>讴歌新时代新农村建设。</b>李辉先生用文学的特有优势,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信息,通过主人公裴春亮的奋斗历程和裴寨人民生活的变化,生动地报告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深刻地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如何转变为创造全面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如第五章节“集体自尊”刻画了春江集团筹资对新乡宝泉景区开发建设,全力实施“宝泉花园”精准扶贫工程,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展旅游民宿和超市,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醉美画卷。描写了新发展理念的“两山”理论给裴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的福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当裴寨人民在裴春亮的带领下走上致富路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u>除夕之夜,家里传来敲门声,裴春亮起身开门,顿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院子里,围来很多手里端着饺子的父老乡亲,饺子热气腾腾,乡亲们的脸上,更洋溢着新春到来时的暖流和亲情。......爱动感情的裴春亮,眼眶泛红,顿时感到热乎乎的。他知道,按照裴寨风俗,除夕夜的第一碗饺子,是敬奉神灵或孝敬长辈的礼节,村里的父老乡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敬重和感谢,这里面的感情该有多重啊!......11年来,每到除夕之夜,在裴寨社区裴春亮的家门口,总有一道最温暖和感人的风景:手端水饺的父老乡亲自发排成长队,争先请裴春亮、张红梅(裴春亮爱人)品味自家刚出锅的饺子!</u>饺子,代表着团圆、亲情和温暖,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来自妈妈的味觉记忆。裴春亮之所以不断地反哺社会、反哺裴寨乡亲,是因为对父亲母亲深沉的爱、眷恋和家的味道,总会提醒他根在哪里,魂在何方!因此,<u>“在这一瞬间,张红梅深深感悟,裴春亮为何对这片土地,这方乡亲爱的如此深沉,因为他把灵魂的树根深深地扎进了裴寨大地。”</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辉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这位太行山的儿子,用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精神和情怀,为读者奉上的这部文学作品,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文学的本质是反映生活,《大山脊梁》这部报告文学无疑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李辉用严肃、清新的笔调及时反映火热的生活,准确记录伟大的时代,激情讴歌人民在改革创新实践中的崇高行为,唤起读者对崇高人物的“伟大心灵回声”㊟2,揭示伦理道德中刚毅高洁的本质。就像李辉书中所说:<u>“饺子宴的故事,有讲不完乡里乡情,有道不尽的党恩民心。它显然已成为裴寨村除夕极富亲情色彩的一种文化符号,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裴寨人!”</u>一部《大山脊梁》人物传记,就像一条跨越时光的长河,涌动着深沉激越的家国情怀;又似一座丰碑,镌刻着厚德弘毅的精神巨人。让我们期待李辉先生有更多的大作佳作问世。新乡是文化豫军的高地,出了像刘震云这样的当代大作家,也期待李辉继续在报告文学沃土上深耕,成为当代报告文学大师!</p> <p class="ql-block">注1:石榴花为新乡市市花。</p><p class="ql-block">注2:在古罗马哲学家郎吉弩斯看来,崇高是人们战胜恐惧、卑微和琐细之后的喜悦,是“伟大心灵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焦作作家在研讨会上向《大山脊梁》作者李辉献花</p> <p class="ql-block">  原河南省杂文学会会长、《大河报》创始人、原《大河报》总编辑王继兴为《大山脊梁》研讨会发来贺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