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前南堰街上曾有一家酱园店,在整条街的当中,应该是当年公私合营而来。以前凡是叫“酱园店”的,一般店里面或附近都有“酱园”,自酿酱油、自腌酱菜、自烧土酒,自产自销。但南堰酱园店的“酱园”在哪?记忆中好像搜不到了。记得店里有一位绍兴口音和蔼的老店员,大家都叫他“娘舅”,一位好像是我们南湖中学朱老师的妈妈,个子不高有点福相,还有一位店员印象不深了。酱园店主营油盐酱醋,黄酒烧酒,另有酱菜酱瓜。用毛竹,或铜皮做的提子一吊一吊地卖酱油、卖黄淳淳的菜油和酒。黄酒一吊半斤,烧酒一格一吊,一格二两。每天下午2-3点钟小店开始热闹起来了,周边两大厂都是3点半下班的,职工回家生炉子烧饭,柴米油盐等都是这个时候采购的。老南堰人和毛纺新邨的居民都会到酱园店买所需的东西,那时没有便民超市。我放学回家路过这里一般也会停停看看。</p> <p class="ql-block">在人来人往的采买油盐酱醋的柜台边,总有2-3位眯花眼笑地倚靠在柜台边用小碗喝酒的老人。快60年过去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叫“小聋膀”,好像他是汇农村人,小眼睛白脸,有一对俗称“大脚疯”的粗腿,走起路来一摇一摇,给人留下深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这几位痴酒老人,一般早上开始在茶馆里喝茶,下午茶客散去了,他们还不想回去,拎着竹篮就逛到酱园店门口了,三三两两地斜靠在柜台上,先是吊上一格烧酒,就着一两毛钱的酱菜酱瓜,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有时候还可能是一个半青不熟的西红柿,估计是家里带出来边喝茶边卖的,剩下来的。</p><p class="ql-block">这几位痴酒老人,平时在南堰街上走过,似乎都是板着脸,有点凶神恶煞的味道。街上的顽皮小孩会躲在远处喊一声“小聋膀”……,马上一脸正经地转过身装没喊过,“小聋膀”他们听到之后找不到对象,也只能一脸懵逼地骂一声“小赤佬”完了。</p> <p class="ql-block">然而只要他们倚靠在酱园店的柜台上,每个人都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个别还会招手让看着他们的小孩去拿几颗油汆豆板吃。一般小孩都不太敢过去,我也只是远远地站着看他们心满意足的喝酒样子。</p><p class="ql-block">差不多4点半左右,店员绍兴娘舅等会吆喝一声,要打烊哩噢!催他们抓紧。</p><p class="ql-block">这时的“小聋膀”们可能正喝到兴致上,已经有点微醺了,他会嘟哝一声:还早哩!</p><p class="ql-block">或者拿起酒碗伸到绍兴娘舅眼下,打着酒嗝说:再加一格。这时如不加给他的话,他会发脾气:你以为我喝不起啊!摇来晃去地用迷茫的双眼直勾勾的盯着你,摸出几枚硬币扔在柜台上,直到再给他添上为止。</p><p class="ql-block">有时他们拖延症犯的太厉害,店员会让他们挪开身体,把排门板一块一块上过去,慢慢地将他们隔出店外。但酒碗还是会拿出来放在他们身边的。这时天空基本上已经暗下来了。</p><p class="ql-block">一天傍晚灰蒙蒙的空中下着毛毛细雨,我正好路过已经上完排门板的酱园店,看到门板外的地上还坐着一个人,一边腻腻糊糊地在嘟囔,一边捧着半碗烧酒还在喝。鼓鼓囊囊的棉衣棉裤湿漉漉,“小聋膀”标志性的“大脚疯”撑在粗粗大大大棉裤内,裤裆下已是一大片水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次日下午,我又会在酱园柜台边看到了神清气爽的“小聋膀”,他笑眯眯地主动与我打招呼:吃饭了吗?</p><p class="ql-block">5-60年过去了,我只记得其中的一位叫“小聋膀”,另外两个已经叫不出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