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远去的麦收往事

秋实

那远去的麦收往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每到麦收季节,我小时全村老少齐上阵,披星戴月“战三夏”的场景就会一幕幕浮现在的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进入农历的五月上旬(公历六月上旬),地里麦子被热风一吹,一个中午就会变黄成熟,</span><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正所谓“麦熟一晌”。每当这个季节,四野</span><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麦浪滚滚,麦香满天飘扬,风吹麦浪遍地“金光闪闪”。每当这个季节,生产队就会添置一些夏收用的农具,什么叉擦扫帚、筛子簸箕、铁镰木掀、绳草要子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现在的人整天都爱说自己怎么怎么忙,让我说过去麦收季节的人才真的叫忙。记得当时,好像整个村子没有一个闲人,人们都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就连小孩子们放麦假也要去生产队帮着干活,间苗啦,拔草啦,插地瓜秧啦、拣麦穗啦……老师们也要回村帮助割麦忙“三夏”,当时的说法是“三秋没有一夏忙,三夏没有一秋长”。村里所有的人,只存在于两个地方,要么在麦田地里忙,要么在麦场上忙。男女老少所有的人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夏收、夏种和夏管上,这就叫做“战三夏”。</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上小学的时候,放了麦假,大人们去地里割麦子,我就跟在后面拣麦穗。来回荡漾在田垄之间,鸟叫的声音、镰刀割麦的声音、拉车喊号子的声音、吆赶牲口的声音和社员们的说笑的声,真是热闹、喜庆、温馨又祥和。</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人是诚的,情是纯的,心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的家乡临淄区房家村,全村六个生产小队的大部分高强度耕收农活都要依靠牲口干,地里的麦子和其他庄稼,几乎都是靠它们拉回家。割倒的麦子拉到了麦场上,担心半夜下雨,社员们就把满场的麦捆摞成麦垛,摞好的麦垛就像一个个小山包。我们这些“淘气包”就在这一个个麦垛间捉起了迷藏,有心眼的伙伴,不顾大人训斥,拉开麦捆小身子往里面一钻,咋找都找不到。</p><p class="ql-block"> 麦收季节,只要听收音机里预报说明天天气好,社员们一大清早就去到麦场上,摊开晾晒收割的麦子。麦子在场上晒一、两天太阳,就开始打场脱粒了。</p><p class="ql-block"> 打场脱粒是麦收季节最具特色的场景。牲口在前天拉,碌柱(石滾子)在后面跟着转,震的地面咕咚咚的响。有时牲口不够用,壮劳力俩人一组也得拉碌柱。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滚碾,麦粒就全部脱离麦穗,麦草经过碾压绵软绵软的,整个场院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毯子,我们这些“调皮蛋”不知道热,也不嫌扎,在麦草上追逐嬉闹、翻筋斗,玩的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每到麦收季节,乡亲们都卯足了劲,精神抖擞,落实上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的要求,争分夺秒战“三夏”,战天斗地夺丰收。田野上到处彩旗飘扬,豪言壮语响彻地笼之间,《毛主席是咱社里人》的歌声随风飘荡,到处是一派莺歌燕舞的丰收景象。</p><p class="ql-block"> 为了“争主动,抓早字,赶进度”,社员们白天干一天活,晚上也常常顾不得休息,顾不了疲劳,吃完晚饭又披星戴月挑灯连夜继续干,确保晒透的小麦不被雨淋,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那时候管这种加班加点的劳作叫做“高潮”。所有的人都任劳任怨,乐此不疲;所有的人都心底无私,干劲倍足。</p><p class="ql-block"> 麦收季节,麦场上脱粒好了的麦粒,用木锨扬,用簸箕簸,用袋子装,最后把装满麦粒的袋子,堆在一起,第二天继续晾晒,晾晒到所含水分达到国家要求了,就敲锣打鼓、大车小辆插着彩旗,浩浩荡荡拉着麦子到公社粮所交送爱国粮。</p><p class="ql-block"> 哲人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世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如今的麦收方式已经高度现代化,机收、机脱、机器烘干储运一条龙作业,省时省力十分快捷方便。过去那种人工割、脱、晒、运的麦收模式早已“时过境迁”,踪影全无,在农村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繁忙热闹的“三夏”景象了。</p> <p class="ql-block">  我这个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依恋农村,特别喜欢泥土的芳香和庄稼的味道,我真的想再在生产队的打麦场里转一转,看看那一个个麦草垛,看看乡亲们那精神饱满、“汽灯”高悬的“高潮”场景。可惜,这一切今天都已成为奢望,当年麦收的那些个美好场景都已经远去,都成了记忆中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随着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农村改革进程的推进,我们村也毫无例外的分田到户了,“单打独斗”的耕耘作方式遍地开花,麦收早已不是“集体行为”,而成为了“各自为政,家自为政”的新业态,打麦场也随之荡然无存;随着国家科技的快速进步,农业机械化、电子化、集约化耕作方式的普及,先前的麦收方式已经彻底被颠覆。</p><p class="ql-block"> 我心心念念的小时候的麦收场景已经远去,正是 “今天的你我,怎能重复昨天的故事。……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季节还是那个季节,麦收的一切景象却是“天壤之别”。每每看到这些,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是对过往岁月的眷恋,还是对今日景象的赞赏。</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不能阻挡。我对小时候麦收场景的深切怀念却不淡反强,所有童年麦收的美好记忆都深深沉淀在我的心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麦收季节讲述那远去的麦收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编发 秋实 2024年6.1特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