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中的南斯拉夫 - 塞尔维亚篇

徐国强

<p class="ql-block">  “我来南斯拉夫,就是想看看用血肉写成的历史是什么样子。”这是英国著名作家丽贝尔·韦斯特在旅行南斯拉夫后写的感言。是的,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贝尔格莱德曾经历了115场战役,被夷平过44次;萨拉热窝的独立战争使其变成“一半墓地、一半城池”的城市。可以说,在巴尔干的土地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留有最为血腥、残酷的战争痕迹。</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来这里,只是寻找记忆中的南斯拉夫。在那电影并不丰富的年代,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还有“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的台词和“啊,朋友再见!”的旋律,曾经伴随着我们一代人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30日,我终于来到这块即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九天行驶2000多公里,到访了塞、黑、波三国九个城镇,不仅欣赏了巴尔干独特风光和风土人情,也领教了巴尔干山区的九曲十八湾;不仅找到了瓦尔特的足迹,也闻到了巴尔干火药桶的味道。</p> 2024年4月30日(第八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行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典 — 贝尔格莱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里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飞行1.5小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贝尔格莱德 天空酒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游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米哈伊洛大公街/共和国广场</p> 你好 贝尔格莱德 <p class="ql-block">4月30日13:20时,我们乘坐A3976航班飞离雅典,经过1小时35分的飞行,于当地下午13:55抵达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机场的一家当地租车行租用了这辆红色的雷诺中型SUV,为期8天,5300多元。</p> <p class="ql-block">在下面的9天里,它将带着我们从贝尔格莱德出发,顺时针到访前南斯拉夫的三个国家塞尔维亚,黑山和波黑,全程约2000公里。</p> <p class="ql-block">从机场前往市区的主要街道上,都悬挂着中塞两国的国旗,让我们颇有亲切感。当然,这不是为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客,而是因为习主席即将来塞尔维亚访问。</p> 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Museum of Yugoslav History)是我们塞尔维亚的第一个景点。由于博物馆第二天(5月1日)休馆,我们便从机场直接来到这里。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设立于1996年,是塞尔维亚的一座国家历史博物馆,位于首都贝尔格莱德市内。</p> <p class="ql-block">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主要由雕塑公园、老博物馆和花房(即铁托墓)等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走进雕塑花园,首先看到一尊高大的全身雕塑矗立在花园中间,他就是前南联盟总统铁托。铁托,全名约瑟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1892年5月25日生于克罗地亚。就是说,铁托实际上是一个克罗地亚人,并非是塞尔维亚人。</p> 雕塑公园的草坪上,矗立着一尊尊人物雕塑。 实际上,雕塑公园里的雕塑,都是人们献给铁托的礼物。 这是一尊名为《吹笛人》的雕塑。 旁边的牌子上注明,这是前南联盟著名雕塑家弗朗诺·克尔什尼奇(Frano Krsinic,1897-1982),送给铁托67岁生日的礼品。 花园的左侧就是塞尔维亚老博物馆。 博物馆旁的草地上,矗立着另一尊铁托全身塑像。他身着军服,披着大衣,双手背后,眉头微锁,低头凝思。 <p class="ql-block">老博物馆里,陈列有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的历史物品、资料,还有许多各国领袖及南斯拉夫社会各界送给铁托的珍贵礼物。</p> <p class="ql-block">橱窗里的各式海报和图片,记录了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前后的历史,以及一些前南斯拉夫联盟的政治人物,包括米洛舍维奇。</p> 铁托曾使用过的办公桌椅和文件柜。 <p class="ql-block">一台面上,零散地摆放着残缺面孔的青铜雕塑,铁托的半身雕塑位居其中。与一般政治家的塑像多是昂首挥手远眺不同,铁托都是低头沉思,显得颇为独特。</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里的最大看点是花房,铁托和他夫人的墓就安放在这间玻璃花房里。</p> <p class="ql-block">铁托墓位于花房正中央,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旁边小一些的是他的夫人。</p> <p class="ql-block">正上方镶有三行镏金大字:“约西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p> 除了墓外,两旁的房间设有关于铁托生平的永久展览。 墙上的一张照片上,几位士兵守护在铁托墓前。 天空酒店 走出博物馆,贝尔格莱的地标圣萨瓦大教堂映入眼帘,让人对贝尔格莱德这座熟悉而陌生的城市充满期待。 随后,我们驱车来到这两天入住的酒店贝尔格莱德天空酒店。酒店前台的接待人员,让我们见证了塞尔维亚出美女的说法。 这是一家四星级酒店,条件一般,周边城市界面不太好。破旧的房屋墙上,到处都是涂鸦。当然,涂鸦并不完全代表着混乱与发泄,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一座城市包容与富有朝气。酒店价钱还好,每晚700元/间。最吸引人的是酒店位于市中心地带,景点都在步行范围内,还免费停车。 米哈伊洛大公街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息后,我们步行10来分钟,来到贝尔格莱德的“南京路”米哈伊诺大公(Mihailo)街。</p> 米哈伊诺大公(全名:Mihailo Obrenović)是塞尔维亚近代历史上一名极具声望的君主,是他将塞尔维亚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解放出来。1868年被暗杀身亡,年仅45岁。为纪念他对塞尔维亚的贡献,人们将贝尔格莱德最繁华的这条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p class="ql-block">这条街历史上,曾经居住着塞尔维亚的皇亲贵族和名流巨贾,大街两旁矗立着一座座巴洛克风格的欧式建筑。</p> 时装店,咖啡馆,餐馆等商铺鳞次栉比。 如今成为人们休闲逛街的好去处。 不过,当天遇到一让人困扰的场景。一群看上去是外来移民的“音乐人”,在大街上胡乱地吹奏,并骚扰行人游客。路过的人都远远地避开他们。 可能是这位穿白色衣着的游客用手机对他们拍照,他们就一拥而上,将其团团围住,应该是要索要小费。我远远地用视频将这一场景记录下来。 共和国广场 米哈伊诺大公街旁边就是贝尔格莱德共和国广场,这里也是贝尔格莱德的文化中心。 共和国广场占地面积不大,一直都是贝尔格莱德举办各类活动地方。共和国广场旁边是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Narodni Muzej)。 国家博物馆前搭起的巨大的演出舞台,仍然矗立在那里。 舞台中间,竖立着1882年建造的米哈伊诺大公的骑马铜像。 2024年5月1日(第十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贝尔格莱德一日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空酒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游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驻前南大使馆遗址/泽蒙小镇/圣萨瓦大教堂/总统府/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圣马克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约轰炸遗迹/贝尔格莱德城堡</p> 中国大使馆遗址 中国驻前南大使馆遗址位于新贝尔格莱德区,距离我们入住的酒店约6公里。1999年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半个贝尔格莱德被毁。同年5月8日,美国B-2轰炸机发射使用三枚精确制导炸弹击中了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当场炸死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如今,已经看不到被轰炸的遗迹,一栋现代的建筑矗立在原址上。 这里,现在是中国文化中心大厦。 大厦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孔子的塑像。 大厦右侧的草坪上,坐卧着一黑色大理石碑。上面用中文和塞文写着”缅怀历史,珍爱和平,谨以此纪念在北约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6月17日立“。这里已经成为国人来贝尔格莱德必到的地方,纪念碑上盖满前来看望人们送的鲜花,包括今天的我们。 纪念碑旁边,还矗立着贝尔格莱德市树立的纪念碑,上面写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维维雅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 据说,当初美国和日本一直想买遗址这块地,塞尔维亚政府一直没卖,最后卖给了山东高速。大厦旁边矗立的这块引导牌给人以在国内的感觉。 泽蒙小镇 泽蒙(Zemun)小镇,一个中欧风格的小镇。实际上,属于贝尔格莱德的泽蒙区,距离中国大使馆遗址也就4公里。 小镇教堂。 教堂很小,游客可以免费进入。 教堂内部装饰简单,朴素,只有主祭台显得十分金碧辉煌,庄严神圣。 戛尔朵什塔(Gardos Tower)是泽蒙必到的景点。 戛尔朵什塔建于1896年奥匈帝国的统治时期。从塔边矗立的牌子上可以看出,当时戛尔朵什塔只是庞大堡垒的一部分,现在堡垒的其他部分只剩一些废墟。 <p class="ql-block">支付200塞尔维亚第纳尔(约合14元),可以登上塔的顶部。</p> <p class="ql-block">站在塔上,可以俯瞰泽蒙老城和多瑙河。</p> 远处的贝尔格莱德城区也依稀可见。 塔下面的停车场,我们那辆红色SUV非常鲜艳夺目。 塔的红砖墙吸引了我的注意。上刻满了名字和时间,1934,1937,1940, .. 时间多半在上世纪中叶。可以说,它们记录了爱情,也记录了历史,更见证了南斯拉夫的兴衰荣辱。 临别之际,与戛尔朵什塔合影留念。 圣萨瓦大教堂 <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Church of Saint Sava)。圣萨瓦是塞尔维亚最强盛王朝-尼曼雅王朝的开创者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三子。圣萨瓦是三子中最聪慧、最深得父亲喜爱的一个,然而他无心权力,专研神学,并投身于宗教之中,成为了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第一任大主教,被追封为圣人。无论从宗教角度,还是历史角度,圣萨瓦都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教堂1935年才正式动工,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工程无限期搁置。1984年教堂才再次动工,完成巨大的穹顶后不久,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教堂再次停工。整个外部建造工程2003年12月才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铜质边门上,用多种文字包括中文,写着:”天上的君王,无所不在,… 拯救我们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面宽敞明亮,金碧辉煌。教堂中心大穹顶,高65米,直径30米,穹顶上的马赛克画《基督升天》由俄罗斯捐赠。</p> <p class="ql-block">用视频记录下这震撼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还没有完全建好,大教堂里没有摆设座椅。教堂中间设有多个祈祷台,教徒们都在这里队向圣父圣母的画像祈祷并虔诚地亲吻画像。</p> 教堂的地下室,同样是金碧辉煌,屋顶的一幅幅壁画都在述说着东正教的教义。 新王宫/总统府 <p class="ql-block">新皇宫始建于1911年,1922年竣工,1934年前都是南斯拉夫王国的宫殿。二战后得到修复,并作为南斯拉夫政府的办公室使用。</p> <p class="ql-block">1991年成为塞尔维亚的总统府,如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就在这里。</p> 2024年5月9日,就是我们离开贝尔格莱德的那天,习主席来到这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在这个广场上,举行有万人参加的盛大欢迎仪式。 塞尔维亚国会大厦 不远处,就是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国会大厦建于1936年,是贝尔格莱德最气派的建筑之一。 目前,仍是塞尔维亚国会的办公场所。当天,恰逢有外事活动,一辆辆挂有外国国旗的车辆,陆续驶到正门台阶前接人。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门口有一对人与马的雕塑,富有动感。据查,这对雕塑出自塞尔维亚著名的雕刻大师托马 罗萨蒂奇之手。</p> 在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前,立照留存。 圣马克教堂 国会大厦不远处,就是圣马可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k)。圣马可教堂建于1930年,教堂不大,但拜占庭式的风格和那红砖外观非常抢眼,成为了贝尔格莱德最具特色的教堂之一。塞尔维亚近代皇室和奥布雷诺维奇家族大部分成员都埋葬在这里。 圣马可教堂的内部没有东正教标志性的大面积壁画,而是采用了简洁明亮的内饰,庄严大气。 北约轰炸遗址 1999年3月,由种族引起的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导致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轰炸,致使超过3500人遇难、1.25万人受伤,造成至少3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在这场空袭中,南联盟的许多政府机构、工厂、医院、电视台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 为了纪念这场毁灭性的人道主义灾难,塞尔维亚将当时一些被炸建筑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这其中最有名的有南斯拉夫国防部大楼、内政部大楼以及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在遗址前,竖立了一巨幅招兵广告牌,上面是威武的塞尔维亚军队形象。其寓意不言而喻,落后就要挨打。 实际上,如今科索沃(Kosovo)的问题仍处于胶着状态。尽管科索沃名义上仍属塞尔维亚,但实际上已不受南联盟管辖。在北约轰炸遗址的路边,可以看到红色的标语上用塞文写着“科索沃是南联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卡莱梅格丹城堡 卡莱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 Fortress)又称:贝尔格莱德城堡。很多旅行指南都将卡莱梅格丹城堡列为贝尔格莱德城市景点NO.1。城堡的主体始建于17世纪,城堡名字来自土耳其语,“卡莱”是“堡垒”,“梅格丹”是“战场”的意思。卡莱梅格丹城堡大门重重,图为莱梅格丹城堡的第二重大门:津丹门(ZINDAN GATE),堪称卡莱梅格丹城堡的标志。 跨过木桥,穿过津丹门,来到卡莱梅格丹城堡的第三重大门:暴君之门(DESPOT'S GATE ),暴君之门旁的圆塔为迪兹达尔塔(DIZDAR TOWER)。迪兹达尔塔又称暴君斯特凡塔(Despot Stefan Tower),建于1405年。据介绍,斯特凡曾是塞尔维亚统治者,以暴君著名。 城堡分为四个部分,包括下城区、上城区、小卡莱梅格丹和大卡莱梅格丹。通过暴君之门,首先来到上城区。 2016年6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夫妇陪同下来这里参观。 在这里,可以俯瞰萨瓦河与多瑙河的交汇处。 城堡下方,多瑙河边的绿地上到处都是休闲的人们。 过去的堡垒(卡莱)战场(梅格丹),现在成为当地的一个大型的休闲公园。的确,这里又被称为卡莱梅格丹公园。 尤其日落时分,面向多瑙河的城墙边上坐满了当地人和游客。 塞尔维亚美女们坐在城墙边,拍照留影。 <p class="ql-block">来到下城区,这里已经是一片废墟。</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阳光透过云层,散射在卡莱梅格丹城堡上,更增添了古老城堡废墟的历史沧桑感。贝尔格莱德这座城市命途多舛,历史上曾经历了115场战役,被夷平44次,卡莱梅格丹城堡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p> 在城堡区,还有个军事博物馆(MILITARY MUSEUM)。城堡内,摆放着不同年代的各式武器。 1897年的火炮。 据说,博物馆有1999年击落的美军飞机和从科索沃解放军缴获的武器。 夕阳西下,卡莱梅格丹城堡的钟楼沐浴在晚霞之中。我们结束卡莱梅格丹城堡游览,驱车返回酒店。 2024年5月2日(第十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行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贝尔格莱德 - - 兹拉蒂博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里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00公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Mona Plaza Zlatibo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游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里纳河屋/弹孔纪念碑/木头城/兹拉蒂博尔</p> 德里纳河屋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日,我们酒店Check Out后,驶上了塞尔维亚的E763高速公路。这段高速是巴尔干自驾中,最舒服的高速公路,入口取卡,出口付钱,而且可以选择人工收费,十分适合我们的习惯。原来,这条E763高速公路就是由山东高速建设的,也是在欧洲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行车记录记录下了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行驶170公里,3个小时,我们到达今天第一个网红打卡点德里纳河屋(Drina river house)。</p> 小木屋位于塞尔维亚巴依纳巴什塔(Bajina Basta)镇上的德里纳河中。1968年,一些年轻人在河中的一块岩石之上建造了这间小木屋,只是作为他们的游玩据点。而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小木屋被六次冲毁,但是在这些年轻人的顽强斗志中又重建了六次。据说,其中的建造者之一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足球教练--博拉·米卢蒂诺维奇的外甥。 因为《国家地理》杂志曾经放出的河中小木屋图片,由此,这座简单的小木屋成为塞尔维亚的网红打卡点。不仅如此,人们又赋予了它民族精神的内涵,屡毁屡建的精神象征了塞尔维亚这个经历无数战火又重生的国家精神。 弹孔纪念碑 巴尔干(Balkan)一词是由土耳其语的"山脉"一词派生出来,因此,从贝尔格莱德到塞尔维亚的另一个城市兹拉蒂博尔,全程300公里,其间,高速公路只占少部分,大部分道路都是这样的双向两车道盘山路。 自驾的好处是”风景总在路上“。我们时不时会停下车来,摄取塞尔维亚的瑞士风光,不对,应该是塞尔维亚大好风光。 <p class="ql-block">站在路边观景台上,俯瞰塞尔维亚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在雨中,我们来到今天第二个打卡点:弹孔纪念碑。纪念碑建于1977年至1979年,竖立在距离乌日策14公里的山脊上,为的是纪念在这里被德军围攻壮烈牺牲的乌日策游击队战士。</p> 纪念碑是一组很壮观的建筑群,中间有一个纪念塔,四周的是绵延起伏的白色混凝土群组。 <p class="ql-block">弹孔纪念碑于1979年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亲自主持开幕。草地上的铜质圆盘上,刻有”1979“和塞文的铁托的名字”Јосип Броз Thto“,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p> 最为醒目的是一枚巨大的白色混凝土建筑中,有一酷似弹孔状的洞。。 这组纪念碑的保存还算完好,不过,似乎这里已经被人遗忘,无人管理,原有的停车场已经荒废关闭。也可能是当天下雨的原因,除了遇到几个国人外,基本没有人前来参观。 木头城 <p class="ql-block">继续前往40公里,我们来到今天的第三个打卡点:木头城(Drven Grad)。木头城位于塞尔维亚mokra Gora小镇上。</p> 实际上,塞尔维亚知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为了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在这里建立了这个小村庄,换句话讲,这里是的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横店“。 这里的所有房屋全部都是木头制成的。 木头城的木头教堂。 木头城接待处门口这位用手扣鼻子的家伙也是木制的。 这种木制的房屋是塞尔维亚农家的传统建筑。 《生命是个奇迹》讲述了1992年南斯拉夫内战前夕发生的爱情故事,于 2004年6月30日上映,具有反战色彩。在木头城的这栋底层,这幅看似牢房的画作,里面的囚犯其中一人看似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这或许也是在表达一种反战意识。 兹拉蒂博尔 兹拉蒂博尔(Zlatibor)是塞尔维亚西部边境一个小镇,靠近黑山共和国。 离开木头城,驱车40多公里,抵达兹拉蒂博尔的莫娜广场扎蒂博尔酒店(Mona Plaza Zlatibor)。 尽管只是将兹拉蒂博尔当成去黑山途中的暂歇地,不过,真实的感觉非常好。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镇,特别是小镇的建筑十分典雅,漂亮。 这里有山有水,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实际上,这里是塞尔维亚非常受欢迎的度假胜地和滑雪圣地,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游玩。 <p class="ql-block">结束兹拉蒂波尔的游览,我们返回酒店。在周边寻找中餐馆,结果一无所获,当地根本没有中餐馆,甚至是亚洲餐馆。没办法,只好在酒店的底楼餐厅,品尝了当地的这道叫不出名字的特色美食。嗯,味道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餐厅里,三位音乐人在为就餐者演奏助兴,这也让我们在兹拉蒂波尔的旅程在音乐和美食陪伴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结束巴尔干半岛塞、黑、波三国自驾游的塞尔维亚之行之际,我站在象征着塞尔维亚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德里纳河屋》前,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欢迎朋友们继续关注我的下篇游记《寻找记忆中的南斯拉夫 - 黑山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47bsaf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寻找记忆中的南斯拉夫 -黑山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