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小姑父

紫藤花开

<p class="ql-block">  杨绛在《走到人生边缘》这本书里这样写到“生、老、病、死 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虽说:“老即是病”,老人免不了还要生另外的病。能无疾而终,就是天大的幸运;或者病得干净利索,一病就死,也都称好福气”。我想大多说人的想法都是如此,用老家的话说,这是积德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在老家的妹妹打电话说,小姑父去世了,走时并不安祥,病痛折磨的也是不能忍受。过年时表哥说,姑父因为心脏有问题,年前做了支架手术,手术后恢复的并不好,可能是因为年纪大的原因,加上多种的并发症,想让他象年轻人一样那么快的恢复也不现实。双腿肿痛的厉害,过年时连床也不能下了。姑父是医生,表哥也是医生,可是小姑妈与小姑父的身体并不好,每次我与老娘聊起这个,我就感觉到纳闷,他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能把自己身体调理好呢?是不是印验了那句俗语“医不自治”呢?</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去姑父家住的时间比较多,都是跟着奶奶一起。上小学之前基本上每年都会住上一段时间。记忆中姑父非常的忙,找他看病的人基本上都是距离他们十里八村的,常常是一顿饭的时间都会碰上一波又一波的人找他看病。一碗面条会因为几次耽搁,最后变成一碗冷面。小姑父是中医,会针灸,在我的印象里最最深刻的是他拿着长长的银针在病人身上、头上、腿上、胳膊上扎来扎去,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怕。所以他的那个医务室,不到万不得意,我是不敢踏入半步。听奶奶说,小姑父小学都没有毕业,从小没有父母,是跟着叔父长大的。长大后与小姑妈结婚后才跟着我的祖父学习的中医,虽然学历不高,但是懂得钻研,又喜欢这一行,小辈里几个跟着祖父学习的人,也只有小姑父真正出师,能够独立给别人行医看病。反而祖父的嫡孙,也就是我的爸爸心思没有在学医上,他后来选择去当了工人。</p> <p class="ql-block">  姑父有一个爱好,爱吃面条,每次外出行医回到家,不管多晚,问他吃什么,他说一碗面。小时候常常不解的问他,为什么每天吃面还吃不烦啊?他说面对他来说有一种特殊情节,他小时候经常吃不饱,只有吃面时能吃个水饱。而且有汤有青菜在里面,再加上一个荷包蛋,一碗面热气腾腾的面下肚,身上的寒气与疲乏会一扫而光。姑父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爱喝酒,但是他酒量并不好,是那种一喝就醉的那种。我的爸爸与他是两个极端,我爸是滴酒不沾。也因为这个,每次到我家,小姑父不喜欢在我家里吃饭,而是喜欢到邻居叔伯家里喝上两杯。</p> <p class="ql-block">  小姑父很忙,从我记事起就是忙个不停。可能乡村医生多年的缘故,加上他的针灸技术过硬,十里八村慕名而来的人不少。用奶奶的话说“整天脚底板不沾地”。小时候暑假里经常陪着奶奶在他家居住。那时候他家门口有一个坑,里面不少水,周围种满了柳树,夏天晚上我与表姐会抬张床躺着乘凉,奶奶在我们边上摇蒲扇,都是我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小姑父才会回到家。虽然很晚,他总会想法买点我与表姐喜欢吃的零食给我们,我与表姐迷迷糊糊的醒来,看到小姑父就没了睡意。因为我们知道他一定又带回了我们喜欢的东西回来。小姑父喜欢女儿,连带着我这个侄女也沾了光。所以几个姑姑家,其他姑姑家我都不愿去,就爱去小姑父家。那里有人陪我玩,也有人宠,最最吸引我的可能就是小姑父给我买的那些可爱又好吃的零食吧。</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印象中的小姑父。如今我毕业外出将近25年了,每次回去我都会抽空去看看我的小姑与小姑父。只是也因为距离的原因,我知道见他老人家的次数一天少似一天。我虽然知道他的生病比较严重,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接到他去世的消息时,还是很难过,还会心痛,还是不自觉的留下了眼泪。年近80岁的他,如今带着病痛离开了这个世界。很遗憾上次见面竟然也成了最后一面。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不要再那么的忙碌,不要再受病痛折磨,能从从容容的看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p><p class="ql-block">都说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那一个人的离世又是什么呢?是一段故事的结束还是开始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