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元格

只是一叶红(拒私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意犹未尽。到过元格一次,你一定还会想去第二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古树参天,风光旖旎,四季花木葱茏;这里有两百多年的油茶种植和采摘史,出产的茶油色泽金黄、口感醇厚,远近闻名;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清光绪二十四年进士、远济桥倡议修建者陈景韶的故乡,其故居至今犹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闽侯县鸿尾乡旧称“穆源”,元格村因介于鸿尾和竹岐两乡之间,先民便将这里取名为“源岬”。在福州方言里,“源岬”与“源格”谐音,故又称“源格”,后更名“元格”,村名由此而来。古村人口不多,245户、885人,环山渐次递升,小河蜿蜒绕村而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的村庄,古树是元格最重要的地理标识。一株古树,就是一个凝滞的历史,一段聚合的岁月,一曲缩写的生命,一处精神的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中的源心湖畔,有一株421岁的古枫树。这株植于明万历年间的枫树,苍劲古朴,凝重端肃,每年枫叶红了的季节,便会吸引无数人纷至沓来。它树高20多米,枝繁叶茂,直冲云天,需抬首仰望或远观,方能一窥全貌。树干直径超过2米,要两三个成年人才能环抱。其高壮的身躯中,仿佛流淌着亘古恒久的“血液”,让人尊崇敬畏。风吹涛起,顿生雅韵;仿佛有百十架琴瑟一起奏鸣,似潮音,如天籁。风影游弋,碎叶参差,无数年华的缩影,徐徐映现,很容易让人发思古之幽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里的老人告诉我,在面积15平方公里的元格村,除了古枫、古樟树外,还分布着3处油杉群林,平均树龄超过150岁。其中最大的一株油杉王,树龄561年,历经风霜岁月,可谓是村里最老的“老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元格村悠游,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穿过古树林,漫步环湖栈道,踏上水上廊亭,观游人垂钓,真是心旷神怡。古树掩映下,半月形的台子上,村民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拉拉家常,有的打着太极,观山赏湖,谈天说地,一派和谐之景。在元格你会现,“慢”是这里的主基调,慢行、慢娱、慢生活、慢运动,让人彻底远离喧嚣、放松心态、记住乡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元格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乡村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加快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它先后被列为福建省美丽乡村试点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容村貌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也在同步跟进。村里新修建了孝廉文化长廊、登山道,新挖了源心湖,开辟了亲子采摘园;同时,还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公园、打造了以“清风微语”森林阅读为主题的“鸟巢书屋”,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纳凉、健身的好去处,更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提升外在颜值的同时,元格村也不断挖掘其地域文化的深厚内涵,积极打造“闽侯孝道第一村”的文化品牌。这里就不得不提陈景韶和他的夫人。这对一百多年前的乡贤,是元格人口中心中永远的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景韶,地地道道的元格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授江苏丹徒知县,旋调丹阳知县。光绪二十六年后,迁任江西南道上海村木捐局、吴淞沙钓船捐局总办。所到之处,他都把地方治理得井然有序,深受百姓爱戴。陈景韶乐善好施,热衷于建造桥梁。光绪十八年(1892)中举后,他带头捐资在大目溪的石北溪上建造一座木亭桥,称“远济桥”。此桥地处侯官县出境古道西路要冲,是通往闽北四府的必经之路。旧时无桥,往来行旅必须赤足涉溪,这里涧深流急,每遇山洪,多有险情。该桥建成,为方便西路交通,保障行旅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百余年过去,斯人已逝,但他捐建的这座风雨桥仍默默横亘于险沟深壑之上,任泉声喧后、虹影照前。那高悬于桥头、他亲手题写的桥匾更是时时提醒教化着南来北往的行路人:“士以济天下为己任,苟利于物得为则为之,而岂独一桥哉。一桥其济天下之见端也。任天下事者,苟皆以建桥之心为心,则天下何远而不济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景韶的夫人王氏,天生聪慧,是远近闻名的孝女,其“割臂救父”的感人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闽侯县志》《源格陈氏族谱》等都有详细记载。据悉,为旌表其善举,1897年光绪皇帝下旨建了一座牌坊。遗憾的是,20世纪7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牌坊被拆除,“圣旨”牌额、匾额等石雕、石刻构件陆续散落民间。2022年4月底,元格村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发布“征集令”,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全网寻找失落的“圣旨”牌额等牌坊旧构件。征集活动得到了群众的热情响应,至当年7月,牌坊坊额、石柱、石狮子、孝女坊葫芦顶底座等构件相继“失而复得”。经过半年多的建造和打磨,这座历经苦难的孝女坊终获“重生”,并为元格村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源心湖畔有一座新建成的“古法榨油体验馆”颇为引人注目。这是元格村为普及油茶文化,以文旅助推油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而推出的一项新举措。活动现场,演示者通过烘烤、碾碎、过筛、锅蒸、制饼、上架、挤轧七道主要榨油工序,展示了原汁原味古法榨油的全过程。体验者往往在榫头敲击的一声一响间,恍若穿越了历史,回到遥远的过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元格村油茶种植和采摘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到清朝,至少有两百多年历史。当地的茶籽采集是采取人工的方式,一粒一粒采摘下来的。每年霜降节气,家家户户便开始采摘茶籽,茶籽采摘回来后要放在阳光下暴晒,待到爆开后,手工分拣,取其优者继续晾晒一月有余,到冬至前后榨油作坊就开张了,那浓郁的香气,和着村民丰收的喜悦,久久飘荡在整条街上。从老式捶打到全自动榨油机,大家见证了这一传统手艺的发展,更见证了彼此挑着一桶桶茶油走向美好生活。那橙黄的色泽,是幸福,是喜悦,是岁月流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第二次走进元格,正值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蝴蝶在草丛中飞舞;天色淡蓝,百花吐艳,杨柳含烟,油茶林里翻滚出的是一部田园的耕读史,是寻常百姓家热气腾腾的生活。人们的身体已从厚重的棉衣中解放出来,表情兴奋,笑容纯净,神采飞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善美元格,山美水美人更美。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