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林公寓送演出,铜锣老街觅旧踪

慧眼禅心

<p class="ql-block">江南的初夏是醉人的。每天凌晨,各种各样的鸟鸣声,让人听得欲罢不能。石榴花红,万物茂盛。总感觉这个季节有一种特别的能量。五月廿四上午十点,一场《衷情耘林,舞动红五月》的文娱演出,在苏州知青志愿者活动基地——吴江耘林生命公寓启动。</p><p class="ql-block">苏州知青文学社和十二团队、二十团队参与活动的36位老知青,在这里倾情会演,向耘林生命公寓的业主,也向每一位前来观摩的参与者,献上老知青们的真情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左起:魏姐和我</p> <p class="ql-block">虽然只是一次公益业余演出,活动组织者,十二团队队长魏惠琴还是一丝不苟。签名单,节目单,主持词,一切有条不紊,事无巨细的背后,是默默无闻几个不眠之夜的付出。我内心一直很敬佩身边这些认真负责、不吝付出的老知青们身上特有的优秀品质。为他们点大赞!</p><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另一位活动组织者,文学社社长王家伦教授因身体不适未能前来参加,大家都感觉很遗憾。去年五月和十月,这里举行过两场“吴文化讲座”,王教授风趣幽默的大嗓门还犹在耳边,王教授还安排了车子让大家下午去铜锣古镇游玩,而喜欢热闹的他自己却没能来,大家都感觉很遗憾。分会群里,问候不断,王教授也及时告知大家自己的身体状况。知友情,师生谊,涌动在群里,无声,却温暖。</p> <p class="ql-block">文娱节目由陈晓群、罗博生两位知青主持。第一位上场的是文学社的才女,当年跟随父母下乡苏北的小知青陈彦华,独唱《月色朦胧》,今日的她,身穿格子旗袍,一副大框的红边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我笑她像一个五四时代的青年。她圆润的嗓音,优美的韵律,怎不令人由衷喜欢?</p> 木兰扇《情醉江南》,表演者:吴江区木兰拳协会。 长笛独奏《万泉河水清又清》,表演者:姜晋 《太极莲花扇》 表演:陈梅生 女声小组唱《送别》,演唱:陈彦华,罗博生,魏惠琴,黄钟明 评弹《王孝和写遗书》 表演:王健生 陈忠樑 戏曲舞蹈《黄梅悠悠》 表演:张红坚 孙明珍 沪剧《宋庆龄在上海——一丝白发捧在手》,演唱:许桢燕 男女生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演唱:周国泰 罗博生 木兰拳:《天边》 表演:吴江区木兰拳协会 竹笛独奏《牧民新歌》 演奏:姜晋 评弹《莺莺操琴》 表演:刘金凤 陈忠樑 <p class="ql-block">整台节目集歌、舞、拳、操、演奏、戏曲与一体,虽不专业,但每个人都倾注了自己的热情。两位主持人风趣幽默,会场笑声掌声不断,老知青们在与人为乐的同时也娱乐了自己心情。笑一笑,十年少。真心感到,晚年有一个好的群体,是一种福气!</p><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范文贤副会长做了简短发言。他说,吴江是我们十二团队很多老知青插队落户的地方,今天我们回娘家进行了一次联欢,感谢耘林生命公寓在这里为我们苏州知青提供了活动场所,感谢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希望大家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中午12:30,车载我们去了一个低调古朴的小众景点——铜罗古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车窗里响起了姜晋悦耳的口琴声,大家靠着背,眯着眼,有的轻轻哼着那些熟悉的韵律《上海滩》《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和多才多艺的老知青们在一起,每寸光阴都渗透着文艺的气息,真好!</p> <p class="ql-block">铜罗古镇位于吴江最南端。该镇相传因西汉时期退职官员严忌墓安葬于此而得名。“百载陈坛满古镇,九重香气郁铜罗”。七十年代插队时我和闺蜜小芳搞血防工作,曾在这里住过半月。记忆中这是一个民风淳朴,满街酒香的小镇,五十年过去了,今日的铜罗有什么变化呢?心中很期待。</p><p class="ql-block">网查,这个古镇有七个景点可以看看。我们一行人在景点之一“铜罗枫桥”河廊的斜坡上留影,知友们三三两两在枫桥两边老街转悠,留影。天气有些热,知友们有的驻足在桥栏旁,有的河廊边纳凉休息。我很想抓紧时间多看些景点。</p> <p class="ql-block">铜罗邮局旧址,市控保建筑,现已关闭,门上封条显示:2021年封。</p> <p class="ql-block">镇上老人们说铜罗三条老街:朝阳街、胜利街、民主街。我紧赶慢赶把三条街都跑了一遍。这里是酒乡,我很想找到酒文化博物馆。网查,这里收藏了苏南的酒乡酒史、酒王酒星、酒诗酒画、酒联酒令、酒坊酒艺等等。我虽不会喝酒,可到酒乡了解点酒文化也很过瘾啊!坐在河廊边的老人告诉我,酒文化馆已经关闭了。按着旧迹寻过去,确实如是,透过门缝隙望进去,只见各种字体的酒字匾额,心里很遗憾。</p><p class="ql-block">倒是桥边上有一家卖酒的店铺。据说这里的酿酒技术是祖上一辈辈传下来的,质量上乘。可惜外面好像没什么名气。</p> <p class="ql-block">这里面老人们说曾经是镇上的粮厂粮库,如今也是大门紧闭,透过缝隙,里面已是杂草丛生了。</p> <p class="ql-block">吴江党史馆,原为严墓党史馆,占地1500平方米,展陈面积600平方米。这是一座园林式的展馆,有三个展厅,四个院落,内存200多张照片,30件实物和几个艺术场景模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吴江人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古迹之一:林氏砖雕门楼,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块古碑前驻足凝视,看不清上面写些什么。心里牵记群里的王家伦教授和谢勤国两位学者,很遗憾他们没来,要不,我们也许又能饶有兴趣聆听一次讲解来丰富自己呢!</p><p class="ql-block">沿胜利街走到底往右拐,我们看到一排寺庙特有的黄色建筑。我和另外两位知友一起找到了镇上的普济寺庙,明知已经关闭,我们还是坚持走到寺庙门口,在“普慈古刹”匾下感受着那份宁静与庄重,也算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街上看到一位老太太,她说92岁了,这里年轻人都离开了,留住的老人很少。我想起五十年前来古镇,古镇很热闹,我们曾受到当地居民热情的招待,不由感慨。</p> <p class="ql-block">从普济寺往回走,静观几条老街,颇有古风遗韵。可惜大多大门紧闭,街上店铺很少,这里没有那些知名古镇的喧嚣与吆喝。踩在历经岁月打磨的青石板上,往昔对铜罗的记忆变得有些怀疑。那些飘着小镇熏青豆,糯米糍粑和臭豆腐干的人间烟火味;那些带有古镇特色的铁匠铺,劈篾匠,箍桶匠,弹棉花店,理发店,都已远去在我们的记忆里,不知怎么有了些许失落。</p><p class="ql-block">走到巷口,看到知友们围在一家米糕店买豆沙松糕,老板乐得嘴都闭不上了。我们几个人也上去凑热闹,尝尝,甜糯适中,感觉刚刚好。突然好像找回了一点记忆中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青砖黛瓦的铜罗老街是古老的,静谧的,低调的,令我感觉有些心痛!好想坐在河边和老人们唠唠嗑,听他们讲讲上辈人的故事,讲讲曾经的繁华,讲讲远走的儿女,讲讲岁月里的酸甜苦辣。可是,时间匆匆,而我们,只是过客。</p><p class="ql-block">铜罗,也许,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再来。</p><p class="ql-block">一天的活动安排得很紧凑,都已是古稀之年的老知青了,大家居然没觉得怎么累。相聚恨短,知友情长,希望老知青们都健健康康的,期待下次再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