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钟灵地 德育芙蓉花 ——龙德蓉先生印象速写

夜泊长安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我和内人拜访了两位长者。</p><p class="ql-block"> 男的八十有四,是内人的堂叔。女的八十有二,是内人的婶娘。我心里称她为龙先生,尽管她是一位女士。龙先生则叫我小周,尽管很多人叫我老周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她这样叫我,我那样称她,已经快三十年了。</p> <p class="ql-block">  初次见她时,她和堂叔还在乡村中学任教。开门后,最先迎出来的是她笑眯眯的脸,她握住我的手,用普通话说:“欢迎小周,欢迎两位......”</p><p class="ql-block"> 她一半带着热情,一半带着庄重,那些与众不同的教养,呈现在她的眉宇之间,让我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当然,我倍感吃惊的还有——她和堂叔不寻常的婚姻组合:男的身材魁梧,女的身材娇小;男的沉默威严,女的谈笑风生;男的是一校之长,女的是一线教师。正是这种各有千秋的特色,让他们美美与共,相依相伴六十多年,共同经营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p> <p class="ql-block"> 龙先生出身大户人家,排行老幺,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秉承了良好的家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龙先生在新邵九中工作,和堂叔成为同事,自由恋爱结婚。婚后不久,因家庭出身问题,她被划为“黑五类”,被迫离开教坛,回农村种地,长达十四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农村,她用柔弱的身体,干尽农村所有体力活,曾肩挑110斤稻谷,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为了不拖累丈夫,她上孝敬婆婆,兼顾两个小叔,下抚育一女两男,在时代的风雨中,咬牙前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改革开放之初,她终于返校代工代教,五年后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上教师正式编制。谁也没想到,她育人有德,教书有方,从农村妇女华丽转身,成为一方名师。上至领导,下至学生,对她有口皆碑。</p> <p class="ql-block">  “小周,你最喜欢吃什么菜?我做给你吃,我还是有几个拿手好菜的。乡里没有山珍海味,普通食材只要料理得当,还是能做出好口味的。”她系上围裙,站在厨房门口,笑眯眯地准备下了厅堂就进厨房。</p><p class="ql-block"> 龙先生的客气里全是真诚,热情中都是坦率,让人如坐春风。</p><p class="ql-block"> 内人在厨房打下手,龙先生边嚓嚓切菜,边轻轻嘱托:女人成家后,做妻子的一定要学点厨艺,要锁住男人的心,就要先锁住男人的胃。女的饭菜做得好,男的就必然天天想着早点回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听上去,像是母女间的私房话,教女儿的御夫术,仔细想来,皆是修身齐家的心得。《道德经》说得好:治大国如烹小鲜。相夫教子,为人处世,也莫过如此:注意火候,把握分寸。</p> <p class="ql-block">  龙先生做人做事,里外都是一把好手。堂叔结婚后,省却后顾之忧,他潜心工作,为乡村教育慷慨奉献,担任校长,颇有建树。但少有人知道,龙先生在幕后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是堂叔一生都离不开的贤内助。如果说堂叔是这个大家庭的中心,那么龙先生则是家里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龙先生能教好别人的孩子,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她的三个子女,业已顺利成家立业,分别工作在教育、金融和公安系统,俱是行业翘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女儿初中毕业,就考上长沙师范,担任学生会主席,并留在省公安厅幼儿园,做到了一园之长,这足以让父母面上有光。但龙先生的家教精彩纷呈,很快把大儿子也从农村中学送到了北京大学,并留在京城工作,成了中国银行总部的高管,曾被派往香港担任运营总裁,这是龙先生名震四方的高光时刻。</p> <p class="ql-block">  我请教其中的教育秘笈,她兴趣盎然。大儿子自幼聪明,高度自觉,小学就自学初中的课程,初中就自学高中的课程,常居年级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为何大儿子如此卓尔不群?她沉默了一下说:言教和身教都重要,有的孩子觉悟晚,需要言教点拨,有的孩子悟性高,身教即可熏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对于悟性高的孩子,父母的身教就是最好的示范和动力。我想起了另一位老人——我的大姑妈,也年近九十。她出身农村,甚至不识笔墨,但勤俭持家,自尊自强,默默承受时代的苦难。表弟为之动容,不用父母鞭策,自此手不释卷。后来他也考上清华大学,还是当年全省的理科状元,现在美国微软公司工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两位母亲用同样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智慧,在社会的底层都培养出了时代的精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龙先生把一双儿女送进京城和省城,已是硕果累累,让人称羡不已。不过对她而言,匠心独运的还是教育小儿子。小儿子把哥哥姐姐没有表现过的淘气、调皮和叛逆,在父母面前演绎了一遍又一遍。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龙先生胸有成竹,欲擒故纵,同意小儿子不考大学就去当兵,条件是当兵期间必须考上军校。小儿子头脑本来灵活,只是面对哥哥姐姐夺目的光辉,难免压力山大,心生逃避。一旦退无可退,必然背水一战,潜力爆发。他果然兑现承诺,服役期间就考上了军校,后来转业到县城公安系统,成为系统骨干。对小儿子的教育,虽然惊心动魄,却也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  煞费苦心把子女培养成才,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呕心沥血把子女教育成人,这样的父母也屡见不鲜,但是德才兼备,把子女教育成人又成才的,却是凤毛麟角。龙先生无疑是后者,这也是我对她刮目相看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龙先生晚年常居省城,由女儿女婿陪伴。儿子常来看望,尤其是小儿子,经常从县城赶来为父母送菜,孝敬有加。倘若无人提及他的过往,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名人民警察,又曾是一名叛逆少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大儿子娶了位京城女郎,携来拜见父母。龙先生要儿子带娇妻回乡下拜见祖母。在老家的老屋里,年迈的祖母跟孙儿孙媳唠叨了半天,只谈了一个话题。她对孙儿说:你的妈妈对我很好,你必须对你妈妈很好。她又对孙媳妇说:你的婆婆对我很好,将来你也要对你的婆婆很好。我想这就是家教家风吧,在这朴素的语言里,传递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道德火炬。</p> <p class="ql-block">  我参加过龙先生组织的一次家宴。其时大儿子带着他的小女从北京回长沙拜年。家宴刚开始,大儿子担心女儿吃不惯湖南菜,首先为女儿搛菜。龙先生见了有点不悦,放下筷子叹了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呐。大儿子顿时醒悟,立马赔笑,赶紧为母亲搛菜,嘴里还检讨道:呵呵,对不起啊,我没忘记您老人家咧。龙先生于是笑了,脸上每一道皱纹,都洋溢着快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中华民族讲究尊老爱幼,其实爱幼容易,尊老很难。爱幼是情不自禁的本能,尊老才是道德自律的选择,因此,尊老比爱幼更彰显人性的美德。我想,当时龙先生的不悦,并不是感情上的失落,对初为人父的儿子来说,这是她的价值观的渗透。</p> <p class="ql-block">  龙先生有自知之明,也有知人之智。她知道自己能干,也看得见别人优秀。她公开夸赞丈夫:这个老头很靠谱,从不抽烟,从不打牌,就是好点酒。但是五十多年来,他从未醉过,不是他酒量很大,而是他很能克制,懂得分寸,男人做到这份上非常不易!</p><p class="ql-block"> 她还说,女儿长得像我,但是比我聪明,当年她若不去读长沙师范,肯定也能考上清华北大。她接着说,大儿子智商情商都很高,长得像他爸爸,是个很帅的小伙,就是工作太忙。她还说,小儿子钟健,名如其人,越发成熟稳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龙先生和堂叔曾发病住院,儿女们不管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还是近在视野之中的,都在最快的时间侍立床侧。这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欣慰,也是最成功的证明,更是不少人晚年难以企及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她在厨房忙活一阵后,又回到客厅里,继续跟我探讨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认识她快三十年了,她也表扬我快三十年。只是我天生愚钝,受之有愧。不过和她谈话,没有任何隔膜和障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在退休之后,没有思想顾虑,没有人际约束,最能道出人间的清醒。跟龙先生聊天也是如此,最能体会到她感性的温度和理性的高度。她看上去是那么平凡安静,如果你靠近她,就会被她感染,不知不觉中,提升你的觉悟,振奋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我特意请教龙先生的处世哲学,她一句话概括:上半夜替别人着想,下半夜替自己着想。我问她,儿女成家后如何做长辈,她说得很简单:我把女婿看得比女儿重,我把儿媳看得比儿子重。她转头又叮嘱内人,作为一个女同志,要习惯动脑筋想问题,做人做事,必须有自己的判断力。</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堂叔走过来轻轻问她:“灶台上的火要关了吗?”她沉思一下道:“过两分钟后再开文火。”</p><p class="ql-block"> 过一会儿,堂叔又走过来请示:“配菜可以放了吗?”她估摸了一下时间道:“可以放了。”</p><p class="ql-block"> 堂叔听得将令一般,转背离开。</p><p class="ql-block"> 看着他高大魁梧的背影,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小学生怯生生地跑到办公室问老师,我做完作业后,可以看一会课外书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想到这里,我忍俊不禁,敬意也油然而生。这位沉默寡言的丈夫,把威严放在了外面,把温和留在了家里,这也是他作丈夫的一种智慧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堂叔七十岁寿辰,龙先生决意为他办热闹的生日宴会,她自己的每次大寿,则格外低调平和。她八十岁的华诞,只在极小范围里庆祝,堂叔为她郑重致辞。那天沉默寡言的丈夫,说出了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年轻时,我对你十分喜欢,年老后,我对你万分钦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跟龙先生聊起这句话时,她似乎还有点羞涩,自言自语:这老头一辈子不多讲话,讲一句就感动了我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龙先生与时俱进。每天看看书,关于中医药和烹调的;看看电视,关于社会和教育的;当然也玩玩智能手机,常在朋友圈里为亲友们点赞。有这样的妻子,有这样的母亲,有这样的老师,有这样的朋友,对跟她有缘的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幸事。</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两位耄耋老人在梅溪湖畔养老,住在高层住宅的最高层。每当推开窗户,面前豁然开朗,天高云淡,绿水青山,尽收眼底。我想起杜子美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的不就是这样的人生境界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写到这里,我满心的敬意汇成一句话:祝两位前辈健康长寿,感谢你们给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024年5月30日 梅溪湖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