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傅氏村庄(0228)杭州市建德市寿昌镇西华村

老玩童

图文:傅亨晓 傅炳和<div><br></div><div>西华村此处有座笔架山,旧名西山。早时山脚下住有几户人家,叫名西山下。后来人逐增,当地人把下字读为“华”字音,遂将西山下称为西华。<br>西华村:位于寿昌镇西部,与童家村、绿荷塘村及航头镇石屏村相连接,东邻童家,西毗航头镇,南面周村,北靠绿荷塘,寿李公路穿村而过。西华村村域面积7.94平方公里,现有自然村6个,分别为:西华、项墩头、后墈坪、赛源、上叶、大林源自然村。<br>全村583户,共2098人。傅姓26户,150余人。现在的傅氏家族原本不居住在西华村。傅氏第二十代传人傅冬钱、傅寅旺等在大清光绪六年1880年从宣平西联乡肩桃箩框,徒步携眷来到里洪坑山坞夹旮以种植山地杂粮为生。当时里洪坑住着六百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因此这里形成一种独特的普通话,也叫官腔,但会讲地道普通的人称之为“芭芦腔”非常有特色。<br>里洪坑住着六百多人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生产力非常低,在这七平方公里上起早贪黑,年复一年忙碌着。<br>曾经的傅氏家族傅冬钱(1884-1958)寿昌镇十二都里洪坑人,为人豪爽,与邻为善,乐于助人。他从宜平带回来杂粮种植技术,很快在里洪坑站稳脚跟,客入里洪坑居多人的群体里。从福建传来的在民国初年由傅冬钱领军制作的红茶在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还获得金奖,为振兴十二都的茶业作出贡献。<br>原傅氏家族居住在里洪坑村,坐落在现在的绿荷塘水库里面,绿荷塘水库位于建德市寿昌镇绿荷塘村,于1966年10月1日动工,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11.86km,正常库容207万 m3,总库容234万m3。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组成。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顶长154.7m,宽4.2m,最大坝高31.84m,大坝坝顶高程198.26m。水库正常蓄水位195.48m。绿荷塘水库也是一片“造反有理”口号声中动工的,由里洪坑、上仓、西华、沙坂、澄源、岭脚、胡林、童家村民用肩膀挑起的,投了一百八十多万工,由于水库负担太重,影响集体种粮,收成差,当时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一年只有半年粮,有女不嫁童家乡”,1978年12月1日完工,历时十二年之久。一九七八年国家改革开放,原来的童家乡人民政府从大局出发,为保护水库防止库区水土流失游塞水库。动员全村外迁,最后600多名村民全部迁出,包括傅氏家族的成员,大部分傅氏家族成员迁居在现在的西华村。<br>西华村的历史沿革:民国30年属西华乡解放初为西华乡第九、第十村,1950年称第十农会,1955年称西华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西华大队,1983年12月称童家乡西华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西华村村民委员会。赛源1950年为西华乡第九农会,1955年称赛源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赛源大队,1983年称童家乡赛源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西华村村民委员会。西华村于2007年6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西华村、赛源村合并。<br>西华村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耕地1360亩,山林7963亩。在气候水文方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侯温和、雨量充沛、阳光适宜。村庄南连寿昌航空小镇,北靠绿荷塘国家森林公园古楠木林群,东和新安江水电站千岛湖石林只有一山之隔,西面相邻旅游景区灵栖洞天和江南大冰洞。<br>里洪坑红茶为建德珍贵的红茶品种,建德主产绿茶,历史上生产的红茶品种不多见,里洪坑红茶就是建德珍贵的红茶品种之一。里洪坑红茶有着百年生产历史,原产地是寿昌镇童家乡里洪坑自然村。傅氏于 1536~1730年从福建上杭迁居寿昌十二都里洪坑。就把制作红茶的工艺技术带到里洪坑里。洪坑里地处西南方。种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且集中在茶叶树生长旺盛期3-7月。春季细雨蒙蒙,满山云雾,夏季雷声阵阵,雷雨不断,昼夜温差大,茶园四周松杉茂盛,空气四季温润,极宜茶树生长。<br>里洪坑在清末明初就有茶园500多亩,傅氏家族的傅冬钱,傅金钱,傅留钱兄弟三有茶园百余亩。是里洪坑乃至十二都有名的种茶大户,他们以制作红茶和炒青为主。傅氏制作红茶的发酵技术独特工艺复杂,家规是传内不传外。一代一代往下传没有丢失过,他们制作的红茶,带着那股气沁人心脾的茶香。被寿昌县徽商章宝权和他的寿昌商会推荐给浙江省国民政府去参加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商贾云集的博览会上,里洪坑傅氏红茶从来自几十个国家数百个茶品中脱颖而出,摘得红茶特奖,头等金牌。这是世界对寿昌里洪坑傅氏红茶的认可。繁此里洪坑傅氏红茶走向世界巅峰。一百年来由于时代的变迁,里洪坑傅氏红茶面慢慢陨落。2000年童家人民政府担任乡长赵向明把原居住里洪坑傅氏第二十一代红茶传人,傅良臣请出重新挖掘,恢复里洪坑傅氏红茶制作工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里洪坑傅氏红茶技艺不但重现天日,而且还发扬光大。2012年建德市人民政府把里洪坑傅氏红茶制作工艺纳入建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br><br></div> 西华傅氏据西华村的傅氏族谱记载;傅氏先世一即公讳以南宋进士任太守居吴宁化石壁生三子,一旦郎、二景郎、三侍郎。侍郎公移傅家墙生八子俱以念字冠行性念三郎守祖地,余均迁移,念二郎移朋口,念七郎迁上杭卜居蛟洋,傅凹头其后蛟洋支派迁移仁山下乔梓坑等处。念七郎公支下嫡派子孙子十世钦玉公于1536年福建蛟洋迁居寿昌里洪坑,十世瑞玉公迁宣平,十一世景洪后裔十六世怀明公于1706-1735年前后迁往寿昌县北向十二都里洪坑,十七世林科龙科两公由宣平迁至寿昌,林科公居绿荷塘,龙科公居叶坞后寅旺公于光绪六年(公元一八八0年)亦由宣平迁居寿昌上仓,炳发公移建德,顺旺公由宣平县徒淳安县富杭自是一脉绵延。自念七郎公迄今已二十余代矣嘉庆六年(公元一八0一年)秋吾族先人延将斯谱纂修于福建蛟洋多方几费心力相与有成冀其世世相传讵至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年)。洪杨之乱惨遭兵燹付之一炬,第因吾族人口散漫一时无力纂修直待光绪九年癸未岁(公元一八八三年)秋吾族先人玉生学秀寅旺以宽等诸公思谱之綦重,不惜资财,不辞辛劬集残篇短简假寿昌北乡上仓玉生公私底修葺厥成,但内容大都失其详殆,因洪杨时惨遭兵燹故也叹光阴之荏苒嗟岁月之蹉跎转瞬间吾傅氏谱牒之不修也又历六十六载矣,其后生终娶葬均未登载。 西华村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