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几小文选编(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诗情构造竞千秋》</b><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2009)</span></p> <p class="ql-block"><b>诗情构造竞千秋</b></p><p class="ql-block">《南雁荡山水古诗画意百图》自跋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无比绚丽的奇葩,可惜她已经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然而,人们对于她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将是永久的,特别是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和名句,代表着整个民族的文化智慧和风骨,历久弥新。中国的书画家以流传的诗词,特别是那些经典的名篇名句为题材并进行创作的作品,历来不少。著名的山水画家陆俨少,还画过《杜甫诗意册》一百图这样的古诗画意大部头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虽然,流传的南雁荡山古代诗歌还谈不上是什么经典,但它终究承载着历代先贤们对于江山美景的情感;记忆着千百年来留在南雁荡山水间的文化足迹。这些诗篇是民族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美丽别致而独具风韵。我选择了南雁荡山水古诗篇作为创作的切入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对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一次激活和利用。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些流传千百年的古诗,就像碧溪渡口的竹筏,乘上它,我順利地渡过碧溪急流,从五色石子滩进入仙姑洞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画家乡美景南雁山水,一直是我想做的事。但是,要画好一个具体真实的山水风景,而能得到普遍接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可能吃力不讨好,艺术重本体,画人重自适。长期以来,艺界风潮一浪一浪,期间我也曾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曾有几个名家都对我说过:山水画并不需要表现具体真实的风景。也就是说,画家应该画自己心中的山水,画那些生活中没有而心中有的山水。这个观点当然是对的。然而,人们“心中的山水”不可能无中生有,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真实的山水形象对于山水画家的创作,有着启发、参考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无论哪一种风格的山水画道理都一样,他是画家笔下的妙境,总是把握在“似与不似”之间。北宋的山水画往往以北方大山为依据,而到了南宋,山水画家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注意南方的山水形象。历代山水画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的就不少,例如宋米氏父子潇湘奇观创“米点”;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成长卷;明王履华山写生册留画史;清浙江,梅青画黄山而独標等等,不一而足。现代也有陆俨少画峡江激流,李可染画桂林雨意而成就画业。真正优秀的创作往往是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加工提炼而成的,只有以真实生活为依据,才有可能避免和克服目前非常普遍的,那种把“概念化”“习气化”误以为“风格”和“创意”的弊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南雁荡山水古诗画意百图》创作中,我总结有六难:即“像南雁难”“合古诗难”“追传统难”“求新意难”“获百图难”“成面目难”。陆俨少在三年之内画了《杜甫诗意册》一百图,评者以为“史无前例”,认为“百幅山水,必須幅幅变异,才不至今观者厌倦,构造是最考验作者的第一要素,由此足以显示和证明陆俨少的构造能力异于常人。”(《美术》2008.12P046)细论起来,在构图变化上,只怕“南雁百图”要更难于“杜诗百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为“杜诗百图”基本无实景之拘,结景之限,可以全凭想象,一路自由畅达。而“南雁百图”却景景不离南雁荡山,幅幅要合古诗点景,且诗篇自唐至宋元明清,时代跨度很大,情境变化不定,又几乎一人一诗,题咏之景点却多有重复,为营构变化带来很大的难度。至于笔墨手法、造型处理,在传统山水画中多程式化。现在一些画家也常以自己习惯的笔墨概念去套天下之山川,一个人所画之天南地北并无区别。相反,同一地方,所有画家画的又全然不同,说是在写生,其实各家画的还是各家自己的套路。为此,曾有本地一位旅游局局长说:“他要他们(画家)在画上题上‘画于南雁’就可以了。”画家也说:“画像了,像景不像画;画不像,不像景却像画。”把“景”与“画”对立了起来,看来,大家都很无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诚然,为画景而画景不是好画家;该画像时,而不能画像,实在也是画家能力的一个遗憾。我曾多次在南雁荡山水间行走,面对着眼前的真山真水想得最多的自然是“如何画?”,我是为了创作古诗画意而来的,在太多的现代修饰建造之间,我尽力寻找和想象古代的、原始的风泉尘踪。同时,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了许多以前全然不知的南雁荡山的精彩。“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想画,就去试试看吧。南雁荡山水留给我们的“画題”和“话题”将是永远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画画的事,点滴体会,我常有,但我不会以为自己找到了什么而停留在那里不动了。真正的形成面目,应该是水到渠成。“变来变去,多有意思;试来试去才叫玩个过程。”这是一句玩笑话,却也正是我的生性所在,可惜我实在有限。我的胆子很小,匠气也重,找来古人的诗句作为依据,就像找到了依靠,一为壮胆,二为学习,三为给自己的作品增加一点书卷气,来一点附庸风雅假斯文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来,问题最终要回到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理念中来。这个基本理念,以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变”之于“不变”之中;“不同”之于“和”之中;妙之于“似与不似”之中。传统的“中和”思想,能使画家与社会、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生活等等关系调节到最佳状态。匆匆百图,粗疏稚掘自是不少。唯有走走看看,画画想想,才能采擷佳妙,补益心身。去做,总有不足与错误;不做,何来提高与进步。图果载心,余心有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09年6月己丑荷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附</b></p><p class="ql-block">《南雁荡山古诗画意百图》序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据平阳县考古最新发现,先民们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在平阳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了。而南雁荡山的开发,当始于五代之原齐和尚來此“结卢高处”,原齐和尚率领僧徒首建穹岭普照院,兴建南雁十八庵之众道场,引来了吴越王钱俶之驾临,闹村始闹,南雁兴旺。当然,其时南雁这是个十分荒僻之地。但是,好山好水,奇峰幽洞果然声名远播,挡不住历代文人骚客览胜寻真之足迹,寄情吟唱不绝,纷纷留墨于斯。从而自然之美与人文之丰交织,相得而益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除了诗人们为南雁留下大量的诗词吟唱之外,近代以来,许多书画家也在南雁荡山水之间留下了笔墨丹青。像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就來过南雁,又作画又写诗,可见其对南雁山水的钟爱。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改善,来南雁荡山写生作画,寻找创作灵感的画家大大地多了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平阳的山水本来同画家就有姻缘,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元四家之首,山水画家黄公望就是平阳人,黄公望一生多旅居他乡,浪迹江湖,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平阳,他在自己的许多得意之作上题着“平阳黄公望”,正显示了他对故土的一颗赤子之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成金先生是一位长期生活工作在自己的家乡的本土画家,他对平阳的风土人情,山水事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并为此而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这次,他潜心创作,集中拿出百图画卷为我们南雁荡山水传神写照,这在南雁的山水画史上是不曾有过的。而且,他选择了以南雁荡山水古诗为切入点、可谓立意新颖,角度独特,使作品民族特色更强、文化含量更大,对于画家,对于平阳陽更有一种贴近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南雁荡山水之题咏吟唱,缘起唐代,南宋后大振,至元明清,已是十分丰富,这是平阳县的一份璀璨的文化积淀和美好的历史见证,蕴藏于这些诗歌中的大量关于南雁荡山水的历史信息也殊为可贵,南雁古代诗歌的重新认识和利用,对发展平阳县的文化和旅游事业是很有现实意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来,艺术创作最重的是“自适”,而中国传统的“中和”思想又让那些真正优秀的艺术家,总能调和处理好“自适”和“适人”之间的矛盾,古今皆然,画家曾成金在继承和创新的艺术实践中几十年不懈努力,业绩令人注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南雁荡山水古诗画意百图》的诞生,不仅是曾成金先生个人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也是平阳县文艺创作的可喜收获,同时也是为宣传平阳的文化历史、旅游风光做了一件实事。我们对曾成金先生辛勤的艺术劳动表示感谢!对这件大作的成功表示祝贺!愿平阳县广大的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不断努力,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平阳县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奉献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9年</span></p> <p class="ql-block"><b>《南雁荡山古诗画意百图》序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中国美术史上,以真实的地方风光,山水人文作为创作内容的作品是很多的,如让平阳引为骄傲的黄公望,他最著名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就是画富春江一带的自然风光。以名人吟唱,名诗名句作为创作题材的著名作品也比比皆是,如陆俨少就画过《杜甫诗意册》一百图。这些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们完全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并不是简单的风景图画和诗句图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注意组织和邀请一些画家前往写生作画,为宣传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造势。一方面,为地方扩大了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美术创作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平阳是我们的家乡,人对故乡总是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成金老师着手创作《南雁荡山水古诗画意百图》,我非常高兴,南雁荡秀美的山水早就深深地珍藏在我们每一个平阳人的心中。面对成金老师创作的《南雁荡山水古诗画意百图》,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游子们可以随时作南雁风光的“卧游”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摄影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推介风景旅游区,一般都会采用照片,既真实又美好。然而画也有画的好处,特别是中国山水画,更适合于画中国的山水。现在来风景区写生的画家越来越多,正说明了山水和山水画之间的密切的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南雁荡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来与北雁荡山齐名。从唐到宋元明清,古人为南雁荡山留下了不少诗篇。这次,成金老师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采取了诗画相配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可谓即传统又新颖,充满了文化上的意义。而且,同时拿出一百图成为系列,力度很大,气势很大。图文互补,书画益彰,观赏性强,可读性强,接地气而信息量很大。其效果与看多了的摄影作品迥然不同,同时也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山水写生,确实十分有创意,有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完成百图,画家不仅需要深厚的功力、全面的修养,同时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成金老师几十年认真研究传统绘画,其作品形象生动、笔墨松灵,善于变化,他的适应能力很强。所以,他能够把南雁山水百图画好,使我们平阳人所钟爱的山水化为艺术的形象,广为流布。这是一次学术之旅,强势出击,对成金老师今后的创作和发展也将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成金老师的作品终究能像他所画的南雁山水一样,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喜欢。他的艺术风格也将会不断深入,更加完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南雁荡山水古诗画意百图》不啻是画家的一次可贵探索;是平阳县文艺创作的一个可喜成果;是平阳县山水人文的一次创新传播。可喜可贺!愿成金老师的创作更上层楼!愿家乡的文化艺术更加繁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09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南几作品云展示之一百四十四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文集选篇(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雁荡山水古诗画意百图》序跋三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曾成金 号南几 幾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工作室称石壁精舍 睦兰草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热爱中国书画艺术传统 热爱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从艺已六十余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居古鳌头镇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自创作品 版权所有 感谢关注 欢迎交流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