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梦想

秋雨潇潇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秋雨潇潇 </p><p class="ql-block"> 从小时候到现在,我丟了很多梦想,就像儿时的玩伴,求学时的同窗,走着走着就散了,唯独写作,断断续续坚持下来。坚持下来是因为我有一个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或几天的所思所想,欢喜悲忧,杂七杂八的事记下来,既打发了无所事事的烦闷,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偶尔还会迸出一两句自己的名言,更重要的是听从于内心,跟自己交流。由此,写着写着,就产生了渴望,梦想着自己也能写出优美的文字刊登发表。 </p><p class="ql-block"> 写作中,灵感是文章的魂。当灵感来临,一个个文字在笔下就像春天非要钻出地面的小草,若不记下它,犹如丢失了最珍贵而又美好的东西,心里奇痒又难受无比。可那时,一心为农活忙碌的母亲,看到我提笔就大声呵斥,直至我气呼呼无奈地把笔掷下。从脑袋里闪现的文字,迸发的文思,就此搁浅了,就像一条在水里畅游的鱼,蹦到陆地一样。 </p><p class="ql-block"> 灵感,是心灵深处的旋律,可遇不可求的,她带着尊贵和光芒。为了再次相遇,我开始努力读书。就像我的老领导,工作日志写了足足百万字,书籍读了上百本,虽然没有发表过只言片语,但是儿女们都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常常劝导我:“趁年轻,一定多读书,读名著,这是人生中无形的财富。一定要相信,事业的成功不在于智力的较量而在于毅力的决战。”我也深知,写作,若要下笔成章,没有丰富的文字积累沉淀怎么能行呢。 </p><p class="ql-block"> 安静处,打开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面前放一支笔,一个笔记本,读到动情处圈圈点点,写写感受,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以备揣摩,借用,领悟。但凡经久不衰的作品,作者对社会活动、政治、经济、心理学应是通晓的。一定是引人入胜,激起读者共识、共鸣的,它有鲜活的生命,富足的灵魂。双手捧着世界文学名著,读到夜半时分,若竟然只觉得这只是一个遥远而又离奇的异国他乡的故事,那就悲哀了!倘若一颗心没有沉浸在故事里,脑海中勾勒不出画面或情境,激不起内心的一丝柔软、感动、悲愤、怜悯或同情,那么这书,不读也罢。文字和书籍是开启心智大门的钥匙,是培养思想、思维、情感、心境的沃土。读书,若缺失了悟性,真是一大憾事!</p><p class="ql-block"> 我读过的书,边边角角上都有我写下的感想:“问的好!自己都整不明白还灌输给别人信仰”。“公爵这种人,当下不足为奇。小说来源于生活,生活有时比小说更像小说……”诸如此类。在我今后重读时,便能跟自己交流思想与感情。文字,暖开了我麻木、僵硬的思维,充实了我枯竭的词语。</p><p class="ql-block"> 随之,我开始练习写作,俨然小学生一般,先生则成了我的第一个读者兼老师,在一次次,一字一句斟酌改动后,有些自己比较满意的文字便投了出去。2012年,散文《暖暖的爱》刊登在中国《公益时报》,《我的母亲》、《八个老兵》在征文评选中得了三等奖和优秀奖。新起点,新开端令我兴奋不已,更加激励我勤奋创作。 </p><p class="ql-block"> 2018年,在郑秀东老师的推荐下,我加入了嘉祥县作家协会,融入了一个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热爱写作的群体,在作协领导的带动下和文友们的感染下,积极参加采风、人物采访等活动。近几年,我每天坚持写一篇短文,在简书、QQ、便签里留下了49万字,在网络平台发表了多篇散文、诗歌,2023年成为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p><p class="ql-block"> 写作,对我而言,没有捷径,我亦没有出口成章、倚马千言的才能,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吃饭要一日三餐,哪天胃口不佳,少一餐也无妨,假如身体有恙,治疗些时日也正常。身心需要疗愈,写作的兴致也会起起落落,在低谷时,尽可能的让自己尝试另一种学习方式,比如看电影、参加培训班、健身……。写作,也成为勾画我人生宏伟蓝图的一种方式。当我站在海边,吹着海风,听着海浪,望着浩瀚无际的海面,不由得感叹容者兼济天下的胸怀。作家梦,任重而道远,怀着平常心,理性地对待,呆在自己的世界里漫步天涯,享受其字娱字乐的过程,不留遗憾便可。 </p><p class="ql-block"> 生活是人生最好的导师。工作、爱情、婚姻与生存,个中滋味,五味杂陈,能准确而人性,本真而升华地以文字形式表达、展现出来,应是一部多么耐人品读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从未放弃寻找美的事物,因为我坚信,这个世界真实而生动的美一直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