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文内容可作为《古雁岭记》的姊妹篇,前者以叙写,后者以感悟,<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者以文言,后者以白话</span>。</p> <p class="ql-block"> 山上</p> <p class="ql-block">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p><p class="ql-block"> —— 贾岛《寻隐者不遇》</p> <p class="ql-block"> 一</p> <p class="ql-block"> 山上山下,虽一字之差,却完全是两个概念,其中的差别,绝非看上去那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 家西有山,山小,无五岳之雄险,无三山之奇秀,若慕高慕大慕名,确实无甚可观,但若求便求实求味,也不乏秀色可餐之处。工作之余,闲暇之日,或登临其上,或留连其间。爱云烟之时收时起,爱风雨之常来常往,爱树木之浓淡相间,爱花叶之艳色靥然,爱蜂鸟之浅吟低唱,爱明月之旷古无声。山上与山下,虽不过一二里地,却迥乎不同。这里没有机关单位,没有小区高楼,没有商场店铺,除了早晚来锻炼锻炼身体的,平时散散心的,再少人来,因此要比山下安静多了。当然,这里也不是什么有名的风景区,无人满为患之忧,无侥忽幸悠之虑。上得山来,亭中独坐,处乎荫翳,闻乎古音,暝乎幽境,忘乎所以,虽羁留职场,也近乎脱身职场之外了。</p> <p class="ql-block"> 常来山上的,大多是一些退休的老人,无职的平民,少事的闲人。这也好理解,在位的,在职的,忙事儿的,谁会来这里,图什么?不是因为没时间的问题,而是其心思并不在此。山上山下,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情趣和人生态度又怎么会一样呢?</p> <p class="ql-block"> 真正爱景之人,就如同喜欢诗书画乐,即使再忙,也会挤出点闲来;再俗,也能生出点雅来。在我看来,能安于山上者,那一定是喜欢与山下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东西——幽境。天之蓝,云之白,山之青,叶之碧,雪之净,霜之清,此之谓色幽;风穿竹海,雪压枝头,泉涧滴露,蝉鸣鸟唱,此之谓声幽;梅兰竹菊野草芳,丝丝入鼻似茶香,此之谓味幽。</p> <p class="ql-block"> 虽然幽静,却并不幽寂。在我的眼前,一只蝴蝶正静静地停留在一朵花的花叶尖上,我不想惊扰它,它也好像并不以我为意。蜜蜂隐藏在我的头顶和周围的浓荫里,只能听到其如聚会齐言般的嗡嗡之声,那就随它们自由地欢快去吧,何必一定要看到它们呢?连小小的蚂蚁,也调皮地脱离大部队,来到我的衣脚骚扰一回。人迹越少,越是生命的天堂;静之至,动之极。</p> <p class="ql-block"> 少壮之时,总以为幽境乃天上之境,梦中之境,世间绝少存在。直至近年,年岁渐长,身心俱老,方悟其乃心中之境。 古代诗书画乐,皆具幽境。古人为何钟情幽境?其所思者何,欲言者何? 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想。</p> <p class="ql-block"> 二</p> <p class="ql-block"> 山下是什么?山下是一个社会,而社会最大的特征,便是它的世俗性——男女老少,柴米油盐。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不论是身着西服的学者教授,还是身着粗布短衣的土丁白卡,只要你还生活其间,就只能是俗物一个。工作是否满意,是否得到领导认可,职务能不能升迁,孩子身上能承托多大的希望与荣耀,永远是人们的关注之最。许多人热衷于社交圈子,醉心于饭局酒桌,埋没于家长里短,就是到了山上,与人说话,也离不开这些东西。当然,这也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无可厚非,除非你不是人夫(妻)、人父、人子,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社会尤其如此。中国人自古就长于体会感悟,而短于钻研探索,他们往往更多的以经济的或者社会的地位作为衡量人的标准,不把人赋以成败尊卑、分为三六九等,就誓不罢休。太多人的心里,都有意无意地存有一把比较的尺子,都有意无意地满足于别人的不幸。能做到不去为富不仁已算是一种修养,希望其悲天悯人则更是天真。这些人,可以称其为社会家或生活家,但却与思想的、技术的、艺术的创造发明无关,与文明的进步无关,因为他们从来都不屑于所谓的工匠精神,或者科学的探索精神。</p> <p class="ql-block"> 投身社会的人,一定比喜欢幽静回归自然的人多得多。竹林七贤,扬州八怪,高山流水,古代的那些名人逸事,只能在嘴上说说,千万不要当真,否则你就是个呆子。</p> <p class="ql-block"> 但只要稍微回想一下历史,任何一个在思想上,技术上,艺术上有所建树的巨子,无一不是清心寡欲,心无杂念,一门心思去做好一件事情的呆子。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不吃不喝一个星期,差点饿死,终于参透了佛理;古人写诗,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这才有了传诵千古的名篇;当年德国有对兄弟,一门心思钻研汽车发动机技术,这才有了后来的机械增压。凡事都怕认真二字,什么是认真,就是只认真,不认假。有些人对于求真,有一种近乎宗教的虔诚,他们才是真正富有智慧的人。而我们,只是那些被嘲笑者眼中的蠢货。</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很滑稽?</p> <p class="ql-block"> 不由想起庄子,一个漆园小吏,却能成为旷绝古今的思想大家,什么的屁股决定脑袋,不是显得很荒谬吗?想起古今中外那些因专心做事而人生失意、穷愁落魄的探索者们,难道不该令人敬仰吗?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介草民,比如一个普通的医生,普通的老师,普通的工人,普通的手工艺人,普通的厨师,普通的农民……只要你身上具有这种精神,那也是令人尊敬的。遗憾的是,这个世界的人,大多狭隘自私,功利浮躁,各种各样的杂念,如同丛生的荒草,充斥心间,又怎么会留一片清净之地用来种植那些本该根深叶茂的东西呢?</p> <p class="ql-block"> 道家有“三清”之说,谓玉清,上清,太清,虽为至圣,然而终过缥缈,我更愿解其为目清,耳清,心清。我来山上,就是想在幽境之中体悟一种内心的清境。不见人流之攘,惟见云天之清,山水之清,草木之清,此之谓目清;不闻人声之沸,惟闻风雨之清,鸟语之清,虫鸣之清,此之谓耳清;不思得失荣辱,惟思无形无为,如浴沧浪,如沐春风,淡然怡然,此之谓心清。</p> <p class="ql-block"> 山水是一个洗心的地方,是一个放下的地方,是一个把所有心思收回来,专注于幽静,从而获得清境的地方。从山上回望,隐隐可见城市的楼街人流,乡村的万家烟火,虽数里之遥,却已置身世外矣。明明今日方归,却已思明日之往。春夜思,山上花落知多少;夏夜思,林间竹露滴清响;秋夜思,空谷明月照松间;冬夜思,雪亭能饮一杯无。</p> <p class="ql-block"> 三</p> <p class="ql-block"> 独处山上,经常会想一些平时不怎么去想的事儿。有些东西,非心目不能看见。世俗的东西,往往会阻挡我们透视万物的眼光。比如一个人若只知道追着风跑,便会忘记自我的存在;若只知道埋头走路,便会忘记头顶的天空;若只知道仰望树冠,便会对下面的影子视而不见;若只知道忙忙碌碌,便会忘记明月的清辉。只有闭上现实的眼睛,心里的那双眼睛才会打开,如同天上的月光,穿越历史的幽邃和空间的黑暗,所谓的高大上,什么的假丑恶,全都无所遁形。</p> <p class="ql-block"> 思往,天下之人,百贫而一富,万卑而一尊;观今,天下之业,十瘦而一肥,百隐而一显。自古及今,嫌贫爱富,天也;弃卑向尊,性也。此虽合乎情,却未必合于理,何则?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皆人之天性,何来清浊?然而功名有虚实之分,利禄有人己之别。我等既非贤达名流,自然不能予人惠人,唯一餐一饮,泯然众人,外无愧于他,内无失于己,如此而已。</p> <p class="ql-block"> 四</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现实中当然不会有什么仙的存在,但历史上很多的山,确实不是因为高大而出名。古雁岭既不大,更无名。生活于其下的人,很少有没出过门的,有些人也见过名山大川,不少人甚至去过国外,见过一些异域的风景。有些人也以此为荣,但古雁岭还是那个古雁岭,无怨无慕,安之若素。</p> <p class="ql-block"> 在山上,树不因其高大而自傲,草不因其微小而自卑。每一样东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们既互相关联,又不互相干涉,没有尊卑贵贱,没有得失荣辱。在它们的社会里,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外在的附加物。富贵也罢,贫贱也罢,<span style="font-size:18px;">荣也罢,辱也罢,</span>长寿也罢,短命也罢,一切都顺随自然,思我而非人之所思,为我而非他之所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情释放自己,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这才是生命应该具有的模样。这时的我,也恍然再不是那个偶尔来山上一游的山外之物,而是山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就是草木虫鸟,我就是风霜雨雪。在物我的相融中,我终于找到了一点自己,浑若进入一种自由之境。</p> <p class="ql-block"> 观堂云:词以境界为最上,人又何尝不是?只是,要达到庄子那样一个至高至远至玄的哲人境界,也不现实。我只是在想,庄子为什么会提到大鹏和列子,是无意而为,还是意有所指?作为常人的我们,又该怎样认识这个世界?在个人看来,能在山水中悟出于幽境中得清境、于清境中得明境、于明境中得自由境的道理,这也算是一种认识上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生于自然,投于社会,复归于自然,本就人生必然。只有跳出社会的圈子,冷眼旁观,才有可能看清世界的真相,明白世事的真相,参透自我的真相,就像在山上看山下一样。</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