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3)雨披·照片·无偿献血证

木言(ZRG)

<p class="ql-block">雨披、照片和无偿献血证这三件东西都是在24年前的同一天与我结下不解之缘的。</p><p class="ql-block">我是政协江山市第三(3年)、四(3年)、五届委员(5年,下同),24年前即2000年我还是政协六届在任委员,这年的3月20日,我出席了为期四天的政协江山市六届三次会议,这是我第14次出席一年一度的政协会议。会议开幕这天,政协副主席毛奎顺发起与会人员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当时无偿献血运动处于初级阶段,这项运动尚未深入人心,许多人担心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并不多。政协委员毕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次活动有数十人报了名,毛奎顺以身作则首先报名,尽管我的体质不算好,我也参与其中。我的出发点既简单又朴素--做点善事,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只有血液合格者方可献血,当天,报名者就进行了血检。</p><p class="ql-block">3月22日大会的议程是委员发言。委员发言结束后,毛奎顺说有个通知,他一口气念了二十多个名字后才说读到名字的人下午去人民医院献血,中午不要喝酒,好好午睡一下,二点在3号楼集中乘车去医院。毛奎顺还说报名献血的委员有5位血检不合格。 </p><p class="ql-block">我十分幸运,过了血检这一关,成为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者.</p><p class="ql-block"> 我按时到指定的地点等候。一位曾经献过血的委员说,献血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只是由于针头较粗,扎进去时有点痛,我从小怕打针,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着实有点怕。</p><p class="ql-block"> 献血在市中心血库进行。医护人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每人一杯糖水,叫我们填写无偿献血人员登记表。此时 一位医生亲切叫我“周老师”,这突如其来的叫声,让我一时反应不过来,认不出叫我的医生是谁,定睛一看才恍然大悟 ,原来她是江山四中(原清湖中学)八八届毕业生郑慧蓉,我教了她三年高中数学,她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是血库中心的技术骨干、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等了很长时间才轮到抽我的血。一位医生给我做抽血前的准备工作,站在一旁的郑慧蓉又叫了我一声周老师。久别12年的意外重逢,两声周老师,浓浓师生情,让我感动不已,也感动了在场的人。这位医生对郑慧蓉说 “你给周老师抽吧”,郑慧蓉高兴地说:“好的,让我来吧”。由于我长期从事非体力劳动,血管较细,她花了好些时间才找到静脉。当她拿起针筒的那一刻,我心里有点害怕,本能地转过脸,不敢目睹扎针时的情景。还好针扎进去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痛,与平常打针差不多。大概十多分钟从我身上抽出了200CC血,我完成了无偿献血义务。</p><p class="ql-block">这次政协会议参加无偿献血的委员28人(占比10%左右)、列席人员5人、服务人员3人。</p><p class="ql-block">当大家献了血后,市中心血库发给我们每人一本《无偿献血证》、赠送我们每人一件背上印着“无偿献血 无上光荣”八个大字的雨披,全体无偿献血的政协委员、列席、服务人员在血库中心大门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献血那年我已年过半百,与无偿献血的截止年龄只差一岁。这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无偿献血,值得回忆,这三件东西在局外人眼里并不值钱,但对我这个当事人来说非常珍贵,它们承载看我美好的记忆,值得珍藏。</p> <p class="ql-block">市中心血库赠送的雨披</p> <p class="ql-block">我的《无偿献血证》</p> <p class="ql-block">政协江山市六届三次会议无偿献血委员合影,第二排右一为本人,左三为时任政协副主席毛奎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