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出国游

赵之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岁老人出国游</p><p class="ql-block"> 2023年的秋天,老妈又回到了大连市。这是她老人家工作生活三十年的地方。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有二哥二嫂在身边陪护,老妈的心情格外舒畅,时常感叹地对儿女说,想不到晚年能这么享福。当然心中也不免有些遗憾,她常叨咕,这一辈子还没出过国,不知国外到底啥样。</p><p class="ql-block"> 为了圆老妈这个梦,二哥他们再三斟酌决定带老妈前往欧洲旅游。</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4日二哥他们一行三人先到北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于5月9日晚乘机前往奥地利维也纳下机后再换乘维京游轮,开启了欧洲之旅。</p><p class="ql-block"> 以下就是二哥的此行游记摘录如下:</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一)</p><p class="ql-block"> 2023年底得到维京游轮全面恢复运营的确切消息,遂决定2024年再游多瑙河,一来是上次的游兴未尽,弥补遗憾;二来更重要的是这次陪同老母亲一同出游。老人家身体尚好,行动自如,过去从没出过国,这次抓紧机会,了却一番心愿。</p><p class="ql-block"> 最后确定了五月多瑙河的行程。从时间来说,不冷不热,还不是雨季,适合出游。敲定之后,整个冬天处心积虑协助老妈锻炼身体各方面的机能,旅游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感受,否则意义大减。</p><p class="ql-block"> 航班的起飞时间是2024.5.10的0点40分,旅行社特别说明一定要在5.9的晚9.30之前到达首都机场,这段时间用来办理各种出关手续。</p><p class="ql-block"> 乘坐阿联酋航空公司的航班准时起飞,经八个小时到迪拜,再换乘飞机到维也纳,整个行程8629公里,历时19小时,穿越阿拉伯半岛和亚欧大陆,体验了世界一流飞机波音777和空客A380的空中状态。</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时间12.55,飞机降落,出关手续比较简明,费时不多,然后乘坐维京公司的大巴来到多瑙河尼约德号游轮。船长罗伯特介绍了轮船的基本状态,是专门从事内河旅游而专门设计的,维京如今已经是欧洲著名的旅游企业,并逐步扩张走向世界。第一天是到船日,各个航班不一,没有统一的游览活动,任由游客自我决定。即便是在游船附近走走,也领略了维也纳迷人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二)</p><p class="ql-block"> 2024.5.11</p><p class="ql-block"> 预报晴,22C~12C,少有的好天气。导游小J将全程陪伴着这十天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作为欧洲第五大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发祥地。今日游览市容,从感官上了解维也纳,首先是随车观光环城大道。大道原为古城的城墙,现在改造成为单行道。聘请的地导L君,河南人,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2年,他一路上侃侃而谈,对路过的城市的文化古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p><p class="ql-block"> 从码头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河边的墨西哥教堂,建于1898~1910年。在维也纳老城区,计有26座教堂,奥地利全国的教堂超过8000座。这座教堂是维也纳市重要的一处天主教堂,气势恢宏,名气很大,前去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全市人口200万,三分之一是移民,移民中有20万德国人,他们大部分来自原东德地区。这百多年来维也纳一直是红色民主党执政,注重底层民众的生活。全市有22万套廉租房,数量居于欧洲各国前列,每平米的月租金只有5~8欧元,是欧洲大城市中最便宜的。</p><p class="ql-block"> 路上看到的一座摩天轮,始建于1857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摩天轮,至今仍有15个吊箱还在安全运转,可见其质量水准之高。老城区保持着昔日的老模样,众多的老建筑,巴洛克式的,哥特式的,历史都在百年以上,更有举世闻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在老城区。车过帝国酒店,当年希特勒曾经在这里当过门童,但奥地利和维也纳人谁也不想提起这个魔鬼。如果你有一份1905年出版的老地图,那么今天用来导引旅游仍然毫无问题,街道没变,建筑没变,这才能真正体会到城市文化的底蕴。</p><p class="ql-block"> 说到文化,维也纳是世界公认的音乐之都,不仅产生了华尔兹,著名的音乐大师莫扎特、施特劳斯的许多名曲都创作于此,还有1817年成立的享誉全球的维也纳音乐与艺术大学,先后培养出了一万多名音乐家。尤其引为自豪的,是莫扎特在他短暂的35年生涯中,创作出600余首音乐作品,以不朽的辉煌载入世界音乐史册。</p><p class="ql-block"> 另一项内容是参观圣·斯蒂芬大教堂。教堂与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齐名,是欧洲最负盛名的雄伟建筑,南塔高137米,400多级台阶,北塔高60多米,有电梯可登楼眺望市区全景。参观中无意间跟随着一个团队来到教堂下面的地下墓园,这里安葬着2000名黑死病的牺牲者,还有哈布斯堡王朝72名成员的骨骸。在这里,还拜祭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和鲁道夫四世,面对他们的的棺木和黑幽幽的地下通道,却没有到中国墓地通常的恐慌不安之感,绝对是净化灵魂的一处圣地。</p><p class="ql-block"> 教堂市场(按中国说法是庙会),在老城区占地3平方公里,各种小吃摊、百货摊、特色礼品店,商品琳琅满目。最有名的是一家甜品店,慕名而来的食客们都在耐心排队,准备品尝佳肴。1679年的黑死病纪念柱,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为了纪念900年前人类遭遇的大灾难而建,那场席卷欧洲的黑死病使奥地利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深重的灾难决不能忘却,祈祷平安是每一个人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霍夫堡皇宫位于市中心,占地24万平方米,有18翼、19栋楼、2500个房间,是奥匈帝国称霸欧洲时期的统治中心,名副其实的维也纳城中之城。如今这里是奥地利总统的官邸,而比官邸更为有名的是皇宫里的皇家马术学校,世界级骑手的培养地,赛马的著名品种利比扎马与骑手一样名扬世界,一匹的售价高达4万欧元。</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来到维也纳最大的广场——英雄广场,相当于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矗立着维也纳人们心中的两位英雄——卡尔大公和欧根亲王的骑马塑像。前者打败了欧洲强者拿破仑,后者使哈布斯堡王朝扬威欧洲。紧连着的是特蕾西娅广场,有着奥地利最美女王称号的玛利亚·特蕾莎,也是赫赫有名的历史风云人物。</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城市里,你会是什么感受?游走在这样一座城市里,又会得到什么启迪?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对于维也纳的赞美应该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三)</p><p class="ql-block"> 2024.5.12</p><p class="ql-block"> 雨过天晴,后半夜的一场小雨,使得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温度是22C~13C。</p><p class="ql-block"> 今天白天的行程安排为自由活动,游轮在早餐后每隔一小时发一趟班车,送大家到市区游览。鉴于昨日市区的主要景点都已经走马观花的看过,遂决定在船上休整一下,毕竟老妈已是98岁的高龄,昨天全程旅游虽然不怎么劳累,但也不算轻松。</p><p class="ql-block"> 天气真是出奇的好,早餐后沿着多瑙河一路向北步行,从游轮码头一直走到货运码头,再到帝国(Reichs)大桥。然后顺着人行坡道,盘旋来到桥面,站在大桥中间,欣赏多瑙河两岸的景色。桥下不时有货船往来穿梭,两岸绿树成荫,掩映着街道和建筑,再向北不远处是布拉特(Prater)铁路桥,有电动机车疾驰而过。</p><p class="ql-block"> 河边的道路是健身的绝佳场地,今天是星期日,步行者、跑步者、骑行者或从迎面而来,或从身边超越而去,让我感觉在这里生活会是多么的惬意。几天来,看到维也纳的环境真的是好,无论在市中心还是游轮所在的河边,路面都平整整洁,不见尘土,连垃圾箱周边也没有任何丢弃物。相比之下,国内的城市中马路经常可以看到“补丁”和“拉链”,无需赘言,高下立判。</p><p class="ql-block"> 在维也纳市区的道路上,辟有专门的绿色自行车道,行人如果在上面行走,一旦发生碰撞事故,绝对要承担100%的责任。作为200万人口的大城市,和国内同等规模的城市相比,这里的车辆不算少,司机和行人均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绝无闯红灯之类的现象发生。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也不见有几位疏通交通的警察,巡逻的警察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市场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另外特别的感觉是几乎不见监控摄像头,这与国内相比是最显著的差别。</p><p class="ql-block"> 今天活动的重头戏,是晚餐后前往市内的Lorely音乐厅,在音乐之都欣赏名曲演奏会。Lorely音乐厅是一座具有150年历史的二层建筑,装修朴实。演出单位据报是“维也纳皇家乐团”,实际是一个民间音乐团体有,人员精炼。乐器演奏者计七人,除了首席小提琴手,还有一位钢琴伴奏、两位小提琴,一位中提琴,一位大提琴和一位长笛,再加上华裔主持人徐驰(音),两位独唱演员和两位舞蹈演员,共计12人。</p><p class="ql-block"> 开场选择的费加罗婚礼的序曲,之后是两首有关爱情的男女对唱和二重唱。接下来有斯特劳斯的波尔卡舞曲选段、咏叹调《风流的寡妇》、华尔兹舞曲,中间穿插一曲与观众互动的《快乐的走向全世界》,看来是一个成熟的演出套路。女高音独唱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显然是为中国游客所设计,《烈焰红唇》也符合剧情的发展。当然,少不了中国观众熟知的《蓝色多瑙河》,最后以拉德斯基进行曲来结束演出。尾声则是全体演职员集体谢幕,演唱维也纳欢迎八方来客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22.40,在余音绕耳的愉悦之中离开维也纳,夜航前往瓦豪河谷的施皮茨小镇。</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亲节,98岁的老妈是大连山水旅行社接待的最大年龄的游客,他们在维京多瑙河游轮上为她庆祝母亲节快乐!</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四)</p><p class="ql-block"> 2024.5.13</p><p class="ql-block"> 新的一周开始,清晨停靠在施皮茨小镇的码头。天公作美,又是一个晴朗朗的天,最适合户外游览。</p><p class="ql-block"> 瓦豪河谷是多瑙河中游世界最著名的旅游景区。如果从上下游两座桥间的距离计算是33公里,从两座修道院计算则是35公里。河谷地区是奥地利也是欧洲最著名的葡萄园产地,3/1的农田种植葡萄,多达2000户的葡萄酒经营商。多年的经营,依山势修成的梯田为河谷增添了美景,同时还栽培苹果、杏等果树。据称杏树主要就来自于中国。</p><p class="ql-block"> 施皮茨小镇面积30平方公里,有2000居民。葡萄园的地边多种植玫瑰等花草,目的不是美化环境,而是预告病虫害,因为花卉对昆虫和病害更敏感,可以提早发现采取防治措施。</p><p class="ql-block"> 整个瓦豪河谷只有两座桥,两岸的往来主要靠轮渡。轮渡船没有动力,在两岸上空有钢索链接,船只依靠水流的自然动力来摆渡。为防止洪水泛滥,沿岸有半米左右高的防洪墙,虽然不高,但在墙体上部横截面可以用螺丝固定防洪板,板高可达数米。如此合理的设计,既不影响船只航行的视线,也不会影响到沿岸的景观。这一点真值得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好好学习,别再为了挣钱而用围墙把景区遮挡起来。</p><p class="ql-block"> 施皮茨小镇名气最大的地方是“千桶山”,由于古代这里的葡萄年产量可酿制千桶葡萄酒,由此而得名。如今随着技术进步和葡萄品种的改良,瓦豪河谷千桶山的葡萄年产量是千桶的10倍以上,完全可以重新命名为万桶山。</p><p class="ql-block"> 小镇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历史的原貌,我们看到两处过去年代的水井、一处石桥,还有一栋房屋是15世纪设立的医院,1908年建成的火车站也还是原来的面貌。这些应该得力于两位村民的努力,他们在村庄面临工业化浪潮冲击时,带领村民反对建设工业企业,保护下这片葡萄庄园的原有格局,延续了古代的传统,续写了现代版的传说,成为新的村民保护神。</p><p class="ql-block"> 漫步来到小镇的一家酒庄,主人介绍了相关的酿酒知识。瓦豪地区的土质、气候最适宜白葡萄的生长,闻名遐迩的雷司令葡萄酒就源于瓦豪地区。每年采摘日期的不同,才能酿制出不同的葡萄酒。</p><p class="ql-block"> 酒庄除了酿制酒之外,还制作各种杏产品,如杏果酱。葡萄与杏,生产的多样性,可以在某一品种面临灾害时,降低损失的程度。杏酱分为甜杏酱与甜辣酱两种,用途各有不同的适用对象。以杏制成的巧克力成为巧克力家族的新成员,杏子酒更是别具一格,酒精度数达到20度,远超一般葡萄酒,是以40度的白兰地作为基酒酿制而成。坐在酒窖的长桌旁,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品尝着各种酒、酱,增长了知识,享受了美味,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傍晚,作为老客户,受邀参加主题为“我的船我的家”的鸡尾酒会,一杯瑞典的阿波维特酒,拉近了游客与游轮的感情,一句“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勾起了思乡之情。世界既大,世界又小。</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五)</p><p class="ql-block"> 2024.5.14</p><p class="ql-block"> 5月13日中午,游轮从皮尔茨一路向西,于早晨来到德国东部的边境城市帕绍,停靠琳达码头,这是多瑙河之旅的西行终点。帕绍是德国巴伐利亚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河、伊尔茨河和多瑙河在此交汇,从而有了“三河之城”的美名。</p><p class="ql-block"> 五年前到此地,是在小雨中漫步,今天清晨虽然浓雾一度笼罩着多瑙河,但早餐后云开雾散,又是“晴空万里,白云飘飘”的景象。LINDA码头距离市区有15分钟的车程,帕绍城市不大,名气却不小,以狼为市徽。全城五万多人口,帕绍大学的学生居然占了五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随着导游一路步行,来到因河与多瑙河的交汇处。真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泾渭分明”,源于德国黑森林的多瑙河,两岸青山映衬着河水呈深绿色,因河的水则呈灰色,相比之下,另一条涓涓细流的伊尔茨河却是黝黑色。</p><p class="ql-block"> 帕绍原来的市政厅大楼是地标性的建筑,塔楼高35米,目前改为游客中心,成为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沿因河走回市区,路边的道路上安放着一座金色的球形雕塑,象征着太阳,沿途还有十个雕塑,即太阳的九大行星和命名为帕绍的一颗小行星。</p><p class="ql-block">在因河和多瑙河形成的夹角地带,依次建有三座天主教堂,各有自身的特点。圣斯蒂芬大教堂前的广场,还有建于1903年的喷泉。商业街的门市都在10.00以后开门营业,这基本要比国内晚一个小时,不少商家也把商品从屋内搬到路边,这倒是与国内商家的做法步调一致。</p><p class="ql-block">自由活动的转来转去,不料却迷失了方向,好在城市不大,几经周折,比规定的集合时间延迟10分钟回到大巴的出发地点。</p><p class="ql-block"> 查了一下运动轨迹,上午步行了12000余步,于是做了调整,午后不再游览市区,而是在船上活动。下午茶,品尝着闻名欧洲的德国吕德斯海姆咖啡,吃着甜点,听着游轮知识的介绍,亦是轻松潇洒的旅游体验。</p><p class="ql-block">19.00开始的晚餐,名为德国之夜,倒也名实相符,此时正是北京的子时。应该说这是开船以来最丰盛的晚餐,特意增加了德国科隆的啤酒,而餐厅服务人员也换上了地道的德国民族服装,一派浓浓的异国风情,全体游客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六)</p><p class="ql-block"> 2024.5.15</p><p class="ql-block"> 今日漫步林茨。作为奥地利第三大城市,面积96平方公里,20万人口,是上奥地利州的首府。林茨历史悠久,故事很多。</p><p class="ql-block">追溯历史,最早在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就在这里建立起要塞,名曰伦蒂亚,中世纪成为中欧的要冲,随着大桥的修建,横跨多瑙河两岸发展。</p><p class="ql-block">导游克瑞斯,奥地利本土长大,于德国帕绍大学毕业。谈起自己的家乡,充满着自豪感。他说,漫步林茨很容易,老城在河的右岸,新城在河的左岸,确定想去的地方,迈开你的双腿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游轮停靠在林茨港的1号泊位,导游介绍两岸的泊位至少有32个。岸上就是布鲁克纳音乐厅,可以说音乐厅的建立改观了人们对林茨的印象,在工业中心的基础上,一个文化的、艺术的、音乐的新林茨展现在世人面前。与音乐厅毗邻的还有科技博物馆和兰多思艺术馆。上世纪70年代之前,林茨的居民主要是通过广播来欣赏音乐,现在则是到剧院感受聆听音乐表演。</p><p class="ql-block"> 八年前,沿河的大道搭建起临时舞台,做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工程车表演,各式车辆使出十八般武艺功能,通过不同的造型,使工业与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显示了这座工业城市独特的魅力。更值得炫耀的是,早在15年前,林茨人就有过杰出的无人机的表演,在夜空中将灯光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二战之后,河的两岸分别是美国和苏联控制区,尼伯龙根大桥是连接两个城区的通道。尽管也有边境检查制度,但远没有柏林墙那样的壁垒森严。顺着大桥跨过多瑙河,可以到对岸的波西灵山去游览教堂,步行需一个半小时左右,但可乘坐50路有轨电车20分钟直达,往返仅需7欧元。</p><p class="ql-block"> 河边的老建筑有一块标牌记录着多瑙河的洪水。1501年最高点,高出现在的地面2.5米以上,也就意味着临街的一楼全部淹没在水中。老城有一处新建的阳光喷泉,显示了林茨人的聪明智慧,而港人经营的露露女士茶馆,说明华人以勤奋立足于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 说起名人与林茨的关系,241年前的1783年,27岁的莫扎特携妻子来到林茨,富豪图恩伯爵决定召开一场莫扎特作品音乐会,而莫扎特不负所望,就在下榻的旅馆,四天之内创作出不朽的名篇《林茨交响曲》。闻名遐迩的德国大科学家开普勒也在这里生活过多年。</p><p class="ql-block"> 圣玛丽教堂是林茨最大的教堂,以它新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为林茨的建筑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得不提的还有上奧州的州旗,红白两色各占一半,是否意味着林茨的地位占据着奥地利的半壁江山?</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七)</p><p class="ql-block"> 2024.5.16</p><p class="ql-block"> 8.20从林茨出发去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CK),(欧洲还有一个同名小镇,缩写是MK)。多云蔽日,最高气温20C,8.50到达奧捷边境,但并没有停车查验证件,上午10.00到达小镇。</p><p class="ql-block"> 捷克有1000万人口,面积78000平方公里,在欧洲属于中等偏小的国家吧。小镇位于南捷克州,易北河支流伏尔塔瓦河畔,河水环绕小镇而过。镇上有诸多17~18世纪的建筑,甚至还保有16世纪的建筑,这也是小镇于1992年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依据。入选的特色是城堡群,为捷克第二大城堡。显赫的罗森伯格家族以玫瑰花作为族徽,在山上构筑起由千米廊桥相互连接的五个庭院。</p><p class="ql-block"> 跟随地导迈克先生从坡道缓缓来到庭院,恍若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城堡是防御性措施,主要用于自保,这与那些矗立在多瑙河要冲的城堡不同。最初统治克鲁姆洛夫地区的是巴本堡家族,王宫设在梅尔克,接着是波西米亚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城堡的主人在罗森伯格家族之后是艾森伯格家族和斯瓦滕贝格家族,直到1947年二次大战后收归国。</p><p class="ql-block"> 克鲁姆洛夫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古代远离了战争,现代远离了工业化,这才保持了中世纪的原汁原味。五个院落完全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有居民区和花园,有酿酒作坊,酒窖兼有监狱的功能,现在则成为博物馆。坐落在第二庭院的彩绘塔,是小镇的地标。</p><p class="ql-block"> 哥特式的建筑、巴洛克式的建筑,洛可可式的建筑,坐落有致,把小镇装点的五彩缤纷。1776年建成的巴洛克剧院,始终保持着原貌,是欧洲大陆独一无二的、直到现在还有演出的剧院。剧场共有16道场景,随着剧情进展,切换一次仅需4秒即可完成。小镇的中心是拉特朗街区,教堂前的广场竖有纪念柱。镇上还有捷克著名画家席勒的艺术馆。</p><p class="ql-block"> 午餐是品尝捷克当地融合了多种文化的菜品,第一道菜是餐前汤,特色居然是主食“饺子”,但与中国的饺子完全不同,没有馅,或许是翻译找不到恰当的词汇吧。作为捷克的特色,还品尝了当地的啤酒。捷克的啤酒消耗量人均年147升,居世界第一,而世界啤酒消耗量最大的中国,人年均消费量只有区区的4升。席间,中国游客还即兴弹奏了歌曲茉莉花,也算为小镇吹上一股中国风。小镇还真有中国元素,一间上海餐厅,一间北京酒家,也让中国游客有着小小的欣喜。</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八)</p><p class="ql-block"> 2024.5.17</p><p class="ql-block"> 梅尔克镇是今天行程的第一站。奥地利的巴本堡家族于公元11世纪修建,后迁都维也纳,便将城堡赠送给修道院。对修道院作出贡献的还要提到亚历山大·特蕾西亚女王,在她的支持下,修道院建设得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 迈进庭院大门,来到修道院里,上楼参观。导游特意强调,楼内绝对禁止照相摄像,这是对修道院的尊重,也是保护文物所必须。二楼的长廊长达200米,过去用于接待住客,如今有一半作为工作人员的场所,另一半作为展厅,展出院里的珍贵文物。修道院现在雇有200名工作人员,有的负责日常管理,有的负责环境卫生,有的专门从事旅游讲解。</p><p class="ql-block"> 第一展室,地面用300年前的理石铺就,一条胡桃木的长桌,给人带来一种肃穆之气,上面摆放着18世纪的手抄本。第二展室的收藏匣,是精美的象牙制品,是巴登堡家族捐赠给修道院的文物,距今已有千年。玛丽亚女王的卧室,有300年前的家具。800年前的十字架,则是维也纳国王的赠礼。考核合格的修士会得到一件收藏品。目前在修道院有22位修士,最年长者已经94岁。修道院还招收学生,经过考核,获得修士资格的人都会得到一件院里的藏品,最近通过的一位修士年仅24岁。</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历史上影响重大的约瑟夫二世,继位之后大力推进各种改革,但在展室内一副简约木棺,却向人们讲述了一段不被认可的改革经历。他推行可重复使用的木棺,安葬时抽出活动底板,遗体便直接入土安葬。这项措施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六个月便戛然而止。但就在这个推行期间,音乐大师莫扎特中招,至今也没有他的葬身之处的任何标志。</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大厅,还是墙雕、版画和重达半吨的保险箱,都保持得极为完好。1769年奥地利的界碑,更是奥地利帝国历史的见证。到访过这里的不仅有大量的游客,还有特别的人物,如在2007年就接待了达赖喇嘛。</p><p class="ql-block"> 修道院图书馆,使得梅尔克唯一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收藏10万册图书,从中世纪的手抄本到近代19世纪书籍,分为医学、神学、法律、哲学和历史几大类。储藏量最大的一间书库藏书9000册,所有图书都可以在馆内借阅利用。</p><p class="ql-block"> 步出修道院大楼,在花园里漫步,俯瞰小镇,又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验。沿着小路下到镇子里,虽然生活气息十足,但绝无喧闹,近朱者赤,小镇的人们也都修炼得温文尔雅。天边乌云快速的移动,终于追上返回游船的我们,11.00大雨如注,雷声隆隆,但吉人自有天相,一行人在大雨之前进入路边的一处大棚式建筑中避雨,整理一下心情,多了一番洗礼,多了一番经历,丰富人生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午后雨过天晴,游轮造访杜恩施坦因小镇,再会,美丽的瓦豪河谷。</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九)</p><p class="ql-block"> 2024.5.18</p><p class="ql-block"> 昨日17.30自杜恩施坦因顺流而下,夜幕中驶过维也纳,2.30抵达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游船停靠在市中心的码头,上岸即是老城中心的爱爱乐团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地导雅尔莎女士一路介绍布拉迪斯拉发的风土人情,小红人夏静文随行翻译。1993年斯洛伐克与捷克和平分手,解除联邦制,各自独立发展,迄今立国刚刚31年。全国面积49000平方公里,500余万人口。但是斯洛伐克语的历史要早于建国,19世纪中叶,文学家什图尔就规范了斯洛伐克语,很快被承认和推广。雅尔莎女士介绍说斯洛伐克有14个民族组成,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p><p class="ql-block"> 斯洛伐克文化传承厚重,国家剧院建于1886年,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这里不仅做演出之用,还是总统发布就职演说的地方。今年的6月15日新任总统还将在国家剧院宣誓就职。</p><p class="ql-block"> 老城的中世纪塔楼,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山上俯瞰多瑙河古城堡,是斯洛伐克最著名的网红打卡之地,极言之,到布拉迪斯拉发,不游古城堡,等于白来一趟。14世纪哥特式的格调,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16世纪巴洛克式的特点,形成了多样化融为一体的城市风格。1527年的罗兰喷泉,填充河道建立的广场和大道,以及新式的UFO悬索吊桥,把城市点缀的美不胜收。13世纪的圣马丁教堂,先后为19位皇帝加冕所用,足见其在欧洲的地位。音乐大师贝多芬、莫扎特和李斯特都曾在这里生活过,安徒生更是毫不吝啬的赞美这座城市。</p><p class="ql-block"> 旧时的财政部成为现时的图书馆,九年制的公立义务教育,辅之以收费的私立学校,满足了不同人士的需求。旧时市政厅前的广场,如今也成为经常进行露天演出的场所。这一切充分显示了斯洛伐克这个新国家正在朝气蓬勃的迈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 再游多瑙河(十)</p><p class="ql-block"> 2024.5.19</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中东欧的内陆国家,首都布达佩斯素有多瑙河之珠的美称。凯特琳,一位会讲汉语的匈牙利导游,中文名字苏凯迪,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的就是汉语专业,以流利的汉语赢得了游客一致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行程是乘车环游全程。苏凯迪特别强调佩斯与布达两个城市在多瑙河边各自独立发展,直到1873年才连为一体,成为一个城市。大巴经过一座学校时,她说布达佩斯技术经济大学是全国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这些年走出了十几位诺奖获得者。如此骄人的硕果,真是令国人汗颜。</p><p class="ql-block"> 说起布达佩斯最著名的链子桥,是19世纪的杰作,第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现在为了桥梁的安全,不允许大型车辆通行,而到了周末和节假日,甚至只允许行人通行。1894年就已经形成的中央大市场,周边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如今是小环路的网红之地。佩斯老城在18世纪初还保有城墙,到了30~50年代逐步拆除,向外发展扩张,形成了大环路,并最终与布达城合二为一。</p><p class="ql-block"> 英雄广场,建成于1896年,建城1000周年纪念之作是矗立起14位国王的塑像。罗兰大学设有中文系,已经开办逾百年,是导游的母校。老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400年前,甚至还有罗马帝国的遗迹。恰逢五旬节圣灵降临,商业部门按照惯例休息,只有供旅游的饭店、小礼品店照常营业。</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处大楼,导游介绍说原来是布达佩斯公安局,现在已改建为五星级宾馆。外环路的一条大街,相当于北京的长安大街,长达5~6公里。一路上在老城区未见超高建筑,原来匈牙利是在19世纪就设立了专门的古迹保护机构,现代建筑不许超过老建筑的高度,以此来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这一点绝对值得中国各地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作为一项重要的原则。一座有着纽约标记的大楼,原为纽约银行的办公地点,斗转星移成了咖啡馆和文化中心。匈牙利是欧洲的一个文艺中心,不仅有众多的剧院和音乐会堂,连总理府也有剧场,民众一样购票进入观看演出。</p><p class="ql-block"> 布达山上的渔人堡,与国会大厦和国家歌剧院共称为布达佩斯的三大建筑,在这里俯瞰多瑙河,眺望佩斯城区,不仅使人心旷神怡,更易增添指点江山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灯火辉煌的布达佩斯更加迷人,而电闪雷鸣,似乎是宣布多瑙河之旅的结束。作为此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此行的最高潮。高潮之后的谢幕,应该做些什么?往虚了说,继续增强中匈两国文化交往;往实了说,再多出一些中国人取名为布达与佩斯。</p> <p class="ql-block">  今天5月20日是此行的最后一天老妈她们漫步在布达佩斯之多瑙河畔!21日下午4点乘机抵达北京机场,结束此行的欧洲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