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知荣守辱是《道德经》三知三守的最后一个知守。如果把雌雄、黑白、荣辱分别看作是地、天、人三才,三才又各分阴阳,称作六合。那三知三守就可看作是对地、天、人三才的阴阳守衡。第一知雄守雌可看作是对地的知守,引申为对方位的知守——知雄位而守雌位;第二知白守黑可看作是对天的知守,引申为对时间的知守——知白天而守黑夜;第三知荣守辱可看作对人的知守,引申为对人性的知守——知荣誉而守耻辱。</p> <p class="ql-block"> 原文是这样的: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这里出现了几个描述:谷、朴、器,需要特别解释一下。</p> <p class="ql-block"> “谷”在老子时代的释义是山谷的谷, 因其低、虚、空、可滋生万物的特性又被引申为雌性的生殖系统。“朴”最初的含义是木皮,指未加工的木材,引申为未经雕琢的、真性的,以及质朴、厚道、纯真等品性。“器”最早的释义是盛物的器皿,因其中规中矩被老子引申为规矩或者规则。</p> <p class="ql-block"> 荣和辱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终极认知。何为荣、何为辱的判断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三观设定。改开以来,随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倾斜和迷失,造成了我们价值观的混乱,以金钱和权利来划分荣辱的观念渐次冲刷我们的道德底线,以至于党中央不得不用“八荣八耻”重新定义我们的行为准则。如此看来,荣辱观的确立不仅关乎个人的价值和成就,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和长治久安。</p> <p class="ql-block"> 人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这两种属性又分别指向两种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是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个人价值观是指通过个人的社会实践,由社会回馈给个人的精神尊重和物质满足。这两种价值观导向两种结果——荣和辱。偏重社会价值观得荣,偏重个人价值观取辱。这样看来荣与辱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又相互对立。知荣守辱一是指知道荣尽辱来,必定要守好辱来的方向,平静应对,主动取舍;二是指知道荣辱相生,就需要吞下屈辱以求滋养荣誉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已故著名企业家褚时健的经历就印证了这一点。云南玉溪卷烟厂在1979年之前是一个小厂,褚时健上任后,经过1979——1994持续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1994年,褚时健当选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褚时健成为“中国烟草大王”。1999年年初,褚时健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社会价值的极大实现给褚时健带来极高的荣誉,荣誉滋生对个人价值的不满,个人价值的偏失又给他带来极大的耻辱。</p> <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的吴越之战,越王勾践偏安一隅,耽于享乐。被逐渐强大起来的吴国吞并,致使越国国民也变成了吴国的二等公民。越王勾践吞下屈辱,尽心服侍吴王夫差,为取得夫差的信任,不惜以为吴王品尝大便的方式给吴王诊病,并在国内励精图治,终于在吴王放松警惕的时候灭了吴国,报了屈辱之仇,也给后人留下一个脍炙人口的楹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社会价值的偏失带来极大的屈辱,只有守护屈辱才能滋养荣誉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正确的荣辱观诞生质朴、厚道、纯真的品性,而这些品性又会产生示范效应,有德性的人用这些示范效应制定规则。所以说,让人们自觉遵从的规则、法则从来都不是用来伤害人们的。</p>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里对于如何做到知荣守辱提了四条注释:第一“不自是”,不要自以为是,要低的下身段倾听不同意见,要静得下心来研讨最优方案;第二“不自现”,不要自我表现,不要有点成绩就想着如何做展板,更不要把别人的成绩做成自己的展板;第三“不自矜”,不要自我矜持,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最好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第四“不自伐”,不居功自傲,不要有点成绩就以为自己是拯救银河系的不二人选,处处高人一等,时时压人一头。</p> <p class="ql-block"> 对于如何知荣守辱《道德经》里除了“四不”还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三点宝贵意见不难理解。慈即慈悲,人只有在具有了慈悲心之后才能勇于做事,勇于担责。比如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女人天生柔弱,但是为了保护孩子,她就可以无限刚强。再比如被屡屡诟病的城管,只要是背离了慈悲心的勇于任事,没有不以受辱收场的。俭的意思是调低自己的生活欲望,自然能惠及他人,最终必能惠及自己,赢得荣誉。不敢为天下先不是指不敢开拓、进取,而是在利益面前处处容让,厚积薄发,反而会团结一切力量,被推举为万物的尊长。</p> <p class="ql-block"> 至此,三知三守的解读就告一段落了,只是还留了一个可爱的小尾巴需要赘述一下,那就是关于“天下”的解读。所谓“天下”可以理解为普天之下。中国的历代圣贤、学者、士大夫常常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挺然尽心,敢任天下之责者,即当委而任之。然而,天下是谁的天下?责任是谁的责任?是李唐王朝的呢?还是赵宋王朝?这些王朝已经湮灭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了,但山河依然,那么天下呢?是否有一些改变?</p> <p class="ql-block"> 我有个不成熟的看法,天下在我们的内心:心装的下家,我们的天下就是家;心装的下民族,我们的天下就是民族,心装得下国家,我们的天下就是国家。</p><p class="ql-block"> 知荣守辱,守的是一颗心呐!</p> <p class="ql-block">所有图片均来自百度图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