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国唯一写错字的火车站到过兰州火车站的人,估计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火车站上方的“兰州”两个字,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别扭。仔细再看,你会发现“兰”字,最上面那一横,是最长的,而最下面那一横,则变得很短,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正规书写正好相反;而“州”字呢,最后一竖,明显又多了一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两个字,都有种写了错别字的既视感。</b>然而,那么大的立牌,立在楼顶上几十年,总不至于没人发现吧?如果发现了,那为什么任由它错,不改过来呢?想要解开谜题,就要从题写“兰州”这两个字的人说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展示名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所以在题写人选上,门槛要求是不低的。<b>而题写“兰州”这两个字的人,就是西北著名的书法家张邦彦先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彦邦先生出生在甘肃天水的一个书香世家,家族就是向以琴书传家的<b>“北门张氏”</b>,先祖是咸丰时期的进士。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书法才华,并且得到过很多著名书法家的指点和赞赏,临摹作品也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精心设计的“兰”字</b>其实,兰州火车站这个看似错别字的“兰”字,是经过张彦邦先生精心设计的。为了更接地气,更易懂易读,在繁体字和简体字之间,张彦邦先生选择了简体字。在对“兰州”这两个字进行反复对比和拆解之后,张彦邦先生最终选择在字的结构设计上,别出心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通过上横拉长、下横缩短的结构改动,使“兰”字的结构变成上宽下窄的样子,形态显得高拔并且向上舒展,同时又不失稳重。</b>而“州”字最后一笔的钩,则应该是张彦邦先生的一个书写习惯。如此一来,“兰州”两个字不仅在结构上互补,而且还有着美好的寓意,同时也不失美观大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兰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座有性格,有态度的城市自秦朝划入陇西郡以来,兰州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兰州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同时因为丝绸之路的兴起,兰州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牛肉面</b>,是兰州的<b>魂</b>。<b>有人说,没了牛肉面的兰州,就不叫兰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兰州的大街小巷,布满了牛肉面馆。所以,在兰州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吃上一碗地道的牛肉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兰州牛肉面,又被称为“牛大”和“牛大碗”,讲究的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是兰州的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兰州人都说,出了兰州,牛肉面的味道就不对了。<b>确实,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自然也能成就一碗面。</b>用水、牛肉、拉面、辣椒、调汤,这里面的每一项都是绝活,也都与地域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兰州,作为中国唯一一座黄河穿过的城市,在观赏黄河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b>乘坐黄河索道,登顶<b>白塔山</b>。这里,是黄河的最佳观赏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塔山,因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寺始建于元代,现存白塔是明景泰年间重建的,清康熙年间扩建寺址,并改名为慈恩寺。</p><p class="ql-block"><b>白塔山,是兰州夜景的最佳观赏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兰州作为两山夹一河的盆地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市区景观,夜景异常绚烂独特。如果要用兰州人自我调侃的一句话来形容兰州的话,那就是<b>“白天阿富汗,晚上小香港”。</b>白塔与黄河上的中山桥,构成了雄浑壮丽的画面,并成为了兰州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来兰州,一定要走走黄河第一桥——中山桥</b>这座建于清末的铁桥,原名“兰州黄河铁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曾经与济南道口铁桥、郑州铁桥同为黄河三大桥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铁桥改名中山桥,一直沿用至今。中山桥长两百多米,宽七至八米,一百多年前修建的铁架桥身,仍然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桥上,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羊皮筏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兰州的水上巴士</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说的就是皮筏乘风破浪,艰难度过险滩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b>它是宰杀牛、羊之后,掏空内脏剥出完整皮囊,并且需要人用嘴吹气,使其胀满,才能使用。<b>“吹牛皮”,就来源于此。</b>据说,当时若有人夸海口,说大话,其他人就会用“请你到黄河边上去”来嘲讽他,意思是让他去吹羊皮囊或牛皮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乘上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在黄河的涛涛河水中,领略兰州壮美的西北风情,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兰州记得去一趟甘肃省博物馆看看超级国宝马踏飞燕</b>马踏飞燕出土于汉代的雷台汉墓,整体造型是铜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艺术性和观赏性都极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踏飞燕,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和象征,同时被视为中国旅游标志。2022年起,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是马踏飞燕真品的展出时间,其他时间则在库房维护保养,由复制品代班。<b>博物馆每周一闭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来兰州还要走一遍读者大道</b>《读者》,曾经是很多人的青春读物,陪伴一代人走过了热血飞扬的青春岁月。然而,极少人知道的是,《读者》就出自兰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如果你正好是读《读者》长大的那一代人,可以到位于读者大道《读者》总部的「读者博物馆」,追忆逝去的青春。<b>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b>说起兰州的烟火气,<b>正宁路夜市</b>必定榜上有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兰州的碳水,在全国也是排得上名次的。而正宁路夜市,更是被众多美食爱好者贴上<b>“最热闹、最好吃、最具特色”</b>标签的闹市美食街。这里车水马龙,热闹喧嚣,一条长街,汇聚了兰州的各种特色美食。据说,只有你想不到的美食,就没有正宁路没有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兰州,这座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也有自己的桀骜态度。</b>如果你问我:世界这么大,为什么偏爱兰州?也许,你亲自来一次,就能找到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