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独秀园</p><p class="ql-block">抵达安庆的当天即去独秀园瞻仰,独秀园是以陈独秀墓为核心的大型人文景观,包括陈独秀墓,浮雕墙,陈独秀纪念馆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陵墓</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展示了他不平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编,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至五届总书记。纵观陈独秀的一生,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者、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早期主要领导人,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故居遗址</p> <p class="ql-block">1902年东京青年会成立时的陈独秀</p> <p class="ql-block">北大时期的陈独秀</p> <p class="ql-block">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p> <p class="ql-block">建党伟业时的一代开创者</p> <p class="ql-block">党早期主要领导者</p> <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七七事变后,投入全民族抗战行列,直到生命终止。晚年除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外,还对文字学、音韵学有深入研究,一生留下大量的文字学著作和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杂志第一号</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狱中手稿</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遗稿《小学生识字教本》</p> <p class="ql-block">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的大儿子陈延年和二儿子陈乔年都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曾在1945年在党的七大工作方针中有过关于陈独秀的论述。</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唱腔优美、引人入胜,严凤英在《女驸马》《天仙配》等剧中的表演更是精湛,到安庆想参观严凤英的故居,可惜大门禁闭,外有围挡,可能是在维修吧,遗憾!</p> <p class="ql-block"> 英王府</p><p class="ql-block">原为"屹园"故址,明、清史料中均有记载。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此设"英王行府"。湘军破城,曾国藩将"英王府"改建成"督帅行署"(两江总督兵部尚书行署),后"安庆内军械所"移驻此地。</p> <p class="ql-block">系砖木结构,抬梁式建筑,现存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为四组建筑,前构“正殿”,后筑“后殿”,两侧设“偏殿”。</p> <p class="ql-block">王府东殿壁间,绘有彩绘“飞凤舞狮”、“飞凤奔马”、“瓜瓞绵绵”、“暗八仙”四幅壁画,被视为绘画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我居住的地方是回民聚集区域,基本上都是清真餐饮店,战友汪士发说大南门的牛肉煎包特别好吃,每天都排队。老汪一早带我们到这家包子铺,果不其然,都已经站上了长队,需要先拿号,排队等着叫号。我看了一下,多数都是打包带走的,好容易吃上了,味道的确不错,关键是包子馅特别嫩,据说这就是此店的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 迎江寺</p><p class="ql-block">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修。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庐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为沿江名刹。</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安庆地形如船,塔为桅杆,若不以锚镇固,安庆城将随江东去,故而门两边各置铁锚一个,重约3吨,这是该寺有别于其他寺庙的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 振风塔</p><p class="ql-block">振风塔矗立寺中,始建于宋,重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原名“万佛塔”,该塔七层八角,塔高60.86米,内共有168级台阶,每层有石栏环卫。</p><p class="ql-block">记得以前乘船过安庆时远远就看到那江边高耸的宝塔,很想上岸观赏,终于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浑厚的塔身衬着造型优美的塔刹,巍然高耸,“塔影横江”是一幅晴空月夜美丽奇异的图画,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素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万里长江第一塔”的美称。到至塔前仰视,确定要登塔一观。</p> <p class="ql-block">一层碑刻立于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分别题有“九州锁钥”和“放大光明”字样,位于塔身第一层的檐上。这两块碑刻均为时任安徽布政使,代理安徽巡抚吴坤修所题。</p> <p class="ql-block">振风塔设计出入口使用了迷津手法,168级台阶盘旋而上,采取了脱节螺旋,位置各异,时而由东入塔,时而由西登临,行进中时常转圈找楼梯,给人以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塔內大小佛像总数达一千一百七十八尊。</p> <p class="ql-block">塔内第三层八个塔门两侧的壁龛中均有壁画,共计十六幅,壁画颜色鲜艳,线条流畅。画中人物面部饱满,八字胡须,头戴盔缨,脖系白色方巾,右肩红色左衽长袍,左肩披铠甲,腰系长带,足踏毛绒战靴。右手于前胸结手印,左手下持长腰带,是一位古代官员。其人物造型、面貌、衣着、绘画手法等来看都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在塔的第六层,有根直径为0.45米的刹杆向上直通塔刹,刹杆底为一枕木(宽0.52米,厚0.30米),两端伸入六层底部墙体。塔顶为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形覆钵和五个铁球“相轮”及葫芦宝瓶,用铜轴串起,构成塔刹。</p> <p class="ql-block">每上一层,视野愈加开阔,登上塔远眺,整座安庆城尽收眼底。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前不见江首,后不见江尾,长江的浩荡和博大尽收眼底,不愧其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登至高时身边那强劲的风声,再看看塔外仅及膝盖高的护栏,不免有种心跳的感觉,真是高处不胜寒。</p> <p class="ql-block">拍个图片看全景</p> <p class="ql-block"> 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9号。清同治三年(1864),翰林院主修赵畇辞官返乡购此宅并作修葺,始为赵氏府第。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旧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 </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先生潇洒看待人生</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先生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生前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九月三十日(1907年11月5日),赵朴初先生出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先生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宅内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和汪士发同在空军山坡机场卫生队,自79年一别已经跨越了45年,相见自然是唏嘘不已,老汪全家给予了极其热情款待,全程陪同安庆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做客汪士发家中</p> <p class="ql-block">一同参观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p> <p class="ql-block"> 倒扒狮街</p><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得名源于街中“黄门司谏”,又名“黄门坊”,安庆俗称“倒扒狮牌坊”。系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刘尚志所建。当街而立,面向东西,四柱三门,坊额两面题刻,一为“黄门司谏”,一为“青琐纳言”。两侧柱上各雕两只圆头长尾、卷发巨眼、张吻施爪的倒扒狮子。现仅存南侧门两根石柱和横坊,坊上镂雕的窗棱纹和云龙纹饰可见明代石坊建筑雕刻风貌。</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牌坊已经历经了400余年风雨,斑斓陈旧中仍见雕饰镂刻,疏朗有致。</p> <p class="ql-block">这是牌坊延伸到街道对侧坍塌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安庆地处要津,早在建城之前就逐渐成为黎庶聚落、商贾集市。从清朝到民国时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以老字号为龙头的繁华商业区,当时有“安徽第一商业街”的美誉。1986年,在西街口重建倒扒狮石坊。</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的道路都由青石板铺就,两旁开满了各式店铺。</p> <p class="ql-block">我们两家人在光与影交织的古街里观光、留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江边酒店阳台上观赏从晨曦到夕阳一天之间壮美的滚滚长江。</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再见安庆!</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五月十七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