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红旗下的蛋

Susan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银会小道具的分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编者按】旧文重贴,原文最早发表在中文系80级博客,后来博客没有了,在网络中打捞出来,赶紧发在美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是为毕业25周年聚会小结,为毕业30周年金会热身而作。我们在2009年毕业25周年时,把当时的聚会称为银会。毕业30周年,自然可以称为金会了。以下文字作于2009年8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五年之后,以之为毕业40周年的红宝石之约热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银会期间,同学的脸上没有贴金,而是贴的小红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2009年我们毕业25周年之际,适逢建国60周年。在我们欢庆毕业的周年纪念时,也考虑过,如何把我们的活动与建国60周年纪念活动联系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侗家食府讨论聚会的执行细节时,班嘴曹主持提出了这个创意,贴小红旗,随即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通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实际上,这样的举动只是那些狂热的歌迷、球痴中才有。2009年,班上年龄最大的同学已57岁,最小的同学也将45岁,从生理年龄上讲,我们早已过了做粉丝、做球迷的年龄。有个别同学还担心,到时候怕大家难为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意外的是,报到现场的每一位同学都非常主动,后来发现,脸上的小红旗,成了我们本次聚会的最闪光的亮点,成为我们摄影时最炫酷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是1980年入学的“80年代新一辈”,80年代是改革开放、百废待兴、豪情万丈的年代。当时贵州的高考升学率不到4%。而且自文革以来的10年间,遗留了大量的优秀学生,他们因多种原因没能在该上学的年龄上学,都挤在一起,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班上同学的年龄差别大,大小差距13岁;个人经历差别大,有服过役的越战老兵、有工作10年的车间工人,有拉过板车的搬运工、有下乡10年的知青,还有部分应届毕业生等等。虽然年龄不同、经历各异,但我们接受的政治教育基本一致。概括的说,我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最纯正的新青年,我们是红旗下的纯种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是我们从小所受的革命传统教育。红旗对于我们这一票人,已经不是单纯的政治符号,而是我们的记忆、我们精神的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早发表于班级博客“中文系80级咏叹调”,后在茫茫网海中搜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9年8月22日博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