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刻画大一统宇宙整体运动的时空量度几何模型

学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文解字注》记载:“<b>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b>”惟,思也,思惟;大极者,宇宙也,记作“大一”即甲骨文“王”;或加外框强调记作“日”,以表述其中的[一]是理论思惟初始整个宇宙的几何抽象。运动是宇宙的存在形式。圣人用“<b>王步易日</b>”的方法刻画宇宙整体在虚空中绝对运动的过程,并作甲骨文“昔”字以记之:“昔”字的“日”部即“王步易日”的“日”,其本义是用外框强调提示其中的[一]代表循环往复运行的宇宙;“昔”字的几条折线则代表[一](宇宙)循环无限运行所历经的过程。这些折线的每一节段可以用数码符号来标记(如十进位制数码、八卦数码和干支符号等)。此即《易·說卦》中记载的“<b>‘昔’者,圣人之作,《易》也。</b>”也就是刻画大一统宇宙整体运动的时空量度几何模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上定量的陈述确定了如下范畴:</span><b style="font-size:15px;">① 宇宙是一个完备的物质范畴,运动是整个宇宙所有物质的存在形式。</b><span style="font-size:15px;">(即动者是物,物是动者;没有任何物质存在于宇宙之外。)</span><b style="font-size:15px;">② 虚空是没有任何物质的虚构范畴,即除了宇宙就是一无所有的虚空。</b><span style="font-size:15px;">(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所以虚空绝对不动。虚空是整个宇宙绝对运动的场所。)</span></p> <ul><li>甲骨文“王”的“大一”字形,象一个张开双臂的人迈步,其一足迈进的距离记作[一](1尺),表示宇宙是一个量度(运动)的单位,可以看作是定量化刻画物质及其运动的“度规”(量度规则)的起源;“王”的“天下一”字形则象该量度规则通过人的感性经验到达于大脑理性思惟。甲骨文“王”的“一贯三”字形,见《说文解字》:“王,天下所归往也<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笔者按:整个宇宙所有物质的集合也]</span>。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古文王。李阳冰曰:‘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则,等画物也,亦见《说文解字》。</li><li>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一》记载:“<b>造字之初,先有数</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数字]</span><b>而后有文</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文字]</span><b>。一二三亖,画如其数,是为指事,亦谓之象事也。</b>” 指事,即指宇宙的任何<b>物质过程:运动</b>。运动是宇宙的存在形式。</li><li>《史记·高帝纪》记载:“<b>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b>”。造字之初,先有“一二三”等数字,而后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等文字。“王之道”即“大一”所行道也,表示宇宙在虚空中运行所历经的过程。圣人用“王步易日”的方法推导得“大一”(宇宙)在代表虚空的路线上运行的“一二一”三步程,若循环终而复始。</li><li>《春秋·公羊传》说:“<b>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b>”此说的“文王”是指甲骨文“王”字;“正月”亦称“一月”,古文“正”从一足,象“一”(大一统宇宙)在“D”字形路线上运动;甲骨文“正”的字形为上下结构的“口止”,也表示“大一”(王)在闭环路线上步易行进的步程或足迹,以刻画宇宙整体在虚空中绝对运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规律,亦即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规律,今称为“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或“绝对运动的规律”。</li></ul> <p class="ql-block">▲甲骨文【花东194】①“用一”表示宇宙整体运动的时空量度几何模型。“一”表示完备的宇宙全体集合象图甲-a₄中的AD。②“用”的三竖画(象河川或道路)之间的空白代表宇宙运行的场所——虚空;其中的短横画象图甲-a₄中的CD,长横画象BC被中竖画分成两段,共三段横画表示宇宙整体在虚空中绝对运动的过程,构成“右左右”三步程循环无限态(如图甲-a₉)。</p><ul><li>整片龟甲只有“用一”刻辞,表示这是宇宙数理逻辑推演的初始命题或公理:“宇宙只有一个”。这种形式的“用一”又见于【花东222、花东325】。</li></ul> <p class="ql-block">▲【花东424】刻辞:“己 一二一”。“己”字的三横画释为“大一”(王)步易的“一二一”这三步,“己”字的二短竖画释为交替左右足循环步易。与S+Ⅱ构成的“弗”同义,表示否定之否定——即绝对运动的过程(如【花东345】左尾甲处的“弗”字)。</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花东24】①“告”字上部的“牛”代表宇宙万事万物。“告”字下部的“口”代表虚空闭环路线,以刻画宇宙在虚空中绝对运动的过程或周期。“牛”的竖画下端所指的一横画表示宇宙循环运行终而复始的一步迭代(此迭代也可记作“二告”,表示终始二步迭合)。②“一二一”表示宇宙整体运动三过程循环无限态,两个“一”靠近但离“二”较远,意在表述宇宙往来循环周而复始的运动形式。</p> <p class="ql-block">▲【花东419】中甲、右尾甲和左桥甲分别刻画有“用一,用一,牛一”,表示宇宙在虚空中运动的三步程,象图甲-a₉。“牛”为大物,代表宇宙万物的集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东476】刻辞“用一 二 用一”</p> <p class="ql-block">▲【花东73】两个“一”表示“大一”运行的步程(行迹),即“大一”所行道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推测刻写在龟甲的下半部)。</p><ul><li>《说文解字注》“道:所行道也。毛传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道之引伸为道理,亦为引道。从辵首,首者,行所达也。首亦声徒晧切。古音在三部。一达谓之道。”《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li></ul> <p class="ql-block">▲【花东101】“二三亖”象“一”迭合在“一二三”上,表示“大一”运行的过程,即“大一”所行道也,其下方单独的“一”为道所以行之者(大一)。见《说文解字注》“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又:“道,所行道也。毛传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道之引伸为道理,亦为引道。从辵首,首者,行所达也。首亦声徒晧切。古音在三部。一达谓之道。”《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合7226】右侧刻辞释读为“王循若 一二三”,左侧刻辞释读为“不若 一二<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二告)</span>一”。因为“一二一”为“三步程循环无限态”,表示王步易日的每二步的后继者皆复归于一循环无限延步,等价于循环无限数列N={1,2,1,2,1,2,1,···},N的序数n=1,2,3,4,5,6,7,···即《玉篇》“循,次序也”;故言王步易的序数若“一二三···”,不若“一二一”循环无限记数(所得为N)。相当于说时间不可逆转。</p><ul><li>《康熙字典》载:“<b style="font-size:22px;">循</b>,【说文】行顺也。【玉篇】循,次序也。又【韵会】循环,谓旋绕往来。【史记·高帝纪】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又:“<b style="font-size:22px;">易</b>,【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li></u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上述的图甲同理,可推导出宇宙整体绝对运动三过程循环的任一分枝过程皆三阶段发展的形数结合几何学形式表现(图乙之于图丙),即宇宙整体绝对运动七步程循环无限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图丙 宇宙大循环的任一分枝过程皆三阶段发展的形数结合几何学形式的原型</span></p> <p class="ql-block">▲【合13282正】“易日”“不其易日”描述动者(量度单位)与不动者(量度路径)的关系。左侧“不其易日”释为:量度单位[一]不变(不易),量度记录“一二三亖五六”为序数,每个数字皆表示一步。右下的“易日”指量度单位[一]是运动者,故划除数列“一二三亖五六一”第7步的“一”记为“十”表示这一步周而复始。</p> <p class="ql-block">▲【丙189】(《殷墟文字丙编考释》第一八九号甲骨文拓片)正面数字的几何物理意义释读:将七步循环无限态“一二三亖五六一”最后的“一”划除记为“十”,意在诠释度量单位[一](代表宇宙整体)在虚空闭环路线上循环运动至第七步程为周而复始的一步。</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旬”:将11步循环无限态“一二三亖五六七八九丨一”最后的“一”用一笔勾销线条或螺旋线划除,记为“旬”,表示循环周期,即表示度量单位[一](代表宇宙整体)在虚空闭环路线上循环运行每第10步程的后继者为周而复始的一步。这一步也记作“旬亡”,“亡”的本义是逃(见《说文》),引申之义为“无”。《庄子·知北游》:“无乎,逃物。”《庄子·人间世》:“无,所逃于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合集9810正拓片及其数码字摹本】:十进位制数码符号,以及根据八进位制循环无限步易记数法(循环步易2周记16步其后继者复归于一延续步易,甲尾处标注的“二月”表示步易2周),推导得十六进位制循环无限步易记数法(甲尾处的“十”表示宇宙循环运行至第17步复归于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醉古147】“帝昔”表示循环往复运行的宇宙。辩证法认为,运动是宇宙的存在方式。宇宙(帝昔)这个概念包括物质系统本身及其运动所历经的过程,否则不足以描述宇宙运动。</p> <p class="ql-block">▲【醉古集299】</p><p class="ql-block">  ①“弗”字的本义是以交替两足步易的方式表示否定之否定——即绝对运动的<b>过程</b>。故中甲左边的“帝弗若王”释为:帝(宇宙)绝对运动的<b>过程</b>若“大一”步易行进;“弗其以一”释为:宇宙绝对运动的<b>过程</b>其以[一]量度。中甲右边的“帝若王”释为:帝(宇宙)<b>本身</b>若王步易行进。宇宙(帝昔)这个概念包括物质系统本身及其运动所历经的过程。辩证法认为,运动是宇宙的存在方式。恩格斯说:“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人们远在知道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象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7ua0QQwZ5worTRwZ_ikig"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恩格斯《反杜林论》</a></p> <p class="ql-block">不妨将整个宇宙称为太极[一],循环使用阳爻和阴爻刻画宇宙整体绝对运动所历经的{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或{一二三亖五六七八一}其第九步周而复始循环无限进动的整个过程,则可构造得八卦数码符号。同理可构造得六十四卦数码符号。</p> <p class="ql-block">▲宇宙整体绝对运动大循环周期或时间的无限可分性的刻画——时间的量子化方法(量度时间或周期的单位是整个宇宙,宇宙只有一个,运动是宇宙的存在形式)。</p><p class="ql-block">▲甲骨文【合11720】将九步循环无限态“一二三亖五六七八一”最后的“一”用一笔勾销线条划除记为“九”表示循环周期,即表示度量单位[一](代表宇宙整体)在虚空闭环路线上循环每运行至第8步程的后继者为周而复始的一步。“九”字的一笔勾销线条与“二”的上横画之间特意刻画了一条指示性连线,表示第九步复归于一循环延步。“日”字的本义是用外框强调提示其中的[一]代表循环运行的宇宙,外框本身也表示循环路径(可以看出有一小段搭接,表示终而复始)。</p> <p class="ql-block">▲浙江桥头遗址(约9000年前)的彩陶上已经出现六十四卦的数码画符。太阳图画符有十六齿,似与十六进位制循环无限记数法有关。形如“∧∧∧∧……”的画纹,似与二进位制循环无限记数法有关。(来源:钱江晚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语出《淮南子·诠言训》)</span>,“穷则变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运动形式转变]</span>,变则通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往来不穷谓之通]</span>,通则久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永久运动]</span>”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语出《易·系辞》)</span>。《庄子·知北游》中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譬如]</span>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代中国的学者已经认识到,时间无非是宇宙万物运动过程的刻画或描述。《庄子·秋水》中说:“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耗散终结转变为凝聚开始]</span>,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录宇宙运行的步程数,可生成每第二步的后继者复归于一循环无限行进的数列N={1, 2, 1, 2, 1, 2, 1, ……},以及N的序数n=1, 2, 3, 4, 5, 6, 7, ……。标记虚空路线的N及n是宇宙整体绝对运动大循环周期(时间)的无限可分性的刻画——时间的量子化的数学描述,于是形成了大一统宇宙整体运动的时间或周期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方面,刻画宇宙内部物质的量子数或自然数必须根据整个宇宙的内部运动另行推导,而不能用标记虚空路范畴的数n来作为标记宇宙内部物质范畴的量子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5829742/answer/351427442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b>坚持实践基础上的数学理论守正创新</b></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详情参阅下面链接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s://www.jianpian.cn/a/1551s88z"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b>大一统数理逻辑体系的起源及发展</b></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317519/answer/348391859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b>诺贝尔奖为什么不颁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