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四年级数学组以“落实双减政策,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为引领,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通过对本单元的教材研究发现,本单元紧紧围绕“”小数的意义”展开,所以我们组三位老师决定同课异构进行《小数的意义》这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就本课找到一个更优的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讲由韩桂英老师执教。韩老师的设计思路:</p><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本节课是系统认识小数的开始。教材中选择测量长度作为背景,引导学生依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识。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运算的一致性”,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回忆一位小数、探究两位小数、类推三位小数、拓展其他单位和归纳小数的意义这五个环节,通过结构化教学,为学生系统化探究小数奠定来基础。</p> <p class="ql-block">第二讲由贾艳茹老师执教。贾老师的设计思路:</p><p class="ql-block"> 由整数的认识开启小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整数在不能表示更小数的时候,需要将单位进行细分,同样小数也如此。所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在0到1之间表示出</p> <p class="ql-block">第三讲由董学敏老师执教。董老师的设计思路:</p><p class="ql-block">从数数开始,先复习了前面我们所学的整数的数数。表示70的时候可以10个10个数,表示7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数;进而引出表示比1大到比2小的数的时候该如何数呢?让学生借助之前整数的数数方式,想办法找到比一更小的计数单位,再用这个计数单位数比1还小的数。学生在工具当中将0~1之间的线段进行细分,由于之前整数的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将0~1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再结合之前所学的分数的认识可以知道这样的一份表示1/10,也就是0.1,于是就有了一位小数。然后观察比一大的部分有几份就是零点几,合起来就是一点几。接着又将点进行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三节课的打磨,让我们三位老师对于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在执教小数的意义过程中,对于每一部分的处理有了更好的策略。同时对于本节课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1.小数产生于生活,来源于数学。我们生活中“计量”得不到整数的结果时,就需要对“单位”进行细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多种素材,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际来理解,发现数学概念,同时又要反过来将概念用具体实际来解释。</p><p class="ql-block">2.板书要具有图式功能。板书是老师智慧的结晶,是课堂的线索。板书如果纯文字,会很抽象。而蒋燕老师的板书数形结合,同时体现教学的思路和教学设计的结构化。</p><p class="ql-block">3.新课标已经发布,新教材还在编制,所以在这个过渡期中,我们既要围绕新课标,也要用好旧教材。一定要深挖教材,要站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同时新课标的颁布,也要求我仔细研读新课标,在教学中运用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