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条静静的多瑙河把诺维萨德一分为二。</p><p class="ql-block">诺维萨德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1694年开始建城。当时,欧洲大陆上邦国林立,各种帝国、王朝、公国纷纷筑城修堡,开拓着自己的疆界,也上演了一幕幕经典的阴谋与掠夺大剧。在这个过程中,弱小的民族或被奴役,或被驱逐,在颠沛流离中书写着血与泪的篇章。诺维萨德的原住民就是一群来自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塞尔维亚商人。他们因宗教信仰不同而被奥地利统治者无情驱赶,结伴从一座古堡出发,跨过多瑙河,来到河左岸广袤的平原地带寻觅新的落脚之地。所以,古堡、河流、和平鸽就构成了今天的诺维萨德市徽。我们在诺维萨德停留了3天,最后一天的清晨登上了多瑙河岸边的佩特罗瓦拉丁城堡。</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堡上眺望横跨大河的三座大桥——天堑相连,好不壮观!顺着河流走向,由西向东间隔数百米架设起来的这3座桥,分别叫做自由桥、瓦拉丁桥和热热利桥。3座桥造型各异,距离古堡最远的自由桥是斜拉式桥梁,远看两根长长的立柱树立在大桥上,左右各由3根斜拉钢索紧紧“拽着”桥面,就像河面上隆起的两座小山峰;古堡脚下直通城市的是瓦拉丁桥,当地人也叫它彩虹桥。这座桥外观简约干净,微微弯曲的桥面贯通南北,仿佛是河流上漂着的一根青丝带;在瓦拉丁桥右边的热热利桥则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平直的桥面上设计了一组对称拱形结构,看上去兼具力量和美感。本图是瓦拉丁侨。</p> <p class="ql-block">自由桥。这是90年代科索沃战争爆发后被北约军机炸毁后原址重建的新桥。那是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的一个凌晨。正在熟睡中的诺维萨德市被一阵巨响惊醒,北约军机在佩特罗瓦拉丁城堡旁投下的集束炸弹,将通往城区的瓦拉丁桥炸成了几段。这些炸弹是如此的精准,直冲冲地砸在塞尔维亚人的心窝上:几天之前,面对北约不断发出的轰炸威吓,诺维萨德的市民曾自发聚集在大桥之上,组成一道道“人体盾牌”来守护这座大桥,守护他们“心中的那个桥”。在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河上的另外两座大桥也被北约军机的炸弹炸毁。这3座桥的悲惨命运,只是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对一个主权国家实施野蛮空袭的小小缩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热热利大桥。三座战后重建的大桥有力的支撑两岸关系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也体现出塞尔维亚民族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堡,就是现在诺维萨德市的地标性建筑——佩特罗瓦拉丁城堡。</p> <p class="ql-block">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型式的设计就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易守难攻。据记载,古堡修筑于1692年至1780年,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了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40多米高的火山岩上修筑的一组军事防御工事。从空中俯瞰,古堡像3朵盛开的莲花,错落有致地俯卧在多瑙河畔;更像是一双张开的臂膀,拱卫着河对岸的城市群落。</p> <p class="ql-block">城洞相连,沟壑纵横。</p> <p class="ql-block">兵营守军,粮草充足。</p> <p class="ql-block">东西南北,戒备森严。</p> <p class="ql-block">地上地下,处处皆兵。</p> <p class="ql-block">巧用地形,八方布阵。</p> <p class="ql-block">神权至上,政教合一。</p> <p class="ql-block">“老伦敦酒吧”,一座百年老楼。位于贝尔格莱德老城区。达人朋友精心挑选的历史老屋。古朴实用,充满历史气息。足以让我们的自由行在收官时光中“休闲舒适的温故而知新”!</p> <p class="ql-block">昨天到达时正巧碰到一个剧组正在老屋拍摄影视作品,我们仿佛都成了“剧中人”?</p> <p class="ql-block">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欧洲风情。</p> <p class="ql-block">从古罗马时代,统治者就开始在此建造堡垒和城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在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反复易主,留下了古罗马、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不同时期的建筑痕迹,这座城堡也成为贝尔格莱德历史的见证者。城堡的名字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由土耳其语而来,“卡莱”是“堡垒”,“梅格丹”则是“战场”。192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人们在城堡的制高点安放了名为《胜利者》的纪念碑雕像,成为了贝尔格莱德的象征。在卡莱梅格丹城堡里,除了美丽的风景和厚重的历史人文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交汇处,要塞构成了城市特定的历史核心,作为贝尔格莱德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塞尔维亚首批正式宣布的文化古迹之一。该堡垒于 1979 年被列为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文化纪念碑,并受到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保护,它是贝尔格莱德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年的游客总数(外国、国内、贝尔格莱德公民)超过 200 万。</p> <p class="ql-block">从古罗马时代开始,统治者就在此建造堡垒和城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在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反复易主,留下了古罗马、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不同时期的建筑痕迹,这座城堡也成为贝尔格莱德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192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人们在城堡的制高点安放了名为《胜利者》(Pobednik)的纪念碑雕像,成为了贝尔格莱德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一对新人正在拍摄结婚照,我们尾随摄影师蹭热度。夕阳西下、两河交汇处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一对情侣深情相拥,在夕阳光照下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面对晚霞倚墙而望是游客们网红的向往地。恋人之间的细语伴随着晚霞满天热烈而又灿烂!</p> <p class="ql-block">金色年华。</p> <p class="ql-block">黑白相随。</p> <p class="ql-block">纵情燃烧。</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在此与支流萨瓦河、蒂萨河汇合后,折向东南流,构成与罗马尼亚的界河;另一支流大摩拉瓦河南流纵贯黑山。塞尔维亚原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邻海国家,随着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的解体和2006年黑山的独立而变成了内陆国。</p> <p class="ql-block">爱——金色年华作证!</p> <p class="ql-block">一流露营地。</p> <p class="ql-block">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夕阳美。</p> <p class="ql-block">看热闹。</p> <p class="ql-block">排排坐。</p> <p class="ql-block">享受。</p> <p class="ql-block">交流。</p> <p class="ql-block">陶醉。</p> <p class="ql-block">凉爽。</p> <p class="ql-block">将军。</p> <p class="ql-block">私语。</p> <p class="ql-block">快乐。</p> <p class="ql-block">你好!</p> <p class="ql-block">光线。</p> <p class="ql-block">今天,2024年5月29日一早我们从住地步行20来分钟,参观了位于老城区的“北约轰炸遗址”。战争的残酷:断壁残垣,触目惊心!</p> <p class="ql-block">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打着所谓“避免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公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当时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78天的持续轰炸,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9年被空袭炸毁的南联盟国防部大楼 。现在作为国难遗址被原始保留,体现了塞尔维亚人民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遗址”保留本身就是对国家独立的无声抗争!</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最具特色的教堂之一:圣马可教堂。这座圣马可教堂是1930年,由于贝尔格莱德人口激增,原有的礼拜场所以及不能满足周边群众的需求,教会筹钱新建的,历时十年建成。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主教与修士,和信众交谈。</p> <p class="ql-block">晚上7点多,贝尔格莱德米哈伊洛大公街附近街区传来阵阵音乐声和掌声:我们正好路过这里,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回纯粹的巴尔干地区的民族文艺:欢快的音乐、快速的舞步、台上台下的互动,舞蹈深入民间、舞蹈来源民间,舞蹈代代传承!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中我感受到塞尔维亚人民火一样的热情、友好!我们在他们眼中并非“外国人”,我们在他们中间就是“一家人”!…愉快的一天结束!</p> <p class="ql-block">舞步互动。</p> <p class="ql-block">乐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无师自通。</p> <p class="ql-block">欢乐观众。</p> <p class="ql-block">鼓掌加油。</p> <p class="ql-block">情不自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