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河人家

会白相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新世纪开始杭州正式启动了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再现了宋朝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提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五月下旬,我们一行从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进入运河区域。小河直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的街区风貌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依河而建的街弄,临水而筑的民居,都是清末民国的式样,黑瓦白墙木结构,今天已经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  清诗人成周助有诗这样描述:“市与关相接,康桥向晓时。江澄日渐赤,人集货鲜奇。”“三市蚕丝方富足,五湖虾菜更丰饶。喧声杂沓当清晓,荡漾波光映碧寥。”当年“康桥晓市”是小河直街形成与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开局。</p> <p class="ql-block">  1860年,方增昌酱园落在了小河边。当时这里作为水路交通要津,来往船只繁多,码头上的工人体力消耗大、流汗多,饮食上也吃得多、吃得咸,于是酱园里的酱货便成了他们最好的下饭菜。工人们累了就来这里点一盘酱货,配一壶老酒,歇歇脚,唠唠家常,身心都得以放松,也为小河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记。酱油、老酒、酱菜,在这里感受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烟火,这是深入寻常百姓家门的生活氛围,亦是老一辈人的味道记忆。</p> <p class="ql-block">  老桥头面馆可以说是小河直街人气爆火的老字号面馆。因生意红火,用高板凳当桌子,小板凳当椅子,所以也叫板凳面。许多来小河直街的新老杭州人,就是为了这一口面。</p> <p class="ql-block">  沿河而居的两侧小店,招牌、装饰都极其文艺而低调,和环境融为一体,一点都不突兀。旗袍店、照相馆、工作室、茶室、咖啡馆、甜品店、或是小餐馆,让整个小河直街掩映在市井中却都具有桃源的气息。仔细瞧瞧老街两边的店铺,每一家都透露着一股古朴的慢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我们慕名来到大运河畔的小河公园,眼前一亮。原有临河的工业仓库和油罐不经意间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日本设计大师偎研吾的新作,让这个曾经的油厂焕发了青春活力,也让古老的运河焕发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小巷悠悠,旧式招牌,石砌埠头,这里沉淀了历史的精华,集聚了杭城百年的韵味,是运河畔一条最热闹也最安静、最有情调也最富有烟火气的小巷子。</p> <p class="ql-block">  沿着杭州运河绿道,我们从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进入了桥西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  “桥西”,指“拱宸桥”的西面。早在清同治年间这里就是繁盛的水陆码头,被称为“北关夜市”。桥西的六行:米行、鱼行、纸行、酒行、柴行、洋行;六馆:烟馆、茶馆、戏馆、菜馆、赌馆、伎馆:沿河开店,车来人往,街市喧器,还曾有个洋气的名字一一小上海。</p> <p class="ql-block">  一条大运河穿城而过,穿越着时光,串出属于杭州的气质。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 (1681年),清光绪光元年(1888年)重建。全长92米的石拱桥,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城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  拱宸桥是古代迎接帝玉的地方,也是杭州的北大门。“拱"指双手示敬,“宸"指皇帝,桥的建造表示对朝廷的尊敬和臣服。该桥西接桥弄街,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p> <p class="ql-block"> 在拱宸桥的东桥头有一座双层人角亭,亭子中间有一个石龟趺驮着一个起石碑作用的八棱石柱。“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运河杭州段登舟的情景,以及他对于运河两岸风光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古桥在几经修整后依然是行人往往来来,高陡的桥面上游人如织,比起西湖的秀美和钱塘江的奔放,融入人们生活之中的京杭大运河,沉淀了更多的烟火气息,具有杭州特色的景观、生态和人文在这里聚集。</p> <p class="ql-block"> 桥下运河航运繁忙,为避免船撞,该置了四全防撞墩,上雕避水神兽,名为蚣蝮一一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生九子之一趴蝮又名蚣蝮,民间称避水兽。长有一对犄角,头部的形状长得有点像龙,但比龙头扁平些有点像狮子头部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  这里静静地诉说着两干多年中华民族的传奇,自古杭州便有“因河而兴”之说,繁华经贸使得杭州得到巨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  历史倏忽而过,曾有的繁华不再,经过改造后,原本落寞的拱宸桥一带变身文化街区。一瓦一木一窗一门间重现了曾有的气质,悉皆珍宝,留存了老杭州人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  原汁原味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为了纪念道士张胜贵在拱宸桥边搭茅房修道行医,免费给穷苦的乡邻看病,书院、医馆、手工作坊、博物馆等充满文化气息的设施和店铺。</p> <p class="ql-block"> 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始创于清顺治六年,为钱塘方清怡先生所创,是中国最古老国药馆之一,“方回春堂”桥弄街店,古运河旁,老建筑古香古色,特别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  店铺之间有通向运河的码头,便于水路交通和运输物。文化街区还聚集着众多各具特色的小店,个性又低调的招牌随处可见,喝喝茶,听听闲谈,参观旧址展馆,体验老杭州的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桥的东岸是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是壮观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整个建筑呈扇形展开,给人复古典雅之感。</p> <p class="ql-block">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众多由原运河沿岸的老厂房、老仓库等工业遗存改建而成的博物馆,小巧别致,吸引眼球。</p> <p class="ql-block">  运河文化的韵味融入街角里巷,历史感、时尚感与烟火气在这里交织。拱宸桥桥西直街,今人称其为杭州最“诗”且是没有之一的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枕河人家”一词源自唐末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尽管描述的是古苏州民居的风貌,但从杭州小河直街一路走到桥西街区,大运河畔的杭州又何尚不是充满现代气息,令人陶醉的“枕河人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你的浏览和欣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