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只为登上滕王阁】</p><p class="ql-block">“没来滕王阁是遗憾,上了滕王阁出一身汗。”呵呵呵,成春老师就这么一说,已成为我们五一假期江西红色之旅的一句经典玩笑。</p> <p class="ql-block">5月3日,我们从井冈山出发,经过4个小时,驰骋300多公里,计划赶在17点之前登上滕王阁,走进1300多年前南昌的一个大型宴会现场,走进《滕王阁序》诞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时间扣得好好的,谁知,过了生米大桥后,公路上的车就开始多了起来,大车小车,货车客车,整整齐齐并排着,挤满了路上——堵车了!</p> <p class="ql-block">小邓老师他们先一步到达,从前方发来图片,已经到达登阁入口了。我们坐在被堵的戴哥车内,从手机上翻看照片:那登阁入口处,观者如堵的长长通道,一个个长灯笼拼排挂着,一串连一串,串串相连,串成了两面红墙,很壮观呀!</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心在车里干急着呢,车子被堵着根本不动……当车轮好不容易挪动到滕王阁附近时,停车位没了!唉,车子得继续往前开呀!咦,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个酒店门口有一个停车位,我们的心如同捡到了金子一样惊喜。车停稳,人下车,妈呀,是单行线!我们撑着雨伞在大街上跑了十几分钟,走过斑马线,穿过地下通道,匆匆忙忙,还走错了路,错过了登阁入口,又绕了一大圈。唉,越急越错,越错越急。这时,天公继续不作美,雨越下越大。我们的鞋子湿了,裤腿湿了,头发也湿了……</p> <p class="ql-block">手机导航脑乱了,瞎指挥,东拐西弯,从侧面另一个入口刷身份证,16:46终于进来了,来到了滕王阁下面。楼上人头攒动,楼下人山人海。大雨中,撑着各式各样雨伞的游客队伍如长龙盘旋,一圈又一圈。人碰人来伞碰伞,你雨伞上的水珠滚落在我的头发上,我雨伞上的水珠滴落在你的衣服上。</p> <p class="ql-block">【成功登上滕王阁】</p><p class="ql-block">大家热情不减,都做随波逐流之人,跟着潮水般的人流向前向前,然后赶在16:56登阁成功!头发湿了,衣服湿了,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在第2层回廊眺望,天空灰蒙蒙的,江水浑浊泛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空间美,色彩美,意境美,美在哪呢?怎么体会呀?</p> <p class="ql-block">游人跟从工作人员小喇叭的指挥,走马观花,无法驻足观看,用手机匆匆拍照。跟在人群中,在只能两人并排行走的不透光和风的狭窄通道里,登上一级级台阶,拐了一个又一个弯弯,才来到第3层的回廊。原来整阁采用“明三暗七”的建筑风格,从外面看只有 3 层带回廊建筑,其实里面一共有 7 层。就这样,在热闹拥挤的人流中,登上了滕王阁顶层,然后又顺着人流一级级走下台阶。这一上一下,共走了1个多小时,门票50元不见了。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离开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再次云游滕王阁】</p><p class="ql-block">自从滕王阁归来,我满脑子都是关于它的故事。读书的时候我不喜欢历史和地理,最讨厌背诵《滕王阁序》,而如今,我最想能再次背下全文。</p><p class="ql-block">滕王阁自初唐创建以来,迭经兴废,在风风雨雨中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多个王朝。乱世则废,盛世则兴,共历经29次重建和修缮,今天我们看到的滕王阁是1985年重建的。可以说它既是中华文化的地标,也是国家兴衰的标志。</p><p class="ql-block">一座楼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经历被毁和重建,仍能崛起于南昌城的赣江东岸,成为一道过客不能不登临的胜景。那是因为王勃的出场。王勃白蹭了一顿饭,带火了一座楼,写出了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全文773个字,引用了20多个典故,40多个成语,其中29个成语是即兴创作。如,物华天宝,高朋满座,渔舟唱晚,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白首之心,达人知命,青云之志,物换星移……</p><p class="ql-block">我还喜欢其中这样的句子: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p> <p class="ql-block">通过手机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纸质书等,再次云游滕王阁,复习背诵《滕王阁序》,兴致勃勃学习历史故事。这都是因为行了万里路,所以又回来读万卷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