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佩钧的美篇

袁佩钧

寻找记忆的碎片 <p class="ql-block"> 寻找记忆的碎片</p><p class="ql-block"> ——重游四川中路133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袁佩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9日上午,怀着莫名的兴奋,我走进了四川中路133号这幢百年老大楼。大楼坐西朝东,平面呈正方形,主立面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仿欧洲文艺复兴风格。位于著名的历史建筑林立的外滩区域,一颗璀璨夺目的名珠。</p><p class="ql-block">1978年我从兰州军区复员后,进入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工作。从此和四川中路133号有了不解之缘。5500多个日子里,我朝九晚五在这幢大楼里进进出出,对这里的每一个楼层,每一个角落都非常熟悉。和这幢大楼朝夕相伴了16个年头的我,一直到1994年9月,才调离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是故地重游。30年后再一次来到它的身边,令我感慨万千。人老了容易怀旧,或许,怀念的并不是过去,而是当初的那种感觉。那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让我在历史的纵深中感受岁月的流转,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四川中路133号的前身原为英国卜内门公司(Tata Chemicals Europe)中国总部大楼。1921年7月,从事洋碱生意的卜内门洋行,购入位于四川路福州路路口南侧的一块地皮,开工兴建卜内门大楼。1922年,大楼落成竣工,其空间挑高与精美雕刻、天花、门框等装饰,深受巴洛克建筑风格影响,别具浪漫魅力,成了当年上海滩最高档的白领写字楼。新中国成立后,大楼由上海商业储运公司、新华书店总店和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共同使用,成了上述单位的办公场所。</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卜内门大楼历经百年沧桑,老化较为严重,一些原始形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p><p class="ql-block">2019年,历经百年历史的卜内门,开始了一系列保护修缮和功能重塑,老大楼踏上了重生之路。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楼东立面阿特兰特柱、翼狮、狮鹫等雕像被拆除,如今已经无法复原。历史建筑是城市无法复制的文脉印记,因为历史建筑的存在才让城市拥有独特魅力。卜内门大楼的修缮传承与焕新,让历史建筑延续珍贵价值,唤醒了城市“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在完成保护修缮后,原卜内门大楼华丽转身,如今成为注入了文化、艺术与办公功能的新城市空间,一些国际奢侈品品牌争相选择这里作为年度大秀的缤纷秀场。</p><p class="ql-block">当我踏进四川中路133号的拱形大门时,那份复杂的情感顿时涌上心头。曾经的回忆和现实的碰撞,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岁月的痕迹。熟悉的环境,曾经的故事,一一呈现在眼前,不禁让我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往事如潮水般涌来,不由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p><p class="ql-block">虽然卜内门洋行铅华洗净,但已经是烟花落尽繁花不再。除了我们几个,这里几乎没有游客光顾,没有一丝烟火气。一楼到二楼展厅铁将军把关,三楼到四楼是商人租赁的办公室和经营奢侈品的公司,通往五楼的楼梯过道上有禁止入内的告示牌,我们只好从四楼乘电梯直达七楼。从七楼到楼顶的超大阳台,是一家中国人开的法国餐厅,人均消费700元,有点小贵,也不入我的口味。只有LUNETTE招牌惠灵顿牛排口感尚可。诺大的餐厅里空荡荡,只有几个食客。</p><p class="ql-block">走出卜内门洋行大楼已是下午四点了,故地重游,带给我无尽的思绪和失落,那些曾经的快乐、伤感、激动、平静,都化作了心底深深的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 5. 29. 夜</p> <p class="ql-block">1922年,悬挂英国米字旗的卜内门洋行落成。</p> <p class="ql-block">作者近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