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普诺Puno开往库斯科Cuzco 途经圣佩徳罗·德安达瓦伊利亚教堂The Church of San Pedro de Andahuaylillas.教堂始建于1570年,供奉圣彼得.到达时正赶上秘鲁行唯一一次下雨,湿漉漉的花砖地面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这所教堂被昵称为"美洲的西斯廷教堂".墙壁上华丽的壁画由Luis de Riano和当地的土著画家于17世纪20年代共同完成.绘画详细描绘了通往天堂与地狱的道路.那个时期秘鲁的画家都不署名,问谁画的答案都是Anonymous.</p> <p class="ql-block">本来说是不允许照相,上二楼参观时地导突然说想照就照几张吧.于是就有了这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壁画从墙面到屋顶,的确非常精美、细致.很有希腊早期壁画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这一带海拔都比较高,在一个休息站看到这张草本药物广告:"高海拔反应,头疼头晕,噁心乏力,",羊驼模特是不是特可爱?</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猫屎咖啡的产地.比较起美国的Amazon和在广州沙面250元人民币一杯的猫屎咖啡,这里不要太便宜.买一包咖啡豆还现赠咖啡一杯,的确丝滑!</p> <p class="ql-block">拉奇Racqchi 是印加考古遗址,位于海拔3480米.是维拉科查神庙Temple of Wiracocha的组成部份之一.</p> <p class="ql-block">维拉科查神庙是一座巨大的矩形两层建筑,这座神庙拥有印加帝国最大的单面山墙,高达14米,独一无二.附近还有贵族住所以及储藏设施,是秘鲁现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印加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1532年皮萨罗带领百十来人摧毁了印加帝国,第二年维森特•瓦尔弗德主教即带四位修士来到秘鲁开展传教工作.西班牙殖民者为了表明殖民征服的正义性, 在每一次殖民行动之前都用最后通牒的方式向印加人宣读《要求书》(Requirement).要求书是在西班牙国王授意下由西班牙法学家撰写的征服宣言,文中告知将要被征服的印加人: "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并将其委托给教皇管理.而教皇又把你们居住的岛屿和陆地以及这里的万物赠给了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国王是这里一切的主宰.因此,当你们接到这一通知之后,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尊他为王, 并接受他派来的神父的布道.你们要承认教会是“全世界的统治者和主宰”, 教皇和西班牙国王是这些岛屿和大陆的君主.如果这样做,你们就会有好日子过.如果违抗命令,你们将遭受不可言喻的损失和灾难,后果自负".</p> <p class="ql-block">征服者强迫印第安人相信他们的被征服和被奴役是来自上帝的旨意,用天主教取代印加信仰是第一步.印加神庙被拆除,材料被用来盖旁边这座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是盖齐全了,在神庙面前却矮小得象个孙子辈儿🫢. 虽然现在秘鲁信天主教的有约90%人口,但很多太阳教信仰与习俗不但沒有丢失,反而是融进了血液中与天主教共存.</p> <p class="ql-block">在劝诱原住民改变信仰上西班牙殖民者也做了某些努力,比如教堂壁画"最后的晚餐"盘子里上的是印加人的节日食物䐁鼠,这似乎成了秘鲁天主教堂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教堂门外还有些尖底大缸,不知道是什么用途.</p> <p class="ql-block">小屋上的镇瓦兽非常逗趣.</p> <p class="ql-block">秘鲁妇女一如既往地腰粗如桶,一人背个大包袱.秘鲁人普遍个子不高.似乎没出过什么世界级的运动健将.他们的相貌五官有点象中国人,但都有高鼻梁.</p> <p class="ql-block">到达库斯科,海拔从4000多米降到3000多,顿感精力倍增.库斯科是去马丘比丘的据点,出行通常以三种办法:1长途跋涉,2汽车加火车加步行,3汽车加火车再坐汽车.我们是用最舒适的方法3.先颠簸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到火车站,在敲锣打鼓声中被送上Inca Rail, 绿皮火车坐一个半小时.途中乘务员表演爱情剧,时不时还调侃一下乘客.</p> <p class="ql-block">火车沿着乌鲁班巴河前行.因为离亚马逊丛林不远,植被特别茂盛.</p> <p class="ql-block">到达热水镇还得坐约半小时的汽车上马丘比丘.多年前想象着和朋友一样长途跋涉,苦行僧般地上山.今天却是以最容易的方式来到了这里,阿Q一下,也许选择知难而退也算今时今日的智慧吧.</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踏上印加古道(右下),有只羊驼在迎接.马丘比丘每天的参观人数是有限定的,路线分四条,1、2路线最好,也正是我们的行走路线.</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的城市遗迹,群山环绕,高耸在海拔2430米的山脊上.印加语意思是“古老的山巅”.古城后象躺着个印地安人的头.左边的下巴嘴巴小山峰是马丘比丘,鼻子眼晴额头是华纳比丘.</p> <p class="ql-block">由于印加文明没有文字纪录,直到19世纪末期才发现有这个遗址.考古学家认为,马丘比丘是萨帕·印卡帕查库蒂(1438-1472)在前哥伦布时期建造的.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现时间较晚,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 通常被称为“印加失落之城”. 西班牙统治时期从来没发现这里.</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马丘比丘比华纳比丘矮?因为这不是马丘比丘的主峯,这张图上的制高点才是马丘比丘的主峯.</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当时是以皇城的标准建的,古典印加风格的城镇,保存完整的三个设施为拴日石、太阳神殿和三窗庙.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城市最初的样子,大部分建筑都经过了复原重建.1976年恢复了大约30%的区域,直到今日恢复工程仍在继续.1983年马丘比丘古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且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7 年马丘比丘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了这个门就算是正式步入了马丘比丘古城.</p> <p class="ql-block">栓日石上午十点即关门,没法参观,找了张网图来学习.印加人称自己为“太阳的后裔”,这个自称展现了他们对太阳的尊崇,而栓日石就是与太阳相关的产物.这件神奇的石制品底部是一块长方形的大圆石盘,盘中央又突出了一个扁平的石柱,是用来测量天时的.印加古人经过长年的计算,得到了太阳与这里的偏转角度,之后又调整角度使春分与秋分日的石头角度与太阳完全相对.然后再以影子的形态与有无来安排耕作与生产.</p> <p class="ql-block">三窗庙是马丘比丘最重要的圣地,一堵巨大石墙上三个窗口正对着安第斯山脉的层峦迭嶂,可以眺望中心广场和远处的群山.据说印加王朝的创始人就出现在那里.据推测三窗庙并没有屋顶,以便祭司随时可以观测星象.</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主广场就剩下这么三堵墙.</p> <p class="ql-block">六点钟处的椭圆建筑是太阳神殿.这是个祭祀场所,下方是墓穴.底下有石刻容器,传說是用水做成的鏡子,用以观察天象,作为占卜或选择举办仪式日子的用途,这种镜子也被称为大地之眼.</p> <p class="ql-block">左边的红线指的是太阳神殿.旁边是印加王的房子(右边的红箭). 导游只带我们从前面走了个过场.</p> <p class="ql-block">网图太阳神殿.因为整个马丘比丘只有一栋椭圆形建筑,所以不难找到.</p> <p class="ql-block">三窗庙(左上)、圣石(右上)、水镜(左下)、民宅、采石场,神秘莫测的印加帝国••••••. 与其说马丘比丘有多壮观,不若说是个心愿了结.毕竟心心念念有日子了.</p> <p class="ql-block">多年的心願得以实现,仰慕中的马丘比丘,我•••终于来了!</p> <p class="ql-block">汽车、火车再汽车,颠回库斯科巳近半夜.第二天要起早去海拔最高的彩虹山.全团团友只有五个人继续前行,而最后上山的只有我们四个人.很多人交了钱都取消了行程.</p> <p class="ql-block">彩虹山Rainbow Mountain海拔5200米(17100尺).汽车到达的停车场已是海拔四千多米,离山还有一定的距离.单程到山脚的5公里选择了骑马,留着体力冲刺最后只能步行那段.</p> <p class="ql-block">刚骑上马还想唱跑马溜溜的山上.不久马儿也在喘粗气了.</p> <p class="ql-block">到彩虹山脚下马后,歌儿是唱不出来了.三步一喘,十步一歇地攀登上了彩虹山观景台.天冷、路滑、窄道人多,每一步都得小心.山脊上五顏六色的美丽条纹是前行的鼓励,这些天然形成的色彩上不长植被,永远以色夺目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当然彩色有多明艳要取决于天气与高度,也就是说得靠点运气.</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天还行,登上彩虹山的观景台,七彩美色尽收眼底.彩虹山的颜色是根据矿物成分形成的:粉红色是红粘土、泥岩和 沙子;发白的颜色是富含碳酸钙的石英砂、砂岩和泥灰岩;红色是粘土岩(铁);绿色是富含镁铁的千枚岩和粘土;土褐色是由岩石组成的方砾岩产物,属于第四纪的镁;芥末黄色来自富含硫矿物的钙质砂岩. 想照张以彩虹山为背景一个人的照片,队伍排了百八十号.我不在乎有旅友,搂着羊家兄弟拍了照.</p> <p class="ql-block">看会儿、坐会儿、喘会儿,欣赏着彩虹山和周边.虽然去过西藏云南,高山也上过不少;彩虹山的高度却是此生攀爬的最高境界.也许这辈子的记录会停留在此,也是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近几年才闻名于世的新景点,2015年前一直被覆盖在白雪之下.随着全球转暖,山上冰雪逐渐融化,这座山的迷人面貌才得以现身.2019年宣布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并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一生必去的100个景点之一.这张照片是队友在5036米顶部拍的.</p> <p class="ql-block">我在离最后高峰5036米触手可及处放过了自己,寒风凛冽中转身下山,并顺利完成回程的五公里高海拔健步.什么感觉?痛并快乐着.爽,不过此生恐怕也就这一次了.下山时看着延婉山路远处蚂蚁般大小的人,想想这一路的确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绿草如茵,羊驼遍地,蓝天白云很是温婉. 停车场边上还有个天然的心形小湖.说是发现彩虹山后,带着许可证的采矿公司蜂拥而至,而当地人却想搞旅游,两边闹得不可开交. 不知道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久.庆幸我看到的是尚未开采、完整的彩虹山.</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Cuzco海拔3400米,这个名字在秘鲁当地盖丘亚语意味著“世界的中心”、“大地之脐”.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中一个由多条河流汇聚而成的肥沃冲积谷地.这里曾是塔万廷苏尤印加帝国的首都. 公元15-16世纪覆盖了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大部分地区的印加帝国就是以这里为中心四向扩散.1983年城市中的古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城是古代印加文明的独特见证,代表了秘鲁南安第斯山脉3000年的本土和自治文化发展.16世纪西班牙统治后,城市结构得以保留,以后的寺庙、修道院和庄园都建在印加城市之上.印加人和西班牙人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和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探索库斯科文化,赶早先去印加帝国最大的神殿遗址Qorikancha.太阳神殿是库斯科和整个印加帝国最受尊敬的寺庙,供奉太阳神.神殿的墙壁和地板曾经覆盖纯金,相邻的庭院也充满金银的雕像.就是这些金银引来了西班牙人的觊觎与侵略.</p> <p class="ql-block">西侧外墙上的半圆形墙(左上)叫太阳鼓,显示了印加人的建造技术.太阳神殿就在这堵墙附近.</p> <p class="ql-block">从不同角度拍摄太阳神殿的印加基石,巨大的石块梯型向上延伸,没有粘合剂,稳稳妥妥地搭在一起.石头上的小点估计也是有用意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太阳神殿,遗址里还有月亮、星星、彩虹、雷电神殿.印加人崇尚太阳和自然现象由此可见一斑.太阳神殿旁边是用于祭拜月亮的月亮神殿.曾经的月亮神殿很大,但在建造殖民教堂时被改建缩小.墙壁和壁龛的深色边框是因为被涂上了血或氧化铁,或被金片覆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星星、彩虹、闪电神殿排列在另一边,下宽上窄的梯型巨石建筑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石块上的斑驳是金银饰物被剥离的痕迹. 贪婪的西班牙人把神庙里的金银都剥下来运回了西班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534年西班牙殖民者在神殿遗址上建的</span>圣多明哥修道院Church and Convent of Santo Domingo of Guzmán也很美.与众不同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修道院内部共用了印加神庙的不少石墙.库斯科大地震导致了修道院和教堂的严重损毁,但原神殿遗迹完好无缺,见证了印加帝国建筑技术的强大.右上图里的圣井也叫大地之脐.</p> <p class="ql-block">最美莫过无人时.清晨静静地在修道院里看神庙遗址、皇家花园,欣赏城市与画廊,甚是惬意. 右下是17世纪初期画作"西班牙人在卡哈马卡会见印加阿塔瓦尔帕".描述了皮萨罗领导的西班人与最后一位印加阿塔瓦尔帕在卡哈马卡的相遇,画中多明哥修士们正在向印加人传福音.</p> <p class="ql-block">感叹当年印加皇帝率领的6万军队为何败给100多个西班牙人.据说失败的原因,一是西班牙人有火枪,二是西班牙人骑着印加人没见过的横冲直撞的马.对于印加人来说,当时的西班牙人就如同天外来客,跟败给了外星人差不多.虽然印加帝国的灭亡与当时水痘等疾病大流行不无关系,说这个帝国自己吓死了自己也不过分.</p> <p class="ql-block">登上钟楼,修道院、库斯科城市一览无遗.钟楼上大钟数鼎,图案还有印加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尽管城市在不断发展,印加帝国的容颜仍然清晰可辨,</span>因为所有的建造都是在古印加帝国首都的基础之上.街道上不规则的巨大石块丝严缝密,形成一堵下宽上窄平整的高墙.固若金汤连一张纸都塞不进去.</p> <p class="ql-block">找到十二切角石,仔细数了数角.真不知道当时的工艺是如何操纵的.</p> <p class="ql-block">大石头建筑还融入了印加文化:这是Puma和Snake石.上面是Puma,下面是Snake. Puma基本是看出来了,头在九点钟位置,尾巴在1-3点之间.蛇图怎么也辨不清楚.据说库斯科整个城市也是以美洲狮的形式展现的.</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门环,Puma face.</p> <p class="ql-block">印加人信仰中的天堂以Condor秃鹰为代表,人间由Puma美洲狮来代表,冥界则由snake蛇做代表.与基督教不一样,印加人的冥界不是地狱而是新生活的开始. 即便现在大多数秘鲁人都信天主教,血液中流淌着的印加传统信仰也没有丢失.这张图是Puma的掌印. </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逛悠,很容易失落在这五百多年前古都的巷弄风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武器广场Plaza Mayor de Cusco库斯科大教堂Plaza Mayor de Cusco.买套票请导游仔细听讲了主教堂的三个部分,受益匪浅. 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印加人把圣母与母亲大地结合在一起,教堂供奉了很多圣母像.圣母也融进了诸多当地因素:黑头发是当地人捐赠的,肤色与当地人类似.鲜艳的服饰不时更新,裙子更是外撒A型,胖胖的代表好生养.耶稣基督身上也有华丽的印加裙子;但不允许拍照.回观大部分秘鲁殖民期教堂"最后的晚餐"壁画,餐盘里都是画的䐁鼠.</p> <p class="ql-block">武器广场上还有耶稣会教堂(左上), 走廊里有珠宝店、餐厅、礼品店等等,后面的闪烁灯火是库斯科城市(右上). 左下图两点钟处可见远处巨大的耶稣像,右下图广场喷泉顶部的雕像是图帕克·阿马鲁二世,1780年他率领印第安人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是秘鲁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到达库斯科的头一晚恰遇学生大游行,从主教堂里出来了32抬大轿,抬着神父与神子在广场绕了一圈.音乐、欢呼、彩灯、汽球,孩子们好不兴奋!</p> <p class="ql-block">饮食文化则探索了秘鲁菜名店Morena. 门还没开众食客已翘首以待.这个餐馆也是一座难求,最好提前预订.</p> <p class="ql-block">餐馆位于武器广场的二楼,布置得很温馨.抬眼窗外就是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菜品果然不负众望.精致又美味.既然䐁鼠都上了耶稣基督的餐桌,我们也斗胆品尝了,味道还真挺好.紫玉米汁、啤酒都不错,价格很亲民.</p> <p class="ql-block">应该说库斯科还没逛够,但必须去利马了.利马是秘鲁的首都,市中心老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因动乱、治安差老城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器广场已关闭多年.但见警察、警犬,街道长廊尿味弥漫,围栏里的市政厅、总统府好不寂寞. 市中心的第一印象就是灰濛濛、乱糟糟、臭哄哄.</p> <p class="ql-block">16世纪的利马大教堂还可以走近,教堂的第一块石头是由领兵占领秘鲁的皮萨罗Pizarro铺设的.</p> <p class="ql-block">殖民时期建筑的封闭凉台很有意思,当年的统治者/有钱人就是站在凉台里眼观外面的世界.一览无遗之下别人是看不见你的.</p> <p class="ql-block">街景也实在无法恭维.五月是利马转为冬季的日子,阳光少且雾气重重,看什么都是灰色.</p> <p class="ql-block">圣多明哥大教堂和修道院Basilica and Convent of Santo Domingo, Lima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宗教建筑群.建于1530年,耗时约50年,于16世纪末完工.洛可可风的教堂钟楼高46米,底部为八角形.顶部有个手持喇叭的人物雕塑,代表宣布最后审判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是圣多明哥博物館(Museo del Santo Domingo).</p> <p class="ql-block">与其它修道院的结构大致相同,似乎更加宽敝和华丽.但在灰灰的天气下啥都不那么美了.</p> <p class="ql-block">倒是从西班牙订制的彩瓷装饰相当精致.</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修女出门只露一只眼睛.</p> <p class="ql-block">认识了利马圣女圣罗莎St. Rose of Lima左上图中,她左右两边是圣马丁·德波雷斯和圣约翰·马西亚斯的肖像.三位都是利马宗教史上的名人.圣人们的遗体就安放在对面的地下室里(左下).长眠于此的圣罗莎生于利马,一生37年传教苦行、收容无家可归的人,深受民众爱戴.</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教会在16世纪中叶创建了美洲最早的圣马可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Mayor de San Marcos). 拥有超过25,000本书籍的大型图书馆.可见当时圣多明哥教会拥有多么雄厚的势力与财力.</p> <p class="ql-block">参观拉尔科博物馆Museum Larco,令人眼前大亮!</p> <p class="ql-block">超美的博物馆坐落在一座18世纪的总督府大楼内.按时间顺序陈列着各种展厅,全面概述了秘鲁前哥伦布时期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创始人拉斐尔·拉尔科·霍伊尔1901年生于秘鲁奇卡马山谷,在家族庄园长大.12 岁时被送往美国马里兰州上学,后来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工程.1923 年回到秘鲁在家族的甘蔗种植园工作.拉尔科·霍伊尔梦想建立一个博物馆,就像他在美国看到的那样.1925年他在喜爱古董收藏的父亲帮助下开始了古董收集与研究.1926年拉尔科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1946年拉尔科·霍伊尔已成为研究前哥伦布时期的专家,并编制了秘鲁第一部古代文化年表,至今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45,000件秘鲁北部海岸的考古藏品,全部是墓葬品.进门首先看到“榫头”Tenonheads: 镶嵌在古代秘鲁神庙墙壁上的石雕.这些雕塑描绘了前哥伦布时期秘鲁的神圣动物:猫科动物、蛇和鸟的头.鸟象征着天空的天界;猫科动物代表着尘世的力量;而爬行动物和蛇则与地下世界有关.也有人类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前哥伦布时期的陶瓷艺术品已经非常精美.右上是仿人形的陪葬器.右下是莫切肖像器皿.作品产生于公元1年 - 公元800年的远古时代,莫切是为数不多制作真实肖像的古代文明之一.作品准确地展现了人体解剖特征,通常描绘的人物是统治精英、牧师、战士,甚至是杰出的工匠.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女性肖像.</p> <p class="ql-block">莫切远古时代祭祀杯(左), 那时用杯子盛上战败战士的鲜血,用于祭祀莫切的主要神灵.右边是战败的俘虏,也在等着被用于祭祀.表情还有点大义凛然.</p> <p class="ql-block">莫切时代的金头饰(公元 - 公元 800 年). 用金、金银和铜合金制成的头饰, 设计常用猫科动物的脸或具有猫科动物特征如牙齿的人脸.通过使用的材料、颜色、亮度和头像来表达至高无上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莫切辉煌时期(公元1年 - 公元800年) 鸟跑者. 参加比赛的选手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和精致的头饰,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圆形前部头饰,鼻子上是金鸟喙.</p> <p class="ql-block">奇穆文化从公元1000年开始在秘鲁北部蓬勃发展,直到公元1470年被印加人征服.奇穆文化以其在金属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闻名,尤其是对金和银等金属的加工.奇穆帝国时代是古代秘鲁最伟大的金属工匠,工艺比莫切时代又精了三分.</p> <p class="ql-block">此图是世界上所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唯一已知的一套完整的奇穆黄金服饰.关于其起源的了解甚少,表明它曾经是一位伟大领主的陪葬品的一部分.这位领主被埋葬在奇穆王国的首都昌昌泥砖城,表达了穿着它的统治者所享有的权力以及他与太阳的象征关系.</p> <p class="ql-block">奇穆帝国时代银冠和装饰品(公元1300年 - 公元1532年). 与印加人不同,奇穆人崇拜月亮,认为月亮比太阳更强大,这是他们从莫切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观念.那时的白银与黄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银被用于贵族的服饰.王冠、冠冕、胸甲、耳饰、鼻饰、项链和手镯.这些都是贵族墓葬中供奉的祭品,物品上的肖像与祖先或已故统治者有关.</p> <p class="ql-block">在自然界中纯银不易找到,加工银需要高超的技能和知识.银最早是在公元前一千年开始加工的,在奇穆帝国鼎盛时期,即12世纪至15世纪,这种开发达到了技术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编织物和海贝也享有与金银同等的价值.上图是巴拉卡斯大布,形成于公元前13世纪和公元1世纪,驼毛质地.下图是莫切-瓦里锦缎(公元 800年 - 公元1300年), 也是驼毛质地.纺织面板上的人物头部呈侧面,手持两根领导者用来象征权力的权杖.也正是因为是驼毛制品,才有可能保存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奇普斯是印加人用来记录信息的主要系统,也就是传说中的结绳计事.颜色、绳结与绳结之间的距离帮助人们记录事件.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不失为一种记录方法.</p> <p class="ql-block">这是瓦里时期和乡村王国时期4岁或5岁儿童的木乃伊包裹.孩子被放置在这个包裹内,呈坐姿,双臂和双腿交叉.木乃伊包裹在有楼梯和螺旋图案的束腰外衣中,头饰上垂下的辫子是由人的头发制成的(公元9世纪-公元13世纪). 在古安第斯山脉, 准备死者的尸体是死者开始来世之旅并转变为祖先或超自然生物的重要过程.</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的藏品全是墓藏,能有这么齐全非常不易.</p> <p class="ql-block">拉尔科博物馆,只能说一句让人惊艳!精美绝伦的石、陶、金银、织品以及木乃伊,揭开了秘鲁前哥伦布时期的面纱.所闻所观无不令人感叹不已.利马本来是个可以不去的城市,但拉尔科博物馆让我开了大眼界,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当然利马也不全是脏乱差,我们住在毗邻太平洋海岸的Miraflors区,是高级住宅及购物区, 市容美丽,非常安全. 漫步在太平洋海岸,涛涛白浪下乡愁隐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色雕塑丘比特(左上),狠狠地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span>浪里白条冲浪忙(左下),爱情公园(右上)象是仿高迪的奎尔公园.中式亭园(右下)有广东中山赠送的一对石狮.</p> <p class="ql-block">沿岸高楼林立,Casino接踵. 购物中心、食肆小摊更是一个接一个.不敢相信秘鲁的每一个城市,任何一个钟点都塞车!</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旁边的Amankay 打勾了必吃单上的最后一项Ceviche, 腌生鱼.Warm Ceviche, 也就是表面封烤了一下的腌生鱼正合吾意,口感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离开利马前还订了Mangos的晚餐,准备伴着太平洋的落日告别秘鲁,谁知是个多云的阴天,只能随着涛声看灯光.</p> <p class="ql-block">这顿饭也是可圈可点,当日捕捉的鲜鱼一鱼两吃.沙拉、土豆、炸玉米粒都很棒.烤牛心比以前的更好吃.再来一杯Chicha morada紫玉米汁,省得走了惦记.秘鲁的饮食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感觉他们的烹调走的是极简路线,调料不多却能把简单食材的美味呈现得淋漓尽致,爱极了!</p> <p class="ql-block">十三天匆匆而过.对秘鲁的认识有了新飞跃:秘鲁不止有个马丘比丘,今天的发展中国家有着跨越四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小北史前文明和印加帝国,是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和六大文明摇篮之一.在前哥伦布时期秘鲁更是美洲史上版图最大、最先进的国家.曾经的伟大是不是意味着再次伟大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插曲记录:进出秘鲁过关都被请入警察小屋,不黑也没有茶喝,呆坐半小时后被放行.原因是我的名字与某红通人物拼写一致,导致警报.插曲虽小也有点惊心动魄,毕竟是人生第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