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新课标”西部公支教活动纪实

解友龙

<p class="ql-block"><b>  为深化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有效落实国家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增强区域间教科研交流,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24年5月16日至28日,先后在宁夏、青海、新疆开展了以“新课标背景下农村高质量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方法”为主题的西部公益支教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站 宁夏银川</b></p> <p class="ql-block"><b>  为增强区域间教科研交流,落实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融合新课标理念与教研实践,受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育专业委员会邀请,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派珲春市第四中学石晓月老师赴银川市参加"2024年‘新课标’西部公益行"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5月16日上午,2024年"新课标"西部公益行暨全区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研讨会在银川市第二中学拉开帷幕。首先由王钰老师就"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变革"进行了专题讲座。她用丰厚的理论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为老师们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中指明了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5月16日下午,英语学科教学研讨会初中分会场在银川北塔中学召开。研讨会上由来自吉林、广东和宁夏的四位老师就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展开了同课异构课例展示,全区初中英语老师进行了观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石晓月老师授课现场</b></p> <p class="ql-block"><b>  吉林省珲春市第四中学石晓月老师现场授课,通过语境创建,全方位提升学科素养。石老师在Lead-in 环节,以设计一本博物馆宣传手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群的建立,简洁明了的给学生搭建了知识体系,使学生充分理解和解读文章重点。读完文章后,在已有材料和知识体系的框架下,学生能与真实生活联系完成手册的制作,真正用英语做真实的事。此外,在整个课程中,石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了创新且多样的成果展示,更加促进了生生合作,创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b></p> <p class="ql-block"><b>  课后,许时升老师和伍彩莲老师对4位教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同时,许教授也对在场老师进行了现场培训,他指出英语课堂学习分为五个步骤:认知、理解、训练、积累及运用。其中,训练这一环节尤为重要,要做到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许教授还提到学习就像是坐绿皮火车,一站又一站,虽然速度会慢下来,但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只有每一步都做到位,每一步都深思熟虑,才能成功到达目的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站 青海省西宁市</b></p> <p class="ql-block"><b>  5月23至24日,受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育专业委员会邀请,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吴晓威主任携韩丹、石晓月两位老师赴青海省西宁市进行“送教助研”活动。活动历时两天,针对青海省当前英语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讲座、同课异构研讨、评课交流以及专项指导等多元化的培训。青海省各县(市)100余名英语学科教研员和教师参加了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23日上午,英语教学研究泰斗龚亚夫带来“从语块到语篇-实现素养与语言的融合发展”卓越讲座。龚老师引领教师惠存同理心,巧用语块记忆,打造语篇出炉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各种课型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一定回归大道至简版“酱香拿铁”。</b></p> <p class="ql-block"><b>  23日下午,同样舞台,异样精彩;魅力课堂,共促成长。省际交流,相得益彰;同课异构,和衷共济。来自吉林团队的韩丹老师和石晓月老师以及青海昆仑英才的冯青老师和梁瑞琪老师带来她们对践行新课程理念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盛宴。四位老师以同一棵知识之树,用不同的视角和手法描绘出各自独特的风景,同样的课程内容演绎不同的风采,让充满创意与智慧的课堂跳入我们的视野。</b></p> <p class="ql-block">韩丹老师“送教”活动现场</p> <p class="ql-block">石晓月老师“送教”活动现场</p> <p class="ql-block"><b>  课后,李娜秘书长、吴晓威主任、宋春涛老师对4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他们一致认为:学习过程要处处留痕,要重视教学板书,重难点突出,给学生呈现语言输出的支架;教学设计要有逻辑性,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稳扎稳打、自然生成;设计教学问题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实现知识的实践运用和迁移创新。</b></p> <p class="ql-block"><b>  24日上午,吴晓威主任做专题讲座。他用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讲解了如何深研课标、深耕教材,如何做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同时,就老师们提出的在新课标学习,单元课程设计,日常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吴主任高屋建瓴的解答使老师们茅塞顿开,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三站 新疆乌鲁木齐</b></p> <p class="ql-block">  5月27日上午,2024年“新课标”西部公益支教活动——新疆站初中会场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承办。由兵团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部主任、兵团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马福国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b>  来自全疆各地近700多名英语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b></p> <p class="ql-block">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儿童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龚亚夫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从语块到语篇--实现素养与语言的融合发展》的讲座,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龚老师通过深入探讨语块与语篇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学生素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新疆一线教师指明了语言教学的未来方向:以语块为基础、以语篇为目标、以素养提升为核心、以实践为途径的全面发展之路。</p> <p class="ql-block"><b>  5月27日下午,吉林团队的张强、解友龙两位老师同新疆团队的陈亮、李云靓四位老师同课异构,带来了风格不同的四节观摩课,为现场英语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强老师授课现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解友龙老师授课现场</b></p> <p class="ql-block"><b>  在自治区”天山英才“熊绚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熊绚绚老师的主持下,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专家对活动前期收集的新疆初中英语教师的普遍困惑和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专家与新疆教师和教研员代表进行互动</b></p> <p class="ql-block"><b>  “教者有思,听者有悟”。本次“送教助研”活动充分发挥了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同研究、共成长,对提升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次活动不仅给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更是为当前新课标下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了积极的探索。同时,也为老师们指明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即: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精细实践,恰当定位课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科学评价,恰当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要关注深度学习,在探索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这条道路上行稳致远!吉林省“送教助研”团队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研读课标,实践探索素养导向、育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为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笃行不怠,不断奋进!</b></p>

老师

教学

新课标

教育

活动

素养

中国教育学会

石晓月

教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