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婚姻模式有几种? 你属哪种?

情绪认知&疗愈

<p class="ql-block">  从性心理学角度来剖析,中国婚姻模式有以下几种:1:寻求权力、2:渴望与期待、3:矛盾与冲突、4:打破桎梏等模式。一对夫妻的婚姻模式跟他们从小被养育者性格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养育模式就会导致他们未来不同的依恋模式(恋爱模式),男女在依恋模式关系中更多的是相互取悦对方的情感需求往往比物质需求更多,所以很少为柴米油盐、金钱而拌嘴,然而身体相互激情是源自于体内的多巴胺,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样由来的。而一旦进入婚姻后,双方性格慢慢就会出现了原生家庭养育中内心最渴望和最期待的那股欲望,两人之间缺什么,就会去对方索取什么,矛盾和冲突即将上演,这就是俗话中的一句话:相爱容易相爱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相处其实就是相互处理爱与被的能力,那人与人之间相处到底有多难?其一寻求权力婚姻模式是怎样的?</p> <p class="ql-block">比如说一个女孩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从小就被看不起,世俗告诉她,女孩长大后是别人家的,是亏本的;世俗告诉她,家务事就是女孩子的事等等,这种家庭教育的女孩将来长大,她会不会发力过猛去证明她不比男生差?会不会和男生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答案一定是:No,于是这种女人活着活着,渐渐地将自己活成了女汉子,在婚姻关系中就会去寻找权力,唯有这样做才能找到安全感。那么,如果一个男孩从小被父母打击,被父母管控过于严格,学习成绩好不被夸,做事能力强又不被看到,这种家庭教育的男孩将来长大他要不要脱离父母的掌控?反过来想不想去掌控他人?生活中希不希望得到认可?</p> <p class="ql-block">  那么像以上描述的这两种人格的伴侣,在婚姻中双方都有想控制对方的欲望的心理,相互想证明自己和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一山不容二虎,强强相对,必有一伤,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的有种水火不容的夫妻,过着鸡犬不宁的日子,这就是寻求权力的婚姻模式。</p> <p class="ql-block">其二渴望与期待模式和其三矛盾与冲突模式会是怎样的呢?</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从小就成了留守儿童,被单亲奶奶/单亲爷爷或外婆外公养育长大,在成长过程中,在外地上班的爸爸或妈妈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来看望一次孩子,当每次爸爸妈妈回来相聚时,孩子的心理那种喜悦是无比的快乐,但内心的被爱和安全感只是暂时得到满足;但同时也会无比的伤感和失落,因为知道爸爸妈妈为了自己还是会选择离开他们继续出去上班,这种被弃感内心同时也会非常强烈,情感上就会出现渴望与期待的心理,渴望是长期的思念,期待是短暂的等待,现在这种高压社会节奏导致很多家庭父母被迫背井离乡、抛妻(夫)弃子,出于这种家庭养育的孩子随着岁月长大后,内心强烈渴望有人关注和被爱,性格容易被孤立,内心脆弱和自卑,同时容易早恋,与人相处时不自知的需要一定的距离感,不喜欢与人靠近。</p> <p class="ql-block">  那这种养育模式中的孩子在最早时期容易相互依恋,因为他们之间需要相互情感的需求,但当他们真正相爱时却很痛苦,因为彼此之间太害怕失去,相互不信任,多疑,生活中容易出现不自主的行为,比如查看手机,喜欢追问,吃醋等,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内心即矛盾又纠结,所以,这类夫妻容易为了小事而起冲突,容易相互伤害,这种情感口头禅:我们都没错,只是不合适!</p> <p class="ql-block">  其四打破桎梏(zhìgù)。一指刑具,脚镣手铐;二指拘系,囚禁;三指束缚,压制。中国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类似于现代的手铐、脚镣。引申为束缚、压制之意。桎梏:刑具,指脚镣手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打破桎梏的意思是挣脱束缚和压制(冲破封锁),重新获得自由。像出生在军人家庭中,宗教家庭中的孩子从小不管是身体还是思想都会非常受严厉的管制,因此,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爱喝酒的习惯,因为喝酒意味着打破规矩,想通过喝酒来麻痹自己,因为这种行为可以不负责,所以容易犯酒瘾,生活中军人父亲一般不喝酒,但儿子喝酒很厉害(以上只是举例说明)像管教严厉的孩子从小受鞭策,未来在工作中容易取得成就,Ta们未来依恋关系如果恰好碰上一个从小也被虐、被鞭策一样的情侣,Ta们之间很容易相互吸引,因为Ta们都喜欢去做非常规的爱好。反之,不是一类的家庭教育,一方很难得理解另一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综合以上四种婚姻模式,你找到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的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