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石鼓沧桑》

英英分享多彩生活

<p class="ql-block">  今天本打算从宝鸡开往天水,谁成想天公不作美下起了中雨,索性再等雨小点儿或者停了再走吧。</p><p class="ql-block"> 利用这点儿时间再聊聊我在宝鸡的第二个兴趣点,关于宝鸡石鼓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宝鸡石鼓,古称陈仓石鼓。石鼓共有十只,是1300多年前由一个牧羊的老人在陕西省凤翔府陈仓山发现的。十面石鼓上刻有大量神秘的文字,被称为“石鼓文”。</p><p class="ql-block"> 我很奇怪石鼓为什么能够称为镇国之宝呢?</p><p class="ql-block"> 原来石鼓上镌刻的文字,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大业前,“王公君臣征旅渔猎”等一些鲜为人知且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书法和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石鼓的发现和流传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亡……咱们今天就重点说说石鼓的沧桑经历。</p><p class="ql-block"> 由于它的文字书法价值,使得各路文人趋之若鹜,纷纷前来“捶拓”,大文学家韩愈、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争相为其撰文赋诗,使得石鼓名声日盛。历代皇帝都钟爱石鼓,如宋徽宗命人将石鼓迁入保和殿与其朝夕相伴,并用黄金嵌入字缝之间,为它装上金身以防拓摹损坏。这可惹下了麻烦,给石鼓留下了后患。</p><p class="ql-block"> 一百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仓皇出逃,十面石鼓也被埋入地下珍藏起来。</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后天下太平,石鼓重新现世,却导致蚀迹斑斑,上面的文字也缺失不少。更令人惋惜的是其中一个《作原石鼓》丢失了…。90多年后,唐王朝狼烟再起,存放石鼓的凤翔孔庙也在战火中坍塌,庙内所藏石鼓一夜之间被人偷走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 北宋仁宗时期,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当时在凤翔担任知府的司马光之父司马池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九面石鼓。但为了邀功请赏他竟然画蛇添足,私下命石匠仿制出一面假的“作原石鼓” 。但经过仔细研究鉴定,大家一致得出结论,这是一件赝品。宋仁宗大怒差点把司马池杀掉。</p><p class="ql-block"> 作原石鼓的身价水涨船高,它的去向更是引起了金石大家向传师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他下功夫寻访,在一个屠夫家里发现了作原石鼓的痕迹,原来作原石鼓早已被一分为二了,上半部变成磨刀石,下半部被掏成凹状用来捣米。上面的文字更是所剩无几。向传师急忙通知凤翔知府,连夜派兵将其运回了凤翔。</p><p class="ql-block"> 向传师立下大功也因此得到了一整套石鼓文拓本。</p><p class="ql-block"> 靖康之变金朝灭了北宋,徽钦二帝押往金都,被同时带走的当然还有石鼓,只因为石鼓是黄金包身。但因为金人不懂中原文化又嫌石鼓太重,大概每个有一吨重,因此,他们就把石鼓上面的黄金抠下来,而把石鼓扔在了荒野。石鼓也因此再次丢失……</p><p class="ql-block"> 后来南宋与蒙古联手灭金,随军而至的御史大夫王楫在机缘巧合下发现了被埋在废墟下的石鼓,石鼓再一次重新现世。被迁至孔庙,并派专人看守。此后的元明清三代都一直留在北京。现在宝鸡石鼓阁里放的也是仿品,真品现珍藏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在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为了防止国宝流落海外,石鼓也被不断迁移,先后抵达南京和重庆。抗日战争后,石鼓又被重新运回南京。但在此过程中汽车两次发生翻车事故,石鼓差点再次遭劫。</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撤退台湾之际,命人将国宝文物大量运走。原本石鼓已经运到机场,但因超重只能放弃。国宝终得保全。此后一直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它不仅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更成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8点半小雨不停,于是决定按原计划前往甘肃天水,雨最终变成了中雨,宝天高速上隧道一组一群的非常多,最长的隧道是亚洲第二公路长遂的麦积山隧道,全长12.29千米。雨大雾气也越来越多,雨刷硬化中间部分刷不到,因此太影响视线…,每天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决定在麦积山风景区找民宿住下还可以就近游览麦积山…于是下午有点时间把这篇小文章写完。</p><p class="ql-block"> 边写边学习,增长点历史知识。很有意思也很高兴不浪费时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以下是网络照片 <p class="ql-block">每个石鼓上诗文的前两个字分别为十个石鼓命名</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所用的大篆,上承金文,下启小篆,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p> 雨天开车影响视线 <p class="ql-block">入住麦积山风景区天顺阁民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