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题 记</b></p> 喀什地区古称“疏勒”,包括今喀什市及叶城、莎车、英吉沙和塔什库尔干等地域。它坐落在一片平坦的绿洲上,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交汇于喀什。喀什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以维吾尔族为主要居民,是维吾尔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地区民族特色十分的鲜明、浓郁。<br> 喀什地区的西南部与四个国家接壤: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近4000公里。 <br> 喀什地区是我们这次旅游线路的核心地区,因时间有限,只能择重点景区游览。<br> <p class="ql-block"><b> 叶城 昆仑第一城</b></p><p class="ql-block"> 叶城,西汉时为西域36国之 西夜国,距今约有2181年的历史,北魏时并属疏勒国。</p><p class="ql-block"> 叶城,突厥语叶尔羌的简称,因叶尔羌河而得名。地理位于喀什地区南部,喀喇昆仑山北麓,是南疆著名的瓜果之地,新藏公路G219线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一座被称为“昆仑第一城”的小城,它却拥有着四项世界吉尼斯纪录,分别为:平均树龄最长的古核桃园“核桃七仙园”、最大的古核桃树、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线”、徒步登山路线最长的山峰“乔戈里峰”。</p> <p class="ql-block"><b> 叶城 / 锡提亚迷城遗址 </b></p><p class="ql-block">在叶城县附近,有一座始建于11世纪末的锡提亚古城遗址。考古界有人认为,此遗址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可汗城,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时被毁。确切的年代所属有待考证,所以称之为迷城。</p> <p class="ql-block">1958年,大部分古城遗址被开垦建为公社园艺场,仅留下较高处约20亩左右的一片,今迷城景点所在地。</p> 为了能够复原古城遗址当年辉煌灿烂的文明迹象,文物专家寻找大量的资料,用生土复原了古城遗址建筑艺术群。 在古道遗址游览区,依次是象征西域古国的微缩景观群:古龟兹遗址,古疏勒、古楼兰小河墓地遗址、車师、精绝等遗址景观。 <h3 style="text-align: left">锡提亚迷城遗址是集丝路文化、昆仑文化、西域古国文化为一体的地域性古城景观。</h3> <p class="ql-block"><b> 莎车 / 昆仑古国 </b></p><p class="ql-block">莎车县位于喀什地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南缘的绿洲城邦,一座中亚与西域文化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汉代,莎车是西域36国之一,古丝路的重镇,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交汇地。唐代,唐僧取经返程曾于此讲经。至明代,叶尔羌汗国定都莎车,在西域36国中脱颖而出,成为西域最强盛的国家,历时166年之久。 </p><p class="ql-block"> 莎车现在隶属于喀什地区,是新疆人口最多的一个县,20多个民族的聚集地。在这里,有着无数文化缩影,当你走过阿曼尼莎汗王陵,那传说中的莎车古国,便渐渐展现在你眼前。</p> <p class="ql-block"><b> 莎车 /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 </b></p><p class="ql-block">阿曼尼莎汗陵,是为纪念著名音乐家、诗人、才华横溢的维吾尔族美丽女子、平民王妃阿曼尼莎汗而修建的。该陵墓外形为方体圆顶,两层柱檐伸向体外,内为穹顶。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调。</p> 拾级而上,步入陵内,可以看到四壁镶有古老而经典的《十二木卡姆》的曲名。 <h3 style="text-align: left">木卡姆艺术是一种源自民间的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新疆广为流传。</h3> 阿曼尼沙汗是叶尔羌汗国第二任国王拉希德汗的王妃,入宫后在丈夫汗王的支持下,与当时的木卡姆大师一起,广泛拜访民间艺人,用毕生精力将当地叙事歌、民间木卡姆等散落凌乱的民间艺术,收集整理汇编成十二个规范套曲,被称为《十二木卡姆》。此外,她还亲自创作了木卡姆乐舞和精美的诗篇,成为十二木卡姆中的精粹。 这种巨型音乐作品在世界民族艺术史上极为罕见,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但阿曼尼莎汗却不幸死于难产,离世时才34岁(1526-1560年)。纪念陵台基下的四周刻有《十二木卡姆》的歌词片段、即维吾尔古典双行诗,多为民歌、情歌,处处洋溢着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表述。 <p class="ql-block"><b> 莎车 / 叶尔羌王陵 </b></p><p class="ql-block">叶尔羌汗国王陵,始建于1533年,是为纪念叶尔羌汗国第一任汗王、叱咤风云的苏力坦•赛义德而建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内共葬有12位汗王及部份大臣。陵墓为伊斯兰墓型制,墓表面装饰为可兰经与三叶草,雕刻精致。</p> 高大的亭子里,安葬的是叶尔羌汗国的第一任汗王苏力坦•赛义德陵墓。亭子背后的王陵里,安葬着赛义德的长子、第二任国王拉希德汗,紧靠着他陵墓的是其王妃阿曼尼莎汗及其他们夭折的女儿的陵墓。 叶尔羌汗国被准噶尔部灭亡已300多年,只余下一片荒凉的土堆。而《十二木卡姆》的旋律至今还在盛装姑娘婀娜多姿的身段、银髯老汉从容优雅的步态以及男女歌手宛转柔美的歌喉中流传不息。 <p class="ql-block"><b> 莎车 / 非遗博览园 </b></p><p class="ql-block">在叶尔羌汗国王陵的对面,是莎车近年修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被一些人称为“叶尔羌汗王宫”。</p> 伊斯兰风格建筑是博览园的主要亮点:博览园为宫殿院落式建筑,整体以土黄色为基调,建材为木材和石砖。尖圆形拱券和精美的木刻柱廊串接起着各个院落,地方特色非常浓烈。 内外墙面多饰以细密的几何图案花纹的彩色琉璃砖、马赛克镶嵌,屋顶用蓝色的马赛克琉璃砖点缀,装饰效果强烈,设计十分精美。 在天台俯瞰博览园全景,数个大大小小的蓝色尖圆穹窿顶 极具中亚风情。 此外,园内还有新疆非遗的数个展馆,主要呈现新疆各民族融合不同习俗/ 服饰/ 木卡姆的乐器 /艾德莱丝绸 /手工艺品等场景,供游客了解体验莎车的民俗风情。 在主殿后侧围墙上镶嵌着多片独立石碑,石碑上镌刻着一条条警世醒言,碑文用三种文字表达,内容是伊斯兰先知关于为人处世的片言只语。 木卡姆文化传承中心的几十位艺人正在演绎十二木卡姆片段。鼓点激昂、琴声响亮、歌曲豪迈、舞步欢快。鹰笛、鹰舞,那只存于史书之中的文化剪影,真实而震撼地展现在面前,汇成一幅热烈动人的场景,使游人历久难忘。 <p class="ql-block"><b> 英吉沙县 / 的英吉沙小刀</b></p><p class="ql-block">英吉沙小刀以原产地英吉沙县命名,英吉沙小刀是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好的刀刃可达到“钢薄如纸、削铁如泥”,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特提一笔。</p> 英吉沙小刀做工精细、造型美观,刀身选用上等钢材,刀柄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有的还会镶嵌宝石、金银等装饰物,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曾经是代表西域男性身份的象征。 <p class="ql-block"><b> 喀什市 / 香妃园 </b></p><p class="ql-block"> 喀什市是中国最西的一座城市,西倚帕米尔高原,日光最后的余晖从那里开始降落。</p><p class="ql-block"> 车行傍晚、至喀什市东郊的香妃园。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镌刻着 “香妃园” 三个红色大字。站在这里,一切过往的传奇都将变得生动起来。</p> <h3 style="text-align: left">“香妃”是乾隆皇帝的维吾尔族妃子-容妃,她来自今天新疆的喀什地区。因香妃的叔叔和哥哥在清王朝平定新疆地区叛乱的战争中立下功劳,招入京城居住,香妃就是在此期间成为乾隆的妃子,赐号“香妃”, 乾隆皇帝对这个维吾尔族妃子是非常重视的。</h3> 香妃园内东侧复制了她在北京住的宝月楼,整个建筑是以伊斯兰元素为主,以慰香妃乡思。 景区内的回廊景观。 园内 香妃戏蝶塑像 园内中轴线上一对英武的伉俪。 中轴线的尽头,是被人们以讹传讹称做“香妃墓”的一座陵墓群。陵墓建筑外有一池清水,林木参天,清幽宜人。 这座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穹顶宫殿式陵墓建筑群,其实是香妃娘家家族的墓地——阿帕霍加墓,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后来因传说乾隆皇帝的香妃埋葬于此,于是香妃墓的名字被渐渐传开、取代了原名。 香妃,一个维吾尔族的传奇女子,因政治联姻上演了百年好合。喀什古城因香妃而更显历史的厚重。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 喀什市 / 老城区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喀什,维语称喀什葛尔,西域36国的疏勒故地,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也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文化名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西汉张骞来过这里,一篇《汉书•西域传》,让喀什噶尔撩开面纱,走向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东汉名将班超来过这里,出任西域都护,在此守疆卫土17年,荡平了匈奴势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土,疏勒是首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唐僧西天取经在此讲经传道、留下了足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喀喇汗王朝时期,这里曾为首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如此城郭,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成为了中外商贾云集的国际商埠。</span></p> 两千多年前,它就容纳了四大古文明的汇入,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华夏五千年文明,都在这里烙下深深的痕迹。 2000多年的历史,铸就了喀什老城的古貌,老城区自然是它最好的显示。<br> 喀什市最值得探究的无疑就是喀什老城,古老的西域风情在此依然延续。<br> 老城是以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中心向外做放射状扩展,有十三条主街和上百条小巷子。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div> 这里维吾尔人文气息浓厚,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穿梭在老城区,宛若置身北非摩洛哥的菲斯古城。<br></div> 老城是喀什的灵魂,承载着这个城市辉煌的过去与无奈的现状。2009年,喀什市对老城区进行集中改造,修旧如旧,一户一设计,提升了喀什老城景区景观质量,原本破旧的古城逐步旧貌换新颜,现在约有居民12.68万人生活居住在此。 <p class="ql-block"><b> 喀什古城东区 </b></p><p class="ql-block"> 走进喀什老城区,犹如置身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p><p class="ql-block">古城门内的阿热亚路上,十二木卡姆富有特色的音乐响起、在阿凡提的指挥下,精彩纷呈的喀什古城特色巡游表演开始了。演出队伍载歌载舞,行进在古城的老街上,游人瞬间被快乐的氛围所包围。</p> 姑娘们宛如彩蝶,小伙子英俊帅气。老街上弥漫着在喀什才能感受到的一种浓郁气息,仿佛走进了古西域那段辉煌的时光。 “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一句煽情的口号,挟裹着滚滚人流涌向喀什老城拍照为证。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精神寄托,老城区内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个清真寺。租借一身漂亮的维族服装,拍个美片发到朋友圈,已经成为年青游客的时尚之举。<br> 喀什古城的传统,是家家户户都有手艺人。多年的延续与传承,很多传统手工艺都已成为非遗,涉及铁器、木器、砖雕、土陶、乐器、花帽、服饰等12个项目。 巴扎集市是维吾尔族人生活的缩影。喀什老城到处都是各种巴扎:花盆巴扎,坎土曼巴扎,木器巴扎、药茶巴扎、帽子巴扎,乐器巴扎、首饰巴扎等等,沿着各条老街的路边像万花筒般的呈现在游人的眼前。 “坎土曼巴扎铁业公社”店铺门前招牌:“<b>打铁还得自身硬</b>”。“坎土曼”巴扎主要以铁匠铺打制经营坎土曼等生产生活工具而得名,承载着早期铁器制作给人们留下的难忘岁月。游客在此能看到传承了数百年的维吾尔族铁艺加工全过程。 喀什古城有好些铜铁手工艺品,很有西域特点。 走过木器巴扎,手工艺人小心翼翼地以烙铁为画笔,在葫芦上绘就精美独特的图案。<br>各种木器的雕刻是喀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特别的花纹和色彩展示出了深厚的民族特色。 这里是民族风的天堂,阿热亚路街道两旁很多小摊商铺,五彩缤纷精致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小花帽、葫芦、乐器、土陶器皿等令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此情此景,亦不输当年赶往大月氏的张骞、到达疏勒城时所目睹的老城繁荣风采。 喀什还被誉为“长寿之乡”,而长寿的秘密,少不了维吾尔药茶的辅助。 玫瑰茶、水果茶、医药茶、砖茶、调料花茶.....在喀什人的眼里,它们是药,也是日常生活中的“茶叶”,这些药茶参与喀什人的饮食,一起见证岁月的变迁。 在药茶馆的隔壁,就是喀什网红“阿布爷爷古城缸子肉店”,它是一家祖传三代的店。什么是缸子肉?新疆歌词讲:“大锅羊肉的弟弟、盆盆肉的弟弟,它就是缸子肉”。小小的缸子肉煮熟的更是一种文化,将如今难得一见的搪瓷茶缸留在人们的视野里,让人们感受时光流转的魅力和历史的变迁。 喀什老城是一座安逸幸福的城,常常会看到老人们三俩结伴坐在椅凳上晒着太阳、娓娓细语,头上的朵帕小帽,更增添了一抹风趣。 孩童们在家门口欢快嬉戏,更有小朋友甚至会直扑到你的镜头中,凹造型让你拍照,维吾尔族人特有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小姑娘稚嫩的脸庞,写满纯真无邪。 走进有300多年历史的“买买提的老房子”,这里是以前地主巴依老爷家住的地方,是聆听其后人讲述喀什历史的绝佳场所。 离开巴依老爷家,沿着欧尔达希克路、走进了“汗巴扎”美食街。全长近300米的街道两旁200多个摊位依次摆开,叫卖声此起彼伏,弥漫着暖暖的烟火气息。 小吃街可谓是应有尽有,所有你能想到的新疆美食小吃,这里基本都可以找得到。从鲜美的手扒羊肉,清甜滋补的玫瑰花鸽子汤、到可口的羊肉抓饭、抻面小吃,或者你想吃正宗的羊杂汤,这里是一应俱全。 <p class="ql-block"><b> 喀什古城西区</b></p><p class="ql-block"> 如果给喀什找一个地标的话,那就是艾提尕尔清真寺。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朝年间的1442年,经过多次的再建和扩建,已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中亚穆斯林的“麦加”,虔诚而淳朴。</p> 它既是一座寺院,也是一所学校,培养了许多致力于历史与宗教研究的学者。它守候着古老与虔诚的智慧,做着永不知疲倦的祈祷。 艾提尕尔清真寺周围是一片古老的街区,这里横七竖八的交织着很多条小路,它们四通八达,每天上演着最贴近游客的喀什生活。与游客擦肩而过的维族居民,与摩洛哥老城内遇到的穆斯林汉子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艾提尕尔清真寺西侧古董巴扎街,出售一些带有历史沧桑的物品,古老的手工艺品、铁制品、木制品、陶器、古玩充斥在这狭窄的街道。 清真寺南侧的吾斯塘博依路,它久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千年。在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国际商埠的历史记录中,吾斯塘博依路一直都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茶馆是喀什的地域文化特色之一,老城的又一名片,古老、朴实,封存着喀什百年记忆。对于生活在吾斯塘博依路上的老喀什人来说,去茶馆喝茶是每天必须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条街上,有民间乐师古地茶馆,有喀什古老房茶餐馆。 在路中段一个岔路口的拐角附近,伫立着一个极具新疆风情古朴的老茶馆:它就是喀什目前仅存的一间百年老茶馆。老茶馆在大家口口相传之后,已经变成“喀什必打卡”的网红胜地。 吾斯塘博依路上的老喀什人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这些茶馆,人们品茶吃馕、听歌赏舞、唠家长里短、谈八卦琐事,小小空间里容得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闻。用这種方式传播信息,延续着丝綢之路上的故事。 兴致所起,当地老艺人们会奏起热瓦普、都塔尔琴,清脆明亮热情奔放的手鼓伴响,欢歌伴热舞,玫瑰花茶伴着《十二木卡姆》,品出的是古城的年轻与活力。老茶馆真正的吸引力则在于这里沿袭并传承着维吾尔族上千年的传统习俗,这里浓缩了老城古老又沉甸甸的记忆。 从吾斯塘博依路拐入巴格其民宿小巷,发现周围的老城区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仿佛置身一个中世纪的时间隧道之中。 从前面一个小巷子里,一阵浓浓的烤香味扑鼻而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往。原来,这家名为“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的烤馕店是一家网紅店。这家人祖祖輩輩都在古城里生活,世代打馕、至今已是第七代。名气大,生意非常好。 在塔哈巷游拍街入口处,近距离遇到了一对塔吉克族的姐妹。在征得她们同意后,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并深表感谢。 塔吉克族自称“托吉克族”, 他们的先祖来自遥远的中亚,属欧罗巴人种,使用塔吉克语(波斯语),信伊斯兰教。塔吉克族虽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但大约在几千年前,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的帕米尔高原上了。 塔哈巷里的维吾尔族民居形态别致、装饰美观。沿街两侧生土色的墙面被彩色瓷盘装饰的充满异域风味。 民族服饰店门前墙壁上的路牌,就是喀什古城的景点指南。 小巷沿街土质建筑上精美的雕花门窗。 伊斯兰风格的砖砌拱门,一个戴着花帽的老人正在叫卖他的葡萄。 巷道两侧种满了石榴树、无花果树,不时有孩童的嬉闹声传入耳中……街道上款款走过的当地维吾尔族女子,婀娜多姿,化着精致的妆容,也是一道风景。 蓝色彩虹巷是古城景区特别倾情打造的一条短巷道。墙体刷上宝蓝色,鲜花盆景错落有致,与古城普遍的黄土墙形成了强烈反差,一瞬间恍惚位移到了摩洛哥的蓝色山城舍夫沙万。这条仅几米长的小巷已成了众人旅拍摆拍的热门背景墙。 <h3 style="text-align: left">而布袋巷是一个比蓝色彩虹巷子还有格调的小街巷,墙面挂满了各式各样手工编织的彩色地毯、挂毯和袋子,艺术气息与民族风情扑面而来。</h3> 漫步在古城的边边角角,看泥墙土屋、看砖砌拱门、看门楹窗槛、看路边的各种花卉盆栽……寻找古城人民生活的细节,感受岁月留下的痕迹、就足够有意思的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 高台民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高台民居,位于古城区东南面一处黄土高崖上,</span>是喀什市尚存的一处独特的生土建筑群。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制作土陶品。2021年,高台民居在不打破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加以装饰。</span></p> 据说入口处的大门拱形图案、是来自于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的汉代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高台民居地势崎岖,小巷很多,巷内还有很多百年前的老宅住房。一户民居就是一部家族繁衍、生息、兴衰、后代延续的家族历史。 这是一座陶土色的城,一砖一瓦,都是时光积淀的韵味。土墙上工艺繁杂的雕花门窗,又给这份厚重增添了典雅活泼的趣味。 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传统维吾尔族居民,都是靠一门手艺养活一家人,这些手艺经过延续与传承,形成20多个非遗工坊集聚于此:土陶、木器、砖雕、编织、药茶、鞋匠、…… 这里既是传承人的工作现场,也是外地游客体验非遗的展览馆,让这份值得维吾尔族人自豪的非遗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延续。 <p class="ql-block"><b> 古城夜景</b></p><p class="ql-block">随着夜幕降临,喀什古城犹如穿上色彩斑斓的盛装。</p> 古城大门右侧“喀什•印象”一条街跃然眼前,显然这里已成为喀什地标式的景点、喀什夜晚最热闹的去处。整条街处于古城最高处,街的一边是各类酒吧、咖啡厅、特色民宿等等小店。驻唱歌手弹奏着吉、唱着动听的流行歌曲。 另一边是古城城墙,墙边整齐地排列着木制桌椅,供人们喝啤酒、吃烧烤,欣赏着城墙内外的古城夜景。阿凡提带着他的小毛驴也赶来凑热闹,在路边热情地招揽着往来的游客。 与喀什老城区仅有一街之隔的昆仑塔璀璨绽放,美轮美奂的灯光造型将喀什夜色点缀得更加壮美。高台民居崖上的探照灯划破了喀什的夜空,整座城市都被光影点亮,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在五光十色璀璨灯光的照耀下,阿热亚路呈现出和白天完全不同的面貌。 一座城市的浪漫往往绽放在月夜之时。夜深人静,橘黄色的灯光照在老街区小巷子的墙上,整条街如宫殿般金碧辉煌,更增添了玄幻的神秘色彩,处处透露出浪漫的气息。 风情万种的喀什葛尔,有机会还会再来探访! <p class="ql-block"><b> 跋</b></p><p class="ql-block"> 喀什是真正的维族之邦,看他们长相服饰、听他们语言,充满了《天方夜谭》的异域风情,风格陌生又迷人。</p><p class="ql-block"> 千年以来隐藏在大漠里的文明,有一种从容于世的美。历史塑造了喀什独一无二的美感,或艳丽或庄严,或迷幻或时尚,却都能让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人们流连于热闹的街区,置身于十二木卡姆歌舞,感动于居民灿烂的笑脸,迷醉于丝路古道千年遗韵,一切皆源于当地的民族文化保护得好——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街区形态建筑方式;华丽多样的民族服饰;丰富的特色美食……</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 后记:<br>时隔近一年后才完成记录南疆旅途见闻的点点滴滴,缘自于家中有要事拖累、无暇静心,只能抽空断断续续记上几笔,以免辜负了难忘的南疆之行。<br> <p class="ql-block">图片、编辑、配文| 忧郁的月光</p><p class="ql-block">本文史料及个别图片源自网站</p><p class="ql-block">音乐:《十二木卡姆》乐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