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零二四年三月,我与相识五十四年的朝阳大队知青同伴聚会,现在大家都成了老人,令人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都昌县春桥中学的新址,也是我从事教学生涯的第一工作单位。七三年的上半学期,我在这里担任语文代课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是中国首届教师节,,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九江市首届优秀教师的表彰大会,授予我的“九江市优秀教师荣誉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与都昌二中八三年毕业生合影,左边前排第二人就是我,我在拍照时戴着眼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顾蕴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上海人变成都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上海一所高中的六七届高中毕业生,毕业时,学校的毕业分配小组明确告诉我,我的毕业去向是上海工矿。可是阳差阳错,我成了江西都昌的插队知青,后来又在当地担任英语教师。也许我真的与都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住就是二十三年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八年下半年,上海的六七届初、高中生开始毕业分配,我妹妹是六七届初中生,与我同时参加分配。根据当时上海的政策规定,如家中有二人同时毕业,有一人去农村,另一人可以分配在上海工矿。我妹妹考虑到我的年龄大了,执意要把上海工矿名额留给我,而她自己去了农村 ,于是我天天在家等待邮局寄来的工矿通知书。看到其他同学都已陆续收到通知书时,我心急如焚,三番五次地去学校了解情况,负责分配的老师总是斩钉截铁地说:“不要着急,你的工矿名额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 ,通知书迟早会来的。”我信以为真,又在家里傻傻地等通知。直到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晩上,老人家发表了知识青年去农村接受再教育的指示,顿时全国各地的初、高中生的分配方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天一早我又去了学校,老师告诉我,根据市里通知,从现在起不再发放工矿通知书,全部面向农村。一时我的人仿佛掉进云里雾里,摸不着边。虽然我仍怀着侥幸心理,希望奇迹发生在我身上,终究是徒劳无益。经过一年多的内心挣扎,终究我还是面对现实,不能呆在家里吃闲饭了。我毅然与弟弟一起去江西都昌春桥公社插队落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城市学生变成插队知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乎从下决心务农的那一刻起,我就准备在农村刻苦锻练,努力工作,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也会有一片光明的未来。当时下放到春桥公社的上海知青有百余人 ,年纪都在十七、八岁,而我已经年满二十三岁了,还是高中生,很多知青弟妹对我很友好,称为一声“璐璐姐”,真的很感动。刚下乡时,在朝阳八队过渡了三个月后,然后与其他七位知青安排到朝阳五队,即火烧湾生产队。由三位女知青、五位男知青,组成一个知青集体户。大家分别来自不同的学校,除了我弟弟和邻居张培华之外,其他五人从未谋面。大家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性格脾气也不相同,而今要同吃一锅饭,天天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作为班长的我,心里感到压力很大。由于在家里我是四个弟妹的大姐,读高中时又住宿在学校,积累不少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我想,要带好这个班,搞好团结是重要的基础,我就要以身作则,带好这𠆤头。我把班里的同伴当作是自己的弟妹,处处关心他们,有事就同大家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取他们 合理建议。增加了彼此间的沟通,避免了矛盾的产生,也加深了相互间团结。无论是在田头,还是在餐桌上,都能听到大家朗朗的笑声,好像是一群情深的兄弟姐妹。虽然身处异乡客地 ,远离父母亲友,依然能感受到一份浓浓的亲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我们班里的团队搞好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拿每顿的都要吃的蔬菜来说,当时很多知青集体户没有管理好他们的菜园子,常常为三餐的饭菜烦恼,造成了分灶吃饭的现象,集体户的团队可想而知,大家的心情一定也不会很愉快。而我们的知青集体户从开始那天起,一直到并入大队知青林场前 ,大家始终同吃一锅饭,这是我们集体户引入为傲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班里的知青们齐心协力地种好生产队分给我们的自留地,还有人特地从上海寄来蔬菜种子。几位男知青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浇水施肥,而女青年帮助烧饭煮菜。皇天不负苦心人,果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种的青菜罗卜又大又嫩,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连当地老乡也对我钔赞不绝口,啧啧称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劳动中勤奋好学,在老乡的言传身教下,掌握了很多干农活的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农忙时节尤为明显。我们每个人都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插种技术,又快又好,所谓“好”就是插下去的秧苗容易成活返青。如班里的张培华、王意萍、张岳平都是插秧能手,而班里的许万平更是全大队闻名的插秧高手 ,当时全大队无人能及 ,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话题。我和班里的同伴一次又一次完成队里安排我们的任务,为生产队的粮食大丰收出了一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来到火烧湾村以后,村里的干部群众对我们都很关心,就像对待家人一样。逢年过节时总要给我们送来礼物,清晨时光,常有大婶大妈在我们家门口放上新鲜蔬菜。虽然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的往事,依旧印在我脑海。队里为了加强与知青的沟通 ,把我吸纳到了村委会,我起到了桥樑作用 ,从而密切了生产队与知青们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来说说我的理想吧。我在上初中和高中时,对英语课程情有独钟,英语成绩也是出类拔萃 ,而且还一直担任课代表。随着对英语学习的喜欢,萌生了长大以后要当英语教师的理想,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作贡献。下乡以后,尽管生活条件艰苦 ,体力劳动繁重,但是“知识就是力量”的格言熔印在我心中 ,始终也没有放弃我的理想。我利用空余时间,无论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还是微弱的灶膛火光里,背诵单词 ,阅读文章 ,持之以恒,从不简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一年夏季的“双抢”季节,在公社中学里读书的学生放农忙假,回到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有一次与他们谈起英语的教学情况时 ,他们有些怨言 ,因学校的英语课师资缺乏 ,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我听后感触很深。心想 ,我国还是一个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国家,不懂外语怎么能够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呢?如果我能当一名英语教师,为国家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那该多好啊!那不就是我追求的人生理想吗?尽管願望是美好的,还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意味,毕竟从一个插队知青想要一跃成为人民教师 ,这之间就像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怎么能够轻易逾越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毫无结果。但我坚信,我的想法是光明磊落的,也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为我增加了信心。于是我打消了一切顾虑,决定向有关部门毛遂自荐。这时我想起了都昌县“五七”大军办公室主任兼春桥公社“五七”大军的李文焕指导员,他温儒文雅,待人和气,据说是当年南下的大学生干部,英语水平很高。我用英语给他写了一封信,来表达我想用自己的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指导员接到信后,给我回了一封信,他对我的英语水平和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精神表示赞赏,同时也肯定了毛遂自荐的勇气和想法,符合当前的政策,目前各级政府正在重视发挥知识青年在建设新农村的作用。他还表示,作为一个负责知青工作的领导,他会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有才能的知识青年,发挥他们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插队知青变成人民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三年初,我接到去公社的通知 ,到了公社办公室后,公社秘书通知我:“根据你在务农期间的出色表现 ,以及你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公社决定派遣你去春桥中学担任语文代课老师,时间暂定一个学期。”当时心里很激动 ,虽然仅仅是语文代课老师,但离开我当老师的理想己经近在咫尺了,也许这就是我迈向教育生涯的第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一早,我打起背包,搬进了春桥中学的教师宿舍。学校的领导和同事对我这个初岀茅庐的新人报以热烈的欢迎,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语文虽然不是我的强项,但凭着扎实的功底,还是很容易上手。我最欠缺的是教育经验,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抽空听老教师讲课,虚心向他们学习,同时在煤油灯下加强备课,逐渐积累了教学经验,我在讲台上是学生的老师 ,下课后是学生的朋友 ,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加以改进,使我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期结束时,学校的领导和同学对我认真负责的教育态度给予高度的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代课结束后,我又回到生产队参加夏季的“双抢”劳动。在新的学期开始前,我接到大队的通知,由我担任火烧湾村的小学教师。我要在一只教室里分别教初小三个年级的小学生,学生年龄分别在七岁至十岁,以前农村的孩子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成长的,现在一定改善了,也许在电视剧里还能看到这种场景 。要当好这种启蒙老师确实有些难度,既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用严格的纪律来加以约束,逐步使他们步入正轨。学期结束时,学生的家长对我的教育方法纷纷表示满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七三年底,我正式调入教育系统,成为一名教师,实现我的理想。从此我步入了终生的教学生涯,再也没有离开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接着参加了九江地区在庐山举办的英语培训班,为期一个月。结束后分配到徐埠中学担任高中英语老师,该校的学生来自周边七个公社的精英,是都昌县境内颇具规模的一所高中。后又调到都昌县二中(前身为新妙共大) ,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英语老师。在八六年调到都昌县中学继续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英语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自身是六七届高中生,还不算是完整的高中毕业,却承担着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从学历而言 ,已经超出了我的极限,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从而也能看出是学校领导和学生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始终把我的工作看成是最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把培养学生成才看成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为了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满足于教育的需要,我坚持学习,不断进取。我参加了九江师院举办的英语函授教育课程,还参加了全国成人大专统考,取得了大专毕业文凭。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一声:“我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都昌县的教育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二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像一位勤劳的园丁,兢兢业业地培养着祖国的花朵,使他们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也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我所尽的一切努力,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我。在教师职称评审时,我被破格晋升为中教一级教师,并在千分之三的工资普升时,提升我一级工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一九八五年的九月十日,全国老师欢欣鼓舞地迎来了全国第一届教师节,我很荣幸地参加首届九江市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在会上授于我“九江市优秀教师荣誉证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还作为教师代表,在八二年至九二年期间,担任都昌县政协委员,为都昌县的建设发挥自己的应尽职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七四年初与春桥中学的教师蔡长荣结为连理,后来他也调到都昌师范学校任付校长一职。我们有二个孩子 ,都在都昌出生和成长。一九九三年,上海文教系统通过人才引进机制,把我们全家调到上海 ,回到了我的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今已是古稀老人,皓首白发。回首往事,感慨万分。发生在我第二故乡的点点滴滴小事,依旧在我心头萦绕,这是一段终生难忘的故乡情怀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