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泽东《七律·长征》<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岷山多峭壁,寒色聚南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霁烟光暖,晴开瑞气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村银境界,一朵白芙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寄语携樽酒,呼朋策短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明•许建勋</div> <p class="ql-block"> 岷山山脉位于四川省北部和甘肃省南部边界,属横断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700余千米,平均海拔4000——4200米,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岷山中南段在四川境内,是主体,北段在甘肃境内。白龙江(嘉陵江上游)从西北向东南将岷山山脉分割成南北两列平行的山岭,也成为四川和甘肃的分区。岷山山体大多属石壁陡峭,山顶尖锐,为冰川创蚀而成的角峰。岷山西面高原冰川消融形成多条河流,带着大量的沉积物,从高到底不停的冲刷,造就了成都平原。岷山有众多传说和故事,其中以三国魏将邓艾开辟阴平古道攻入蜀地和红军长征攻破腊子口的故事流传最广。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使岷山变得更为出名。</p><p class="ql-block"> 岷山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3,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最大。岷山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公尺。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3,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最大。岷山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甘肃境内为岷山北,由花尔盖山、光盖山、迭山、古麻山等组成。四川境内为岷山主体部分,有摩天岭、雪宝顶、九顶山、青城山。</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岷山风景图</font></h3> 在临潭南百里许,卓尼与迭部交接处,迭山横空出世,亘立天际,千峰嵯峨,万仞壁立,终年积雪皑皑。山顶有双峰峙立,宛如天门石阙。从临潭登高南望,雪岭排空,与白云混一,常常唯辨彼此,极为峥嵘。迭山,盖因表述山川重叠之意,位于甘南迭部县与卓尼县交接处,为迭山、光盖山、华尔干山等诸山峰的总称,主峰错美海拔4920米。是昆仑山中支巴颜喀拉山余脉东段的一个分支,也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一段分水岭。<br> 迭山横雪,最早记载于清光绪《洮州厅志》。迭山,东西绵延一倍余公里,南北约有三十多公里的一个无人区域,其大部山体海拔3500米以上裸岩,长年积雪。每逢冬季,更是大雪横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所称“迭山横雪”,便是对此壮丽景色的写照,也是《洮州厅志》所录洮州八大景色之一。<br> 措美峰位于迭部县卡坝乡北部,距县城63公里,东与舟曲相连,北与卓尼为邻。措美峰主峰海拔4920米,横亘南北180平方公里,是甘南州第一高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岷山风景图</font></h3> 太子山,又称太峙山,位于和政、临夏县境内,离和政县20余公里,临夏市30余公里。属昆仑山-巴颜喀拉山东北边缘余脉西倾山北支,是临夏县南部、大夏河以东高大山岭的统称。由母太子山和公太子山组成,母太子山在东,海拔4368米,公太子山在西,海拔4183米,两山之间盘坡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临夏与夏河县的分界,是连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纽带,是历代兵家设防要塞。太子山风景两大特点:一是山麓翠绿,二是山峰晶莹。相传秦始皇长子扶苏,曾带兵征战于此,太子山由此得名。<div> 据有关资料推测,太子山的形成要追溯到一亿五千年以前的白垩纪时代,那时地球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互撞击挤压形成了青藏高原,形成了昆仑山系。太子山山形奇特,山势高峻陡峭,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显露的峰壁似白骨一般,又名“露骨山”。这里山势壮观巍峨,云遮雾罩,是连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纽带,是历代兵家设防要塞之地。<br></div><div> 关于太子山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长子扶苏为太子。为抵御匈奴入侵和骚扰,命太子扶苏带精兵十万人,分兵镇守从甘肃临潭冶力关至积石山关绵延几百里一线。大本营就设在和政县新营乡炭市集。次年,秦始皇病死巡行途中,胡亥为达到篡权之目的,与太监赵高合谋,密不发丧,运灵柩回都城咸阳。借父皇口谕,派使节持诏书,急招扶苏回宫商讨国家大事,并赐御酒一坛,在酒中放下毒药,扶苏接罢圣旨便带十几名亲信将士乘马上路,临行前喝了坛中皇封的御赐酒,行到广河县所在地,由于毒酒药性发作,便一一从马上跌落下来,七窍流血即时毙命。后为纪念扶苏太子的不幸去世,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太子寺,故广河县城旧地名为“太子寺”,扶苏镇守的这一带山脉便统称为太子山。<br></div><div> 太子山,藏语称“阿尼念卿”,又称大峙山,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 东南起洮河下游地区, 西南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 夏河、 合作、 卓尼四县(市)毗邻, 东北和临夏州康乐、 和政、 临夏三县相接。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43'-103°42', 北纬35°02'-35°36'之间。 东西长约100km, 南北宽约10km。 太子山海拔在2200~4636m之间, 由一系列山峰和沟谷组成, 其中海拔超过4000m以上的山峰有: 巴楞山(4080m)、 公太子山( 4162m )、 母 太 子 山( 4368m )、 猪 嘴 山( 4334m )、 威当山( 4062m)、围子山(3719m)。<br> 太子山脉古称太峙山、露骨山,系秦岭北条大山西延部分西段,是州境南部东西走向天然屏障界山。西端有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3座,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乃旺岗(4304米),主要山峰共25座,海拔均在3000米左右。总长74公里,总面积520平方公里。北延支脉有葱花岭、建齿山、麦古山、横山子、南阳山等。山阴有宽10公里,海拔2600米以上的过渡带,遍布次生林及多种中草药资源。山体高大,阴山面宽,对州境南部气候影响巨大。地处阴山的临夏县铁寨乡新发村测得年雨量达1030毫米,为全省最大降水点。<br> 太子山脉古称露骨山或太峙山,为和政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夏河县分界山脉,东起与康乐交界的保儿子山,西止与临夏县接连的太子山,主要山峰25座。槐山子山脉为和政与广河、康乐县分界山脉。南起吊滩乡拜殿山,北止达浪乡堡子山。主要山峰8座。<br> 太子山依其西北——东南向延伸,自西北到东南有大小数峰:登波山,海拔3 368米,位于夏河县曲奥乡境内;公太子山,高4 162米,母太子山(藏语称阿乃玛玛),高4 332米,猪嘴山,高4 304米,修季克卡,高3 756米,以上诸山均在夏河县上卡加乡境内;阿尼威当山,高4 062米,扎格尔杂,高3 908米,召见卡,高4 027米,早胜日吾钦,高3 641米,围子山,高3 791米,以上诸山峰均在卓尼县康多乡境内。<br></div><div> 太子山:西愈土门关,沿卡加道、佐盖多玛进入卓尼县和临潭县,绵亘数百里,是夏河县与临夏州的天然分界线。主峰为卡加道乡境内的母太子山(阿乃玛玛),海拔4332米,为夏河境内第二高峰,北可望河州城,南抵合作镇,西与甘加达里加山对峙,东与卓尼白石山相连。属同一山脉的还有公太子山(海拔4162米)、猪咀山(海拔4304米)、阿尼威当山(海拔4062米)<br>等,均呈西北——东南走向。太子山景色壮观,山势巍峨,群峰突起,顶颠入云,白雪皑皑,正如清人王宏诗曰:“寒雪经年积翠微,群峰高并白云齐,天连西北昆仑远,势接东南秦华低。”太子山资源丰富,南北山麓,遍布丛林,雪线附近为针叶林带,以下渐次为针、阔叶混杂林带,夏日一片葱茏,秋季红叶满山,与山颠白云、白雪相映生辉。山野间栖息着金钱豹、梅花鹿、崖166 第二编 自然地理羊、山狳、香獐、野猪、狼、狐、雪鸡、马鸡、柳鸡等珍贵动物,并产雪莲花等名贵药材。矿藏有金、铜、锡等,整个山体为取用不竭的石灰石原料,北麓小关一带有大理石矿。<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