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泾河由西向东纵穿泾川县,我们被安置在泾河流过的川道里。川道里由西向东依次是王村公社、城关公社、东风公社和泾明公社。</p><p class="ql-block"> 泾明公社在川道里由西向东依次是雷家沟大队、紫荆坡大队、长务城大队、沟门前大队和山底下大队共5个大队。</p><p class="ql-block"> 沟门前大队由西向东又由蔡家嘴、阴沟、东风和王家硷4个生产队组成。其中前面三个生产队在川里,王家硷生产队在山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知情点在东风生产队,这里是大队革委会所在地。 </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的宿舍正在修建中,所以我们被临时安置在大队部院子里。有三间房子给我们,其中一间大房住4个人,另外两间小房各住三个人。</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有供销社的商店,有合作医疗站,还有大队革委会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大队党支部书记是薛耀祖,大队革委会主任是梁永岐,文书是薛显荣。还有杨广元、陈拴民两个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供销社商店在大队部院子的西侧,他们单独有一个小院子,有老肖和小袁两个人打理。</p><p class="ql-block"> 合作医疗站有薛孝儒大夫和尚玉秀司药两个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沟门前时已经傍晚时分,大队门口有一帮小学生在迎接我们。领头的是胖乎乎的穆饶之,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场面很是热烈。</p><p class="ql-block"> 东风生产队是有两条由南向北通向泾河的山沟组成的。东面的这条山沟周围有十几户人家,叫做梁董家。西面的这条山沟也有十几户人家,叫阳面子。梁董家以梁家和董家为主,阳面子以薛家为主。生产队的大场、场房和仓库在阳面子,大队的小学在梁董家。梁董家和阳面子各有一个饲养站,两个饲养站各有十几头牛和几匹驴。这些牲口是生产队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地里的重活全靠这些牛和驴来完成。</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队长是梁存财,副队长一个是薛书彦,另一个是赵月娃。会计是薛自孝,保管是薛三俊,后来换成薛赞玉。</p><p class="ql-block"> 社员们住的都是窑洞。除了大队院子和小学校有几间房子以外,其他社员都住的窑洞。社员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北边就是泾河,在人们的住地和泾河之间有一片开阔的土地,生产队的最主要良田就在这一带。</p><p class="ql-block"> 泾河边有一片小树林。</p><p class="ql-block"> 罗长公路(罗汉洞至长庆桥)从大队门口经过沿泾河蜿蜒向东而去。</p><p class="ql-block"> 泾河的水在枯水期是很小的一股小溪流,水只没到脚脖子深的地方,夏天水是热的,我们常到河里面洗澡。</p><p class="ql-block"> 下大雨时泾河水暴涨,河面很宽,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土和浪柴汹涌而下,小树林一片汪洋,靠近岸边的树木会被连根拔起。</p><p class="ql-block"> 我们休息了几天以后从6月1号开始参加生产队的劳动。</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干点轻活,比如锄锄地,拉拉粪之类的。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正式参加了生产队的各种劳动。打机井、挖水渠、割麦子、犁地、碾场扬场、小麦移栽、高粱移栽等等。冬天平田整地,打石头扶钢钎、抡大锤,拉粪拉石头……基本上所有生产队的活我们都干过。</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年轻时候经历了许多劳动和历练,为我们积淀了厚重的人生经历。</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的人生财富,挺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