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山艺社西北行(3)—马兰

木风

<p class="ql-block">  5 月 24 日,我们十人小队唱着“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西瓜大又甜,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眼睛真漂亮”,依依不舍地告别大板城这座浪漫古镇,向马兰进发。马兰是个神秘的地方,是制造盾牌撑起共和国脊梁的地方,也是我们此次西行采风的核心目的地,一路上同行的周选桂老师给我们讲解马兰精神的内涵、叙说马兰的故事、马兰精神的民族意义和国际影响。我们内心充满敬意,满心期待早点到达马兰。</p> <p class="ql-block">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这首儿时跳皮筋唱的歌谣,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然而,却鲜有人知这首童谣背后竟隐含着对远方亲人血浓于水的思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群人突然消失,为了国家秘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他们奔赴戈壁大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铸造国防盾牌,隐姓埋名,孩子们只能在这动听的歌谣里表达亲情。</p> <p class="ql-block">  马兰神秘且庄严,我们满怀着对一代代马兰人的崇敬和对祖国国防事业的关切,踏入这片土地。 </p> <p class="ql-block">  在马兰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步入马兰红山军博园,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高耸的马兰花雕像,象六尊“钢铁巨人”,巍然矗立在茫茫戈壁荒原,展现着马兰精神中“惊天动地”的宏大意蕴。“马兰魂”三个大字就镌刻在雕像上,《马兰谣》歌词也凸显在如利剑一般直指苍穹的叶片上,“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伴着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摇着驼铃,吹着鹰笛,敲醒了黄沙漫卷灰蒙蒙的天。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出银星,舞起长剑,撑起了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哦~马兰啊马兰,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p> <p class="ql-block">  马兰红山军博园位于新疆和硕县,有 52 栋文物保护建筑。它是中国“两弹一星”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走出了程开甲、林俊德等 12 位院士和 29 位科技将军,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行中的周选桂老师曾在此服役20多年,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旅画家。</p> <p class="ql-block">  在解说员的介绍下,当年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的场景在大家眼前显现,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为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营房外那一排排参天的白杨,都在无声诉说着昔日的艰难与坚守。我们伸出双手,拥抱着大树,用心抚摸那些树叶,心里对默默耕耘的科研人员油然起敬,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是国防的坚盾。</p> <p class="ql-block">  采风过程中,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创作者。艺术家们创作了近百幅书画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红山军博园为背景、以马兰精神“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为主题创作的八尺山水画《脊梁》。此画气势恢宏,通过细腻笔触展现出红山的壮美与坚韧,仿佛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罡毅的脊梁。另一幅书法作品《军魂》则以刚劲的线条,抒发对军人的敬仰与赞美。杨金含社长挥毫写下 30 多幅“福”字,传递对马兰的美好祝愿。官兵们热情地围着我们,亲切交流,还有些站在书画作品前流连忘返,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马兰精神的传承与颂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