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青石板上的沧桑记忆——古城建水

毛毛(沈明华)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称临安),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它的美不仅在于风景的秀丽,更在于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古城的街巷,感受历史的厚重。你可以探访临街的民居,领略建筑的韵味。你还可以欣赏滇南的自然风光,领悟大自然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建水之行,是一次心灵的升华之旅。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内心也得到了宁静。这座城市,或许不如大都市繁华,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那是岁月和文化的积淀,那是大自然和人文的交融结晶。</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追寻历史,如果你向往自然,如果你喜爱文化,如果你钟情古韵,那么建水,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地方。走进建水,走进历史的怀抱,感受自然的拥抱,让心灵在这片土地上升华,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双龙桥无疑是建水的一张名片。因泸江和塌冲河在此交汇,蜿蜒盘绕如双龙游来,此桥得名“双龙桥”。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后道光年间又建了十四孔与之相连,故称“十七孔桥”。双龙桥被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列为全国著名的10余座古桥代表作之一,与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齐名。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桥中央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南北两端各建两小阁,中间为三层大阁,三阁遥相呼应,楼中有楼,桥楼相连,只可惜北面一阁在护国战争中被焚毁,今天所见只剩两阁,但仍掩盖不住它的辉煌。旭日东升,金灿灿的阳光穿过桥孔洒在水面上,双龙桥宛如一艘楼船,在十七道明亮的光影中透出岁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双龙桥,也称十七孔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问重修,1960年再次维修。古老而宏伟的石桥,跨越在水面之上。步行在桥上,你会感受到桥下流淌的清澈河水的清凉与宁静。拍下一张照片,留下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透过清澈的晨光,在双龙桥上那棵苦棟老树下徘徊,依稀看见双龙桥在清湖逸阳时的静谧。蓝天白云,日光倾泻,洒落在双龙桥中的阁楼上。幽幽的树林,斑驳的青石,秋高气爽,化作了双龙桥静穆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  走近双龙桥,像走进了一段悠远的旧时光。古桥背倚古城,被泸江河环抱,年年岁岁里流淌着一种静谧的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双龙桥,好似饱经沧桑的老人,伫立在泸江河上,青石板铺砌的桥面,一行行深刻着岁月的年轮,用青石板垒砌的船形桥墩像远航归来,停泊在港湾的船只,正带着沧桑岁月的厚重,穿越历史从远古走来。</p> <p class="ql-block">  我,许多时候是怀旧的。一座山,一条河,一座桥,便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便有无数心事在心中搁浅,繁华过后,化为烟尘,沉落在心,永不消逝。</p> <p class="ql-block">  和风拂面,独自一人在阳光下观赏双龙桥的壮美,扶着十七孔桥河上的栏杆,在景中寻找过去遗落的旧梦,在心中与这古老沧桑的双龙桥进行真诚的对话,问知它的宽厚与深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桥,有风有雨有阳光,穿越千年,构成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总是让人欲罢不能,魂牵梦萦。或许你也走过无数座桥,可能再也走不进凝结千年国风的桥了。穿越千年,唐桥的壮美,宋桥的玲珑,元桥的惆怅,都只能止于梦中。</p> <p class="ql-block">  远望双龙桥,十七个桥孔孔孔相连,桥楼相映,蔚为大观。在双龙桥闲而漫步,脑海里浮现沈从文老先生的:“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眼眶顿觉有点湿润,怎忍离去。</p> <p class="ql-block">  来到建水的游客,很少有人会错过建水这独一无二的小火车。建水古城的小火车仿佛和这座古城一样停留在旧时光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遗憾地错过了乘坐小火车的通行时间,错过了这次体验滇南最美的乡愁之旅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这条“米轨铁路”,与现行标准轨距1435毫米不同,它仍保持1米的窄轨距。小火车从临安站出发,途经双龙桥、向晖桥,最终到达团山村,4个站点,13公里,全程需3个小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前以为这样的“慢时光”小火车是专为吸引游客而建的,经介绍才知道,并非如此。它历史悠久,由滇越铁路演变而来,运营了100多年,承载着中国、法国、越南三国的特殊记忆。</p> <p class="ql-block">  巍峨的朝阳楼耸立,红墙碧瓦古朴典雅,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愈发宏伟,雄镇东南、飞霞流云,天边不时飘过的云彩,是文字照进现实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一砖一瓦、一人一物,诉说着岁月的沉淀,流淌着时光的雅致。穿过迎晖门,登上朝阳楼,感受600年的光阴在这座小城的流转。朝阳楼,作为古城的地标建筑,它被称为小号的天安门,但它比天安门还早28年。城楼正中悬挂的“雄镇东南”巨匾,显露出它昔日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  背面的“飞霞流云”匾,摹刻的乃是草圣张旭的狂草书法,飞舞流畅正好契合朝阳楼上的风景。正所谓“栋宇薄云宵,雄距南疆八百里;气势壮山河,堪称滇府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隶临安路(治通海),明代改路为府,府治由通海迁至建水,设临安卫指挥使司,自此,建水成为滇南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清初设临安府,建水州,乾隆三十五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撤建水县设临安县,民国三年,复建水县旧名,1950年,建水属蒙自专区,1957年,建水划归红河州。自唐始,建水古城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宛洛风光似梦中,故园兄弟复西东。醉歌茗节月中夫,请君草唱思悲翁。”1534年,诗人杨慎写下的《临安春社行》描绘了临安城的繁华与热闹。</p> <p class="ql-block">  建水的美,一见倾心。青石古巷,纵横交错,随意择一处,都逃离了城市蜗居,闹市纷扰,像走进“尔无车马喧”的梦。</p> <p class="ql-block">  青石板的夹缝里,长着些疏疏落落的绿草,添了小巷清幽。最牵动人心的是巷子两侧的老宅,有的已经很老了,土墙斑驳,门楣倾斜,诉说着岁月沧桑。屋檐上的青瓦,有的已经坍塌,印上了时光的痕迹,几株瓦花立在瓦缝间,在风中颤抖,却又倔强地朝着阳光的方向吐出黄颜色的花来。</p> <p class="ql-block">  巷间藏着千年的古井,你寻着青石板上断断续续的水痕,就能找到,或是一转弯就撞见了。光滑的石井栏年岁已久,被井绳勒出了深深的触目的痕迹,像历史的惊叹号,震撼人心。古井幽深,本就脉脉含情,你若是在不冷不热的温润的季节里来,更能感受古井的一番柔情。</p> <p class="ql-block">  建水的古井,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每一口水井都藏着故事,尤其是大板井,它不仅是云南最著名的古井,还被誉为“水味之美,贯甲全滇”。井水清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建水人,也成就了建水豆腐的独一无二。这些古井,就像是古城的心脏,让整座城都充满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  别忘了,建水还是个美食天堂。草芽米线的清新,汽锅鸡的醇厚,翻身牛肉的香辣,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建水的水土精华,让人一尝难忘。特别是那建水豆腐,看似普通,却是用古城古井水点化而出,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建水的街头巷尾,烧豆腐果然随处可见。这种小吃是当地的特色美食,由小方块的豆腐在火盆上烤成焦黄的颜色,香气四溢。坐在小板凳上,围着火盆,享受这份美食,仿佛是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  建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说起建水,有人想到烧豆腐,有人想到小火车,有人想到古井,还有一些人对建水紫陶情有独钟。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因泥土之灵,所以有紫陶。泥土是有灵性的,因此女娲用它造出了人类。即便那只是个传说,而且传说已经很远,但泥土的灵性,至今一直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  薪火相传数千年,建水独有的五彩泥土在窑火中千锤百炼,因土而生,遇火而变,入炉一色,出窑华彩,使得建水紫陶成为陶中奇品,从千年的等待中出落绚烂。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称我国“四大名陶”。</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建水古城斑驳的青石板路上,道路两侧的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岁月的沧桑,孕育的美好,生命的倔强交织在青石巷,如一曲时而忧伤时而激情的古曲,令人倾心,让人动情,千年已过,繁华依旧。</p> <p class="ql-block">  如今,四百多年过去,在这座小城古意盎然的巷弄之中,烟火生活依然存在。随心所欲的在老街上徜徉,感受古城的喧嚣与热闹,古树繁花、人文古建,见证着掩埋在岁月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建水的古街巷中,仿佛穿越到了时光隧道。古老的石板路、红墙黛瓦的民居、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这一切都如同历史的印记,凝固在了这里。 让人感受到岁月的静好,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步行一段路程,来到著名的朱家花园。它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完美典范之一,以精致的砖雕和木雕工艺而闻名。在花园的曲廊回廊中漫,感受到红墙黛瓦的古雅风情,细细品味古人对自然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p><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是明末清初当地朱氏家族的豪宅,一共有房间214间,雕梁画栋的花厅绣楼,精雕细琢的镂空花墙,都古韵十足,精美玲珑,故被誉为“西南边陲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  一座牌楼,藏匿着曾经的沧海桑田,一片青石板,诉说着古时的临安旧梦。阳光在斑驳的牌楼上,穿透烟青色的过往,依然那么坚固,那么雄伟,那么壮观……</p> <p class="ql-block">  驻足斑驳旧居外,细听岁月古往今来。踌躇深巷中,静听笙箫飞扬。炊烟袅袅处,夕阳西下,谁在吟唱古老的曲调。</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光阴缓慢运行的轨迹,这里有青山环绕的烟雨溪畔,这里有风轻云柔的碧水蓝天。在这里,岁月孜孜不倦诉说着故事,汇集成一部亘古绵长的临安往事。</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古城,它如同一本古老的书籍,记录着岁月的静好。走进这座城市,你会被古建筑的韵味所打动,被历史的印记所感染。建水古城是一个值得一生去一次的旅行目的地,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建水古城,你会发现,时间仿佛被拉长,生活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口井,每一道菜,都在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如果你渴望逃离都市的喧嚣,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那么建水,无疑是你不容错过的选择。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体验到时光的慢流,还能品尝到岁月的味道。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也被这份宁静与美好打动,不妨为它点个赞,转发给更多朋友,一起约定,某天,亲自踏入建水,感受那份“活着”的古城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