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我的书法兴趣之(4)——叛逆,催生傅氏三角

独步书坛

<p class="ql-block">我的书法兴趣之(4)——</p><p class="ql-block"> 叛逆,催生傅氏三角</p><p class="ql-block"><br></p><ul><li>学书人在学书过程中大都会经历三个时期,即:成长期,叛逆期,创新期。而大多数人到了叛逆期就打回了原形,只能高山仰止,不敢再往前行。进入创新期的人,很多也是浅尝辄止。只有无知无畏的人,不管前路有多艰险,也要孤身前行!</li><li>我就是一个无知无畏的人。</li></ul><p class="ql-block"><br></p><ul><li>一,困惑,引发无尽思考</li><li>在书法的认知上我是一介白丁。当初拿毛笔时,没觉得写毛笔字有什么,就是换支笔写汉字。但当我写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多让人费解和高不可攀的东西。就产生了很多困惑。</li><li>困惑之一:传承,不知何以为宗。</li><li>学书者,大概有三大类。一是自学群体。书法专业真正进入课堂学习的很少,大多都是在自学。而坚持学习的,有的是父母要求学的未成年人;有的是自身产生兴趣的;有的则是退休后打发时光的老年人。二是圈子文化。在学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有的喜欢楷书,有的喜欢隶书,有的喜欢篆书,这样就形成了书体圈子。有的老师在业界名气大,追棒者众,就形成了老师圈层。各种书协,各级书协,正规的,山寨的形成的圈子。还有就是民间个体单打独斗的散兵游勇。这些圈层都有自己的壁垒。正规的看不起山寨的,民间的瞧不起正规的,各有各的阵营。三是我习为宗。书法承传了几千年,也是在大浪淘沙,如今流传的主流书体只有五种。由于学书人的着眼点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取其势,有的取其韵,有的取其度,有的取其体,有的取其用笔,有的取其行气,有的取其结构分布等等,都是各取所需。各种圈层,各个群体都是我习为宗。好在不管是在习什么书体都是在传承经典。特别是在书法实用功能退化的情况下,能坚持学习的就是在为书法的承传做贡献。</li><li>困惑之二:临贴,犹如邯郸学步。</li><li>有人说,临帖是学书的不二法门。未必真有那么悬乎,但学习古法是学书人绕不过去的坎。但是,对临帖这个行为是值得玩味的。首先,帖是有著作权的,而书体却没有。现在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有什么专利发明赶紧申请著作权保护。科技创新,更新迭代很快,但文化遗产,其经典的东西更是历久弥新。好在古人在创作书体时,并没有著作权一说,靠时间的力量,靠众人的追捧,一代一代往下传下来。所以习它的人既是继承人又是传承人。其次,临帖也会把你绑上战车。古法会给我们营养,但大多数人也会把自己临进去,以致于离开贴子就不会写字。即便临得很像,临得形神兼备,结果只不过是一个仿作高手。当你要加点自己的元素,就会心里没底,也害怕加了会前功尽弃,就如邯郸学步一样,学了别人的步态,自己倒不会走路了。三是选择做他人还是做自己。学书人师古不泥古很重要,很多人学着学着就学成了他人。我在学习文征明书法时,也是如此。文征明的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严谨,意态生动。好在临得差不多时,就产生了叛逆,学他不做他。</li><li>困惑之三:创新,犹如狗咬刺猬</li><li>创新,是学书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大多数人可能也就是想想。五体成熟以后,历朝历代的学书人都在试图创新,但成功者寥寥 。历史上自我体势成百上千,但真正流传下来的很少。</li><li>一是五种主流书体把文字符号的演变定型固化,留给未来书家的创造性空间很小。纵观书法史,秦代是书体创新鼎盛时期,书同文后,小篆成了主流书体。至汉代就嬗变成现在的篆隶楷行草。魏晋二百年,完善了五种书体的定型,出了书圣。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都没有再出现象五体这样能流传的主流书体。也都是在先人们的基础上,把佛教,把道家的思想揉在里面,多是锦上添花。</li><li>二是武大郞开店的管理模式,包容性很小 。有话语权的人打压五体以外的书法实践活动 。下禁令,封官媒,设禁区,打压限制自媒体。不给想搞点创新人的生存空间,更不给他们展示机会。有人写书法时吼两声,叫几下,马上就戴上了“吼书”的帽子。要是张旭生活在这个时代不知还能不能成为草圣。有容乃大。试想,这种习书环境,书法怎么可能有创新。</li><li>三是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现在创新很难,业内没有土壤,很多人都不会去干这种傻事。想要创新,必须要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敢于把自己清零。要敢于承担一切后果,特别是失败的后果。</li></ul><p class="ql-block"><br></p><ul><li>二,思变,探寻造体规律 </li><li>无知者,无畏。</li><li>学书大环境如何,对于一个愿意学书的人来说,根本无所谓。我虽是个白丁,但很喜欢书法,很喜欢去了解研究书法的历史。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先贤们是怎么把书体创造出来的,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为什么几千年后学也创造不出新的书体来?</li><li>我在研究五体的演变过程后,明白了一切书体的演变都是由繁变简和便于书写为前提。同时也悟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li><li>一是,一切书体的演变都是从改变结构形状开始的。比较五体,它们长得形态各异。有圆的,有扁的,有方的。比如篆书,线条是圆转的,体形细瘦长条。隶书是趴着的,体形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楷书四平八稳,长得方方正正。圆扁方都有,各显姿态。所以新书体必须要有自己的体形体貌。</li><li>二是,楷书是未来书体演变的母体。首先,楷书是方块字的最终形态,是几千年汉字书写规范的传统结论。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且契合方块字的横平竖直的外貌特征。其次,行书以楷书作母体进行了成功演变,其示范作用已经显现。昭示了它是方块字的基石,是诸体中的定海神针。也是未来一切新书体演变依托的母体。</li><li>中国书体,前有古人,后无来者。</li><li>如果这个局不能破,中国书法就不可能有发展。我也想做个破局者,每天都在报纸上涂来抹去。有一天,当我把一个口字划拉成三角时,眼前顿时一亮。</li></ul><p class="ql-block"><br></p><ul><li> 三,臆造,创建角书指引</li><li>三角给了我机会。</li><li>用三角构建书体,我开始进行大量论证。</li><li>三角形最具稳定性。</li><li>三角定律契合中国书法观,无三不成形。</li><li>三角与道家阴阳两极全新视角相一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li><li>这些给了我底气,但我也知道角在以往的书体里,是很敏感的字眼,也是书家大忌。其立形与思想都不大被人们接受。过去的书法创作流派,不管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国人的宇宙观。受天园地方的影响,方圆阴阳的无穷变化主宰书法创作的根本方向。而书法的方圆观主宰着中国书体的格局。</li><li>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重头再来。我知道我没有重来的机会。但我还似初生牛犊。</li><li>我开始创建角书指引。</li><li>(1)角书必须要符合中国汉字造字法。研究“六书”,“六书”是中国汉字造字的基本法则。具体内容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在六种造字规则中,“象形”和“指事”是“独体造字法”;“会意”和“形声”是“合体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这六种造字规则,具体规范了汉字造字的基本原则。用“六书” 法则框定角书每个字的改变。</li><li>(2)在结构上,简省要符合规范。</li><li>中国的汉字,从仓颉造字以来,从繁到简,形成了现在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从点画开始,或横或坚或钩,其字形结构都是相对固化的,有其笔法和规范,都对应有相关的书体形式,在受众者的心里已经形成定式。角书的结体大多是角或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楷书的基础上,根据角书的结构要求进行简省或改变。但这些变化一定要符合汉字规范,不得游离本体,必须要符合字的本源,更不得出现非汉字形态。</li><li>(3)在辨识上,认知要简单明了。</li><li>任何书体辨识是第一位的。组成的点画都要有确切的造型,都要有内在的规律性,都要具有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点画特征就是辨识点。所以设计的外形结构,笔画位置要体现规则,体现法度。字形结构是理性要求,是字的形体美。不管怎么变化,必须是以认知为前提。</li></ul><p class="ql-block"><br></p><ul><li>四,开山,获取国家专利</li><li>有了指引,每天挖山不止。</li><li>一是冠名。</li><li>为书体取个名字。取名最简单直接,三角给我的灵感。所以就用我的姓氏加上三角,取名为“傅氏三角”。后来拓展了角的种类,就正式冠名为《角书》。</li><li>二是编制书写技法</li><li>书法艺术强制性的东西就技法。各种书体都有自已的独特的技法,这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缺少了技法的支撑,书法将缺发最起码的门槛与标准。</li><li>傅氏三角的技法,我初定为三大要素,二十一式技法。三大要素为:一是刚骨。笔划果敢,角力刚劲,剑其锋于字里,气势雄强,字字见刀,突显字的力量。二是简省。简省留白,缺省替代。将有些点划或偏旁省略或变化形态,而又不使字形有太大的影响。三是重角。角为字眼,力重墨浓。浓欲其活,淡欲其华。二十一式技法是:方框成角,人旁恭立,斜骑人头,自身斜直,横竖弧勾,回捺缩势,竖弯勾仰,女其夹角,月旁肩斜,竹头连点,下人屈膝,连X省笔,已角咬合,门开半扇,上横下滑,司雨弓形,雨宝斜盖,纟旁角绞,衣示角差,走之头大。</li><li>技法很粗糙,甚至经不起推敲,就是给角书一个基本框架。还给取了个名叫《傅氏三角书写法》。</li><li>三是申请著作权</li><li>傅氏三角书写法创建后,我于2013年10月20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申请了著作权登记。2014年1月7日核发登记证书。著作权登记号为:国作登字2014-F-00107360。</li><li>四是创建百度百科</li><li>有了著作权,我就把它挂在了百度百科。并以《傅氏三角自诩》为题写了几句顺口溜:</li></ul><p class="ql-block"> 甲午仲秋至,傅氏三角成。</p><p class="ql-block"> 书写技法撑,三大要素生。</p><p class="ql-block"> 刚骨见功力,简省视字情。</p><p class="ql-block"> 重角为字眼,方框宜变形。</p><p class="ql-block"> 理论三角稳,五心显技能,</p><p class="ql-block"> 是否自成体,百家可争鸣。</p><ul><li>就这样,一个自说自话的书体就臆造出来了。我不知这种书体是否有悖于书法本身的理念,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观,是否符合当今的文化土壤和成长环境……</li><li>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