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忆】捉泥鳅

我是李蒙格3322796

<p class="ql-block">  文/我是李蒙格</p><p class="ql-block">图/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322796</p><p class="ql-block"> 上次看见泥鳅还是二十四年前,在天津东局子。淄博的房玉峰把采购买错的泥鳅,做成了“麻辣泥鳅”,让我当凉菜卖。其实我心里是不乐意的,难道我一个冷荤师傅还需要你添加菜品吗?太讨厌….不过,看到那泥鳅做好以后,麻辣鲜香的味道,倒是挺美味。我的心里却莫名的懊讨(ao'tao,马未都经常用的一个词,大概有懊恼,悔恨,后悔之意吧..至于是否这两个字,不细究),因为我们小时候在老家 根本就不会吃这种东西,哪懂得它的鲜美,那时候挖过那么多泥鳅,都丢了。看到如今的美味,不“懊讨”才怪呢。</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对泥鳅的第一感觉,觉得它就是没长开的鳝鱼。清晰的记得,平生第一次看见这种东西,住在我家西边的邻居——吴玉立,在他家门前的水坑里捉了两条,告诉我这东西叫泥鳅,可以养在日光灯管里。有铁锨把粗细,长长的荧光玻璃灯管,把一头敲碎灌上淤泥,再加点水,那泥鳅就放在里边,我感觉空间太狭小,想来泥鳅生活的也是不舒服。不过那个年代长长的荧光灯管也不是谁家都有,算是个奢侈的东西。看他养,我是有点羡慕的,只是没地方弄这个“养殖容器”。他倒是很大方,一有时间就让我去他家院里,拿出那灯管,瞅瞅里边的泥鳅。回想起来,俩小孩闭着一只眼,轮流瞅灯管里边的淤泥,半天也看不见什么,挺逗的…..</p><p class="ql-block"> 另一次较早看见泥鳅,也是上学以前。一群小屁孩围在一起,新伟拿了一条泥鳅,身上沾满了干土,也不怎么动,好像都快死了。他攥住泥鳅的尾巴,在手里甩来甩去,还说:“我敢把泥鳅放到头上,你们敢吗?”没等我们反应过来,炫耀似的放了上去。看他这个动作,不光胆子大,还不嫌脏,围观的我们想不服都不行。他那时候他是出了名的胆子大,有一阵子小孩子们喜欢去河边捉鳝鱼,据说把一条蛇当成黄鳝给捉了回来,放在家里的水缸里,被家人发现给倒了出来,他还不依不饶的说放跑了他的鳝鱼......真的没想到,那时候的新伟,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如今也是我们村学历最高的那一拨人了。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来也不是太能说服人。</p><p class="ql-block"> 小学三年级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龙宾,召瑞仨人玩的不错我经常去村东头找他们去玩。不知道从谁家,我们三个一人搞到一根细竹竿子,拿绳子和曲别针分别做了一套鱼竿。准备去钓鱼,三年级的小孩什么也不懂啊….也不知道听谁说的,钓鱼要用蚯蚓作诱饵。于是仨人去挖蚯蚓,没有铲子,只能找来硬木棍,在松软的泥地上挖开,费了半天劲反正最后是成功了,挖到了蚯蚓。(说到这儿忽然想起来,这辈子见过最大的蚯蚓,在北寨村北浇地的垄沟池子里面,那蚯蚓得有成年人的食指粗细,像小蛇一样长,看着都有点可怕,当时我还想 这么大就做不了鱼饵了吧,不过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大的蚯蚓)拿着挖来的蚯蚓去村东边的坑里钓鱼,半天我们也没看见鱼。龙宾的鱼竿有东西咬钩,是条泥鳅。从第一条开始,运气好的拦不住了,一条接一条,后来甚至不用放鱼饵都可以钓上来,陆陆续续十几条。我俩和他仅一步之遥,可是一条都没有,真是好奇怪。不过钓来的泥鳅都是玩一会儿就丢了,没人想过拿回家,也没人想去吃它..... </p><p class="ql-block"> 最厉害的一次是在北寨,我和二拓俩人,好像我还没上初中,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俩跑到了北关窑厂东边的小河沟里,时间似乎是夏末秋初,小河里没水了,有座小桥 我俩钻到桥底下(是不是还有正峰我已经记不清了)全是淤泥,拿手扒开以后,没想到泥鳅乱窜,我俩手不停的抓,抓了很多很多,个小的都不要,拿回家只是玩玩,丢的猪圈里都有泥鳅,从没想过炖熟了吃掉。没人吃也许很多原因吧,一是不会做,还费油费火,负责做饭的老太太们不乐意,二来呢,历来老家有种说法,“吃完泥鳅 学不会认秤”,是不是因为泥鳅身上太光滑,吃完看不清杆秤上的“定盘星”?多逗啊,奇怪的逻辑......还有一种荒谬的说法:吃软皮蛋,忘性大,所以软皮鸡蛋又叫“忘蛋”,看看乡下多愚昧吧…..</p><p class="ql-block">很多说法代代相传,听者自己不思考,也不验证,却深信不疑,这是不好的…</p><p class="ql-block"> 可能跟做过十几年厨师的经历有点关系,写到泥鳅似乎通篇全是对过去的懊悔,感叹曾经捉了那么多泥鳅,因为不会吃、不敢吃、所以没有吃…….是不是吃不到急了?哈哈,其实捉泥鳅初心也不在吃上,糊满淤泥的小手,被淤泥画花了的小脸,岂不是最美的童趣。一脚深一脚浅的踩在软乎乎的泥里,时时刻刻要掌握身体的平衡,还要观察泥鳅的来去走向,忙得很哩……这一通下来,既是嬉戏又是锻炼。现在的孩子貌似幸福,可谁体验过淤泥味道?谁又感受过捉住泥鳅时的美妙?这些远比吃到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乡的河里也不光有泥鳅。鱼虾,鳖,河蚌都有,完全可以捉来改善生活,可是很少会有人来捉。大概是自己不敢吃,也不能卖钱吧?后来有收青蛙的,卖到城里做菜肴——爆炒田鸡,作为农田的守护者的它们,很多都被农民捉到卖钱了…这是另一个话题。九十年代后期的河里,大概只有棕褐色被造纸厂污染的河水,散发着一股臭哄哄的味道,河里还能看见啥??那水用来灌溉农田,长出的农作物吃完会不得癌?联想不能过度,就到这里吧….</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我的泥鳅,还有可以游泳的大庙坑,小河和大河…..将永远保存在美好的回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