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湖南游-1

枫叶轻飘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3日,我参加了由莱州知青战友组织的“湖南旅游采风团”,共有14人组成,大都是老同学和知青战友(只有3人是新认识的朋友)。其中有9人从莱州出发,到潍坊坐火车,有两人(宋长江和李娜)从烟台坐火车到潍坊与他们会合,然后一起坐火车到济南。东营有通济南的火车,我直接从东营出发,坐上午10:40点火车去济南与他们会合。(刘永强夫妇直接从天津出发去湖南长沙与我们会合)</p> <p class="ql-block">  我在4号车厢,火车途径博兴、桓台、淄博,13:20左右就到达了济南站</p> <p class="ql-block">  在济南火车站休息了两个小时左右,莱州的老同学们15:40左右到达了济南火车站,我与他们在火车站会合,一起坐16:45的火车去长沙。</p> <p class="ql-block">  火车在行驶中,老同学宋乃勇抓拍的路边美景</p> <p class="ql-block">  旅行社给我们买的全是下铺,宋长江和宋乃勇都是我们小学同班同学和初高中的校友,长江是我们这次出行的总策划师和总顾问,乃勇同学是这次出游的团长(他们还任命我和建萍为副团长)。我们在火车上讨论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及一些注意事项等,并安排我负责联系当地导游。</p> <p class="ql-block">  5月14日上午7:58分,我们到达了长沙火车站,在火车上我与当地导游向女士取得了联系。她在出站口接我们,上了大巴车后,直接带我们去第一个景点--岳麓山</p> <p class="ql-block">  向小林导游是一位土家族姑娘(1984年出生),家住张家界,特意从张家界赶到长沙来接我们,性格比较温和,一路给我们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等。</p> <p class="ql-block">  坐在大巴车上,观赏者沿途的风景,抓拍两张照片。第一站去岳麓书院</p> <p class="ql-block">  下车后抓紧时间殿萍给我们拍个合照</p> <p class="ql-block">  大约9:40左右,我们来到了湖南大学,在雕像前殿萍给我拍个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和牛二姐到雕像后边相互拍个照片。</p> <p class="ql-block">  跟着导游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是一所开放式的大学,没有围墙,校园环境轻松开放,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进出校园,感受文化的氛围。学校依山而建,背靠岳麓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校园环境。</p> <p class="ql-block">  这是湖南大学礼堂,湖南大学礼堂坐落于湖南大学校园内,它的正对面就是著名的岳麓书院。始建于1951年,1953年竣工,由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柳士英教授设计,李达同志亲自主持审定兴建,为求得最经济的办法,采取了大幅度木屋架,最经济的钢筋混凝土断面构件等措施,达到了较好的使用和环境效果,仍不失为校园重要标志之一。2013年,湖南大学礼堂作为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千年学府”,老同学长江给我在此拍张照</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同学宋乃勇给我和李娜拍个合照</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前身,也是湖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湖南大学的办学起源可追溯至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这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不仅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1903年,湖南巡抚张之洞将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以“高等”命名的学校之一。1914年,湖南高等学堂改为湖南大学堂,成为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1949年,湖南大学堂改为湖南大学。</p> <p class="ql-block">  长江给我和殿萍拍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二班的孙旭东同学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团队在此拍个合照(就差刘永强夫妇)</p> <p class="ql-block">  书院二门悬挂一幅“名山壇席”匾,“名山”是指南岳衡山。衡山的七十二峰中,回雁为首,岳麓为尾,书院因山而得名,而岳麓山也因书院而增添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侧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意思是指书院被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书院讲堂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是1917年迁至岳麓书院办学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提出的校训,他还撰写了“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对联,教育学生发扬岳麓书院“学以致用、注重践履”的学风。</p> <p class="ql-block">  讲堂上方悬挂着康熙御赐“学达性天”匾,“学达”语出《论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学达”的含义就是“下学上达”。“性天”语出《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人通过教育学习,可以认知天命,达到天人合一。</p><p class="ql-block"> “道南正脉”匾为乾隆御赐,“道”指理学。岳麓书院是朱熹传播理学思想的基地之一,匾额是指岳麓书院是传播理学的正宗,象征着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宋团长给我在此处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创建初期,讲堂后侧就建有书楼,宋真宗赐书后,正式更名为“御书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巡抚丁思孔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典籍,始建御书楼于现址,后不幸毁于战火。现存御书楼是80年代仿宋代风格重建而成,藏有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位小学同班同学在此拍个合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七二级二班三班五班的同学来个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宋团长拍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  我自己也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沿着岳麓书院后门往岳麓山行走,不远处就是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  看到美景,殿萍给我和二姐拍个美照</p> <p class="ql-block">  长江同学给我和建萍拍个美照</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建造,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改名爱晚亭,与醉翁亭、湖心亭、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p><p class="ql-block"> 到“爱晚亭”,我们先拍个合照</p> <p class="ql-block">  给莱州一中七二级二班的三位同学拍个合照</p> <p class="ql-block">  我也单独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和六班的建萍同学拍个合照(这次出游我俩住一房间)</p> <p class="ql-block">  姐妹们分别拍拍照</p> <p class="ql-block">  拍完照其他团友说累了,不想再往上走了,离集合时间还有近一个小时,我们五位知青(建萍、李娜、长江、孟繁录和我)沿着上山的石板阶梯继续往上走,</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系,我们选择最近的一个景点-古麓山寺,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到达了“古麓山寺”,长江同学去拍照了,我们在此相互拍个小合照。</p><p class="ql-block">古麓山寺庙没开门,因时间关系我们拍完照就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  在等待集合时我们在此小憩一会。我们三个发小(小时候在一个托儿所带过)拍个合照。</p> <p class="ql-block">  三个小学同学和牛二姐拍个合照(她妹妹也是我们发小)</p> <p class="ql-block">  五姐妹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给我们“七仙女”拍一张。(我们这次出游有八位女士,老同学刘永强夫妇还没到)</p> <p class="ql-block">  大约中午12:15左右我们离开湖南大学,去午餐。这时刘永强夫妇也在饭店等我们一起用餐。</p> <p class="ql-block">  下午1:30我们来到“湖南博物馆”参观,</p><p class="ql-block"> “湖南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导游给我们每人发一个耳麦,并有馆里的讲解员给我们讲解</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高中同班同学刘永强拍的长沙马王堆出土漆器,并配诗一首:</p><p class="ql-block">西汉初年长沙国,</p><p class="ql-block">精美漆器呈绝活。</p><p class="ql-block">丞相夫人日常器,</p><p class="ql-block">华夏文明传薪火。</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刘永强拍的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兵器和乐器,并配诗一首:</p><p class="ql-block">弓箭戈戟待出征,</p><p class="ql-block">乐管笙竽配古筝。</p><p class="ql-block">文韬武略丞相家,</p><p class="ql-block">汉初长沙凝缩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长江拍摄的,讲解员在给我们讲解“马王堆汉墓”的来历和发现等</p><p class="ql-block">马王堆汉墓于1972~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三座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p> <p class="ql-block">  下午4:00我们离开博物馆,驱车前往“橘子洲头”,橘子洲头位于湘江江心、亚洲最大城市内陆洲、青少年毛泽东在湘江游泳时的休息地、也是《沁园春·长沙》中提及到的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经常与同学游湘江,到橘子洲头开展各类活动,思考改变旧世界,建立新中国。1925 年,毛泽东同志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声名大振。</p><p class="ql-block">景区很大,我们坐景区的“小火车”到达广场</p> <p class="ql-block">  在小火车上录了一段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在“橘子洲头”我们先拍个合照</p> <p class="ql-block">  宋团长用相机拍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  位于湖南长沙橘子洲的全国最大的毛主席雕像,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3500平方米,采用8700多块花岗岩拼接而成,设计成一个自然的山体雕像,体现了伟人的气质与风范,与周边环境协调。</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人山人海,拍个照也很难</p> <p class="ql-block">  建萍给我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宋团长拍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  远离人群,老同学宋乃勇用相机给我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辛苦的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  沿着江边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四姐妹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三姐妹和宋团长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我们莱州一中七二级二班、三班、四班、五班的同学拍一张(用手指头表示当年所在的班级)</p> <p class="ql-block">  我身后是深圳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中一年级的师生们</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5-6个人到五一广场看看,沿街都是商场,</p> <p class="ql-block">  在此宋团长给我俩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拍了一段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5日15日,7:30我们离开酒店去岳阳,上车前女士们在酒门前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沿途拍摄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休息区大厅姐妹们也拍拍照</p> <p class="ql-block">  我给姐妹们拍个全景照,都变成了“双胞胎”</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39左右,到达了岳阳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边走边拍,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是五个朝代的岳阳楼,以青铜微缩铸造的形式,重现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五座风格各异的岳阳楼,五楼为水蜿蜒环绕,巍楼倚碧水,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各楼均参照相关朝代建筑上的建筑符号而建,全部采用H78黄铜铸造</p> <p class="ql-block">拍了一段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在此处宋团长给我和殿萍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我和二姐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宋团长给我们三人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石结构牌坊。上部如意斗拱,琉璃瓦顶,青石横楣。中间石柱上均刻有楹联,左边牌坊为“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为清代大书法家张照所撰,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书。右为“闲云野鹤自来往,沅芷澧兰无古今”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撰,当代大书法家李铎所书。背面横楣上分别刻“天边月白”、“江上风清”,系著名书法家夏湘平所书。两座牌坊南北对峙,布局匀称,气势雄伟,使岳阳楼更显古朴庄严。</p> <p class="ql-block">  宋团长给我和二姐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岳阳楼。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下瞰洞庭,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楼区内有三国时期周瑜的夫人小乔的衣冠冢小乔墓,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醉岳阳人不识”的三醉亭等。</p><p class="ql-block">在岳阳楼前老同学宋乃勇给我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分别和殿萍、二姐在岳阳楼前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在岳阳楼前我们拍个合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人小时候在机关托儿所一起待过</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共有三层,总高度为19.42米。走进岳阳楼,一层以中央范仲淹《岳阳楼记》为主要看点;在此给老同学长江拍个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此长江给我们拍个合照(缺桑国强夫妇)</p> <p class="ql-block">  登上岳阳楼三层,围着四周拍一下小视频,制作合成一小视频,岳阳楼四周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在岳阳楼南北两侧各耸立着一座精美的亭。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角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亭子占地面积44平方米,高7米。上盖绿色琉璃筒瓦,状如出水碧荷。</p> <p class="ql-block">  在三楼上开拍</p> <p class="ql-block">  走到这个侧门前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宋团长用相机拍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吕仙祠:位于岳阳楼以北100米处,坐北朝南,为供奉岳阳楼诗酒神仙吕洞宾而修。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为单层、两进、砖木结构,祠内大殿塑有吕祖金身神像</p> <p class="ql-block">  宋团长给我和二姐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录制一段小视频,吕仙祠小院里挂满了来祈福的红条</p> <p class="ql-block">  从岳阳门走出来</p> <p class="ql-block">  给他们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给殿萍拍个全景照</p> <p class="ql-block">  四姐妹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和建萍、刘永强夫人拍个合照</p> <p class="ql-block">  给我自己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与老同学殿萍、宋乃勇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宋团长也给我和二班的长江、殿萍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和牛二姐拍个照,我俩小时候同住在一个大院</p> <p class="ql-block">  等待集合小憩一会,与五名男士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七位是莱州一中七二级二班、三班、五班、六班的同学(用手指表示当年所在的班级)</p> <p class="ql-block">  六位女士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用完午餐,我们驱车准备去张家界,长江和导游说 按行程我们还要游览“洞庭湖”。司机又开车去“洞庭湖”。</p><p class="ql-block">洞庭湖是远古时代云梦泽的遗迹,它的湖面十分宽广,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p><p class="ql-block">在此处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巴陵广场在洞庭湖旁边,都属于岳阳楼区。在此给宋团长拍个照(我好像也在这里拍了照)</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一侧是高高矗立的飞檐翘角城门楼,东城楼门楣上大书“瞻岳门”,是华国锋同志亲笔书写。</p> <p class="ql-block">  这是岳阳最美雕塑,伫立在洞庭湖东岸巴陵广场上的“后羿斩巴蛇”。</p><p class="ql-block"> 走进巴陵广场,第一个映入视野的,便是伫立广场上的高大的“后羿斩巴蛇”雕塑。它虽然高大,但放在宽阔的巴陵广场上,并不让人感到压抑,反而觉得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走近观看,雕塑的底盘基座呈不规则长方形砚台状,南北向放置。底盘基座与临死前拼命挣扎蜷曲着的巴蛇雕刻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在巴陵广场游玩了半个小时左右,就驱车前往张家界,这是下午五点多进入常德市,我顺手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晚上8:30左右到达了张家界入住“半月溪酒店”</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两位老同学想去看看张家界的夜景(他俩也是我们团队的摄影师),我和建萍也和他俩一起去,我们边走边拍</p> <p class="ql-block">  也录制一段小视频,我们正好走到了夜晚演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张家界的夜景很美,我们边走边拍。这里是“魅力湘西”演出地,来的路上,导游给我们说过,晚上有演出,票价近200多,自费,因为我们到张家界已经赶不上八点那一场了,如想看只能是看最后一场九点的演出了,在车上大家也没表示要去看演出,所以导游也没强求。我们晚上逛到这里,看到路边有30多辆大巴车。演出结束后,也看到广场上有30多个导游在举着小旗。等演出结束了,我们在此拍拍美照。</p> <p class="ql-block">  张家界魅力湘西文化广场北端入口处立起一顶银光闪闪的苗帽。这顶帽子名叫“玛汝黛帕”(苗语指美丽姑娘),高9.9 米,直径 3.5 米,重达 600 公斤,全身用 400 斤苗银采用手工皂敲打工艺镀造而成,是目前全球面积最大、重量最大的苗帽。</p><p class="ql-block">苗乡俗语称:“无银无花,不成姑娘”。苗女出嫁,必佩银饰。千百年来,相传银饰具有消灾驱邪去病的作用,苗族银饰给苗族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光明与祝福。张家界魅力湘西大剧院介绍,广场所立巨型苗帽由民间28位苗家工匠历时181天共同手工打造而成,旨在向各地游客展示湘西苗族银饰文化。</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个小木船,宋团长在此给我拍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剧院的后门,演出结束了,趁着人少我们在此拍拍美照(宋团长给我在此拍了不少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同学宋长江给我们仨人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也给两位摄影师拍拍照。九点半左右我们才离开回到酒店。</p><p class="ql-block"> 感谢一行的老同学们给拍的美照。 未完待续</p>